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村镇砌体结构施工
4.1 砌筑砂浆
砂浆的作用是将块材按一定的砌筑方法黏结成整体而共同工作。同时,因为在铺砌时填满块材的空隙,使砌体受力均匀,并可提高砌体的保温性能、防水性能和防冻性能等。按其组成材料可分为石灰砂浆、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
4.1.1 原材料
砌筑砂浆通常是由凝胶材料(水泥)、细骨料(砂)、掺和料、外加剂和水按适当比例(重量)配置而成。这些组成的材料都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1)水泥
水泥的品种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水泥的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不宜太高,水泥标号一般为砂浆等级的4~5倍,一般可选用32.5级或42.5级,所配置的砂浆应符合设计要求。
水泥进场前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检。检验批应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如遇到水泥强度等级不明、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日期超过3个月(快硬化水泥超过1个月)时,应进行复检,并按其结果确定如何使用。对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用,以免由于材料变化而引起工程质量问题。
2)砂
砌筑砂浆中的砂宜采用中砂(细砂制成的砂浆强度较低,一般用于勾缝),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的规定。砂子中不得含有草根等有害物质。砂子中的含泥量不应过高,要符合下列要求:
(1)对水泥砂浆和强度等级不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5%。
(2)对强度等级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10%。
(3)采用细砂的地区,砂的含泥量可经试配后适当放宽。
(4)人工砂、山砂及特细砂应经试配,满足砌筑砂浆技术条件要求方可使用。
3)石灰
石灰在土木工程中使用较早的矿物凝胶材料之一。目前,工程中常用的石灰产品:磨细生石灰粉、消石灰粉和石灰膏。
根据我国建材行业标准《建筑生石灰》(JC/T 479—92)与《建筑生石灰粉》(JC/T 480—92)的规定,按石灰中氧化镁的含量,将生石灰分为钙质生石灰(Mg O含量≤5%)和镁质生石灰(Mg O含量>5%)两类,他们的技术指标又可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三个等级。生石灰及生石灰粉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4.1、表4.2。
表4.1 建筑生石灰技术指标(JC/T 479—92)
续 表
表4.2 建筑生石灰粉技术指标(JC/T 480—92)
根据《建筑消石灰粉》(JC/T 481—92)的规定,将消石灰粉分为钙质生石灰(MgO含量≤4%)、镁质生石灰(MgO含量≥4%,<24%)和白云石消石灰粉(MgO含量≥24%,<30%)三类,并按他们的技术指标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三个等级,主要技术指标见表4.3。
表4.3 建筑消石灰粉的技术指标(JC/T 481—92)
续 表
生石灰加水(水量约为石灰体积的3~4倍)消化而成,石灰浆在沉淀池中沉淀,并除去上层水分后,称为石灰膏。石灰膏多用于配制石灰砂浆,如果水量加的更多,则呈白色悬浮液,称为石灰浆(或石灰乳),主要用于粉刷等。
制备石灰膏时,应用筛网过滤,并使其充分熟化,熟化时间不少于7 d,生石灰粉熟化时,熟化时间不得少于1 d。沉淀池中贮存的石灰膏,应防止干燥、冻结和污染。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4)粉煤灰
粉煤灰是从煤粉炉排出的烟气中收集到的细粉末。根据《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2005)规定,粉煤灰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其质量指标见表4.4,作为砂浆掺和料的粉煤灰成品应满足Ⅲ级的要求。
表4.4 粉煤灰等级与质量指标
续 表
5)水
拌制砂浆所用的水,通常可采用饮用水,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2006)的规定。当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时,会影响水泥的正常凝结,并可能对钢筋产生锈蚀作用。
6)外加剂
为了提高砂浆的和易性并节约石灰膏,可在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中掺入无机塑化剂和符合质量要求的有机塑化剂(如松香热聚物微沫剂),砂浆中掺入的有机塑化剂,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和说明书的要求。
在砂浆中掺入有机塑化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等外加剂时,应经检验和试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对于有机塑化剂,应针对砌体强度的形式检验,根据检验结果确定砌体强度。即应提供砌体强度形式的报告。
4.1.2 砌筑砂浆的制备及性能
1)砌筑砂浆的制备
(1)砂浆的材料应按照一定的比例(重量)来配制,配制的比例应按试配的结果来确定,实际施工用的砂浆强度应比设计强度等级提高15%。当配制砂浆的材料发生变化时,应重新确定配合比。水泥、有机塑化剂、冬期施工中掺用的氯盐等用量不超过±2%;砂、石灰膏、粉煤灰、生石灰粉等用量不超过±5%。其中,石灰膏使用时的用量,应按试配时的稠度与使用的稠度予以调整,即用计算所得的石灰膏用量乘以换算系数,见表4.8。同时还应对砂的含水率进行测定,并考虑其砂浆组成材料的影响。水泥砂浆和易性差,会使砌筑的砌体的强度会有所下降,因此,应提高水泥砂浆的配制强度(一般提高一级),以达到工程设计的要求。
(2)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既减轻劳动强度,又可使砂浆搅拌均匀。拌制砂浆时,应先加入水泥和砂,干拌均匀,再加入石灰膏和水;若砂浆中掺入粉煤灰,则应先加入水泥、砂和粉煤灰及部分水,干拌均匀,再加入石灰膏和水,搅拌均匀即可。自投料完毕算起,搅拌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少于2min;
②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3min;
③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应为3~5min。
(3)砌筑砂浆应具有良好的保水性,保水性是指搅拌好的砂浆在运输、停放、使用过程中,水与凝胶材料及骨料分离快慢的性质。新拌的砂浆在存放、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应有良好的保水性,这样才能保证在砌体中形成均匀的砂浆缝,以保证砌体的质量。如果使用保水性不良的砂浆,在施工过程中,砂浆很容易出现泌水和分层离析现象,使流动性变差,不易铺成均匀的砂浆层,使砌体的砂浆饱满度降低。同时,保水性不良的砂浆在砌筑时,水分容易被砖、砌块、石等砌体材料很快吸收,影响凝胶材料的正常硬化。不但降低砂浆本身的强度,而且使砂浆与砌体材料的黏结不牢,最终降低砌体的质量。
砂浆的保水性用“分层度”来检验和评定,可用砂浆分层度测量仪测定。分层度大于30mm的砂浆,保水性差,容易离析,不便于保证施工质量;分层度接近于零的砂浆,其保水性太强,在砂浆硬化过程中容易发生收缩开裂;砌筑砂浆的分层度一般在10~20mm之间。
2)砌筑砂浆的强度
(1)砂浆的强度等级
砂浆的强度等级是边长70.7mm的立方体试块在标准养护条件下,龄期是28 d的抗压强度等级平均值而确定的,分M2.5、M5、M7.5、M10、M15、M20等六个等级。对于特别重要的砌体和有较高的耐久性要求的工程,宜用强度等级高于M10的砂浆。
(2)试块取样
施工中进行砂浆试验取样时,应在搅拌机出料口、砂浆运送车或砂浆槽中至少3个不同部位随机取样。
