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子烧的民艺精神
YIZI SHAO DEMIN YIJING SHEN
文/图 米力(台湾)编辑 王彧
“益子烧”陶瓷起源于江户时代末期,在栃木县益子町有将近400间瓷窑。到益子对旅人来说有点麻烦。这趟旅程我们选择从会津搭车到宇都宫,再从宇都宫乘公共巴士到益子,颇为奔波。之前有朋友建议从东京出发,但研究地图后发现,从东京到这里一样麻烦,因为没有直达的车,也需要绕一大圈才能到达。
也许,正是因为有点麻烦的交通,才能维护这里,有别于都市的喧闹,不受世俗的污染。益子,是靠东京最近的原始窑场。
搭巴士摇摇晃晃到益子,对平常有点睡眠障碍的我而言,巴士是最舒坦好入睡的交通工具了。在快到益子之前我才被先生摇起:“快到了!”我马上睁开了眼睛向车窗外望去,无论是陌生地方还是陌生人,我都很相信第一印象,这里的田园风光,有着无尽的碧绿,温暖又和煦的阳光,让眼前闪亮亮的。
益子
“好可爱的城市!”我说
益子有别于其他冷清的传统窑场,这里很热闹。可以在车站租借脚踏车,骑脚踏车逛这里是最适合的。温度刚好,气氛悠闲,心情愉快。陶艺店的质量水平都很不错,展览也很有特色,益子烧的重点在于器具多半不太贵,选择很多样,没有固定的风格。
近代民艺大师滨田庄司在30岁结束英国的学习后,选择了这个毫无名气的地方窑场作为创作的所在。益子跟其它窑场不一样的,它以生产杂器为主。过去也没有显赫的大师加持或是显赫的历史背景,它一直是个默默无名的民窑。
古老的窑场通常跟茶道密不可分。从茶道的器皿延伸到花道、香道,自古都有文人雅士或是皇室影响的关系,作家的器皿上只要签上名字就价值不菲。而杂器则是民艺的核心,是由不知名的工匠,遵循着“自己喜欢就好”的感受而制作出来的生活用品。
刚好滨田庄司的那个年代正是讲求民艺的时代,他使用这里的陶土全心创作,强化了民艺的精神。至今,益子烧的瓷器充斥在千千万万普通人家的橱柜中,汤碗、茶杯、水瓮、腌渍缸等等,是每天都会使用的生活器具。
什么是民艺呢?民艺时代最重要的角色柳宗悦在接受美国电视台的采访时曾经描述过一套标准,他所定义的民艺精神,就能让人一目了然:
益子陶器市
在益子晃晃
实用性:需要在生活里很便利地使用。
匿名性:由无名的职人制作,器皿通常不会有签名。
复数性:配合多数人的需要,有不同种类、不同尺寸的器具产生。
廉价性:属于日常使用,有安心可以接受的价格。
地方性:地方特色模样,具有土地之美。
分业性:由不同专职熟练的工匠,各司其职,共同制作,可以达到量产的规模。
传统性:由先人传授技艺,一代一代地传承。
他力性:运用当地环境风土的力量,有当地土产的特性。
如此简单的叙述,让益子烧跟名陶名窑一下子泾渭分明。它不是一种追求精致绝伦的贵族艺术,而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越使用、越摩挲,越能体会到的魅力。
这就是益子烧的民艺精神吧!
这里的“益子烧瓷窑共同贩卖中心”是一个汇集了大大小小陶瓷作品的好地方。如果你是挑剔的人,那就去逛各个街角落里的小店;如果你想要多了解烧制过程,那这里也有窑场可以参观;如果你刚好在五月有时间,不妨来名闻遐迩的“益子陶器市”,为自己的晚餐,选择一只爱不释手的米饭碗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