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食品生产企业的饲养车间设计
饲养车间设计包括:食品生产加工的卫生防疫要求、饲养车间的工艺要求、饲养车间规模及设计方案、饲养车间的建筑设计。
第一节 食品生产加工对饲养车间的卫生防疫要求
食品生产企业对饲养车间的卫生防疫要求体现在消毒与防疫设施、环境调控设施、粪污处理设施和病畜处理设施四个方面。
一、消毒与防疫设施
饲养车间应设置与食品生产加工量相适应的验收间、隔离间、待宰间,有条件可设食用肉处理间、化制间。饲养车间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并配备相应的清洁消毒设施,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1)饲养车间是对屠畜实施宰前检疫、宰前休息管理和宰前停饲管理的场所,应达到以下卫生要求:
第一,宰前饲养管理场应自成独立的系统,与生产区相隔离,并保持一定的距离。
第二,饲养车间的圈舍应采用小而分立的形式,防止疫病传染。应具有足够的光照、良好的通风、完善的上下水系统及良好的饮水装置。圈内还应有饲槽和消毒清洁用具,有圆底的排水沟。每头畜禽所占面积应达到卫生标准,应为0.6~0.9m2。
第三,场内所有圈舍,必须每天清除粪便,定期进行消毒。粪便应及时送到堆粪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条件的单位应设车辆清洗、消毒场,备有高压喷水龙头、洗刷工具与消毒剂。
(2)食品生产加工应严格做到“病畜隔离,病健分宰”,严防交叉和污染。病畜隔离圈是供收养宰前检疫中剔出的病畜,尤其是疑有传染病的畜禽而设置的隔离饲养场,其容量不应少于饲养车间总畜量的1%。在建筑的使用上应有更加严格的卫生要求。病畜隔离圈的用具、设备、粪便运输工具等必须专用。工人也需专职,不得与其他车间随意来往。隔离圈应具有不渗水的地面和墙壁,墙角和柱角呈半圆形,易于清洗和消毒,应设专门的粪便处理池,粪尿须经消毒后方可运出或排入排水沟。出入口应设消毒池,并要有密闭的便于消毒的尸体运输工具。
(3)凡进场人员都必须更换场内工作服方可进入,而且工作服应在场内清洗、消毒,更衣间需要设置更衣柜、热水器、淋浴间、洗衣机和紫外线灯、冲洗消毒设施等。原则上保证场内车辆不出场,场外车辆不进场。必须进场的车辆,应设置进场车辆清洗消毒池、车身冲洗喷淋机等设备对车辆进行全面消毒。装猪台、饲料或原料仓、集粪池等设施必须设计在围墙边。在生产区入口处要设置更衣室与消毒室。更衣室内设置淋浴设备,消毒室内设置消毒池和紫外线消毒灯。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淋浴,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工作靴,并通过消毒池对鞋进行消毒,同时要接受紫外线消毒灯照射5~10min。
工作人员进入或离开饲养车间要洗手、经消毒池消毒鞋靴。尽可能减少不同功能区内工作人员交叉现象。当进入隔离圈和检疫室时,还要换上另外一套专门的衣服和雨靴。管理人员和参观者不轻易进入生产区,饲养车间的隔离区见图9-1。
图9-1 饲养车间隔离区工艺流程图
(4)进场车辆的消毒与配套设施。企业大门入口处设置大消毒池。池宽大于大卡车的轮距,一般与大门等宽;长度大于车轮的周长,一般为1.5倍,最好达2.5倍。水深10~15cm以上,最好达1/2车轮。消毒药使用2%烧碱液或1%菌毒敌等,消毒对象主要是车辆轮胎。饲养车间常用的场内消毒设备主要有高压清洗机或将冲洗与消毒合在一起的冲洗喷雾消毒机。
(5)饲养管理应自成独立的系统,与生产区相隔离,并保持一定的距离。应设有畜禽卸载台、地秤、供宰前检疫和检测体温用的分群圈和预检圈、病畜隔离圈、健畜圈、供宰前停食管理的候宰圈等。所有建筑和生产用地的地面应以不渗水的材料建成,并保持适当的坡度,以便排水和消毒。地面不宜太光滑,防止人、畜滑倒跌伤。宰前饲养管理场的圈舍采用小而分立的形式,防止疫病传染,具有足够的光线、良好的通风、完善的上下水系统及良好的饮水装置,圈内有饮水和消毒清洁用具的排水沟。在我国北方有保暖设施,寒冷季节圈温不低于4℃。场内所有圈舍必须每天清除粪便,定期进行消毒,粪便应及时送到堆粪场进行无害处理。应设有兽医工作室,建立完善的兽医卫生管理制度。
二、环境调控设施
饲养车间环境控制主要是指对车间采暖、降温、通风及空气质量的控制,需要通过配置相应的环境调控设备来满足各种环境的要求。以便做好畜禽的检疫、休息管理和停饲管理工作。
(1)我国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需要考虑冬季保温与采暖,需要提高饲养车间环境温度,满足饲养工作对温度的要求。场内常用的采暖方式主要有热水采暖系统、热风采暖系统及局部采暖系统。
(2)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炎热,饲养车间的环境温度偏高,会因高温导致中暑等,对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需要采取防暑降温措施。除通过进行合理的设计,利用遮阳、绿化等削弱太阳辐射,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高温的危害外,采取通风降温、湿帘风机蒸发降温、喷雾降温等措施,也可获得理想的降温效果。实际生产中,这些措施已得到很好的应用。采用滴水降温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降温方式,即在定位饲养的畜禽的颈部上方安装滴水装置,水滴间隔性地滴到畜禽的颈部,由于畜禽颈部对温度比较敏感,会感到特别凉爽。将水滴在畜禽背部,也能起到蒸发降温效果。此外,在畜禽躺卧区地板下,铺设一些管道,让冷风或冷水或其他冷源通过,使局部地板温度降低,也可达到降温的目的。
(3)饲养车间通风一方面可起到降温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车间内外空气交换,可排除车间内污浊空气和过多水汽,以改善饲养车间内空气环境质量,保持适宜的相对湿度。进行通风时应注意:夏季采用机械通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但过高的气流速度,会因气流与畜禽体表间的摩擦而使其感到不舒服,因此,机械通风的风速不应过大,要求风机有较大的通风量和较小的压力,宜采用轴流风机。冬季通风需在维持适中的圈内温度下进行,且要求气流稳定、均匀、无死角。