每一楼层或250m3砌体中的各种强度等级的砂浆,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检查一次,每次至少应制作一组试块(每组6块)。如砂浆的强度等级或配合比变更时还应制作试块。基础砌体可按一个楼层计。
(3)强度要求
①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砂浆各组试块的平均强度不小于f m,k。
②任意一组试块的强度不小于0.75 f m,k。
③砌筑砂浆强度按单位工程内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砂浆为同一批验收。当单位工程中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砂浆按取样规定,仅有一组试块时,其强度不应低于f m,k(表4.5)。
表4.5 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MPa)
3)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
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要根据工程类型和砌筑部位确定砂浆的品种和强度等级,再按其品种和强度等级确定其配合比。当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有变更时,其配合比应重新确定。施工中当采用水泥砂浆代替水泥混合砂浆时,应重新确定砂浆强度等级。
一般要求水泥砂浆的表观密度不应小于1 900 kg/m3;水泥混合砂浆的表观密度不应小于1 800 kg/m3;水泥砂浆中的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00 kg/m3;水泥混合砂浆中胶结细料用量应在300~500 kg/m3之间,在满足流动性及保水性的前提下,宜少用混合料。有抗冻性要求时,应经冻融试验使其质量损失不大于5%,强度损失不大于25%,并满足要求的冻融循环次数。
(1)计算砂浆试配强度f m,0(N/mm2)
式中 f m,0——砂浆的试配强度,精确至0.1 N/mm2;
f 2——砂浆设计强度(即设计抗压强度平均值)(N/mm2);
σ——砂浆现场强度标准差,精确至0.01 N/mm2。
式中 f m,i——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砂浆第i组试件的强度值(N/mm2);
μfm——统计周期内同一砂浆N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N/mm2);
N——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砂浆试件的总组数,N≥25。
当不具有近期统计资料时,其砂浆现场强度标准差σ可按表4.6取用。
表4.6 不同施工水平的砂浆强度标准差 (MPa)
(2)计算每1m3砂浆中的水泥用量Q c(kg/m3)
①每1m3砂浆中的水泥用量按式(4-3)计算
式中 Q c——每1m3砂浆的水泥用量(kg/m3);
f m,0——砂浆的试配强度(MPa);
f ce——水泥的实测强度,精确至0.1 MPa;
A、B——砂浆的特征系数,按表4.7取用。
表4.7 A、B系数值
②在无法取得水泥的实测强度f ce值时,可按式(4-4)计算
式中 f ce,k——水泥商品强度等级对应的强度值;
γc——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该值应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无统计资料时,γc取1.0。
③当计算出水泥砂浆中的水泥用量不足200 kg/m3时,应按200 kg/m3采用。
(3)根据水泥用量Q c计算掺和料用量Q D(kg/m3)
①水泥混合砂浆的掺和料用量按式(4-5)计算
式中 Q D——每1m3砂浆的掺和料用量(kg/m3);
Q C——每1m3砂浆的水泥用量(kg/m3);
Q A——每1m3砂浆中胶黏料和掺和料的总量(kg/m3),
一般应在300~500 kg/m3之间。
②石灰膏不同稠度时,其换算系数可按表4.8进行换算。
表4.8 石灰膏不同稠度时的换算系数
(4)根据砂子堆积密度和含水率,计算砂用量Q S(kg/m3)
每1m3砂浆中的砂子用量,应以干燥状态(含水率小于0.5%)的堆积度值作为计算值,单位以kg/m3计。
(5)按砂浆稠度选择用水量Q W(kg/m3)
每1m3砂浆中的用水量,可根据经验或按表4.9选用。
表4.9 每1m3砂浆中的用水量选用值
注:1.混合砂浆的用水量,不包括石灰膏或黏土中的水。
2.当采用细砂或粗砂时,用水量分别取上限或下限。
3.稠度小于70mm时,用水量可小于下限。
4.施工现场气候炎热或干燥季节,可酌量增加水量。
(6)砂浆试配及配合比确定
①砂浆试配时应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材料;搅拌方法应与生产时使用的方法相同。
②按计算配合比进行试拌,测定其拌和物的稠度和分层度,若不满足要求,则应调整用水量或掺和料,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然后确定为试配时的砂浆基准配合比。
③试配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为基准配合比,两个配合比的水泥用量按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或减少10%,在保证稠度、分层度合格的条件下,可将用水量或掺和料用量作适量的调整。
④三个不同的配合比,经调整后应按行业标准《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 70—2009)的规定成形试件测定砂浆强度等级,并选定符合确定要求的且水泥用量较少的砂浆配合比。
同时考虑到村镇住宅建设,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大多不具备通过试配确定砌筑砂浆配合比的条件,而且是以施工现场搅拌为主,为此根据现行行业标准《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 161—2008)的有关规定编制了一些配合比以供参考,当有相关试配结果或可靠经验时,也可对给出的配合比进行调整,见表4.10~表4.12。
表4.10 水泥砂浆配合比(32.5级水泥)
续 表
表4.11 混合砂浆配合比(32.5级水泥)
表4.12 混合砂浆配合比(42.5级水泥)
续 表
4.1.3 砌筑砂浆质量控制
1)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见表2.4。
2)拌制砌筑砂浆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泥砂浆用水泥强度等级不宜大于32.5级,水泥混合砂浆用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宜大于42.5级。
(2)砂浆用砂宜采用过筛中砂,不应含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水泥砂浆用砂的含泥量不应大于5%,混合砂浆用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0%。当有可靠经验时,也可采用人工砂、山砂及特细砂。
(3)配置水泥石灰砂浆时,不应采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消石灰粉也不应直接使用于砌筑砂浆中。生石灰熟化成石灰膏时,应用孔径不大于3mm×3mm的筛网过滤,且熟化时间不应少于7 d;磨细生石灰粉的熟化时间不应小于2 d。沉淀池中贮存的石灰膏,应采取防止干燥、冻结和污染等措施。
(4)拌制砌筑砂浆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冬期施工时,应防止石灰膏受冻,如遭冻结,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拌制砂浆用砂,不应含有冰块或大于10mm的冻结块,且经加热后,砂的温度不应大于80℃;拌制砂浆用水不应含有冰块,且经加热后,水的温度不应大于40℃。
3)拌制砌筑砂浆时,投料的先后顺序应符合下列要求:
(1)搅拌水泥砂浆时,应先投砂再投水泥,干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搅拌均匀。
(2)搅拌水泥混合砂浆时,应先将砂及水泥投入,干拌均匀后,再投入石灰膏或黏土膏等加水搅拌均匀。
