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牛肉的营养及功能
日常生活中,牛肉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备受人们青睐。我们通常所吃的牛肉一般为黄牛肉和牦牛肉,南方地区也有部分水牛肉。
牛肉的营养水平随牛的性别、年龄、生长地区、饲养方法、营养状况、体躯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其成分含量差距很大。大体上,每100g(可食部)含蛋白质/20.1g、脂肪/10.2g、维生素B1/0.07mg、维生素B2/0.15mg、钙/ 7mg、磷/170mg、铁/0.90mg,又含有胆固醇/125mg。牛肉还含有一些含氮物质的特殊成分,如肌醇、黄嘌呤、次黄质、牛磺酸,分子量较低的蛋白质(胨类)、肽类(肌肽、鹅肌肽)、氨基酸(丙氨酸、谷氨酸、天门冬酸、亮氨酸)、尿素氮;以及不含氮的化合物,如:脂肪、乳酸、糖元、无机盐等。
牛肉的作用,在我国医学典籍中广有记载。牛肉入药首载于《别录》:治消渴,止腹泻;安中益气,养脾胃。《医林纂要》中有:“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千金·食治》:“止唾涎出。”《纲目》:“盖肉者谓之药也,熟而为之液,无形之物也。故能由肠胃而透肌肤、毛窍、爪甲,无所不到。在表者,因吐而得汗,在清道者自吐而去,在融道者自利而除,有如洪水泛涨,陈错顺流而去盎然涣然,润泽枯槁,而有精爽之乐也。”
不但古籍典著在理论上的记录数不胜数,牛肉在医药实际中也是被广泛应用。金元四大家之一,丹溪朱氏用“倒仓法”以牛肉“治疗瘫劳蛊癞等症,推陈出新,扶虚补损,效果甚奇”,并有“夫牛肉全重厚和顺之性,润枯泽槁;岂有损也”的感叹。在《药性载成》记载中,著名的“霞天膏”就是用牛肉熬制出来的,用以主治虚劳羸瘦、中风偏废、脾虚痞积、消渴,其制作方法为:用嫩黄牛肉二十斤洗净,水煮成肉糜,去渣取液,浓缩少量黄酒收膏,呈琥珀色,待冷后,分切成块,晾干备用。寒月温服,每次六钱,逐加量,久服有效。在《饮膳正要》中牛肉脯方以“牛肉五斤,胡椒五钱,荜芨五钱,陈皮二钱,早果二钱,缩砂二钱,良姜二钱上件细末,生姜汁五匙,葱汁一匙,盐四两,同肉拌匀,腌两日,取出,焙干,做脯,任意食之”来治疗脾胃久冷,不思饮食。《范汪方》:“治伤寒,热毒,手足肿欲脱;以牛肉裹之,肿消痛止。”
从现代营养学角度来看,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任何其他食品都高,这使它对人类增长肌肉、增强肌肉力量特别有效。牛肉含有富含的维生素B6,可帮助人体增强免疫力,促进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和合成;牛肉还是亚油酸的低脂肪重要来源;牛肉含锌、镁。锌是另外一种有助于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肌肉生长的抗氧化剂。锌与谷氨酸盐维生素B6共同作用,能增强免疫系统。镁支持蛋白质的合成,更重要的是可提高胰岛素合成代谢的效率。牛肉中富含的铁质是造血必要的矿物质。牛肉含维生素B12对细胞的产生至关重要,能促进支链氨基酸的新陈代谢,从而供给身体进行高强度运动所需的能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