(4)场内道路和排水是饲养车间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直接关系着食品加工生产和防疫效果。厂区的道路应分设净道和污道,两者互不交叉。净道的作用在于运送洁净产品,污道则专门用于运送活禽进场、粪污等。此外,厂区道路要求防水防滑,生产区内不设直通场外的道路,管理区和隔离区应分别设置通向场外的道路,以利于卫生防疫要求。
(5)厂区排水设施有雨水和污水两个系统,通常在道路一侧或两侧设明沟排水,也可设暗沟排水,厂区雨水不能与污水系统合同,防止杂物堵塞管道而影响舍内排污。同时,防止雨季来临时,污水池因水满而溢出,导致周围环境的污染。
(6)厂区绿化及要求。饲养车间绿化的形式包括植树和种草,对改善厂区内的小气候有重要意义。除了美化环境以外,绿化更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可以吸尘灭菌、降低噪声、净化空气、防疫隔离和防暑防寒。厂区绿化的具体措施可按冬季主导风的上风向设防风林,在饲养车间周围设隔离树林,相邻饲养车间之间、道路两旁进行遮阳绿化,厂区裸露地面上可种花草。绿化植树时,要考虑树干高低和树冠大小,防止夏季阻碍通风量和冬季遮挡阳光。
三、粪污处理设施
饲养车间在考虑粪便运输与贮存问题时,遵循“清污分流、粪尿分离”的原则,将雨水和清洗粪便的废水,利用不同管道和沉淀池分别进行收集、贮存和处置,以减少污水数量。将固体粪便和液体粪污分别收集、输送、贮存,以减少处理成本。
(1)粪便输送。如果管理不力将对环境产生污染,其污染主要是两类:一是恶臭,影响空气质量;二是渗漏和溢流,导致水源和周围环境的污染。为此,在设计和选择粪便输送设备和输送方案时,考虑采用人工清粪方法,强调及时清运和冲洗,尽可能缩短粪便在饲养车间的停留时间。
(2)粪便的贮存要求。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对畜禽粪便的贮存做了明确规定:贮存设施的位置必须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距离不得小于400m),并应设在养殖场生产及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贮存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防渗处理工艺,防止畜禽粪便污染地下水。粪便贮存设施的总容积不得低于当地农林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本养殖场所产生粪便的总量。
贮存固态粪便的堆粪地面向着墙稍稍倾斜,其坡度为1∶50。墙高1.5m左右,墙脚有排水沟,粪内液体和雨水可从此处排入粪水池。堆积和取粪可用人工操作,也可借助装载机。为适应当前环保法规的要求,上述贮存设施应加顶盖,防止雨水对粪便的冲刷,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增加粪水的处理量和处理难度。
四、病畜处理设施
在饲养车间,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会有畜禽的死亡现象发生,做好生病畜禽的处理工作,不但可以控制环境污染,还可以防止疾病流行与传播。对死亡畜禽的处理原则是:因烈性传染病死的畜禽必须进行焚烧火化处理;对其他伤病而死的畜禽可用深埋法和高温分解法进行处理。
高温分解法将死的畜禽放入高温高压蒸汽消毒机中,高温高压的蒸汽使死畜中的脂肪熔化,蛋白质凝固,同时杀灭病菌和病毒。分离出的脂肪可作为工业原料,其他可作为肥料。焚烧法是采用焚化炉,通过燃烧器将死的畜禽焚烧,使其成为灰烬。这种方法能彻底消灭病菌、病毒,处理迅速、卫生。焚化炉由内衬耐火材料的炉体、燃油燃烧器、鼓风机和除尘除臭装置等构成,除尘除臭装置可除去焚化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和臭气,使处理过程中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第二节 饲养车间的工艺
饲养车间的工艺有屠宰前检验、屠宰前的饲养管理以及畜禽急宰、化制、销毁工艺。
一、饲养车间的工艺要求
饲养车间的畜禽先要进行预检分群,将健康畜禽送入待宰圈,疑似病畜进观察圈。进入待宰圈的畜禽经过住场检疫和送宰检疫,如又发现疑似病畜仍然进入观察圈。健康畜禽经静养、断食、饮水后按流水线进入淋浴送宰。观察圈内的疑似病畜有的不能食用,直接化制销毁,有的送急宰处理,有的经治疗观察后送急宰处理。急宰后的净肉经无害化处理可食用,产品进入销售渠道。饲养车间工艺流程见图9-2。
图9-2 饲养车间工艺流程
1.畜禽宰前检验
(1)入场检验。运到肉类加工企业的畜禽,在进入屠宰场未卸车之前,由兽医检验人员向押运员索阅检疫证件,核对牲畜头数,了解途中病亡等情况,如检疫证上注明产地有传染病疫情及途病、途亡很多时,应对这批牲畜采取紧急措施,隔离观察,并根据疫病性质,按现行《屠宰牲畜管理办法》及《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分别加以处理,见图9-1。经检查核对认为正常时,允许卸下赶入预检圈休息。当卸车和往预检圈驱赶时,兽医人员应配合熟练工人逐头观察其外貌、步样、精神状态。如发现异常时,应立即隔离,待验收后详细检查,或送往急宰,见图9-2。正常的准许赶入预检圈,但必须分批、分地区、分圈饲养,不可混杂。进预检圈的牲畜先饮水,经2~4h后逐头测量体温,再详细检查其外貌,体温和精神都正常的生猪,可转入健畜饲养圈,并按肥瘦程度分等分圈进行饲养管理。
(2)送宰前的检验。对在圈的畜禽进行观察,看有无离群现象,行走是否正常,皮毛是否光亮,皮肤有无异状,眼鼻有无分泌物,呼吸是否困难,有无呻吟情况,如有上述病状之一的,应挑出圈外检查。一般观察后再逐个测量体温,必要时检查脉搏和呼吸数。有传染病可疑时,应作细菌学检验,确属健康的牲畜方准送去屠宰。经过预检的牲畜在饲养场休息24h,再测体温和外貌检查后,即可送往屠宰间等候屠宰,见图9-3。
图9-3 宰前检疫及处理
(3)畜禽宰前的选择。为保证肉和肉制品的质量,畜禽在宰杀前必须进行严格选择。选择原则首先是遵守国家对保护和繁殖役畜、种畜、幼畜、孕畜的方针政策;其次是必须严格进行兽医卫生检验,检验合格后,才允许屠宰,对屠畜的选择应尽量符合食品生产行业对健康、肥瘦、年龄、性别及饲料等方面的要求。
2.屠宰前饲养管理