4)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拌成后3 h和4 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分别在拌成后2 h和3 h内使用完毕。
4.2 砖砌体工程
4.2.1 砌筑用砖
砌筑用砖是指以黏土、工业废料或其他地方资源为主要原料,以不同工艺制造的,用于砌筑承重和非承重构件的砖。
1)烧结普通砖
烧结普通砖根据尺寸偏差、外观质量、泛霜和石灰爆裂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三个质量等级。优等品应无泛霜,一等品砖不允许出现中等泛霜现象,合格品砖不允许出现严重泛霜现象。优等品砖不允许出现最大破坏尺寸大于2mm的爆裂区域;一等品砖最大破坏尺寸大于2mm,且小于等于10mm的爆裂区域,每组样砖不准多于15处,大于10mm的爆裂区域不准出现;合格品砖最大破坏尺寸大于2mm且小于等于15mm的爆裂区域,每组样砖不准多于15处,其中大于10mm的不准多于7处,不准出现最大破坏尺寸大于15mm的爆裂区域。烧结普通砖的外观质量见表4.13,尺寸偏差见表4.14。
表4.13 烧结普通砖外观质量 (mm)
表4.14 烧结普通砖的尺寸偏差 (mm)
2)烧结多孔砖
烧结多孔砖是以黏土、页岩、煤矸石等为主要原料,经焙烧而成的多孔砖。
(1)烧结多孔砖的孔洞尺寸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表4.15 烧结多孔砖孔洞尺寸规定
(2)烧结多孔砖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表4.16 烧结多孔砖的尺寸偏差 (mm)
(3)烧结多孔砖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表4.17 烧结多孔砖外观质量 (mm)
3)蒸压灰砂砖
蒸压灰砂砖外观质量要满足表4.18的规定。
表4.18 蒸压灰砂砖外观质量 (mm)
注:凡有以下缺陷者,均为非完整面。
1.缺陷尺寸或掉角的最小尺寸大于8mm。
2.灰球黏土团、草根等杂物造成破坏面的两个尺寸同时大于10mm×20mm。
3.有气泡、麻面、龟裂等缺陷。
4)煤渣砖
煤渣砖的尺寸偏差与外观质量应符合表4.19的规定。
表4.19 煤渣砖尺寸偏差与外观质量 (mm)
续 表
注:在条面或顶面上破坏面的两个尺寸同时大于10mm和20mm者为非完整面。
4.2.2 砖砌体施工
1)砖砌体组砌形式
砖砌体的组砌要求:上下错缝,内外搭接,以保证砌体的整体性;同时组砌要有规律,少砍砖,以提高砌筑效率,节约材料。
(1)砖墙的组砌形式
①一顺一丁式(又称满丁满条)。是1皮顺砖与1皮丁砖相互间隔砌筑而成,上下皮间的竖缝相互错开1/4砖长,如图4.1(a)所示。这种砌筑方法主要用于一砖、一砖半及二砖厚墙的砌筑。
②三顺一丁式。是3皮中全部顺砖与1皮中全部丁砖间隔砌成。上下皮顺砖间竖缝错开1/2砖长;上下皮顺砖与丁砖间竖缝错开1/4砖长,如图4.1(b)所示。这种砌筑方法,由于顺砖比较多,砌筑效率较高,适用于一砖和一砖半以上的厚墙。
③二平一侧砌法。二平一侧又称18墙,是采用二皮砖平砌与一皮侧砌的顺砖相隔而成。此法效率低,但节省砖块,可以作为层数比较小的建筑物的承重墙。如图4.1(c)所示。
④梅花丁砌法(又称沙包式、十字式)。是每皮中丁砖与顺砖相间隔,上皮丁砖坐中于下皮顺砖,上下皮间竖缝相互错开1/4砖长,如图4.1(d)所示。这种砌法内外竖缝每皮都能错开,故整体性较好,灰缝整齐,比较美观,但砌筑效率很低。砌筑清水墙或当砖规格不一致时,采用此法较好。
图4.1 砖墙的组砌形式
⑤全顺砌法。全部采用顺砖砌筑,上下皮间竖缝错开1/2砖长。此法仅用于砌半砖厚墙。如图4.2(a)所示。
⑥全丁砌法。全部采用丁砖砌筑,上下皮间竖缝错开1/4砖长。此法仅用于砌筑圆弧形砌体,如烟囱、窨井等。如图4.2(b)所示。
上述各种方法中,每层墙的最下一皮和最上一皮,梁和梁垫的下面,墙的阶台水平面上,窗台最上一皮,钢筋砖过梁最下一皮均应丁砖砌筑。
图4.2 全顺和全丁砌法
(2)砖柱的组砌
砖柱和砖垛宜根据其断面选择合适的砌筑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使柱面上下皮砖的竖缝相互错开1/2或1/4砖长,柱心无通缝。
②砖柱不应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图4.3)。
图4.3 砖柱的砌筑示意
③砖柱和砖垛与墙身应逐皮搭接,严禁分离砌筑,搭接长度不应少于1/4砖长。
④山墙处的壁柱宜砌至山墙顶部。
(3)多孔砖墙组砌(图4.4)
规格190mm×190mm×90mm的承重多孔砖一般是整砖顺砌,上下皮竖缝相互错开1/2砖长(100mm),如有半砖规格的,也可采用每皮中整砖与半砖相隔的梅花丁砌筑形式。
规格240mm×115mm×90mm的承重多孔砖一般采用一顺一丁或梅花丁砌筑形式。
规格240mm×180mm×115mm的承重多孔砖一般采用全顺或全丁砌筑形式。
①多孔砖的孔洞应竖向放置;半盲孔多孔砖的封底面应朝上砌筑。
②P型多孔砖应采用一顺一丁或梅花丁砌筑;M型多孔砖应采用全顺砌筑。
图4.4 多孔砖砌筑示意
多孔砖墙的转角及丁字交接处,应加砌半砖,使灰缝错开。转角处半砖在外角上,丁字交接处半砖砌在横墙端头。
2)砖砌体的砌筑方法
目前,工地上应用的砌筑方法有“三一”砌筑法、挤浆法、满口灰法。其中,“三一”砌筑法和挤浆法最为常用。
(1)“三一”砌筑法
即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并随手将挤出的砂浆刮去的砌筑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灰缝容易饱满,黏结力好,保证质量,墙面整洁。
(2)挤浆法
用灰勺、大铲或铺灰器在墙顶面上铺一段砂浆,然后双手拿砖或单手拿砖,用砖挤入砂浆中一定厚度之后把砖放平,达到下齐边上齐线,挤砌一段后,用稀浆灌缝。这种砌筑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连续挤砌几块砖,减少繁琐的动作,平堆平挤可使灰缝饱满,效率高,保证砌筑质量。
(3)满口灰法
用瓦刀将砂浆刮满在砖面或砖棱上,随即砌上。这是一种常见的砌筑方法,特别是在砌空斗墙时都采用此种方法。这种方法砌筑质量好,但是效率很低,仅适用于砌筑砖墙的特殊部位(如暖墙、烟囱等)。
4.2.3 各类砖砌体施工
1)砖基础的砌筑(1)基础弹线
垫层施工完毕后,即可进行基础的弹线工作。弹线之前应先将表面清扫干净,并进行一次抄平,检查垫层顶面是否与设计标高相符。如符合要求,即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弹线:
①在基槽四角各相对龙门板(也可是轴线控制桩)的轴线钉处拉线。
②沿线绳挂线锤,找出线锤在垫层上的投影点(数量根据需要而定)。
③用墨斗弹出这些投影点的连线,即外墙基中心轴线。
④根据基础平面尺寸,用钢尺量出各内墙基中心轴线的位置,用墨斗弹出,即内墙基中心线。
⑤根据基础剖面图,量出基础大放脚的外边沿线,并用墨斗弹出。
⑥按图纸和设计的要求进行复核,核查无误后即可进行砖基础的砌筑。允许偏差见表4.20。
表4.20 放线尺寸的容许偏差
续 表
(2)基础砌筑
砖基础由垫层、大放脚和基础墙身三部分组成,见图4.5。一般使用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在基础底面以下)的地基上。
图4.5 基础大放脚形式
施工时现在垫层上找出墙的轴线和基础大放脚的外边线,然后在转角处、丁字交接处、十字交接处及高低踏步处立基础皮数杆(皮数杆上画出砖的皮数、大放脚退台情况及防潮层位置等)。基础皮数杆应立在规定的标高处,立基础皮数杆时要利用水准仪进行抄平。
砌筑前,应先用干砖试摆,以确定排砖方法和错缝的位置。砖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控制在8~12mm。
砌筑时,砖基础的砌筑高度用皮数杆来控制的。如发现垫层表面水平标高有高低偏差,可用砂浆或C10细石混凝土找平后再开始砌筑。如偏差不大,也可在砌筑过程中逐步调整。砌大放脚时,先砌好转角端头,然后以两端为标准拉好线绳进行砌筑。砌筑不同深度的基础时,应先砌筑深处,后砌浅处,在基础高低处要砌成踏步式。踏步长度不小于1m,高度不大于0.5m。基础中若有洞口、管道等,砌筑时应及时正确地按设计要求留出或预埋,并留出一定的沉降空间。砌完砖基础后应立即进行回填,回填土要在基础两侧同时进行,并分层夯实。
(3)砖基础防潮层
基础防潮层应在基础墙全部砌到设计标高后才能施工,最好能在室内回填土完成后进行。如果基础墙顶部有钢筋混凝土圈梁,则可代替防潮层;如果没有地圈梁,则必须做防潮层。若设计无规定,基础的防潮层宜采用1∶2.5的水泥砂浆内掺5%的防水剂铺设,厚度不宜小于20mm,水平防潮层宜设置在室内地面以下60mm标高处。防潮层抹防水砂浆前,应将基础墙面清扫干净并浇水湿润。
2)砖墙的砌筑
在基础完成后,即可进行砖墙的砌筑。
