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 炉膛出口烟温的选取
炉膛出口烟温的选取应在确保锅炉受热面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经济性。
(1)保证锅炉辐射受热面和对流受热面工作的可靠
燃用固体燃料时,以受热面不结渣为为限,炉膛出口烟温应小于DT值。如果是短渣煤种,即灰的软化温度ST与DT相差小于100℃,则炉膛出口烟温应不超过(ST-100)℃。当炉膛出口布置有半辐射屏式受热面时,则应使屏后的烟气温度不超过(DT-50)℃或(ST-150)℃,而屏前的烟温,燃用不结渣煤时应低于1250℃,燃用一般性结渣煤时应低于1200℃,燃用强结渣煤和页岩时应低于1100℃。
燃用液体和气体燃料时,无结渣问题,主要受经济性的限制。但是炉膛出口烟温也不宜过低,否则炉内平均温度水平降低,影响着火的稳定和燃尽。
(2)技术经济性的要求
炉膛出口烟温还与锅炉的技术经济性有关。众所周知,炉膛中辐射传热量与火焰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在高烟温区中,辐射传热的效果优于对流传热,即吸收相同的热量,采用辐射传热方式可以节省受热面积。但这只有在高温区才较显著。在低温区,烟气的辐射能力较小,而且辐射受热面管子表面并不全部起辐射传热作用,而被高速烟气冲刷的对流受热面倒具有足够高的传热系数,对流受热面管子表面能有效地起对流传热作用,因此在低烟温区布置对流受热面更为合算。这样,受热面金属可较省,布置也较紧凑。如果提高炉膛出口烟温值,由于传热的强化和炉膛辐射受热面吸热量的减小会使炉膛金属消耗量降低,节省了这部分投资。但由于对流吸热量的增加,对流受热面面积和金属耗量会相应提高。如果确定的炉膛出口烟温很低,炉膛内烟气平均温度水平将降低,辐射传热的效果变差,辐射吸热量增大,炉膛的辐射受热面积和金属消耗增大。对流受热面的吸热量的减少虽然以可节省一些受热面积,但是炉膛出口烟温的降低使对流传热温压减小,对流传热效果变差,对降低对流受热面的投资反而不利。
一般推荐,小型锅炉燃用固体燃料时,炉膛出口烟温不宜低于950℃。对于燃用固体燃料的大中型室燃炉,比较经济合理的炉膛出口烟温约为1200℃,燃用气体燃料时,因其火焰发光性较差,黑度较小,辐射传热效果差,而对流受热面没有飞灰磨损的限制,将用较高的烟气流速,以获得较大的对流传热系数,炉膛出口烟温可提高到1400℃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