(1)屠宰前饲养。畜禽运到屠宰车间经兽医检验后,按产地、批次、强弱和健康状况分圈分群饲养。对育肥良好的畜禽饲喂量,以能恢复运输途中受到的损失为原则。
(2)屠宰前休息。运到食品生产企业的畜禽,到达后不宜马上进行宰杀,须在指定的圈舍中休息。宰前休息目的是恢复畜禽在运输途中的疲劳。由于环境改变,受到惊吓等外界因素的刺激,畜禽易于过度紧张而引起疲劳,使血液循环加速,体温升高,肌肉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充满血液,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抑制、扰乱或破坏,从而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难以抵御微生物侵入血液中,加速肉的腐败过程,也影响副产品的质量。屠畜宰前休息有利于放血和消除应激反应,对企业的生产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实际上也是肉保存的一种过渡办法。
(3)屠宰前断食。畜禽一般在宰前12~24h断食静养,宰前给予饲料时,则其消化和代谢机能旺盛,肌肉组织的毛细血管中充满血液,屠宰时放血不完全,肉容易腐败。断食可减少消化道中的内容物,防止剖腹时胃肠内容物污染胴体,并便于内脏的加工处理。断食使肝脏中的糖原分解成为乳酸,分布畜体各部,屠宰后能迅速达到尸僵和pH降低,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断食可以节省饲料、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断食保持屠畜安静,便于放血。断食时间必须适当,时间不能过长,不能因断食降低了牲畜的体重和屠宰率。
(4)断食供给足量的饮水,使畜体进行正常的生理机能活动,调节体温,促使粪便排泄,放血完全,获得高质量的屠宰产品。如果饮水不足会引起肌肉干燥,造成牲畜体重严重下降,肌肉水分损失可达5%~6%,直接影响产品质量;饮水不足还会使血液变浓,不易放血,影响肉的储存性,但是为避免屠尸倒挂放血时胃内容物从食道流出污染胴体,在加工前3h应充分喂水,宰前停止给水。
(5)经过预检的畜禽在饲养车间休息24h后,进入淋浴候宰。屠宰前的环境对肉的质量,特别是对肉的pH有较大的影响。宰前疲劳的畜禽,其内里肌的pH明显高于安静的和宰前充分给食的畜禽。普通断食的和安静状态的畜禽比宰前给食的畜禽内里肌pH稍高。饲养车间的环境应符合清洁卫生的要求,畜禽在宰杀前不得用竹竿、木棍、绳鞭抽打,防止跌滑、撞、摔、踢、压、踏、挤、绑、恐吓、急速驱赶和互相咬打,否则宰后易引起溢血和皮上伤痕,使产品质量降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天气炎热季节要防止烈日暴晒或引起中暑,冬天防止寒冷侵袭,使生产加工过程中剥皮或刮毛发生困难等现象。
二、急宰、化制的工艺要求
1.急宰
确认为无碍肉食卫生的普通病患畜及一般性传染病畜而有死亡危险时,随即送往急宰。凡疑似或确诊为口蹄疫的病畜应立即进行急宰,其同群畜禽也应全部屠宰。患布氏杆菌病、结核病、肠道感染、乳房炎和其他传染病及普通病的病畜,均需在急宰车间进行屠宰,见图9-4。
图9-4 急宰间工艺流程
急宰车间是对患病屠畜进行紧急宰杀的场所,是每个屠宰类食品生产企业必不可少的 组成部分,因为在这里屠宰的多为病畜,所以对其卫生要求更为严格。急宰间除应遵守屠宰加工车间的卫生原则外,还规定:
第一,工作人员应相对稳定。未经允许,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车间。本车间与其他车间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不得互相往来。
第二,车间应有更为严密的防蝇、防蚊、防鼠设备,车间应设专用下水道系统,污水在排入公共下水道之前,需经严格消毒。血液和粪污等未经彻底消毒,不许向外排放。
第三,内脏、胴体、皮张均应妥善放置,未经检验不得移动。本车间生产的所有产品,均须经无害处理方可出厂,严禁将本车间的任何用具带出车间。凡送往急宰间的牧畜,需持有兽医的急宰证明。凡确诊为法定恶性传染病的牲畜,一律不得急宰。每次工作完毕后,应进行彻底消毒。对车间的地面及工作台板、用具等须用5%热碱水或含6%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消毒。金属用具要在消毒后及时清洗,以防腐蚀生锈。
2.高温处理
凡患有一般传染病、轻症寄生虫病和病理损伤的胴体和脏器,根据病变性质和程度,经过各种无害处理后,使传染性、毒性消失或寄生虫全部死亡者,可以有条件地食用,即经过无害处理后供食用。
(1)无害化处理有以下五种方法:冷冻处理、产酸处理、高温处理、盐腌处理和炼制食用油,高温处理是杀灭一切病原体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因此,对有条件利用肉均可采用高温处理。
(2)高温处理方式有高压蒸煮和常压烧煮。高压蒸煮是在特制的高压锅内进行,将肉切成重约2kg,厚不超过8cm的肉块,在0.13MPa下蒸煮1.5~2h。常压烧煮是将肉切成上述同样大小的肉块,在普通铁锅内烧煮沸腾2~2.5h,要求肉块深部的温度达到80℃以上。切开肉块时深部肉色呈灰白色(猪肉)或灰色(牛羊肉),且无血水残存时方可认为达到无害。
(3)畜禽患慢性局部炭疽,仅于头部一个巴结发现菌影,而其他淋巴结和血液中未发现菌体及菌影者,肉尸、内脏可先存放于隔离冷藏室中,再将发现菌影的淋巴结进行细菌培养和动物接种,如检查没有发现炭疽菌时,按规定高温处理后出场。被炭疽污染或可疑被污染的肉尸、内脏,应经6h内高温处理后出场。
(4)患口蹄疫体温高的患畜的肉尸、内脏及副产品等高温处理。体温正常的患畜,其剔过骨的肉及内脏,经产酸无害处理法处理后出场。如不能进行产酸无害处理者,高温处理后出场。其头(包括脑)、蹄、肠、食道、膀胱、血、骨骼、角及肉屑等高温处理。
(5)患全身性结核病,除有病变部分外,其余部分高温处理。肉尸有部分淋巴结患结核病病变时,割除有病变的淋巴结后其周围部分肌肉割下高温处理。患骨结核牲畜,将有病变骨剔出后,肉尸及内脏高温处理。
(6)患破伤风的牲畜,宰后肌肉有局部病变时,无病变部分及内脏高温处理。规定高温处理的肉尸及内脏,应在24h内处理完毕,超过24h应延长处理30min。
(7)凡患有严重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和严重病理损伤的胴体和脏器,经无害处理后仍不能食用的应炼制工业油或骨肉粉。