砖砌体砌筑时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砌体上下层砖之间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为1/4砖长。为保证砌体的结构整体性,组砌时第一层和砌体顶部的一层砖为丁砌。
(2)砌体转角和内外墙应相互搭砌咬合,以保证有较好的结构整体性。
(3)砌体的结构性能与灰缝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求砌体的灰缝大小应均匀,一般为10mm,不大于12mm,不小于8mm,其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应≥80%,用百格网随进度抽查评定。竖向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应≥90%,竖向灰缝宜采用加浆填灌的方法,严禁用水冲浆灌缝;竖向灰缝不应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为控制水平灰缝厚度的均匀度,通常以砌筑10皮砖的累计高度值作为指标进行检查,一般定为63~64 cm。
(4)砌体的设计尺寸应符合组砌模数。当建筑尺寸不符合组砌模数时,可在施工中进行调整,调整的范围应在10~20mm之间。否则应由设计人员解决,调整的部位通常发生在门窗洞口和门垛等处。
(5)砖砌体的转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宜同时砌筑。砖墙的丁字交接处,横墙的端头隔皮应加砌3/4砖,纵墙应隔皮砌通;当采用一顺一丁砌筑形式时,3/4砖丁面方向应依次砌丁砖(图4.6)。砖墙的十字交接处,应隔皮纵横墙砌通,交接处内角的竖缝应上、下相互错开1/4砖长(图4.7)。
图4.6 砖墙丁字交接处砌法示意
图4.7 砖墙十字交接处砌法示意
(6)当砖砌体的转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不能同时砌筑,临时间断处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砌成斜槎,且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②对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地区的砌体结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应做成凸槎。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筋,120mm、240mm厚墙应放置26拉结钢筋,以后每增加120mm墙厚增加16拉结钢筋。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 000mm,拉结钢筋的末端应有90°弯钩(图4.8);
图4.8 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留槎
③临时间断处补砌时,应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洒水润湿,并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7)构造柱处墙体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设置构造柱的墙体应先砌墙,后浇混凝土。
②砖墙体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从每个楼层表面开始,马牙槎应先退后进,马牙槎退进应不小于60mm,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0mm;砌体墙与构造柱之间应沿墙高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的26水平拉结钢筋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 000mm或伸至窗洞边(图4.9)。
图4.9 砌体墙的马牙槎构造示意
1—马牙槎;2—墙与构造柱的拉结钢筋;3—构造柱的钢筋
③砌块墙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槎,从每个楼层表面开始,马牙槎应先退后进,马牙槎退进应不小于100mm,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200mm;砌块墙与构造柱之间应沿墙高设置间距不大于600mm的26水平拉结钢筋或4钢筋网片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 000mm。
3)过梁砌筑
砖砌平过梁或拱形过梁的跨度不应大于1.0m,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砖砌过梁用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2)砖砌过梁用竖砖砌筑部分的高度不应小于240mm。
(3)砖砌过梁的灰缝应砌成楔形缝;灰缝应密实饱满,上口灰缝厚度不应大于15mm,下口灰缝厚度不应小于5mm。
(4)砖砌过梁拱脚下面应伸入墙内不小于20mm;过梁净跨范围内的砖块排列数应为奇数,并应相对过梁中心线对称;砌筑时,宜从两端起砌至过梁中间合拢,正中一块砖应挤紧。
(5)砖砌平拱过梁底部应有1%起拱,可采用在过梁底模板上铺湿砂的方法起拱(图4.10)。
图4.10 砖砌平拱过梁形式
4)挑檐砌筑
砌筑挑檐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挑檐应选用边角整齐、颜色均匀、规格一致的整砖砌筑。(2)每一层挑出宽度不应大于60mm,总的挑出宽度不宜大于墙厚。
(3)挑层下面的一皮砖应为丁砌。
(4)砌筑挑檐时,应先砌挑檐的两头,并应在靠挑檐外边每一挑层底线处拉线,根据拉线砌筑中间部分;宜采用由外往里的挤浆法砌筑;当挑檐宽度较大时,应分多次完成砌筑。
4.2.4 砖砌体质量控制与检验
1)一般规定
(1)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砖,应边角整齐,色泽均匀。
(2)有冻胀环境和条件的地区,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不宜采用多孔砖。多孔砖在冻胀作用下,对耐久性影响很大。
(3)砌筑砖砌体时,砖应提前1~2天浇水湿润。砖的湿润程度对砌体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应使砖保持一个适宜的含水率。
(4)砖砌工程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铺浆后应立即砌砖。
(5)240mm厚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砌体的阶台水平面上及挑出层,应整砖丁砌,以利于保证砌体的完整性、整体性和受力合理性。
(6)砖过梁底部的模板,应在灰缝砂浆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50%时,方可拆除。
(7)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受压面砌筑,使砌体有较大的受压面积,并有利于砂浆结合层进入上下砖块的孔洞中产生“消键”作用,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和砌体的整体性。
(8)施工时施砌的蒸压(养)砖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 d。
(9)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竖向灰缝很不饱满,甚至无砂浆时,砌体的抗剪强度会降低很多。
(10)砖砌体施工时临时间断处补砌时,必须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2)主控项目
(1)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每一生产厂家的砖到现场后,按烧结砖15万块、多孔砖5万块、灰砂砖及粉煤灰砖10万块各为一验收批,工程量较小时,至少每一房屋设一验收批,抽检数量为1组。
抽检方法:查砖和砂浆试块试验报告。
