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早期点阵打印机
点阵打印机的出现与美国人Robert Howard对纸牌筹码个性化的期望有关,共同的理想使他成为王安博士的合伙人,从事数字电子计算机开发。但他们的合作时间不长,两人于1969年决定分手,王安组建了20世纪70到80年代著名的王安实验室,而Howard则成立了命名为Centronics Data的计算机公司,后来开发出第一台点阵打印机。
1970年,位于马萨诸塞州Maynard市的数字设备公司推出每秒钟打印30个字符的LA30点阵打印机,只能在纸张宽度方向打印5×7点阵组成的80列大写字符。这种点阵打印机由步进电机驱动,走纸可靠性较差,因螺线管采用棘齿驱动机构而必然发出令人觉得难受的噪声。LA30打印机提供并行和串行两种界面,但串行LA30打印机要求在打印头“车架”回程期间利用虚拟的字符填充空转行程。
紧接着LA30推出的点阵打印机是LA36,这种打印机自1974年上市后取得很大的商业成功,一时间成为计算机用点阵打印机的标准机型。虽然LA36使用与LA30相同的打印头,但可以打印宽度达132列的混合字符表格,在标准复写纸上输出。打印头“车架”由直流电机驱动,具备强得多的伺服功能,带有光学编码器和转速表,纸张则改成步进电机驱动。LA36只提供串行界面,但不像LA30那样需要以虚拟字符“填充”回程,因为打印机不可能以超过每秒钟30个字符的速度与计算机通讯,其实际打印速度达到每秒钟60个字符。在打印头“车架”回程期间,存入缓冲区的字符可紧接着打印。
其他型号的点阵打印机随之不断推出,包括每秒钟180字符的LA180行式打印机、每秒钟120字符的LS120终端打印机、每秒钟180字符的LA120先进终端打印机、成本明显降低的LA34终端打印机、比LA34功能更多的LA38打印机和LA12便携终端打印机。
点阵打印机属于撞击式打印机,工作时打印头沿页面横向来回地移动,通过撞击浸泡了油墨的色带产生印刷品。如同行式打印机那样,点阵打印机的工作方式也与机械打字机十分相似。点阵打印机与机械打字机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字符的形成方法上,机械打字机以已经成型的金属字击打色带,使色带上的油墨转移到纸张上;点阵打印机的打印头上安排有规律分布的撞针,击打每一个撞针的结果在纸张上产生一个记录点,而记录点按字符笔画组织起来则形成需要打印的文字。因此,从点阵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分析,打印文字和打印图形是没有区别的。由于这种硬拷贝输出设备打印时涉及机械压力,因而点阵打印机可以通过复写纸形成多份复制品,也可以通过无炭复写纸打印。图1-12用于演示和说明点阵打印机输出的典型结果,整个图像代表打印在宽4.5cm、高1.5cm区域的效果。
图1-12 点阵打印机典型输出结果
点阵打印机的每一个记录点由细小的金属棒产生,也称为金属线或金属针,以细小的电磁铁或螺线管直接或通过小型杠杆提供的动力驱动金属棒(撞针)。小尺寸的导向板面对色带和纸张安装,这种导向板通常由人造宝石(例如蓝宝石和石榴石)制成,板上的小孔用来引导撞针。打印机的移动部分称为打印头,工作时可沿纸张横向往复运动,每移动一次产生一行文本。早期点阵打印机的打印头上只有一排垂直撞针,某些点阵打印机可能以交叉排列的几排撞针提高打印密度,印刷质量因此而得到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