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市府大楼)

市府大楼)

时间:2023-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大楼委托公和洋行设计,英商德罗·可尔洋行承建。大楼建成后,被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间最华贵的建筑”。新中国成立后,汇丰银行在华分支机构停业,只有上海分行并未销声匿迹,而是设清理处,与麦加利银行一起迁到圆明园路兰心大楼内,还经营中国政府指定的外汇业务。这座闻名遐迩的大楼解放后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收买,1955年4月迁入办公,1995年迁出,大楼使用权现已置换给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又名:市府大楼)HSBC Building

No.12 the Bund. Designed by Palmer & Turner. Completed in 1923. A six-storey Neoclassical building.

地点: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2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建筑群之一

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

现在使用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在旧中国林林总总的银行中,汇丰银行可算是“巨无霸”了,虽然中国一般老百姓与之发生关系的人不多,但是那座宏伟富丽的大厦知名度极高。

img74

汇丰银行大楼建成于1923年,当时英国人曾称之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间最华贵的建筑”

img75

1874年,早期的汇丰银行迁入这座当时堪称豪华的楼房办公

汇丰银行于1864年在香港成立,原是由在华的太古、沙逊、怡和、旗昌、禅臣等英、美、法、德等10大洋行共同发起组成,中国人也有入股。此后,股东间发生利害冲突,美、德等股东退出,华股也陆续出让,所有股份都归英商。1865年4月汇丰在上海设立分行。19世纪70年代以后,汇丰银行成为英国在华的资本中心,也是实力最雄厚的外国银行,主要业务是国际汇兑,操纵上海的外汇牌价,发行纸币2700万港元,在中国大城市流通。此外,对中国9条铁路都有贷款。由于清政府向汇丰借款常以海关关税作保,于是海关所收关税及其他收入都存入汇丰,到1932年汇丰的存款达9.3亿港元,几乎达到当时中国各银行存款总额的半数,其实力与影响可想而知。

初成立的汇丰银行,设在外滩南京路口,即今和平饭店南楼旧址。1874年其业务已相当发达,房屋不敷应用,遂以6万两银子,购下海关南面西人俱乐部的房屋和大草坪,造了一座三层楼房,在当时也算得豪华,“每层俱高大之至,其内房屋亦皆高敞广阔,房外砖柱凉台,皆雕饰壮丽……”到了1921年,这座楼房又显得陈旧,再准备重建,并以每亩4000两银子将南面11号别发洋行及10号美丰银行的房地产买下,连老楼一齐拆除。新大楼委托公和洋行设计,英商德罗·可尔洋行承建。有说当时曾在地基下放了大量各国金币;还有人说在动工前,曾请堪舆术士看过风水。1921年5月5日举行奠基典礼,工程历时25个月,于1923年6月13日竣工。

汇丰银行大楼是英国新古典派希腊式,平面接近正方形,占地面积9438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建筑主体为五层,中部凸出圆穹顶两层,地下室一层,底层四边有夹层。立面采取横五段、竖三段的划分。底层大门采用三个罗马石拱券式,共有铜质门六扇,花饰细腻。券门左右置高低圆柱灯各一,两端曾有一对铜狮。外墙墙面用粗犷的石块宽缝砌置。二至四层中部贯以六根罗马科林斯式柱,砌墙石块则为细缝。五层中部上面的穹顶,形成中轴线。巨大的穹顶是钢框架结构,钢材是向英国定制的特种钢,半圆形的穹顶是仿古罗马万神庙之顶而建,横向两边对称。

img76

1922年,建造中的汇丰银行大楼

进大门,有一条东西过道,正中有三个铜铸转门,两侧有玻璃门,上面有半圆形的玻璃窗。入内有八角形门厅,上有穹

img77

原汇丰银行大厅

img78

大厅中的对称式大理石楼梯显得十分华丽、气派

顶,类似中国传统建筑的亭子与顶部的藻井。从地坪到顶部,高约20米,分上下两层,下层是八根大理石柱,每面有较大的券门。上层壁面及穹顶均有大型镶嵌壁画,都是用彩色抛光马赛克组成画面,共有200平方米左右。

穹顶画面内容取材自罗马、希腊神话,画面中心为巨大的太阳和月亮,并有太阳神赫里阿斯、谷物神色列斯、月神阿耳弥斯陪伴左右。中心外圈是十二星座,再往下便是一圈共8幅壁画,每幅宽4.3米,高2.4米,内容为汇丰银行在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曼谷、东京、加尔各答八个城市分行的建筑,象征当年汇丰银行遍布全球的业务。每幅画的中心是象征这个城市的女神。在上海分行的画面上,主体是航海女神,背景是汇丰银行大楼外观及毗邻的海关大楼,还有上海商旗。当年由意大利工匠制作的这组壁画气势宏大,构图严谨,造型精致优美。

195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迁入大楼办公时,有人认为这些画面的殖民主义气息和商业色彩太浓厚,打算拆除,但主持修缮工程的人员以及建筑界人士认为拆去十分可惜,便用奶黄色涂料覆盖。几十年过去了,一般人早已忘记。直至1997年进行大修时,才揭开尘封半个世纪的精彩画面与回忆,一时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成为沪上的热门话题。

大楼由大门入内便是当年的营业大厅,南北间有大理石圆立柱,东西二排。大厅中央是柚木地板,四周皆大理石地坪,柜台内外的分界线及四壁也以大理石砌成。登楼扶梯以人造大理石制成,紫铜扶手,楼上各办公室有柚木雕花的门框,铺优质细木地板。

大楼当年的造价为1000万元,占那时外滩所有建筑造价总和的一半以上(当时上海海关新楼、沙逊大厦、中国银行尚未建造)。其实业主的想法,就是要将其建成为世间独一无二的建筑,连门口的那一对铜狮,也是在英国铸成后,即将模子毁掉,想使之成为“举世无三”。

这对铜狮是汇丰银行的重要象征。这两头雄狮之中,张嘴吼叫的名为“史提芬”,此名得自1920—1924年的香港分行总司理史提芬(A.G.Stephen),铸造铜狮即来自他的倡议。另一头铜狮称为“施迪”,其名来自当时上海分行经理施迪(G.H.Stitt)。“史提芬”和“施迪”一共有三个版本,除了在上海外滩汇丰大楼门前的这对最早的汇丰铜狮外,汇丰银行还先后仿制铸造了两对铜狮,一对于1935年被安放在香港皇后大道中1号汇丰银行大厦入口,另一对则于2001年被安放在伦敦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 London)的汇丰集团新总部大厦门前。我们现在在大楼门前所看到的“史提芬”和“施迪”并非原作,而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于1996年出资复制的。真正的汇丰铜狮原物现收藏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内。

大楼建成后,被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间最华贵的建筑”。然而能进入这座雍容华贵的大厅的,只有外国绅士、富豪、官员等。中国客户则只能到福州路边门的小厅内,称为买办间,是中国买办栖身之处,有柜台营业。

太平洋战争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占用此楼。抗战胜利后,汇丰银行迁回。新中国成立后,汇丰银行在华分支机构停业,只有上海分行并未销声匿迹,而是设清理处,与麦加利银行一起迁到圆明园路兰心大楼内,还经营中国政府指定的外汇业务。现汇丰银行已在浦东陆家嘴设行。这座闻名遐迩的大楼解放后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收买,1955年4月迁入办公,1995年迁出,大楼使用权现已置换给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