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4 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打印头
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常用作大气压下的低温等离子体源,以射频电压供给能量最为典型,频率从几百千赫到几十兆赫,且具有大面积的电极,其中至少有一个电极的表面涂布绝缘层。在射频电压的作用周期内,直径极细的射频线近乎随机地分布在特定的空间内。激励出等离子体后,如果气隙电压减少到低于其自我维持的电压数值,则对于绝缘体的充电有可能终止放电过程。改变所加电压的极性时,来自前一射频作用周期的绝缘表面电荷将加强气隙电压,以至于电子雪崩现象变得更为强烈。微介质阻挡放电(Micro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是介质阻挡放电的变体,通过微机电系统形成,随机的等离子体“灯丝”形成微观介质阻挡放电,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加以控制。对于特定的应用领域,比如测微计表面处理,可能采用第三种电极,用于抽取电子流或使微介质阻挡放电脱离激励状态。由于这一原因,微介质阻挡放电阵列可用作离子成像数字印刷的电荷源或离子源。
离子“摄影”是直接成像印刷工艺,利用电荷在绝缘成像材料上的直接沉积建立潜像,此后再利用墨粉显影。多种不同的离子源已用于离子成像数字印刷,其中以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的离子打印头应用得最为成功,目前仍然为Delphax公司的离子成像数字印刷系统所使用。电子束印刷的称呼比离子成像数字印刷使用得更为普遍,或许更符合这种数字印刷技术的运行特点。图7-14所示为典型离子打印头结构的横截面图,来自Dephax的专利文献。
图7-14 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打印头结构示意
金属材料制成的射频电极嵌入在绝缘基底材料内,且射频电极的表面覆盖有一层绝缘材料。加直流负电压的放电电极放置在射频电极绝缘涂布层的下面,电极上开有直径仅几十微米的小孔。嵌入射频电极的绝缘层下面是丝网电极,上面加有数量更小的负直流电压,丝网电极与放电电极以另一绝缘层隔离,该绝缘层也用作阳极开关,用于从打印头的凹穴抽取电荷,并形成细小的离子束。各独立微介质阻挡放电离子头的距离仅几十到几百微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