8.3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零件的结构形状主要由它在机械或部件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位置决定。在设计过程中,除了应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外,还应考虑零件的结构是否有利于采用合理和经济的加工方法,同时,还应考虑装配结构的合理性,以便于零件加工和装拆,即应具有合理的工艺结构。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工艺结构。
8.3.1 铸造工艺结构
1.起模斜度
如图8-10a所示,在铸造零件毛坯时,为便于将木模从砂型中取出,在铸件的内、外壁沿起模方向应有一定的斜度。其斜度在1∶20~1∶10之间。起模斜度在制作模样时应予以考虑,视图上可以不注出。
2.铸造圆角
如图8-10b所示,为防止起模或浇注时砂型在尖角处脱落,或避免铸件冷却收缩时在尖角处产生裂缝,铸件各表面相交处应加工成圆角。
由于铸造圆角的存在,零件上的表面交线就显得不明显。为了区分不同形体的表面,在零件图上仍画出两表面的交线,称为过渡线(可见过渡线用细实线表示)。过渡线画法与相贯线画法基本相同,只是在其端点处不与其他轮廓线相接触,如图8-11所示。
3.铸件壁厚
为了避免浇注后由于铸件壁厚不均匀、冷却速度不同而产生缩孔、裂纹等缺陷(见图8-12a),在设计铸件时,应尽可能使铸件壁厚均匀或逐渐过渡,避免十字交叉和锐角连接,如图8-12b、c所示。
图8-10 起模斜度与铸造圆角
图8-11 过渡线画法
图8-12 铸件壁厚
8.3.2 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图8-13 倒角和倒圆
1.倒角和倒圆
如图8-13所示,为了便于装配和安全操作,轴或孔的端部应加工成圆台面,称为倒角;为了避免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轴肩处应圆角过渡,称为倒圆。45°倒角和倒圆的尺寸注法如图8-13所示(图中C表示45°倒角)。
2.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切削加工螺纹或磨削圆柱面时,为了既保证设计要求又便于退刀或退砂轮,以及在装配时保证与相邻零件靠紧,常在待加工面的轴肩处先车出退刀槽或砂轮越程槽,如图8-14所示。其尺寸标注形式如图8-22所示。
图8-14 螺纹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3.凸台和凹坑
为了使零件间表面接触良好和减少加工面积,常将两零件的接触表面做成凸台和凹坑(见图8-15)或凹槽和凹腔(见图8-16)等结构。
4.钻孔结构
钻孔时,应尽可能使钻头轴线与被钻孔表面垂直,以保证孔的精度和避免钻头弯曲或折断。图8-17所示为三种处理斜面上钻孔的正确结构。
图8-15 凸台和凹坑
图8-16 凹槽和凹腔
图8-17 钻孔端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