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村庄肌理的特点
完整的传统村庄肌理系统普遍反映出村庄的以下特点:
(1)年代久远,信息丰富
村庄的建村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大多都在百年以上。许多村庄都以一个宗族聚居而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单元,一般是一村一姓或一姓多村。很多村庄肌理都能展现出其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
(2)村庄与自然和谐共融
作为一种传统的人类聚居空间,由于我国大部分村庄是同族而居,深受东方哲学关于“天人合一”等思想观念的影响,在村庄的选址上比较讲究风水文化,讲究“择吉而居”,建筑布局大多以“天人合一”为基本思路,一般都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因而表现出独特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村庄空间特点,便于生存、发展、繁衍,所以风景都比较好。在村庄功能布局方面严谨和谐,大部分村庄的水系、街巷,井然有序,民舍、庭院、礼制中心、文化中心、休闲中心等,错落有致。因此不论是村庄选址、布局还是单体建筑的设计、构筑,都表现出较好的环境意识和审美能力,突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环境氛围。
(3)空间物质形态保存较完整
村庄在其长期发展中,不可避免随着环境逐渐变化,影响因素主要是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特别是经济政治状况。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环境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这些肌理较完整的村庄不仅保留有典型的古建筑,而且民居、公共活动中心、村庄总体布局均完整地保持着某一时期或几个时期积淀下的特征。目前虽然因经济、地理、文化、技术方面的变革使这些村庄失去了原来的繁荣,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缺乏对外交流却使它们未受到大中城市那样的强烈冲击,在自然演化中保持了物质形态的原型。
(4)突出的地缘和血缘特点
村庄作为自给自足独立的生活、生产单元始终保持着世代累居的特点。它们形成了两种主要的群体关系:血缘群体和左邻右舍守望相助的地缘群体。这两重关系使村落中人口流动率降到最小,活动范围受地域限制,各自保持独立的社会圈子,富有强烈的地缘性。这种特点一方面由于农民的传统意识根深蒂固,使城市文明难以快速渗透到广大农村,另一方面,却无意中使村庄尚未受到外来文化冲击,保留了相当的地方特性。
(5)能真实地反映生活
这些肌理完整的传统村庄具有一定的传统生活内容,保持着传统生活氛围,是历史文化的活的见证。生活的真实包括了日常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礼仪等非物质要素的实证性。还有历史所积淀下来的行为传统,如风土人情、宗教、节庆礼仪等。
3.4 小结
本章首先概括了村庄肌理构成的物质要素(自然环境、人工要素、功能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传统观念),发现传统的村庄布局很注重整体秩序的追求和有机发展观的应用;总结了村庄肌理布局的几种模式(街巷式、散点式、宗族八卦式……),并且总结了村庄肌理结构系统的特点,如年代久远、村庄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地缘和血缘特点突出、空间物质形态保存较完整、能反映出生活的真实性等。
【注释】
(1)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2)何晓晰.风水探源.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3)吕红医.中国村落的可持续性模式及实验性规划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