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无侧规定位技术(无侧拉规输纸系统)
随着机器速度的提高,无侧拉规输纸技术(进纸系统)需求日益迫切并成功应用。
所谓无侧拉规输纸技术其实就是无挡纸板侧拉规,依靠视觉系统和伺服控制系统实现纸张的侧向拉纸定位。
我们知道,采用传统的定位、传纸系统,每个工作循环至少需要完成前规稳纸、侧规拉纸过程以及通过摆动叼牙装置把定位好的纸张稳定并叼住等一系列动作。这样,当印刷速度达到12000~15000p/h时,机械动作的可靠性就威胁着传统侧规系统的精度。如果印刷速度高达18000p/h,每秒钟必须把5张纸保持规矩准确地输入印刷机中,这就意味着留给定位叼纸过程的工艺时间只有0.2s,这显然是无法保证定位精度的。于是,在2004年,高宝(KBA)公司成功地推出了速度为18000p/h的Rapida(利必达)105对开胶印机,首次在单张纸印刷机中使用了无侧拉规输纸技术(进纸系统)。
这种新型无侧拉规进纸技术系统如图6-19所示。
图6-19 KBA无侧拉规输纸系统功能图
1-传感器;2-摆动叼牙;3-传(进)纸滚筒;4-压印滚筒; A-叼纸牙排侧向预定位阶段;B-印张的精确侧定位阶段
这种系统看上去与传统下摆式递纸系统没有多少差异,但是,在传统侧规位置已经没有了拉纸机构,只有一个电子装置,即传感器(电眼)1,用于测量纸张侧向位置。在传纸滚筒的牙排上,装有一个直线伺服电机,用以驱动牙排的轴向移动(拉纸)。纸张边沿的连续预测量(前规定位前,纸张运动)和静态(前规定位时,纸张停止运动)精确测量、传纸滚筒上牙排的两次轴向移动距离,以及整个动作过程的时序全部置于专门的控制系统。其工作原理与动作过程如下:
首先,在纸张到达前规前(尚未定位),电眼1连续扫描(避免纸张纤维的影响造成误检)下一张纸侧边缘,进行印张侧向位置的预测量,并将纸张边缘的位置信息反馈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分析运算获得位置信息;然后,控制系统根据得到的纸张位置的数据信息,通过直线伺服电机对传纸滚筒3上的牙排位置进行粗略的侧向移动调节定位。与此同时,前规对纸张稳纸、定位,电眼1继续进行测量,在递纸牙邻近接收印张之前,获得纸张边沿的准确位置信息(实际位置),并及时反馈到控制系统;接着,经过初步定位的传纸滚筒牙排接过纸张后,控制系统再根据纸张的精确位置数据信息控制伺服电机,在行进中完成叼纸牙排的精确侧向移动,进行最终拉纸;最后,由传纸滚筒将获得准确定位的纸张交接给压印滚筒。这一过程中,下一循环的预检测也已经完成。
在控制台上通过自动选择印张尺寸,传感器的位置可自动与印刷尺寸相匹配。
这一技术摒弃了目前所有传统胶印机上所使用的机械式或气动式拉规技术,在传纸过程中完成纸张侧向定位。这不仅使印刷机内的输纸过程可靠,而且消除了在侧规拉纸过程中纸张的机械损坏,有利于小克重易受损承印纸张的印刷。由于完全依靠精确的电脑控制进行定位,减少了人工调节不当而产生的问题,保证了纸张在印刷中的准确套印。同时,由于节省了人工干预过程,缩短了印前准备时间,省却了传统侧规定位所单独占用的工艺时间,为前规稳纸和定位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减少了输纸故障。实践表明:不但容易翘曲的薄纸,就连在高速传输时会被前规弹回的刚性纸板都很少出现故障。此外,因为在更换不同厚度的纸张时不用花费时间去调节侧拉规,所以,无侧拉规的输纸系统简化了印刷工的劳作,当然也就降低了劳动强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