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机缝基本缝制方法

机缝基本缝制方法

时间:2024-10-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坐倒缝为最基本的倒缝,适用于衬布、夹里的拼接,亦可用于正面缉止口。先将两层衣片反面相叠,用平缝方法沿边0.3厘米缝第一道线,然后修齐毛边;质地紧密、没有毛茸的衣料可不必修剪。也称闷缝、咬缝。现以裤子为例,先将要作骑缝的缝件放在上面,沿边平缝,缝头在0.7厘米以下。包缝的另一种形式,主要用于男两用衫、风衣、大衣、茄克衫的缝制。方法与内包缝基本相同。又称收纫裥、收线缝。

第三节 机缝基本缝制方法

1.平缝

它是机缝的基础,两层衣片边缘应锁边(拷边),保持边缘不松散。起针、倒回针:下层衣片直接受缝纫机送布牙的推送,运动较快;上层衣片则因受压脚的阻力,故运动较慢。初学者在平缝时,容易出现上层长、下层短的缺陷。练习平缝时,要防止上、下层参差的毛病,应以左手稍拉下层,右手稍推上层,使衣片保持运动中的平衡状态,即上、下两层衣片同步前进,止针时也要倒回针。见图4-3。

2.分开缝

两层衣片正面相叠,先平缝,而后用指甲刨平或烫分开。化纤中粘胶、涤粘中长、棉布、丝绸等都可用指甲直接分开;呢绒、涤毛类衣料需在做缝上蘸少许水,烫分开。见图4-4。

3.坐倒缝

先将衣片正面相叠,沿边缝合,然后将缝头折向左侧或右侧。坐倒缝为最基本的倒缝,适用于衬布、夹里的拼接,亦可用于正面缉止口。见图4-5。

img114

img115

图4-3 平缝

img116

图4-4 分开缝

img117

图4-5 座倒缝

4.搭缝

将两衣片互相搭合沿边缝一道线,工艺简单。搭缝的缝子最薄,适用于领衬、胸衬或内衬胆等的拼接。见图4-6。

img118

图4-6 搭缝

5.来去缝

也称滚筒缝、正反缝。两层衣片不必拷边。先将两层衣片反面相叠,用平缝方法沿边0.3厘米缝第一道线,然后修齐毛边;质地紧密、没有毛茸的衣料可不必修剪。接着将衣片翻过来正面叠合,按第一道缝线用手指甲刮一下,使第一道缝子绽出来。而后续缝第2道线,宽为0.5~0.7厘米。缝头折倒、烫平。见图4-7。

img119

图4-7 来去缝

6.骑缝

也称闷缝、咬缝。适用于装袖克幅、装领子、装裤腰等工序,用途较广泛。现以裤子为例,先将要作骑缝的缝件放在上面,沿边平缝,缝头在0.7厘米以下。接着将缝头朝裤腰方向折倒、刨平,最后将裤腰边折光(折缝也是0.7厘米),覆盖住裤片正面的第一道缝线,沿边缉狭止口。缉正面止口容易起涟形,要尽量推送上层,保持上下平衡。见图4-8。

img120

图4-8 骑缝

7.内包缝

也称包缝、裹缝。主要用于布料或化纤的中山装、工装裤、牛仔衣裤等。凡下层包转的缝头均须加放0.7厘米。以男上装为例:前衣片的省缝要包转后衣片时,前肩缝即须多放0.7厘米,首先是两衣片正面叠合,由前片包住后片0.7厘米,沿毛丝边缝合(沿边缝合会出现部分缝住、部分没缝住的情况,但翻转缉线后,包缝平薄,符合质量要求)。然后翻向正面,缝头向后片折倒,并在后片正面缉0.4~0.5厘米的止口线。见图4-9。

img121

图4-9 内包缝

8.外包缝

包缝的另一种形式,主要用于男两用衫、风衣、大衣、茄克衫的缝制。方法与内包缝基本相同。内包缝在正面只看到一道缉线,而外包缝的正面是双道缉线。外包缝下层包转的面料,其放缝多少可视正面缉止口的宽度来决定。

先由两层衣片反面叠合(内包缝是正面叠合),下层包转0.7~0.9厘米,沿包转的边缘缉线,也只要缉住一些毛丝,然后将缝头朝上层衣片正面折倒、扣齐,沿边缉双止口,与上层衣片一并缉牢。双止口的宽度与包转的宽度相对应,为0.8~1.0厘米。见图4-10。

img122

图4-10 外包缝

9.袖山头收线

又称收纫裥、收线缝。主要用于袖山头收线、袖口收细裥和腰围、裙片等处收细裥(收细裥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中手针收细裥即纳布头见下节)。机收细裥前,先调稀针距,右手食指轻轻抵住压脚后端的续片,不让它畅快地送出来,达到起皱、收拢的目的。有时还可以调松面线,抽拉底线,使细裥更加细密均匀。见图4-11。

img123

图4-11 袖山头收线

10.贴边缝缉,又称包光缝

有宽狭两种。宽的主要用于袖口、下摆、脚口的贴边包光缉线,狭的用于荷叶皱边、衬裤的脚口贴边、衬衫的圆角下摆等。第一种,较厚的化纤布、卡其、华达呢的贴边均为锁边的,按贴边的宽度折转后,沿锁边边缘缉线。边折转、边缉线,贴边的宽狭要相等。第二种,稍薄的衣料,如涤棉府绸、绦纶绉、丝绸等可沿边折光,然后缉线再拆贴边,需要贴边的缉线宽度可视规格决定,一般不超过2厘米。第三种,折转的贴边比较窄,一般在0.7厘米左右,边折转、边缉线连续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