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钢材的热处理与焊接
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发挥钢材的潜力,提高工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一、钢材的热处理
热处理是指按照一定的制度,将钢在固态下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钢材的热处理种类很多,根据加热和冷却方法不同,可进行如下分类:
1.普通热处理
(1)退火。退火是指将钢材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30~60℃,保温一定时间后,在退火炉中缓慢冷却至一定温度后空冷。退火能细化晶粒,均匀组织,使钢材硬度降低,塑性和韧性提高,消除钢材中的内应力,防止加工后的变形。钢筋经数次冷拔后,变得很脆,再继续拉拔易被拉断,这时必须将钢筋进行退火处理,提高其塑性和韧性后再次进行冷拔。
(2)正火。是将钢材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40~60℃,并保持一定时间,进行完全奥氏体化,然后在空气中缓慢冷却。与退火相比,正火的差别在于冷却速度快,时间短,效率高。通过正火,也可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提高钢件的机械性能,消除内应力。钢材正火后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较退火为小,常用于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的热处理代替退火。
(3)淬火。将钢材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一般为900℃),并保持一定时间后,迅速置于水中或机油中冷却。钢材经淬火后,强度和硬度提高,脆性增大,塑性和韧性明显降低,需要进行回火处理,以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4)回火。将淬火后的钢材重新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某一温度范围,保温一定时间后在空气或油中冷却至室温。回火可消除钢材淬火时产生的内应力,使其硬度降低,恢复塑性和韧性。按回火温度不同,又可分为高温回火(500~650℃)、中温回火(300~500℃)和低温回火(150~300℃)三种。回火温度愈高,钢材硬度下降愈多,塑性和韧性恢复愈好。
若钢材淬火后随即进行高温回火处理,则称调质处理,其目的是使钢材的强度、塑性、韧性等性能均得以改善,为进一步精加工做准备。
2.表面热处理
(1)表面淬火。通过快速加热使钢表层奥氏体化,不等热量传至中心,立即进行淬火冷却,仅使表层获得硬而耐磨的马氏体组织。
(2)化学热处理。将钢材放到含有某些活性原子的化学介质中,借助高温时原子扩散的能力,使原子渗入钢材表层,从而改变其表层的化学成分,使钢材表面具有特殊的性能。其目的是提高钢材表面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和耐热性等。常用的方法有渗碳法、氮化法、氰化法等几种。
二、钢材的焊接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钢结构中,焊接结构要占90%以上。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大量的钢筋接头、钢筋网片、钢筋骨架、预埋铁件以及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安装等,都需要采用焊接。
(一)钢材焊接基本方法
钢材的焊接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电弧焊。电弧焊是由电弧提供热源,将金属焊条熔融成钢水,滴在红热的被焊钢件接缝处,使两部分的钢材熔合连成一体。电弧焊多用于钢结构的焊接和混凝土预埋铁件的焊接。
2.电渣焊。电渣焊是电弧焊的一种,常用于高层建筑等钢结构中箱形柱或构件的内部横隔板与柱的焊接。
3.电阻焊。电阻焊利用电流产生的热量来熔化金属,再通过压力使其焊合。
4.气焊。利用乙炔在氧气中燃烧来熔化焊条,适用于薄钢板或小型结构中。
5.接触对焊。通过电流把两根被焊钢筋的接头端面加热到熔融状后,立即将其对接加压而合成一体,称为接触对焊,多用于钢筋对接。
(二)影响钢材焊接质量的主要因素
1.钢材的化学成分。在磷、硫含量均小于0.05%情况下,钢材的可焊性主要决定于其含碳量(C)和碳当量(CH)。我国规定Ⅲ级钢筋CH<0.57%、含C<0.3%,允许进行接触对焊和电弧焊;Ⅳ级钢筋CH=0.7%左右,只允许接触对焊,但焊接质量不够稳定。
2.焊接工艺。钢材焊接由于是局部金属在短时间内达到高温熔融,焊接后又急速冷却,故必将伴随产生急剧的膨胀、收缩、内应力及组织变化,引起钢材性能的改变。所以,必须正确地掌握焊接方法,选择适宜的工艺参数,尤其要重视重要结构的焊接。
3.焊条材料。根据不同材质的被焊件,选用适宜的焊条材料,可查阅有关手册,但焊条的强度必须大于被焊接件的强度。
钢材焊接后必须取样进行焊接外部缺陷和内部缺陷检验,外部缺陷包括余高尺寸不合要求、焊瘤、咬边、弧坑、表面气孔与裂纹、焊接变形等,内部包括裂纹、未焊透、未熔合、夹渣和气孔等。焊接缺陷的检测可通过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无损检验),以查清缺陷的性质、大小和位置。破坏性检验有机械性能试验、化学分析和金相试验等。无损检验包括外观检查、致密性检验、渗透性检验、射线检验、磁力/超声波/中子/声发射探伤和物理性能测定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