(2)灰缝砂浆应密实饱满,砖墙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应低于80%;砖柱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应低于90%。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查不少于5处。
检验方法:用百格网检查砖底面与砂浆的黏结痕迹面积。每处检测3块砖,取其平均值。
(3)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20%接槎,且不应少于5处。
抽检方法:观察检查。
(4)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有斜槎时,除转角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16(120mm墙厚放置26),间距沿墙高不大于500mm;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 000mm;末端有90°弯钩(图4.8)。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20%接槎,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合格标准:留槎正确,拉结钢筋设置数量、直径正确,竖向间距偏差不超过100mm,留置长度基本符合规定。
(5)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1。
表4.21 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容许偏差
抽检数量:轴线查全部承重墙柱;外墙垂直度全高查阳角,不应少于4处,每层每20m查一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柱不少于5根。
3)一般项目
(1)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上下两皮砖搭接长度小于25mm的部位为“通缝”。
抽查数量:外墙每20m抽查一处,每处3~5m,且不应少于3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10%,且不应少于3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合格标准:除符合本条要求外,清水墙、窗间墙无通缝;混水墙中长度≥300mm的通缝每间不超过3处,且不得位于同一面墙体上。
(2)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厚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抽检数量:每步脚手架施工的砌体,每20m抽查1处。
检验方法:用尺量10皮砖砌体高度折算。
(3)砖砌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表4.22 砖砌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续 表
4.3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
4.3.1 砌块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是以水泥为胶结料,天然砂石为集料,经搅拌、振动或压制成型、养护等制成。空心率不小于25%。砌体规范中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空心率在25%~50%,简称混凝土砌块。
表4.23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允许尺寸偏差;表4.24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外观质量。
表4.23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允许偏差
续 表
表4.24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外观质量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根据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合格品(C)。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应对其块材的相对含水率(上墙时)进行检测,保证其不超出允许限值,见表4.25。
表4.25 砌块相对含水率限值 (%)
砌块防水尤为重要,块材生产下线后应即进行包装,既能达到保水养护,又能防止雨水侵入,以免吸水过量,在随后水分挥发过程中,导致砌块收缩裂缝。如果工厂未能进行包装,则在运送堆放过程中应有效防雨遮盖,严防雨水侵入。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是以水泥为胶结材料,以天然的火山渣、浮石为轻集料;或以人造的陶粒为轻集料;或以工业废料煤渣、煤矸石为轻集料,经搅拌、振动或压制成型、养护等工艺制成。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主规格尺寸(长×宽×高,mm):390×190×190。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允许尺寸与外观质量另见相关规定。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根据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分为一等品(B)、合格品(C)。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多用于非承重结构,例如填充墙、隔墙。
4.3.2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
“反砌、对孔、错缝”是小砌块砌筑的基本要求。反砌易于铺浆和保证水平灰缝砂浆的饱满度;对孔可使小砌块的壁、肋较好地传递竖向荷载,保证砌体的强度;错缝可以增加砌体的整体性。
(1)砌筑时,应以主规格390mm×190mm×190mm小型空心砌块为主辅以配套砌块,而且每块小砌块包括多排孔小砌块均应面朝上(反砌)砌筑。
(2)小砌块砌筑时应逐块砌筑,随铺随砌,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水平灰缝须用坐浆法满铺小砌块全部壁肋或多排孔小砌块的封底面;水平灰缝铺布砂浆的长度不大于800mm,并应随铺随砌,以防砂浆损失塑性。竖向灰缝应将已就位小砌块端面铺布砂浆,并在即就位小砌块端面铺布砂浆,即上墙挤紧。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应低于90%;竖向灰缝的砂浆在两侧竖向边肋饱满度不低于95%;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不应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3)砌筑一定面积时,墙面做随砌随勾缝处理,缺灰处应补浆压平、压实,可作凹缝,凹进墙面2mm,也可采用平缝。
(4)小砌块墙体孔洞中需充填隔热或隔声材料时,应砌一皮灌填一皮;要求填满,不予捣实。所填材料必须干燥、洁净、不含杂物,粒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5)小砌块的砌筑形式是每皮顺砌,上下皮小砌块应对孔砌筑。
(6)竖缝错开1/2小砌块长,个别情况无法对孔砌筑时,错缝长度不应小于90mm。对不能保证错缝长度达到90mm时,应在水平灰缝中设置4的钢筋网片,其各端超出垂直灰缝的长度不小于300mm,多排孔不得小于400mm。
(7)结构的内外墙应同时砌筑,小砌块墙体的交接处砌筑宜采用纵、横墙砌块隔皮搭砌的方法同时砌筑(图4.11)。
图4.11 小砌块墙体的转角和交接处砌筑示意
如出现内外墙不能同时砌筑的情况,砌筑临时间断处则应留置斜槎,斜槎长度不小于斜槎高度的2/3,严禁留直槎。
如留斜槎确有困难时,不得不留直槎时则必须采取加强连接措施。例如,在非抗震区,除外墙转角处外,可以在砌筑临时间断处,从墙面伸出200mm砌成直槎,要求每隔三皮砌块高在水平灰缝设置拉结钢筋网片(或26拉结筋)。
(8)非承重隔墙不与承重墙(柱)同时砌筑时,应在连接处承重墙(柱)的水平灰缝中预埋不少于24、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的焊接钢筋网片(或拉结筋),沿墙高间距不得大于400mm,埋入墙内与伸出墙外的每边分别不小于400mm与600mm,如图4.12所示。
