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 油墨转移率及油墨转移系数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实验目的
印刷是一个将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过程,在印刷过程中总是希望获得高油墨转移率。研究印版油墨量的大小与油墨转移率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实际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实验要求
(1)掌握印版墨量、转移墨量、油墨转移系数和油墨转移率的相关概念。
(2)学会测量印版墨量和转移墨量的方法。
(3)掌握AIC2-5型印刷适性仪的使用方法。
(4)掌握油墨转移系数和油墨转移率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仪器结构
(一)实验原理
印刷中的墨量与印版表面或承印材料表面的面积有关。通常可用每平方米面积上的油墨重量的克数表示,即g/m2来表示印刷中的墨量。通过计算,也可用墨层厚度(μm)来表示印刷中的墨量。
印刷前印版上的墨量叫印版墨量,用x表示,印刷后转移到纸张或其他承印材料表面上的墨量,叫转移墨量,用y表示。油墨转移率是转移墨量y与印版墨量x的比值,用f表示,即:
转移墨量y与印刷后印版上的剩余墨量x-y之比,叫油墨转移系数,记作e,即:
以x为横坐标,分别以y、f、e为纵坐标,便可以作出y-x、f-x、e-x曲线;它们分别叫油墨转移量曲线、油墨转移率曲线和油墨转移系数曲线。
本实验用J-IGT305型印刷适性仪来实施印刷,在印刷压力、印刷速度、纸张油墨的印刷适性一定的条件下,测出转移墨量y和印刷盘墨量x。在印刷适性仪上墨量x、y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 W上墨——上墨后印刷盘重量,g;
W原始——印刷盘原始重量,g;
W印后——印刷后印刷盘重量,g;
S——印刷盘面积,m2。
(二)仪器结构
仪器的详细介绍及使用请参看实验五和图1-5-3、图1-5-4、图1-5-6、图1-5-7、图1-5-8、图1-7-1所示。
三、实验器材
1.J-IGT305型印刷适性仪主机、匀墨机、油墨吸管、1cm宽的印刷盘。
2.电子天平(图1-7-1)。
3.油墨、铜版纸。
4.油墨清洗溶剂(洗车水)、调墨刀、玻璃板、抹布、塑料杯子、滤纸。
四、实验的基本内容
1.测量铜版纸不同上墨量时的油墨转移量。
2.计算油墨转移率f和油墨转移系数e。
3.绘制y-x、f-x、e-x曲线。
五、实验步骤
1.按标准规定取样和对试样进行处理。
2.用清洗溶剂将匀墨机的各辊、1cm宽的印刷盘和油墨吸管洗净并擦干。
3.将干净的印刷盘放到电子天平上称重,记录下重量值。
4.将J-IGT305印刷适性仪的印刷压力调到450N。
5.用调墨刀取油墨(C、M、Y任选一种颜色)适量放在玻璃板上,对其进行预处理后加到油墨吸管中。
6.将油墨吸管中的油墨挤0.3ml在匀墨机上打匀(油墨分布时间3min)。
7.将1cm宽的印刷盘放到匀墨机上墨30s(印刷盘上墨8次以后,匀墨机的各辊都要彻底清洗干净,重新按步骤6进行匀墨分布)。
8.将上好墨的印刷盘放到电子天平上称重,记录下重量值,然后将印刷盘装到印刷适性仪主机上。
9.取一张铜版纸装夹在印刷适性仪主机的扇形盘上进行印刷。
10.将印刷后的1cm宽的印刷盘放到电子天平上称重,记录下重量值。
11.将1cm宽的印刷盘清洗干净,擦干。
12.依次对匀墨机添加油墨量,分别达到0.4ml、0.5ml、0.6ml、0.8ml、1.0ml、1.2ml、1.4ml,并且依次称量出印刷盘上墨后的重量和印刷后的重量,记录之。
13.每一种墨量应重复进行3条试样测量,取平均值。
14.测试完毕应将油墨吸管、匀墨机各辊等所有的器具全部清洗干净。
15.计算油墨转移率,油墨转移系数,绘制y-x、f-x、e-x曲线。
六、实验数据记录
将实验数据填写在表1-8-1上。
表1-8-1 铜版纸数据记录
七、实验注意事项
1.装卸印刷盘时,严禁强推硬拉。
2.给油墨吸管加墨时应先检查其是否干净,否则予以清洗。
3.油墨吸管清洗时,应在装有清洗溶剂的盘内进行,拆卸喷嘴、油墨吸管筒体、柱塞等零件时严禁敲打硬拉硬旋。
4.不要让溶剂滴到匀墨机驱动装置中和匀墨辊的轴上,每次使用润滑油润滑驱动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