3.化制
(1)患炭疽牲畜的肉尸、内脏、皮毛及血(包括污染的血),应于当天用不漏水工具运送至化制处或指定地点全部作工业用或销毁;患慢性局部炭疽,宰前无高温及症状,宰后局部淋巴结发现病变和炭疽菌体者,其肉尸、内脏应作工业用或销毁。猪慢性局部炭疽,仅在头部一个淋巴结发现菌影,其他淋巴结和血液中未发现菌体和菌影者,除头部作工业用或销毁外,肉尸、内脏可先存放于隔离冷藏室中,再将发现菌影的淋巴结进行细菌培养和动物接种,如检查未发现炭疽菌时,高温处理后出场。被炭疽污染或可疑被污染的肉尸、内脏、血、骨、毛等应在6h内高温处理后出场,超过6h不作高温处理者,需作工业用或销毁。患鼻疽家畜的肉尸、内脏、血液和皮张,全部作工业用或销毁,见图9-5。
图9-5 化制间工艺流程
(2)患全身性结核病,且肉尸瘠瘦者(全身没有脂肪层,肌肉松弛,失去弹性,有浆液浸润或胶冻状物),其肉尸及内脏作工业用或销毁。患全身性结核病而肉尸不瘠瘦者,有病变部分割下作工业用或销毁,其余部分高温处理后出场。肉尸部分的淋巴结有结核病变时,有病变的淋巴结割下作工业用或销毁,淋巴结周围部分肌肉割下高温处理后出场,其余部分不限制出场。肋膜或腹膜局部发现结核病变时,有病变的膜割下作工业用或销毁,其余部分不限制出场。内脏或内脏淋巴结发现结核病变时,整个内脏作工业用或销毁,肉尸不受限制出场。患骨结核的家畜,将有病变的骨剔出作工业用或销毁,肉尸和内脏高温处理后出场。
(3)患布氏杆菌病变的生殖器官及乳房须作工业用或销毁。患破伤风的家畜,肌肉有局部病变,如创伤、暗淡无色或恶臭时,病变部分作工业用或销毁;其余无病变部分及内脏高温处理后出场。
4.销毁
凡患有炭疽、鼻疽、牛瘟等《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中所列的烈性传染病的胴体和脏器,必须用焚烧、深埋、湿化(通过湿化机)等方法予以销毁,绝不能用土灶炼制代替湿化处理。为防止混淆和不安全的肉品上市,经检验后的胴体和脏器必须标以与判定结果相一致的印记,这在肉品管理上非常重要。
第三节 饲养车间的规模及设计方案
饲养车间属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一部分,它位于生产加工过程的上游,是待宰畜禽进场、静养休息、候宰的场所。饲养车间的规模大小和设计方案的优劣,会严重影响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效的生产,所以对这些工作要加以重视。
一、饲养车间的规模
根据投资决策、可行性报告和设计任务书,屠宰类食品生产企业的年屠宰量业已确定,见表9-1。据此可以测算饲养车间的规模大小和建筑面积。
表9-1 屠宰量参考表
注:GMP安全生产规定:每分钟屠宰量不超过8头,屠宰速度过快导致检疫疏漏,影响肉产品质量。
建筑物占地的外包到外包尺寸和各用房轴线到轴线尺寸称为建筑面积,建筑面积扣除墙、柱的结构面积称为使用面积。使用面积包括有效使用面积和辅助用房交通面积两部分。畜禽所用的猪圈净面积为有效使用面积,定额规定0.6~0.9m2/头。饲养车间除去畜禽所用的有效使用面积以外,其余为辅助用房面积和交通面积,如管理用房、更衣室、淋浴室、走廊等。有效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称为平面系数K,K值取0.78。
宰前饲养管理场是对待宰畜禽实施宰前检疫、宰前休息管理和宰前停饲管理的场所。为了连续均衡生产,大中型屠宰类食品生产企业必须设有一定容养量的饲养车间。宰前饲养车间储备畜禽的数量,应以日屠宰量和各种屠宰畜禽接受宰前检疫、宰前休息管理与宰前停饲管理所需要的时间来计算,以能保证每天屠宰的需要量为原则。延长待宰畜禽在宰前饲养管理的时间,既不利于疾病防治,也不经济。因此饲养车间的建筑面积可按日屠宰量畜禽来确定。假设畜禽单位面积为f,因种类不同会有所差异,则畜禽的有效使用面积为
式中:F1——畜禽的有效使用面积;
A——每日加工畜禽数量;
f——每头畜禽占地面积定额;
t——牲畜在圈中存放时间,h;
T——每日的连续生产时间,h。
式中:F2——饲养车间建筑面积;
K——平面系数,取0.78。
【例】 某屠宰类食品生产企业日屠宰生猪分别为3 300头,5 000头,6 600头,8 000头,均为二班生产,连续生产16h,静养24h,每头猪占地面积取0.6m2,试计算饲养车间建筑面积。
解:(1)日屠宰生猪3 300头:
(2)日屠宰生猪5 000头:
(3)日屠宰生猪6 600头:
(4)日屠宰生猪8 000头
为了使畜禽宰前体表清洁,在进入屠宰车间要经过冲淋,去掉污物,确保下道工序清洁卫生。由于各地畜禽及饲养条件的不同,冲洗时间也不同。冲洗时间的长短和冲淋间的大小,以确保冲淋后屠宰的连续性、均匀性为标准进行设计。
二、饲养车间的设计方案
1.建筑类型选择
饲养车间按屋顶形式、墙壁结构与窗户以及车间排列等分为多种类型。按墙壁结构与窗户的设置方式,饲养车间可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密闭式。密闭式又可分为有窗式和无窗式。
(1)所谓开放式是指正面无墙或者四面均无墙的饲养车间。开放式又包括以下两种:一种是前敞舍。通常敞开部分朝南,冬季可保证阳光照入舍内,而在夏季只照到屋顶。前敞舍的御寒能力较差,不适宜饲养不耐寒的家畜。为扩大前敞舍和半开放舍的使用范围,克服其保温能力较差的弱点,可以考虑在冬季用帘子将开放的部位封闭。第二种是四周无墙的饲养车间,又称棚舍。其屋顶可防止日晒雨淋,四周敞开可使空气流通,是防暑的极好形式。由于棚舍在削弱热辐射的影响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所以适于养牛。过去南方地区的饲养车间常采用半开放舍或开放舍,现在也有为了考虑建筑立面效果,采用砖墙加以围护饰面,但需要综合考虑舍内的通风和防暑问题。开放式饲养车间结构简单,造价低,但受外界影响大,较难解决冬季防寒问题。
(2)半开放式饲养车间三面设墙,一面设半截墙,其保温性能略优于开放式,冬季若在半截墙以上挂草帘并覆盖塑料薄膜,能明显提高其保温性能。这类畜舍由于舍内空气流动性大,舍内外温差相差不大,御寒能力较低,冬季不适于耐寒能力低的家畜,尤其不适宜作为北方的饲养车间。
(3)有窗式饲养车间四面设墙,南北墙覆盖塑料薄膜,能明显提高其保温性能,其南北墙设窗,窗的大小、数量和结构可依当地气候条件而定。寒冷地区,饲养车间的南窗大、北窗小,这样利于保温。为解决夏季有效通风,夏季炎热的地区,还可在两纵墙设窗户,或在屋顶设风管、通风屋脊等。有窗式饲养车间保温隔热性能较好,可根据季节启闭窗扇,调节通风量和保温隔热。
