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绿地系统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一、原《个旧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概述
《个旧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在分析个旧市概况与自然条件、个旧市城市绿化现状基础上,重点对城市的绿地系统、城市绿地系统效益分析以及建议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规划。
(一)规划范围,期限
规划区范围为18km2,东到老阴山,西至过境公路以西较为平坦的山地,南到采空区,北到八号洞。规划期限分近期和远期,近期为2002~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期末预计城市人口20.5万人,远期公共绿地381.67hm2,人均18.62m2。
(二)规划指导思想
规划的指导思想为:面向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通过“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普遍绿化,重点提高,突出特色,形成体系,改善市容,美化生活”,使城市达到环境优美,游憩方便,实现个旧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个旧建设成为精品城市的目标。
(三)规划目标
按照“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的高标准进行规划建设。近期(2010年)目标是达到“省级园林城市”的标准,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m2,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4m2,城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建成区绿地率25%~30%。远期(2020年)目标争取达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m2,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m2,绿地率35%,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向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靠拢。
(四)城市绿地结构布局
规划以个开蒙城市群落为背景,以个旧片区城市空间为依据,规划个旧绿地系统以宝华公园、金湖公园为主,以带状绿地相连接,形成以宝华公园、金湖公园、锡苹果公园、采空区公园四点,建设路、金湖西路、金湖东路、过境路四线为主体框架的四点四线绿化体系。城市绿化以周边生态控制区为依托,以面山绿化、环湖绿化为主体,结合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形成从点到面完整的绿化体系。
二、《个旧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使用的绿地分类不是现行的国家行业标准
《个旧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将个旧市园林绿地分为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等四个类型缺乏分类依据和科学性,可比性较差。
1973年国家建委将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庭院绿地、行道树绿地、郊区绿地、防护林带五大类;1992年国务院颁发的《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林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干道绿化等,简称七类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为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简称二类法;2002年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以主要功能和性质为主要分类依据,将城市绿地分为5大类、13中类和11个小类,较客观地反映了绿地的实际情况以及绿地与城市其他各类用地之间的层次关系,最大限度满足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科学研究和统计等工作使用的需要,是现行的行业标准。
(二)规划规模不能满足城市的快速发展
由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的《个旧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1~2020)》确定的个旧市城市规模为384.9km2,其中个旧片区为18km2,范围为东到老阴山,西至过境公路以西较为平坦的山地,南到采空区,北到八号洞。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已于2004年修编,规划范围已经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个旧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4~2020)中明确提出市域总面积1587km2。城市规划区范围西起个旧米轨,北与开远边界衔接,东与蒙自规划区接壤,南达采空区,规划面积34.6km2。原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规划区范围为18km2,已远不能满足目前城市发展的要求。
(三)规划期限不合理
《个旧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分为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分别是近期为:2002~2010,远期为:2011~2020。远期规划期限较长而未进行中期规划,给规划的实施带来较多不确定性。
(四)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
《个旧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规划的指导思想为:面向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通过“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普遍绿化,重点提高,突出特色,形成体系,改善市容,美化生活”,使城市达到环境优美,游憩方便,实现个旧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个旧建设成为精品城市的目标。
该规划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和结合个旧市的实际情况,未充分考虑城市所依托的大环境,未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有效的发挥本地自然优势及绿色资源的潜力。
规划目标不够明确,且定得较低,规划中、近期目标为2010年实现云南省省级园林城市,现实的发展中,个旧市已于2006年获得云南省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五)城市绿地结构过于简单,为充分体现系统的可持续性
《个旧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以宝华公园、金湖公园、锡苹果公园、采空区公园四点,建设路、金湖西路、金湖东路、过境路四线为主体框架的四点四线绿化体系。城市绿化以周边生态控制区为依托,以面山绿化、环湖绿化为主体,结合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城市绿化体系。该规划中的绿地结构较为简单,尤其忽略了构成城市绿色大背景、对城市环境的发展起生态支柱作用的市域范围内其他绿地的构建,不能保证城市绿地系统的持续发展,也没有体现出个旧市的特色,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10.16)中已明确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市域、规划区、建成区三个层次进行,进行城乡一体划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在现有的自然山水构架基础上,结合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对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和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进行详细的规划。
(六)树种规划不够明确
《个旧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提出的基调树种有几十种,种类包括乔灌草等,种类过多,不能充分体现基调的作用。规划中没有提出树种的相关技术经济指标以及骨干树种、一般树种、市花、市树的选择建议。
(七)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待进一步完善
《个旧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中对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太简单和不规范,没有对古树名木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没有提出古树名木及后备古树相关的保护规划内容及措施。
(八)规划体系不够完整
《个旧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中缺少城市绿线管理规划、生物多样性(重点植物)保护与建设规划、避灾绿地规划、分期建设规划与投资估算以及实现绿地系统规划的保障措施等内容。
综上所述,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相关规定的变化以及个旧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个旧市原有的绿地系统规划从规划目标、规划指标、规划层次、规划内容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总体上原有绿地系统规划已不能从宏观上控制城市绿地建设的导向和有效地指导城市各类园林绿地的健康发展。
三、规划修编的意义
在个旧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对城市发展的定位是:具有多种地貌景观与锡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组团型城市。城市绿化建设是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搞好城市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绿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了操作原则、规划导向等,从宏观上把握城市的绿地发展方向,指导城市绿化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并决定了城市绿化空间的格局是否合理、城市绿量是否合理分配等。因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直接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是指导城市开敞空间中各类绿地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也是创建各类园林城市的必要条件之一。
由于原有的绿地系统规划受时期的限制,规划目标已经不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不具备城市绿地建设的指导性意义,同时2004年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确定了城市新的发展规模和目标,因此对个旧市绿地系统进行新的规划有利于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有序地开展城市绿地建设,促进城市景观风貌质量提高和特色景观的形成,达到促进当地环境质量改善和给社会发展提供优越环境的目标,也有利于比较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差距,为绿地发展提供依据,为个旧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供必要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