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银行大楼Bank of Taiwan Building
No. 16 the Bund. Designed by Palmer & Turner. Built in 1924.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Classical revival style.
地点: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6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建筑群之一
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
现在使用单位: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外滩支行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遭受惨败的清朝政府与日本订立《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宝岛台湾遂告沦陷。日本军国主义攫夺台湾后,为控制宝岛的经济,开拓资源,于1899年成立台湾银行,总行设在台北。1911年在上海设立分行。台湾银行是日本官商合办的股份有限公司,资金1500万日元。上海分行先在外滩16号原址造了一幢三层印度式房屋,1924年拆除重建。
台湾银行大楼
新楼占地904平方米,建筑面积4833平方米,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具有古典主义复兴式风格。正门铁门上有铜狮装饰,内为转门。地下室是银库,底层原是营业大厅,上有夹层,是一圈半楼,可看到大厅内情形。二、三层为办公室,大楼有电梯以及水泵、消防设备。
这一建筑虽然是英商公和洋行设计,但有些部分采取日本式仿西洋建筑的风格。日本建筑曾向欧洲学习,主要是荷兰,在学习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技术并广泛吸取各国之长的基础上,又保留了日本的文化传统,成为一种混合的风格。这幢台湾银行大楼的四根立柱与欧洲古希腊的爱奥尼克、多立克柱式等不完全相同,三、四层的形式也有特殊之处,因为原设计为三层,后加一层,使立面比例失调,在外滩建筑群中显得有些另类。
抗战时期,台湾银行不仅是日本控制中国沦陷区金融的得力帮手,而且还从事贩毒的勾当。日军侵占上海后,盛宣怀的侄孙盛幼庵开设宏济善堂,在日军和特务的卵翼下,名为慈善组织,其实却是沦陷区最大的贩毒机构。各地从海上或火车运来大量毒品,先送入台湾银行仓库,再由宏济善堂包销。
日本投降后,台湾银行由中国农民银行接管。该行是国民党官僚资本的金融机构,原为“剿总农村金融救济社”,后分别改组为河南、湖北、安徽、江西的农村银行。1933年这些银行重组成中国农民银行,资金1500万元,总行设在武汉,1935年成立上海分行,行址在天津路。1937年总行迁沪,设在北京路同和古里7—12号。
1935年11月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原定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发行纸币,后又增加了中国农民银行。“中、中、交、农”遂成为国民党政府直接控制的银行。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中国农民银行,大楼调拨给上海市土产进出口公司使用,后又迁来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底楼大厅内设工艺品陈列室,而公司办公人员及客户等从九江路20号边门出入。近年经过置换,归招商银行上海分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