(4)无窗式饲养车间与外界自然环境隔热程度较高,墙上只设应急窗,仅供停电应急时用,不做采光和通风用,饲养车间内的通风、光照和舍温靠人工设备调控,能够较好地给畜禽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畜禽的静养。但这种饲养车间土建、设备投资大,维修费高,在外界气候较好时,仍需要人工调控通风和采光,耗能高,在北方寒冷地区常采用带天窗的封闭舍。
2.配置形式选择
(1)饲养车间的配置形式有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
单列式饲养车间猪栏排成一列,车间内北侧有设走道与不设走道之分。该种饲养车间通风和采光良好,车间内空气清新,能有效防潮;在北侧设走道,能起到保温防寒作用,如图9-6所示。单列饲养车间的布置建筑跨度较小,构造简单。缺点是建筑利用率低,一般中小型饲养车间采用此种建筑形式。
(2)双列式饲养车间在舍内将畜禽栏排成两列,中间设一个通道。优点是利于管理,保温良好,建筑利用率高;缺点是采光、防潮不如单列式饲养车间,如图9-7所示。
图9-6 单列饲养车间的布置
1—工作间;2—走道;3—畜禽栏;4—运动场
图9-7 双列饲养车间的布置
1—工作间;2—畜禽栏;3—走道
(3)多列式饲养车间的畜禽栏在三排以上,一般以四排居多。多列式饲养车间的运输线路短,生产工效高,建筑外围护结构散热面积小,冬季保温效果好。但建筑结构跨度增大,建筑构造复杂,自然采光不足,自然通风效果差,阴暗潮湿。此种饲养车间适合寒冷地区,如图9-8所示。
图9-8 多列饲养车间的布置
1—工作间;2—畜禽栏;3—走道
考虑饲养车间的设计方案、选择配置的形式时,应根据食品生产企业的规模、所在地区的气候以及用地情况综合加以考虑。
第四节 饲养车间建筑设计
饲养车间的建筑设计包括:饲养车间的功能分区、流线设计、车间的户型设计、饲养车间的地面、粪尿沟、墙面、门窗及水电设备设计以及急宰间、化制间的建筑设计。
一、饲养车间的平面设计
饲养车间的平面布置关系到食品生产企业的防疫卫生、气候环境、人畜健康的重要问题。为避免引起环境污染,饲养车间宜选在当地夏季主风向的下风向,地势低于居民点污水排出口,绝不能选在化工厂、屠宰场等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企业的附近。饲养车间的粪污和废弃物的运输量很大,只有交通方便才能保证粪污和废弃物的就地转化和消纳,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环境污染,但交通干线又往往是造成疫病传播的途径。因此,选择时既要求交通方便,又要求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距离。通常而言,距公路主干道、村镇居民点、工厂及其他禽畜场的距离不少于500m,大型肉类加工企业不少于1 000m。
1.饲养车间功能分区
饲养车间可以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即管理区、生产区和饲养区。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应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与地势,顺序安排以上各区,即管理区→饲养区→隔离区,见图9-9。
图9-9 饲养车间功能分区
(1)管理区包括饲养员更衣、淋浴、厕所、休息室,检疫员更衣、淋浴、厕所、办公室、兽医室、检验室、地磅、磅房、结算室、杂品库、消毒池等。管理区宜靠近生产区,但应处于饲养车间的上风向和地势较高的地方。可以建在车间大门外,与生产区隔离自成一院,该区与日常饲养工作关系密切,与生产区距离不宜远,也可与生产区连成一体,便于管理。消毒、更衣、洗澡间应设在出入口一侧,进生产区人员一律经消毒、洗澡、更衣后方可入内。
(2)生产区是饲养车间的主要区域和主体部分,包括宰前预检分类圈、饲养圈、候宰圈。为了防疫卫生要求该区应该独立,执行封闭式管理。严禁外来车辆进入生产区,也禁止生产区车辆外出。在靠饲养车间端部设操作台,使畜禽的行走流线简捷,不交叉。卫生防疫室和消毒池应该设在生产区进出口处。规定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应该坚持洗手、消毒、更衣、换鞋,车辆须通过消毒池后方可进入生产区。生产区的道路分净道和污道,两道要避免交叉。一般饲养车间都设有消毒间,大门口设有消毒池以对人员、车辆进入饲养车间时进行消毒。
(3)隔离区通常设置兽医技术室、病畜隔离圈、尸体处理设施、粪污处理及贮存设施等。该区是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的重点,应设在整个饲养车间的下风或偏风方向、地势低处,以避免疫病传播和环境污染。病畜隔离舍通常需要与健康畜禽饲养车间保持在200m以上的距离,尸体处理设施应距健康畜禽饲养车间300m以上,病死的畜禽必须做无害化处理。饲养车间的污水、污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污标准。
生产区、管理区和隔离区既相互独立又有联系,所以在考虑平面布置的时候,要处理好建筑上联系与分隔的关系。
2.饲养区和病畜的隔离区
(1)为了防止疫病扩散与传染,饲养区应设在距生产区8m远以上的地方。实行计划收购,均衡调宰,尽量做到日宰日清。饲养区的卫生要求如下:设有操作台、地磅及供宰前检验和测温用的分群栏及夹道。有清洁的饮水设备和水源,有适当的防寒和降温设备,还要有消毒清洁用具。牲畜占地面积应为牛:1.5~3 m2/头;羊:0.5~0.7 m2/头;猪:0.6~0.9m2/头。粪尿应每天清除干净,及时送到堆粪场进行生物卫生处理,实行定期消毒。
(2)隔离区是供收养有病的、尤其是有可疑传染病的牲畜的场所。病畜隔离区的卫生要求是应与饲养车间内其他部分严格隔离,但是要与饲养区和急宰车间保持联系。隔离区内应有粪尿积存设备,或排入沼气池处理。实行专人饲养、专人看管制度,并经常进行检查,以防疫病传播。地面和墙壁应用不透水的材料砌成,以便于清洗消毒。进出口处应设与门同宽、长度超过大型载重汽车车轮周长的消毒池,池内盛放有效消毒液。不准在病畜隔离区内加工和处理任何病死畜。
3.流线设计
