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 香风间旋众彩随,联联珍珠贯长丝
珍珠似乎天生是属于女性的,她圆润而纯洁,光芒柔和且色彩淡雅,就像一位淑女,含蓄典雅,肤似凝脂,无需张扬色彩与光芒,气质天成。中国的珍珠历史非常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海史·后记︾中就有﹃禹帝定南海鱼草、珠玑大贝﹄为贡品的记载,珠即珍珠。︽庄子︾中的﹃没川求珠﹄和后来的成语﹃合浦珠还﹄,都讲述了有关珍珠的奇异故事,让人们感到珍珠不是一颗普通的珠子,而是有着灵性甚至生命力的宝物。
珍珠有天然与人工养殖之分。天然珍珠可形成于海水、湖水、河流等适合其生长的各种环境,但十分稀少,价格昂贵。人工养殖珍珠是在自然环境中,于人工培养的珠蚌中人为插入珠核或异物,经过培养,逐渐形成珍珠。目前的市场上,大部分都是后者。以珍珠产地之异,又可分为东珠、南洋珠、日本珠、大溪地珠、琵琶珠、南珠或合浦珍珠等。其中的南洋珠一般指产于南海一带(包括缅甸、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等地)的珍珠,特点是粒径大、形圆、珠层厚、颜色白、光泽明亮,属名贵品种。
图19-1 珍珠
古代有许多言及珍珠的诗句,虽然角度千百种,但大都围绕着珍珠与女子而展开,珍珠在女子娇媚的姿态里绽放光芒,女子则因珍珠而更加明艳动人。有“映帘十二挂珍珠,燕子时来去”,“今夜是重阳,不卷珍珠,阵阵西风透”,“珍珠无价玉无瑕,小字贪看问妾家”……
图19-2 珍珠胸针
最爱“香风间旋众彩随,联联珍珠贯长丝”。在串串珍珠饰品的闪烁光芒和清脆碰击声中,汉朝美人赵飞燕踏歌起舞,香气随着她旋转的彩裙翻飞,何等的倾城倾国。而另一首诗中“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珍珠幽幽的光晕中,是唐朝的梅妃因唐玄宗独宠杨贵妃而被冷落的后宫哀怨。冷宫中的妃嫔,没有谁会来看,当然也就不必精心梳洗打扮,寂寥冷清,要漂亮的珍珠何用呢?同样都是宫廷生活,同样都是美色出类拔萃的妃嫔,但珍珠却折射出了她们不同的际遇和感情。
珍珠、美人与诗,多么浪漫的事。
识美——珍珠的基本性质
鉴美——珍珠的简易鉴定方法
1.显微放大特征
叠瓦状构造(如图19-3)。
2.光泽
典型的珍珠光泽(如图19-4)。
3.手触有凉感,牙咬有砂感。
图19-3 珍珠的“等高线状”纹理(“叠瓦状”构造)
图19-4 珍珠
珍珠的仿制品主要有塑料珠、玻璃珠和贝壳珠。这些仿制品都不具备叠瓦状构造,牙咬也无砂感,可以此来鉴别。
珍珠的优化处理方法主要有漂白、染色及辐照处理。其中染色处理的珍珠可以通过观察表面凹坑处及孔中是否有染料来进行初步鉴别。而漂白、辐照处理的鉴别则需在实验室中进行。
藏美——珍珠的选购
在珍珠的选购过程中,要从珍珠的大小、颜色、形状、光泽、光洁度、珠层厚度以及匹配度几个方面考虑。
1. 大小
民间有“七珠八宝”的说法,即8毫米以上的珍珠就算是宝贝了。后来,引进了三角帆蚌,养殖周期从一年延长到四五年,出产的珍珠比以往大多了,圆多了。现在,10毫米以上的珍珠不在少数,12毫米以上高档珍珠的产出比例超过10%。
2. 颜色
珍珠的颜色除了常见的白色,还有黑色、奶色、亮黄色、亮玫瑰色、粉色等其他色泽,其中以白色稍带玫瑰红色为最佳,以蓝黑色带金属光泽为特佳。黑珍珠以其美丽和稀有而著称于世,称其为“黑”珍珠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其实她的本来面目是银色或银灰色,同时会放射出蓝绿色或古铜色的晕彩。
3. 形状
珍珠的形状以正圆为佳。当然,某些异形珠配以独特的设计,也能展现其个性魅力。
4. 光泽
珍珠独特的美很大部分归功于它的光泽,珍珠光泽比较柔和,给人以含蓄、高雅、朦胧、柔和的美感。光泽差的珍珠看上去黯淡无光,伴色和晕彩不明显。
5. 光洁度
珍珠要选择表面光滑细腻,肉眼难以观察到瑕疵者。
6. 珠层厚度
一般而言,珍珠质层越多,珠层越厚,文石排列有序度越高,则珍珠光泽越强,珍珠表面更显圆润。
7. 匹配度
每件饰品中的珍珠的形状、光泽、光洁度等因素应统一,颜色、大小应和谐有美感或呈渐进式变化。眼孔居中且直,光洁无毛边。
图19-5 珍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