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规模的急速扩大和人口的过度集中,健全城市防灾系统已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艰巨任务。规模较大的公园绿地均成为灾后避灾、救灾、物资保管发放、医疗急救的中心或基地;而规模较小的公园绿地,也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临时避难场所,使用率很高。因此,根据国家《防震减灾法》,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防灾减灾功能,并纳入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是绿地系统规划应当考虑的内容之一。
第一节 避灾绿地规划的意义
随着城市规模的急速扩大和人口的过度集中,健全城市防灾系统已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艰巨任务。在城市的各类防灾系统中,绿地防灾是一种既能为城市提供自然空间又有助于防灾救援的有效手段。
一定面积规模的城市公园等绿地,能够切断火灾的蔓延,防止飞火延烧,在熄灭火灾、控制火势、减少火灾损失方面有显著效果。公园内的园林、游戏设施、树木等,为居民的避难生活提供了方便。如:水景设施的水成为供水中断状况下的用水补充;亭、廊、秋千等成为临时帐篷的搭设处等。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北京市区的各公园绿地立即成为避灾、救灾的中心基地。1995年初日本阪神地区地震后,有关部门针对城市绿地所进行的调查表明:震后产生了30万人以上的庞大避难人群,城市公园及小学、体育馆等是主要的避难场所,而且直至灾后2个月后,仍有相当数量的居民生活在公园中。规模较大的公园绿地均成为灾后避灾、救灾、物资保管发放、医疗急救的中心或基地;而规模较小的公园绿地,也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临时避难场所,使用率很高。因此,根据国家《防震减灾法》,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防灾减灾功能,并纳入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是绿地系统规划应当考虑的内容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