饲养车间有各种流线:管理人员的流线、健康畜禽的流线、疑似病畜的流线,焚烧畜禽的流线、清理粪便及污物的流线。根据食品安全生产的卫生要求,这些流线要顺畅,不能交叉,特别是焚烧畜禽的流线要严格与其他流线隔离,这就需要处理好建筑上的顺序与流线的关系。现以年屠宰量150万头的食品生产企业,饲养车间建筑面积5 700m2为例,说明平面布置。
(1)管理人员的流线。管理区设置在饲养车间的外端,便于管理人员上下班进出,便于接收畜禽和管理工作,见图9-10。
图9-10 管理人员流线
(2)健康畜禽的流线要通畅,不要迂回,最终流向下道工序即送宰。每个圈按健康畜禽的进出流线,以方便管理。
(3)疑似病畜使用的隔离圈的位置,宜设在急宰和饲养车间联系便捷之处,急宰、化制间属于隔离区,要设置单独的通道。粪便污物出口设置单独通道,且靠近污物堆场,见图9-11。
图9-11 病畜流线
二、饲养车间的建筑构造
饲养车间包括操作台、输送道、验收间(包括司磅间)、候宰间(包括待宰冲淋间)、隔离间、兽医工作室与药品间等。操作台应高出路面0.9~1.0m(小型拖拉机输送操作应另设站台),其地面采用混凝土铺设,并设罩棚。输送道宽度不小于1.5m,坡度不大于10%。操作台前设回车场,其附近有洗车台。洗车台设有冲洗消毒及集污设施。回车场和洗车台均为混凝土地面,排水坡度不小于2.5%。铁路操作台有效长度不小于40m,台面高出轨道面1.1m。活猪由水路运来时设相应卸猪码头。卸猪站台附近设验收间,地磅四周必须设置围栏,磅坑内设地漏。急宰间、化制间宜设在隔离间附近。急宰间应设有更衣间、淋浴室,急宰间与化制间合建在一起时,中间应设隔墙,急宰间、化制间的地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
候宰间是待宰畜禽宰前停留休息的地方,其建筑与屠宰加工车间相毗邻。候宰间的圈舍容量一般应为日屠宰量的一倍,候宰间由若干个小圈组成,在建筑上应做到墙壁光滑,地面不渗水,易于冲洗、消毒。候宰间内应光照充足,设有良好的饮水设备和淋浴间,淋浴间应紧连屠宰加工车间。候宰间的赶猪通道宽不小于1.5m,候宰间朝向应使夏季通风良好,冬季日照充足,且设有防雨的屋面。四周围墙的高度不低于1m。寒冷地区有防寒设施,候宰间采用混凝土地面,候宰间的隔墙可采用砖墙或金属栏杆,砖墙表面应采用不渗水易清洗材料制作,金属栏杆表面应做防锈处理。候宰间内地面坡度不小于2.5%,并坡向排水沟。候宰间内设饮水槽,饮水槽有溢流口。
隔离间宜靠近卸猪站台,并设在待宰间位置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隔离间的面积应按当地的具体情况设置,可按班宰量的0.5%~1%的头数计算,每头疑病畜禽占地及屠宰车间隔离的面积不应少于3m2,从候宰间到冲淋间应有输送道相连。输送通道两侧有不低于1m的矮墙或金属栏杆,地面采用不渗水易清洗材料制作,其坡度不小于1%,并坡向排水沟。待宰冲淋间可按0.5~1h屠宰量计算,冲淋间至少两个隔间,每个隔间都与输送道相连,其走道宽度不小于1.2m。
候宰间应有专人进行卫生管理。每天工作结束时应进行彻底的清洗与消毒。若发现病畜禽时,应随时消毒。应经常对淋浴设施进行检修,保证喷水流畅。
1.基础与地面
无论采用封闭舍、半封闭舍还是开放舍,饲养车间的层高不宜太高,太高则加大基建造价,同样也不宜太低,太低对通风采光环境不利,层高宜取4m左右,另外带有气窗进行通风。
基础承载饲养车间建筑、屋顶积雪、抗风力等荷载。饲养车间、通道等地面是畜禽休息、活动的地方,对生产影响很大。根据对畜禽的行为观察分析,一般的躺卧和睡眠时间约占80%,而且畜禽喜欢拱啃,因此,对地面设计要求较高,应做到不返潮、少导热,易保持干燥、坚实不滑,有一定弹性,耐腐蚀,易于冲洗消毒,便于行走、躺卧,使用耐久,造价低廉。
目前,我国饲养车间大多采用混凝土地面,冬季又冷又潮,地面的保温、干燥及粪沟防腐蚀等均不理想。砖地面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但砖缝不易清理。在使用混凝土地面时,若配合设置空气层即用炉灰渣、膨胀珍珠岩、空心砖等保温材料进行保温设计,用油毡、沥青等进行防潮设计则会克服上述缺点。此外,应使躺卧区地面有不小于1.5%的坡度,排粪区地面有3%~5%的坡度。
2.粪尿沟
粪尿沟要求平滑、不透水,沿流动方向有1%~2%的坡度。粪尿沟一般设在畜禽栏围墙的外侧走道上。采用漏缝地板的猪栏,粪尿沟设在漏缝地板的下面,宽度与漏缝地板尺寸有关,沟宽与采用的漏缝地板板条或板块长度基本相同,沟底部用水泥砂浆粉成圆弧形等。不采用漏缝地板的猪舍内粪尿沟宽度取350~400mm,最浅处深220mm,坡度1.5%~3.0%,做法见图9-12。
图9-12 粪尿沟构造
为保持饲养车间的卫生,改善环境,普遍采用在粪沟上敷设漏缝地板的方式。畜禽的尿直接通过漏缝地板流到地面上的尿沟内,粪便则经畜禽踩踏落入地面或地面上的粪沟中,用水冲走,或用人工、机械方式清走。对漏缝地板的要求是耐腐蚀、不变形、表面平、不滑、坚固耐用、漏粪效果好、易冲洗消毒。地板缝隙宽度一般在10~25mm之间。如小于10mm缝隙地板,很难漏粪。常用的漏缝地板有:水泥混凝土地板,钢筋编织网、焊接网等金属地板,工程塑料地板以及铸铁、陶瓷地板等。
(1)钢筋编织网漏缝地板。钢筋编织网漏缝地板由直径5mm的冷拔钢丝编织成网片,再用角钢、扁钢制作边框和加强筋,三者焊接成一个整体。具有耗用金属少、漏缝率高的特点,但畜禽的舒适度差,使用寿命一般为4~8年,见图9-13。钢筋编织网漏缝地板易造成网片的变形,同时由于畜禽的所有质量压在踩踏的细窄的钢丝上,易造成蹄底的损伤。由于钢筋编织网漏缝地板制造成本低,目前在国内的商品地板中使用最广。
图9-13 钢筋编织网漏缝地板
1—冷拔钢丝;2—加强筋;3—边框
(2)铸铁漏缝地板。铸铁漏缝地板由铸铁浇铸而成,其特点是耐腐蚀、不变形、承载能力强,使用寿命长达20年以上,一般不必维修。但它对铸造工艺、材料和设备要求很严,否则产品不合格,见图9-14。四周和中间用铸铁梁支撑,用于各种栏圈时,常用规格为1 000mm×600mm,直接铺在粪沟上。由于铸铁生产工艺本身的原因,地板表面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毛刺,如果清理不干净,易对畜禽造成伤害。铸铁地板成本高,在商品地板中使用量较少。
图9-14 铸铁漏缝地板
(3)塑料漏缝地板。塑料漏缝地板采用工程塑料模压而成,其周边为镶嵌式咬口结构,相邻板之间可以定位压紧,拆装方便,可以根据需要将塑料漏缝地板拼接成不同尺寸的床面,床面的四周用角钢固定,中间部分用扁钢支撑,见图9-15。
图9-15 塑料漏缝地板
