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 记录点尺寸波动
离子成像数字印刷记录点的尺寸波动首先源于系统性的原因,具有短期彼此不相关的特点,可以用各记录点行之间的平均尺寸的标准离差表示。这种印刷非均匀性来自电荷生成站点的几何差异,以及打印头结构的非均匀性,通过技术措施往往能得到改善。
然而,记录点尺寸的不稳定也有随机性因素的作用,即随机性的尺寸波动,具有短期相关的特点。由特定电荷生成站点打印成的记录点尺寸因射频电极不同时刻的“点火”而异,比较一排记录点的尺寸就可以明白。这种印刷非均匀性与电荷生成的不可靠有关,源于局部放电过程的统计本质,即局部放电的随机过程本质。
如图7-26所示的那样,如果射频“点火”期间包含更多的周期,则可以提高电荷输出的稳定性,该图绘制成射频“点火”周期与记录点尺寸标准离差的关系。
从图7-26所示的射频电极“点火”周期数与记录点尺寸标准离差的关系来看,提高射频电极的周期数确实有利于降低记录点尺寸的标准离差。此外,改变射频电极的电压对记录点尺寸波动也有影响,例如采用-150V的射频电极电压时,随着电极“点火”周期的增加,记录点尺寸的标准离差迅速地下降。
图7-26 不同指形和丝网电压下的射频“点火”周期与记录点标准离差的关系
然而,不幸的是离子打印头输出的记录点尺寸波动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电场线的“开花”效应,即带电颗粒束随丝网电极与绝缘表面不同的距离而发生变化,到达绝缘表面前带电颗粒束的直径明显放大。尽管在“开花”效应的影响下记录点尺寸的稳定性增加,但记录点尺寸也相应增加,导致记录点边缘模糊。测量数据表明,随着射频电极“点火”周期数的增加,记录点直径将明显变大。为了限制电荷输出,以补偿“开花”效应对记录点直径变大的影响,可以采用相对于丝网电极对指形电极加偏压的方法,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几乎没有正面效应,作为最终输出效果的记录点尺寸稳定性几乎不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