图4.12 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钢筋网片
1—砌块墙;2—钢筋网片;3—后砌墙体
(9)在混凝土小型砌块的墙上设置混凝土芯柱,宜采用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在楼、地面有芯柱处的第一皮小砌块应采用开口砌块或U形砌块,便于在浇筑混凝土前对孔洞内杂物进行清理。浇筑的混凝土内宜掺入增加流动性的外加剂。在砌筑砂浆强度达到1.0 MPa以上时可浇筑芯柱混凝土,浇筑前先注入50mm厚水泥砂浆(混凝土中去石),每400~500mm高时用插入式小型振捣棒振实,振捣棒不能直接碰撞小砌块。
(10)砌筑高度限制
①相邻施工段的砌筑高度差不超过一个楼层高度,也不宜大于4m。
②正常施工条件下,小砌块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4m或一步脚手架高,最大不超过1.8m。
③在尚未施工楼板或屋面的墙柱,当可能遇到大风时,其允许自由高度不得超过相关规定。
(11)小砌块墙体的芯柱留设应符合设计要求。芯柱在楼盖处应贯通。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在下列部位沿墙全高将孔洞用混凝土灌实作为芯柱:
①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距墙体中心线不小于300mm宽度范围内墙体;
②屋架、大梁的支承处墙体,灌实宽度不应小于500mm;
③壁柱或洞口两侧不小于300mm宽度范围内。
(12)砌块在砌筑过程中,如遇下雨,应及时用塑料薄膜进行遮盖,或采取其他防雨措施。对于现浇混凝土圈梁、芯柱、构造柱、楼板等应采取塑料薄膜遮盖保水养护,防止喷水养护,导致砌块墙体过多吸水。
4.3.3 质量控制与检验
1)一般规定
(1)施工时所用的小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 d。以减少砌块自身收缩量,使强度趋于稳定。
(2)砌筑小型砌块时,应清除表面污物和小砌块孔洞底部的毛边,剔除外观质量不合格的小块。
(3)施工时所用的砂浆,宜选用专用的小砌块砂浆。也可使用黏稠度和保水性好的混合砂浆。专用砂浆是指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砂浆》(JC 860—2000)的砌筑砂浆,该砂浆可提高小砌块与砂浆的黏结力,且便于施工。
(4)底层室内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混凝土灌实小砌块的孔洞。
(5)小砌块砌筑时,在天气干燥炎热的情况下,可提前少量洒水湿润小砌块;对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可提前少量浇水湿润。小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
(6)承重墙体严禁使用断裂小砌块。
(7)小砌块墙体应对孔错缝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墙体的个别部位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灰缝中设置拉结钢筋或钢筋网片,但竖向通缝仍不得超过两皮小砌块。
(8)小砌块应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砌块砌筑于墙体应在砂浆处于塑性时迅速校准其位置,否则,要移动砌块或砌块被撞动时,应铺砌新鲜砂浆重新砌筑。
(9)浇灌芯柱的混凝土,宜选用专用的小砌块灌孔混凝土(即高流动度低收缩性的混凝土,其水灰比不大于0.4)。当采用普通混凝土时,其塌落度不应小于90mm。并用小振动棒振捣。
(10)浇灌芯柱混凝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清除孔洞内的砂浆等杂物,应用干法或风吸法清理,不得用水冲洗;
②砌筑砂浆强度大于1 MPa时,方可浇灌芯柱混凝土;
③在浇灌芯柱混凝土前应先注入适量与芯柱混凝土相同等级的水泥浆,再浇灌混凝土。
2)主控项目
镇(乡)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监督机制,质量监督站应要求厂家每三个月对本条(1)、(3)中的项目进行检测,并向用户提供产品质量报告,标明各项指标的实测值,如有缺项用户有权要求厂家及时补充。
(1)小砌块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每一生产厂家,每1万块小砌块至少抽检1组。用于多层建筑基础和底层的小砌块抽检数量不应少于2组。砂浆试块的抽检数量执行《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的有关规定。
抽检方法:查小砌块和砂浆试块试验报告。
(2)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应按净面积计算不低于90%;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向凹槽部位应用砂浆砌筑填实;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但采用第二代块型可仅在两侧竖向边肋上铺布砂浆(饱满度达95%),其竖向凹槽部位不得用砂浆砌筑填实。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不应少于3处。
检验方法:用专用百格网检测小砌块与砂浆黏结痕迹,每处检测3块小砌块,取其平均值。
(3)对砌块块材干缩率、吸水率和相对含水率(上墙时)进行检测。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不应少于一组。
检验方法:GB/T 4111标准
(4)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2/3。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20%接槎,且不应少于5处。
抽检方法:观察检查。
(5)砌体的轴线偏移和垂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1规定,检查数量符合相应的规定。
3)一般项目
(1)墙体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宽度宜为10mm,通长为8~12mm。
抽检数量:每层楼的检测点不应少于3处。
抽检方法:用尺量5皮小砌块的高度和2m砌体长度折算。
(2)小砌块墙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4.4 配筋砌体工程
4.4.1 钢筋砖过梁与圈梁
1)配筋砖过梁
配筋砖过梁的跨度(洞口宽度)不应大于1.5m,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层中的纵筋配筋量不应低于表3.7的要求,且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100mm,钢筋伸入支座砌体内的长度不宜小于240mm;钢筋两端应弯成90°的弯钩,安放钢筋时弯钩应向上勾在竖缝中,过梁两端的第一块砖应紧贴钢筋弯钩。
(2)配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砂浆层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3)配筋砖过梁截面高度内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5。
(4)配筋砖过梁底部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灰缝砂浆的龄期不应少于7天。
2)配筋砖圈梁
钢筋混凝土或钢筋砖圈梁在墙体中的作用,在于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提高墙体的抗拉能力,减小或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对房屋产生的不利影响。
配筋砖圈梁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抗震设防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房屋的砌体,其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9度房屋的砌体,其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7.5。