塑料漏缝地板质量轻、耐腐蚀、牢固耐用,但容易打滑,体重大的畜禽行动不稳往往会不适应。塑料漏缝地板的质量与加工的材料品质关系很大,好材质的产品使用寿命可达10年,但价格较高,与铸铁相当,在商品地板中未得到普及。
(4)水泥漏缝地板。水泥漏缝地板应用最为常见,可做成板状或条状。这种地板成本低、牢固耐用,但对制造工艺要求严格,水泥标号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为保证预制水泥漏缝地板有较好的质量,使用金属模具,并且要用振动机捣实,预制件表面应当紧密光滑,无蜂窝状疏松,否则,易引起表面积存粪尿等污物,影响栏内清洁卫生。
为保证地板有足够的强度,漏缝地板内应加钢筋网,通常水泥地板制成上宽下窄的倒梯形,缝隙边缘棱角倒圆。漏缝地板规格可根据猪栏及粪沟设计要求而定。相对而言,条状漏缝地板更适合于饲养体重较大的畜禽,条板上口宽13~20cm,下口宽8~15cm,内置钢筋29,平放在粪沟上方,用灰浆胶合,以便安装和取下。常用的条板长度有1.2m、1.8m、2.4m和3.0m等规格。底座可根据条板形状,制模浇捣。
水泥漏缝地板的最大特点是价格低廉,一般饲养车间自己制造,应用广泛。但目前绝大多数水泥漏缝地板都不符合要求,主要缺陷是模具简陋,造成表面粗糙,易伤畜禽。
(5)微缝地板。微缝地板是最新研制的一种地板,和普通漏缝地板相比,微缝地板的缝隙宽度小,且缝隙是通常的直线型。微缝地板的设计思路是全部的粪便直接在地板上实现粪尿分离,清除的粪便易于处理和销售,提高了经济效益;配合清缝工具,可直接清除地板缝隙中的粪渣,减少冲洗的次数,降低了后续污水处理的难度;由于着眼点不在漏粪,故可以大大减少缝隙的宽度,一套模具制造的产品既可用于不同大小的畜禽的饲养,且可使用混凝土制作,经久耐用,成本低廉。采用现代材料技术将混凝土地板表面进行处理后,可以既防滑又有弹性,适合使用。
3.墙体、屋顶
外墙墙体是饲养车间的主要围护结构和承重结构。要求坚固耐久、抗震防火、便于清扫消毒,并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我国各地目前都正在进行建筑墙体改革,实心黏土砖等浪费土地资源的旧建材不在此列,逐步被限制使用甚至取消使用。因此,未来新型猪舍应优先采用装配式轻型钢结构和聚苯乙烯夹心板等新型保温墙材料。墙体厚度需由当地气象条件进行保温设计计算决定。
屋顶是饲养车间散热最多的部位,通常造价较高。因而要求结构简单、坚固耐久、保温良好、防雨、防火和便于清扫消毒。车间内吊顶可以明显提高保温隔热性能,与墙体材料一样,屋顶也可采用彩色钢板和聚苯乙烯夹心板等新型材料。屋顶用的聚苯乙烯夹心彩钢板的板面波应该比墙面用的板面波大一些,以便能更好地承受雨雪载荷,并能避免雨水从板与板之间的搭接处渗入。
4.门窗
饲养车间外门设置应避开冬季主导风向或增加门斗。双列车间的中间过道应用双扇门,宽度不小于1.5m,高度不小于2.0m。饲养车间的门向外开启,采用钢管或方钢焊接而成,门的上边口与墙齐平,门的下边口离地面300mm,门的高度、位置及构造应根据畜禽进出流线的需要确定。
窗户用于采光和通风换气,面积大、采光多、换气好,但冬季散热和夏季传热多,不利于保温防暑。设计时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计算夏季最大通风量和冬季最小通风量,决定其大小、数量和位置。
三、水、电、暖设计
1.供水
供水系统包括水的提取、贮存、调节和输送分配等几个部分,即水井提取、水塔贮存和输送管道布置等。供水方式包括自流式供水和压力式供水。食品生产企业的供水一般都是压力式供水,其供水系统主要包括供水管路、过滤器、减压阀和自动饮水器等。
(1)畜禽必须能够随时饮用足够量的清洁水,而自动饮水器可以保证畜禽能够随时自由地饮用到足够量的清洁水。自动饮水管道宜设计埋地式管道,不宜使用架空管道,因为架空管道容易被畜禽拱坏,且需要将管道保温处理等。畜禽用自动饮水器的种类包括鸭嘴式、乳头式和杯式等,相比较而言,鸭嘴式自动饮水器更有效保持水质清洁卫生,因此应该选用该种自动饮水器。
(2)食品生产企业一般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给水方式。集中式给水用取水设备从水源取水,经净化消毒处理后,进入贮水设备,再经水管网配送到各用水点。其特点表现在取用方便、卫生、节约劳力,但投资大、耗能多。分散式给水是各用水点直接由水源取水,显然使用不方便,费劳力,不卫生,水质和水量均不能保证。因此,有一定规模的食品生产企业一般不宜采用分散式给水,饲养车间外水管的配置可依据饲养车间排列和走向来进行,外水管应埋置在冻土层以下,内水管则根据畜禽栏的分布及饲养管理的需求合理设置。气候严寒地区还应设置回水装置,以防水管冻裂。
(3)畜禽饮水器有水槽和自动饮水器两种。水槽供水存在诸多缺点:由于畜禽踩踏,尤其夏季天热,畜禽爱在其中滚浴,会污染弄脏饮水。采用水槽供水即使天天刷洗也不卫生,而且常会造成车间内潮湿,因此不提倡用水槽供水。目前较多采用自动饮水器,无公害畜禽饲养提倡猪用饮水器为鸭嘴式,不提倡采用乳头式和杯式饮水器。由于畜禽喜欢在潮湿地方排粪尿,因此饮水器一般设在排粪区或粪尿沟附近的地方。采用自动饮水器供水时,水压不宜过大,以避免形成喷射现象而浪费水资源和溅湿地面。车间内除供畜禽饮用的饮水器或水龙头外,还应每隔20~30m在适当位置设清洗和冲刷用具的水龙头。此外,车间值班室和饲料间也应该分别设水龙头。
2.照明及智能化
饲养车间的照明灯具应选用带有防护罩的灯具,以防灯泡炸裂玻璃碎片伤及畜禽。
饲养车间的智能化有以下内容:收购的畜禽称重、单价、自动计量、出具统计报表、与智能化总控室联网。为了使畜禽宰前情绪放松,宜在饲养车间内安装音乐广播设备。
3.采暖、通风
(1)饲养车间供暖可采用集中供暖和局部供暖两种方式来完成。集中供暖由一套供热设备,如锅炉、燃烧器或电热器等,通过煤、油、煤气和电能等燃烧产热加热水或空气,再通过管道将热量输送到车间内的散热器,从而提高和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
(2)饲养车间安装通风降温设备的目的在于排出车间内的有害气体,降低车间内的温度和湿度。换气量多少应根据车间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或水汽含量计算。是否需要机械通风,可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对于面积小、跨度不大且门窗较多的饲养车间,可全部利用自然通风以节约能源。但是,如果饲养车间空间大、跨度大、饲养密度高,特别是采用水冲清粪的全部漏缝地板车间,一定要采用机械装置来加强通风。
