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宽浅变迁河段分类
根据河床的平面形态、河岸的抗冲性、河床宽度以及下垫面因素的特点,新疆宽浅变迁河流可分为强限制性宽浅变迁河段、弱限制性宽浅变迁河段、漫流性宽浅变迁河段,各类型河床演变特点见表3.1。
表3.1 宽浅变迁河段分类及特征
续表
3.2.1 强限制性宽浅变迁河段
强限制性宽浅变迁河段位于一些低山区末端的河谷宽广或呈葫芦形谷地上。洪水发生时,山谷河床宽度能够满足汛期洪水以扩宽形式行洪的需要,但在两岸边界约束下,又不能无限扩展,洪水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变迁,有些河流的水流随泥沙淤积来回折流。这种河段既有山区河段的平面特征,又符合新疆宽浅变迁河段的基本形态特征,遇到河岸由艰硬的岩石或较为紧密的黏土时,就成为宽浅变迁性河段的束窄段,此即为强限制宽浅变迁河段。这种河段的两岸为抗冲刷性很强的原生基岩或其他堆积物,岸坡稳定,河道平面形态基本无变化,河势基本无变迁,如图3.7、图3.8所示。
图3.7 低山丘陵带(强限制性)
图3.8 黏土性河段(强限制性)
3.2.2 弱限制性宽浅变迁河段
弱限制性宽浅变迁河段位于出山口以下的冲积平原河段上,一般位于山前冲积扇扇顶—扇中部。这种河段岸坡为由河道水流携带的冲积物构成,其抗冲性较弱,岸坡易坍塌,岸形较不稳定,岸坡抗冲性较差。河岸和河床组成基本相同,主要由卵砾石组成,中值粒径一般为D50=0.01~0.04 m。河岸与河床的高差较小,河道平面形态在水流作用下会发生变化,如图3.9所示。
图3.9 卵砾石河段(弱限制性)
3.2.3 漫流性宽浅变迁河段
漫流性宽浅变迁河段主要是位于冲洪积扇平原的扇央区以下,与限制性河段分界明显。洪水经过出山口后,水流被河漫滩分割后,形成多股水流,股流冲沟与河床的落差在0.5~2 m,冲沟较窄,无固定主河槽,滩岸很难区分,河道无明显的平面形态。
漫流性宽浅变迁河段有冲积漫流的特征,但来水持续时间较长,有些河段甚至长年有水,水流量也比冲积漫流大。此段水流搬运能力已降低,因此泥沙沉降迅速,遇到大洪水时,可以形成“陆上股流”,造成股流变迁频繁,变迁范围更广,如图3.10所示。
图3.10 漫流性宽浅变迁河段(清水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