(2)配筋砖圈梁砂浆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
(3)配筋砖圈梁的纵筋配置不应低于表3.6的要求。
(4)配筋砖圈梁交接处和转角处的钢筋应搭接,搭接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0倍(图3.4)。
4.4.2 构造柱和芯柱
1)构造柱
村镇三层及以上房屋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设置构造柱(芯柱),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设置在砖砌体结构房屋墙体转角处、纵横墙交接处和其他相对薄弱部位。
在砖砌体结构中适当的部位和距离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楼盖处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圈梁连接在一起,大大加强了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增加了结构的竖向承载力,同时又增加了结构抵抗水平作用的能力。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在砌体结构中设置的部位、材料的强度等级、数量、直径等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施工。
构造柱应注意下述几点:
(1)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240mm。
(3)纵向受力钢筋可采用412或414,箍筋通常用6,箍筋间距可采用200mm,加密区宜采用6@100。
(4)构造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其长度符合受拉钢筋锚固要求,钢筋搭接时末端要做成弯钩,弯钩135°,其平直长度为10d。搭接范围内为箍筋加密区。
(5)构造柱施工前,必须将砖砌体和模板湿润,将底部灰、渣和其他杂物清理干净。振捣时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捣实,振捣棒随振随拔,避免直接碰触砖墙。保护层厚度宜为20mm。
2)芯柱
混凝土芯柱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层每根芯柱处第一皮砌块应采用开口小砌块留设清扫口。砌筑芯柱处的小砌块墙体时,应随砌随清除小砌块孔内的毛边,并将灰缝中挤出的砂浆刮净。
(2)芯柱的钢筋宜采用螺纹钢筋,并应从上向下穿入芯柱孔洞,通过清扫口与圈梁伸出的钢筋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5倍。
(3)浇灌芯柱混凝土时,墙体砌筑完成不宜少于3 d。
(4)在浇筑混凝土前,应通过清扫口将芯柱内壁的杂物及散落的砂浆清除干净,但不得用水冲洗,并宜先浇入水泥浆结合层,水泥浆应与芯柱混凝土成分相同;
(5)芯柱混凝土宜采用坍落度70~80mm的混凝土(或采用高流动度低收缩性的混凝土,其水灰比不大于0.4)。浇灌芯柱混凝土应连续浇灌,应每浇灌400~500mm高度即捣实一次,浇至离该芯柱最上一皮小砌块顶面50mm为止,中间不应留施工缝。振捣时宜用微型插入式振捣棒或钢筋棒振捣。
芯柱尚应注意下述几点:
(1)芯柱截面不宜小于120mm×120mm,芯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或Cb20)。
(2)钢筋混凝土芯柱每隔孔内插竖筋不小于112,底层应与基础圈梁锚固,顶部应与屋盖圈梁锚固,锚固长度大于500mm。
(3)芯柱应沿房屋全高贯通,并与各层圈梁浇筑成整体。
(4)在钢筋混凝土芯柱处,应沿墙高设置间距不大于600mm 的26钢筋或4钢筋网片拉结,每边伸入墙体不应小于1 000mm(图4.13)。
图4.13 芯柱处钢筋网片设置示意
1—上层圈梁;2—下层圈梁
4.4.3 质量控制与检验
1)一般规定
(1)黏土砖砌体的构造柱浇灌混凝土前,必须将气体留槎部位和模板浇水湿润,将模板内的落地灰、砖渣和其他杂物清理干净,并在结合面处注入适量与构造柱混凝土相同的水泥浆。振捣时,应避免触碰墙体,严禁通过墙体传震。
(2)设置在砌体水平灰缝中的钢筋锚固长度不宜小于50d,且其水平或垂直弯折段的长度不宜小于20d和150mm;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5d。
2)主控项目
(1)钢筋的晶种、规格、数量和设置部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钢筋的合格证书、钢筋性能复试试验报告、隐蔽工程记录。
(2)构造柱、芯柱、组合砌体构件的混凝土及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砌体,试块不应少于1组,验收批砌体试块不得少于3组。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和砂浆试块试验报告。
(3)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墙体应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凹凸尺寸不宜小于60mm,高度不应超过300mm,马牙槎应先退后进,对称砌筑;马牙槎尺寸偏差每一构造柱不应超过2处;
②预留拉结钢筋的规格、尺寸、数量及位置应正确,拉结钢筋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mm,钢筋的竖向移位不应超过100mm,且竖向移位每一构造柱不得超过2处;
③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拉结钢筋。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尺量检查。
(4)配筋砌体中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及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要求。
检查数量:每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一般项目
(1)构造柱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26的规定。
表4.26 构造柱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5处。
(2)设置在砌体灰缝中钢筋的防腐保护应符合设计的规定,且钢筋防护层完好,不应有肉眼可见裂纹、剥落和擦痕等缺陷。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27的规定。
表4.27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续 表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5处。
4.5 节能自保温砌块砌体工程
4.5.1 节能自保温砌块
混凝土自保温砌块是指:由粗细集料、胶结料、粉煤灰、外加剂、水等组成构成的混凝土拌和料,经过砌块成型机成型的、满足保温隔热性能要求的、不需要再做保温处理的多排孔砌块,或者由混凝土拌合料与高效保温材料复合(一次复合与二次复合)而成的、具有满足建筑物的力学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要求的、与建筑物同寿命特点的砌块。混凝土自保温砌块可分为:轻集料混凝土自保温砌块、单一材料构成的多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在混凝土砌块空腔内填充保温材料的自保温砌块、新型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其构造如图4.14所示,规格尺寸以及主要性能指标见表4.28。
图4.14 主砌块构造图
表4.28 砌块规格尺寸以及主要性能指标
4.5.2 新型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施工