4.污物处理
饲养车间形成环境污染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粪尿的污染,另一个是空气的污染。粪尿污染不是有毒污染,主要是有机富营养化污染。
饲养车间对环境的污染是全方位的、立体式的。畜禽粪尿中大量的有机物质可以迅速腐败发酵,产生硫化氢、氨、粪臭素等恶臭物质,这些物质和饲养车间的粉尘、微生物一起污染着大气;经污染的气体随风向四周扩散,危害着畜禽和人类的健康。车间的粪便污水如果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当,任意排放,将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其排放的污水可以使水体富营养化、变黑变臭。饲养车间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残留的药物或添加剂、消毒药等也会随降水或污水流入水体和土壤中;水或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各种有害物质,会对人和其他生物构成极大的威胁。
(1)饲养车间粪尿的处理方法,由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清粪系统以及粪尿的处理设备等组成。
第一,排水系统一般与清粪系统结合,车间清粪方式有多种,有手工清粪、刮板清粪和水冲清粪等几种形式。手工清粪在地面设置粪尿沟和排粪区,排粪区地面保持1.5%~3%坡度,便于尿和污水顺坡流入粪尿沟,粪尿沟上设铁箅子,实行粪尿分离,以防止粪落入。粪尿沟每隔30mm左右设置沉淀池,尿和污水由排水管排出室外。室外的污水直接排入化粪池,或由地下排到检查井,再通过地下支管和干管排入厂区的污水池。定期或不定期清除沉淀池和检查井内的沉淀物,粪则用手推车人工清除送到贮粪场。
第二,饲养车间排雨水的地下排水系统绝不能与舍外排尿和污水的管道共用,以免加大污水处理量。同时,还要防止雨天尿和污水溢出地面,造成环境污染。手工清粪使固态粪污的肥效损失少,含水量低,便于高温堆肥或其他方式的处理利用,排到室外的污水量比较小,也便于处理。
第三,水冲清粪要求车间地面全部或部分采用漏缝地板,借助畜禽的踩踏,粪便落入地板下面的粪沟。水冲清粪在粪沟一端设置翻斗水箱或带下水管的普通水箱,将沟内粪便冲出,流入室外粪井或粪池。
(2)液粪和污水进入厂区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四、急宰间、化制间的建筑设计
隔离区包括观察间、病畜隔离圈、急宰间、化制间、消毒池等设施。
(1)病畜隔离圈是用于收养宰前检疫中剔除有病的,尤其是怀疑有传染病的畜禽,其容畜量应不少于宰前饲养车间的1%。在建筑和使用上有更加严格的卫生要求。隔离圈与饲养车间和急宰间应保持联系,而与其他部门严格隔离。要设高而坚固的围墙,围墙及地面便于消毒、冲洗。饲槽等一切用具均应专用,设专用的粪尿处理池,粪尿须经消毒后方可运出或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应备有密闭的尸体运送车,出入口要设消毒池。病畜隔离圈派专人专职管理,管理人员不得与其他部门随意来往。急宰间设有冷、热水管及消毒用热水管,要有更加严格的消毒措施,每天至少全面消毒1次,若一天中有多批病畜进入或移出,每次移出后车间都应进行消毒。
(2)急宰车间是对非烈性传染病病畜禽进行紧急宰杀的场所,是每个屠宰类食品生产企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在这里屠宰的是病畜禽,所以对其建筑设施的卫生要求更为严格,急宰间和化制间的平面布置示意见图9-16。
图9-16 急宰间和化制间平面示意图
急宰车间除应遵守屠宰加工车间的卫生原则外,还应有一些特殊的卫生要求:急宰车间的工作人员应相对稳定,本车间与其他车间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不得互相往来。在急宰车间工作的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凡送往急宰间的屠畜禽,需持有兽医开具的急宰证明。凡确诊为烈性传染病的牲畜,一律不得急宰。胴体、内脏、皮张均应妥善放置,未经检验不得移动。急宰间生产的所有产品,均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出厂,严禁将急宰间的任何用具带出车间,每次工作完毕后,应进行彻底消毒。对车间的地面及工作台板、用具等需用5%热碱水或含6%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消毒,金属用具要在消毒后及时清洗,以防腐蚀生锈。
(3)化制车间是专门处理废弃品的场所,它利用专门的高温设备,杀灭废弃品中的病原体,以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从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角度出发,屠宰类食品生产企业都应建立化制车间。化制车间应该是单独的建筑,位于企业边缘位置和下风处。车间的地面、墙壁、通道、装卸台等均用不透水的材料建成,大门口和工作室门前应设有永久性消毒槽。
第一,化制车间的工艺布局应严格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料接收室、解剖室、化验室、消毒室等,房屋建筑要求光线充足,有完善的供水(包括热水)和排水系统,防蝇、防鼠设备要齐全。第二部分为化制室和成品贮存室等。两个部分要用隔墙分开。第一部分分割好的原料,只能通过一定的孔道进入第二部分的化制锅内。
第二,化制车间的工作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非特殊情况不得任意调动,工作时要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程。在上述两个部分工作的人员,工作时间严禁相互来往,更不准随便交换刀具、工作服和其他用品,以免发生交叉污染。在化制车间工作的人员,要特别注意个人的防护,防止受到人畜共患病的感染。由化制车间排出的污水不得直接通入下水道,急宰间和化制间排出的污水和粪便入厂区污水管网之前进行消毒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