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看组合体的视图
画图和看图是本课程的两个主要任务。画图是把空间的组合体用正投影法表示在平面上,而看图则是根据平面图形,运用正投影的规律想象出空间的组合体形状。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所接触的第一手材料往往是图纸,所以要求我们要学会看图。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看图方法。
5.3.1 形体分析法
形体分析法是指按照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从图上逐个识别出形体,进而确定各形体间的组合形式和相邻表面间的相互位置,最后综合想象出组合体的完整形状。
1.看图要点
(1)要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通常一个视图不能确定形体的形状和相邻表面间的相互位置,如图5-9(a)至图5-9(g)所示。
图5-9 两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2)要从反映形状特征的视图看起,因为主视图常反映组合体的形状特征,所以看图时一般从主视图看起,了解了形状特征,识别形体就容易了。虽然组成组合体的各形体的形状特征不一定全集中在视图上,但只要能弄清楚各视图的关系,形体就能识别出来,如果没有给出形状特征的视图,形状就不能确定,将会产生多解现象。
如图5-10(a)所示,圆柱和另一柱体的俯视图重合,哪一个形体是叠加凸出的,哪个形体是挖切凹入的,仅看主、俯视图还无法确定,必须由第三个视图才能决定。实际上,图5-10(b)所示的形状,由主、左视图就唯一确定了。
(3)要认真分析相邻表面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一个有限的面(曲面或平面)在视图中,或表现为线(积聚),或表现为平面图形(简称线框)。若两个线框相连或线框内仍有线框,就必须分出前后、高低和相交等相互位置关系。如图5-11和图5-12所示的几种情况,请读者自行分析。
2.看图方法和步骤
下面以图5-13(a)所示的题目为例,说明看图的方法和步骤。
图5-10 给出形状特征的视图
图5-11 判断组合体表面间的相互位置(一)
图5-12 判断组合体表面间的相互位置(二)
(1)分线框、对投影。从主视图入手,借助丁字尺,三角板和分规等,按照三视图投影规律,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把组合体大致分成几个部分。如图5-13(b)所示,该组合体可分成三部分。
(2)识形体、定位置。根据每一部分的视图想象出形体,并确定它们的相互位置,如图5-13(c)至图5-13(e)所示。
(3)综合起来想整体。确定各个形体及相互位置后,整个组合体的形状也就清楚了,如图5-13(f)所示。此时,最好把看图过程中想象出的组合体与给定三视图的逐个形体、逐个视图再对照检查一下。
图5-13 看组合体视图的步骤
5.3.2 线面分析法
组合体也可以看成由若干面、线围成。因此,线面分析法也就是指把组合体分解成若干面和线,并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它们对投影面相对位置的方法。
1.看图要点
在用线面分析法解题时,应注意线面投影的类似性和面面交线的性质,并利用线面的投影规律来解题。例如:正平面在V面反映实形,而在H、W面积聚成线;铅垂线在H面积聚成一点,而在W、V面上反映实长;侧垂面在W面积聚成线,在V、H面反映它的几何形状等。
下面以图5-14(a)所示的题目为例,补画三视图。
这个组合体用形体分析法来分析是简单的,但它的有些表面略为复杂。画图时,用线面分析法更方便。因此,实际画图时,可先用形体分析法看懂组合体的形状,再用线面分析法分析其中某些面、线的投影特性,准确地了解它们的空间关系和投影关系。
从图5-14中可知,用正垂面P切去一块后,又挖切去一个小四棱柱,其底面为一个水平面A,未挖切的部分为两个水平面B。画图时,先画顶面,它是水平面B与正垂面P相交,交线为正垂线,如图5-14(b)所示①的位置;再画挖切后的底面A,它也是水平面A和正垂面P相交,交线也为正垂线,如图5-14(b)所示②的位置,组合体的其余部分都积聚在组合体的图形上;最后,由左视图看出正垂面P的形状是八边形,俯视图上也是八边形,符合类似性投影规律。
图5-14 补画三视图
2.看图方法和步骤
下面以图5-15所示的题目为例,说明看图的方法和步骤。
图5-15 看懂组合体、补画俯视图
(1)分线框、对投影、识形体、定位置。主视图中只有一个线框,是棱柱体前后被两个侧垂面P各切去一块,如图5-15(b)所示。
(2)分析线面。两侧垂面P,其主、俯视图必与它成类似形(十二边形),正垂面B的俯、左视图必与它成类似形(四边形),侧垂面P与正垂面B的四条交线必为一般位置直线,水平面(A、C、D、E)与侧垂面的交线必为侧垂线,线的位置由左视图决定。
(3)画出第三视图(本例是俯视图)或补全投影。具体画图时,可先画水平面,再画投影面垂直面,如图5-15(c)和图5-15(d)所示。
(4)运用投影的类似性来检查图形,如图5-15(e)所示。
(5)描深、再检查,如图5-15(f)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