在利用新型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进行墙体中构造柱和圈梁砌筑时,要涉及7种异性砌块。分别标号为0号、1号、2号、3号、4号、5号以及6号,其构造形式及平面尺寸如图4.15所示,砌块的高度均为115mm。0号砌块为主砌块,其他砌块主要用于构造柱和圈梁处。其中1号和2号、3号和4号、5号和6号砌块的外部构造及尺寸完全一样,只是由于砌块内部插入保温材料所形成的孔洞下端封闭而导致其内部构造存在差异。利用1~6号砌块做模板组砌混凝土圈梁、构造柱,用60mm厚的保温砌块包于圈梁、构造柱的外侧,能有效解决现有自保温小型砌块砌体结构中混凝土圈梁、构造柱的热桥问题,同时可以减少圈梁、构造柱部位模板的使用数量,方便施工。
1)门窗洞口两侧设有构造柱时墙体砌筑方法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的相关规定,砌体结构较大洞口的洞边应设置构造柱。门窗洞口两侧设有构造柱时,两侧墙体分别采用1号、2号、3号和4号砌块砌筑,形成两个180mm×170mm大小L形的空间,如图4.16所示(0、1、2、3、4为砌块编号,7为构造柱)。施工时,只需在两侧各另设两块模板,便能完成构造柱的浇注。
2)平墙、丁形墙构造柱处墙体砌筑方法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的相关规定,砌体结构房屋应在纵横墙交接处、墙端部设置构造柱。平墙、丁形墙构造柱处的墙体采用0号、3号和4号砌块砌筑。将0号砌块分别与3号、4号砌块组合成两个180mm×180mm大小的单侧开口矩形空间,再将两组砌块交错砌筑,形成图4.5-4所示结构(0、3、4为砌块编号,7为构造柱)。平墙施工时,只需在墙体内侧设置一块模板,便能完成构造柱的浇注。丁形墙施工时,在图4.17结构的基础上,另一面墙体与构造柱连接处用0号砌块错缝砌筑,如图4.18所示,施工时,只需在其两侧各设置一块模板,便能浇注构造柱。
图4.15 砌块构造形式及平面尺寸
图4.16 门窗洞口两侧设有构造柱时墙体砌筑方法
图4.17 平墙构造柱处墙体砌筑方法
图4.18 丁形墙构造柱处墙体砌筑方法
3)拐角设有构造柱处墙体砌筑方法
拐角构造柱处墙体采用3号、4号、5号和6号砌块砌筑,其中3号和5号为一组,4号和6号为一组,分别形成两个180mm ×180mm大小的矩形空间。将两组砌块交错砌筑,形成图4.19所示结构(3、4、5、6为砌块编号,7为构造柱)。施工时,可直接在矩形空间内浇注构造柱,不需要使用模板。
图4.19 拐角设有构造柱处墙体砌筑方法
4)圈梁处墙体砌筑方法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的相关规定,为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应按规定在墙中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处墙体采用5号或6号砌块竖直砌筑,形成一个180mm ×240mm大小的空间,如图4.20所示(0、5为砌块编号,7为圈梁)。施工时,在墙体内侧设置一块模板,便能完成圈梁的浇筑。
图4.20 圈梁处墙体的砌筑方法
按上述方式砌筑的构造柱和圈梁,其外侧均有厚度为60mm的自保温砌块,解决了热桥问题。利用这种砌块砌筑的结构墙体厚度为240mm,拐角、平墙以及丁形墙处构造柱尺寸均为180mm ×180mm,尺寸较大的门窗洞口两侧构造柱尺寸为170mm×180mm,圈梁尺寸为180mm×240mm,同时构造柱两侧砌块所形成的马牙槎错缝宽度均大于90mm,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3—2011)的要求。
4.5.3 施工质量控制与检验
1)一般规定
(1)施工所用的混凝土保温复合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 d。
(2)砌筑混凝土保温复合砌块时,应清除表面污物和芯柱用的小型砌块孔洞底部的毛边,剔除外观质量不合格的砌块。
(3)施工所用的砂浆宜选用专用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砂浆。
(4)混凝土保温复合砌块建筑墙体砌筑时,在天气干燥炎热的情况下,可提前洒少量水润湿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
(5)混凝土保温复合砌块的承重墙体时严禁使用断裂的小砌块。
(6)混凝土保温复合砌块的墙体应对应孔错缝搭砌,搭接长度应不小于90mm。墙体的个别部位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灰缝内设置拉结钢筋或钢筋网片,但竖向通缝仍不得超过两皮小砌块。
(7)混凝土保温复合砌块应坐浆面朝上,反砌于墙上。
(8)浇灌芯柱混凝土,宜选专用的小型空心砌块灌孔混凝土,当采用普通混凝土时,应用坍落度大低收缩性的混凝土,其水灰比不大于0.4,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清理孔洞内的砂浆等杂物,但不能用水冲洗;
②砌筑砂浆强度1 MPa(24 h后)时,方可浇灌芯柱混凝土。
③在浇灌芯柱混凝土前应先注入适量与芯柱混凝土相同的水泥浆,再浇灌芯柱混凝土。
(9)应在砂浆处于塑性时,校准新砌砌块的位置,否则,需要移动混凝土保温复合砌块或混凝土保温复合砌块被撞动时,应重铺新鲜砂浆再砌筑。
2)主控项目
(1)混凝土自保温复合砌块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每一生产厂家每1万块混凝土自保温复合砌块至少应抽检一组。砂浆试块的抽检数量见相关规定。
抽检方法:查混凝土自保温复合砌块和砂浆试块试验报告。
(2)混凝土自保温复合砌块墙体的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应按净面积计算不得低于95%;竖向灰缝的饱满度不得小于95%;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次应不少于3处。
抽检方法:用专用的百格网检测混凝土自保温复合砌块与砂浆粘结痕迹,每处检测3块砌块,取其平均值。
(3)混凝土复合砌块建筑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临时间断处要砌成斜槎,斜槎的水平投影长度应不小于规定的2/3。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次抽20%接槎,且应不少于5处。
抽检方法:观察检查。
(4)混凝土自保温复合砌块砌体的轴线偏移和垂直度允许偏差应按表4.21的规定执行。
抽检数量:轴线查全部承重墙柱;外墙垂直度全高查阳角,应不少于4处,每层每20m查一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10%,但应不少于3间,每间应不少于2处,柱应不少于5根。
3)一般项目
(1)混凝土自保温复合砌块砌体墙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厚度宜为10mm,但应不大于12mm,也不应小于8mm。
抽检数量:每层楼的检测点应不少于3处。
抽检方法:用尺量5皮砌块的高度和2m砌体长度折算。
(2)混凝土自保温砌块墙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应按表4.22规定。
本章参考文献
[1]施楚贤.砌体结构理论与设计.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朱伯龙.砌体结构设计理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3]苏小卒.砌体结构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4]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 98—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董明海,宋丽.砌体结构设计理论.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7]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 161—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9]葛学礼,朱立新,黄世敏.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实施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0]李楠.《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应用图解.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