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爱立信和诺基亚

爱立信和诺基亚

时间:2023-10-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前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时期,产品设计的对象是具备一定形态的实体,而在信息社会,产品突破了实体的概念,出现了所谓“超功能”的产品。信息时代的非物质设计概念对工业设计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工业设计面对众多新形式的媒体和信息产品,传统大工业时代背景下的设计模式、设计方法、设计实现能力等不再够用,建立在数字语言和网络基础上的模式和方法将逐渐成为工业设计研究的新方向。

第八章 新纪元—信息化的工业设计时代

1988年,西方一位叫马丁(W.J.Martin)的学者在《信息化社会》一书中这样描述:信息化社会是一个生活质量、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信息及其发展利用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类生活的标准、工作和休闲方式、教育系统和市场都明显地被信息和无形的知识进步所影响。人类的工业文明已经转向为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社会面貌,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光纤通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等,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状态。

如果说工业社会是以机器和资本为中心,信息社会则是以媒介和信息为中心。计算机、网络作为新的劳动资料,被从事智力工作的设计师所利用,并逐渐从工具性的使用转变到变革设计思想。在前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时期,产品设计的对象是具备一定形态的实体,而在信息社会,产品突破了实体的概念,出现了所谓“超功能”的产品。产品有可能不再具有实在的“形体”,实体概念被打破是信息技术带给产品最大的变化。“人类将无生命的和未加工的物质转化成工具,并给予它们以未加工的物质从未有的功能和样式。功能和样式是非物质性的,正是通过物质,它们才被创造成非物质的。”信息时代的非物质设计概念对工业设计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人的需求逐渐从物质性的使用向精神性的交流层面过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数字媒体进行沟通与交流。工业设计面临着设计目标、设计模式、设计方法、设计实现能力以及设计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马克·第亚尼(Marco Diani)在《非物质性主导》一文中谈到了工业设计的发展,他提出,“如果我们这个时代(即从两个世纪前的工业革命直到今天的时代),果真可以作为这个世界的分水岭的话,工业设计(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其起源)就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数字化改造的关键部分。”工业设计面对众多新形式的媒体和信息产品,传统大工业时代背景下的设计模式、设计方法、设计实现能力等不再够用,建立在数字语言和网络基础上的模式和方法将逐渐成为工业设计研究的新方向。

第一节 当工业设计遇见了计算机

今天没有人会想到,二战中出于军事目的开发的计算机会成为支撑20世纪信息社会的重要工具,正如人们所说的,“计算机就是当年的蒸汽机”。

迄今为止,对信息社会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末,以信息论为代表,从通讯技术的角度来研究信息,奠定了信息科学的基础。二战结束的前夕,美国国防部为了提高大炮和导弹的命中率,由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约翰·牟琪力(John Mauchly)和普里斯·埃克特(Presper Eckert)带领一个科研小组花费了四年的时间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它是一个由18000个真空管,1500根电路、6000个开关组成,30吨重并且每小时耗电150瓦特的庞然大物。当时主要用于快速计算,而今天一块可以放在手指尖上的1平方厘米大小的芯片足以取代“埃尼阿克”所有的功能,信息技术的发展令人难以置信。5年之后,世界上第一台商用计算机“尤尼阿克Ⅰ”问世,当时售价100万美元,在1952年的美国第34届总统大选的预测和选票统计时发挥了巨大的效用,在投票后的45分钟即成功预测了艾森豪威尔的当选,向全世界展示了计算机的威力。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人们从信息经济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系列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概念和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是马克卢普的“知识生产社会”理论。随后,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her,1909年—2005年)在《不连续的时代》(The Age ofDiscontinuity)一书中使用了知识社会(Know ledge Society)的概念,并强调知识是经济与社会行为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后期,晶体管技术代替了真空电子管,同时相应的输出和印刷系统出现,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也在60年代开始出现。70年代是计算机图形发展的关键时期,计算机的小型化和价格的下降使其开始从科学家的实验室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此后不久出现了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等。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信息社会理论正式提出并得到广泛关注。1973年,著名社会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理论,他认为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的新发展,是工业社会与未来社会之间的过渡。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面临着四个方面的问题:收集信息的代价问题、认真研究信息、加强信息传播媒介工作和吸收信息的能力问题。1980年,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第三次浪潮》中论述了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他认为传播工具非群体化,社会环境智能化,长期批量性生产转变为短期、少量与预定性生产,家庭成为社会的中心,家庭形式多样化,人们从机器束缚中解放出来,并形成新的消费方式等代表了信息社会的特点。1982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在《大趋势一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一书中使用了“信息社会”的概念。70年代中期的计算机图像技术已摆脱了早期线状结构的状态,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真实感,这一切都激发了更多的艺术家将计算机作为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媒介进行艺术创作,以至于整个80年代,所有研究机构、3D制作公司都在关注怎样提高3D图像的真实感。计算机将从根本上改变电影,这句80年代的流行语在今天的好莱坞成为现实。

第四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信息社会理论得到了更深入的发展,世界经合组织在1996年出版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 ledge-Based Economy)报告,其中谈到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知识经济等问题。MIT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蒂(Negroponte)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又提出了“后信息时代”的概念,并以从“原子”到“比特”的飞跃作为划分信息时代和后信息时代的标志。在后信息时代,人类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数字化,信息也变得越来越个人化。1999年,丹麦未来研究所的罗尔夫·詹森(Role Jense)在《梦想社会》一书中又提出了第五种社会形态—梦想社会。他描绘了从信息社会转变到梦想社会的蓝图,并指出工作场所、市场环境以及休闲娱乐等方面将发生的变化,未来产品必须打动我们的心灵,而不是说服我们的头脑,梦想社会将通过实现梦想,以故事的形式为产品和服务赋予新的情感价值。90年代,W indows的登场使计算机图像技术的应用达到了它最普及和最盛行的时期。

我们处在一个技术水平急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众媒介、远程通信和电子技术服务等使社会正从一种“硬件形式”转变成为一种“软件形式”,高新技术赋予人类更大的自由。这个时代无疑是设计师可以尽情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黄金时代。如果说在工业时代设计师的才能受到了技术的束缚和限制,信息时代的技术则让设计师的想象力如虎添翼。当然,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也要求设计师更为积极主动地获取、吸收新技术成果。因为设计师的设计过程从某方面来说也是一个技术参与的过程。计算机技术与工业设计的关系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一方面,计算机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工业设计的技术手段,改变了工业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同时,设计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在进行巨大的转变。另一方面,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为工业设计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先进的技术必须与优秀的设计结合起来,才能使技术人性化,真正服务于人类,工业设计对推动高新技术产品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工业的格局,新兴的信息产业迅速崛起,逐渐取代钢铁、石油化工、机械、汽车等传统产业,成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力军,摩托罗拉、英特尔、微软、苹果、IBM、惠普、美国在线、亚马逊、思科等行业巨头如日中天。此时,工业设计的主要方向也开始战略性转移,由传统的工业产品转向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在将高新技术商品化、人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些新型设计公司也已建立起全球性的服务网络,以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工业设计的这种变化也反映出企业管理上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企业内部的研究机构进行削减,采取社会合作的方式,这既减少开支,又能更广泛地利用和整合社会不同的专业资源。此外,许多企业不再把设计局限于单个产品的开发活动,而是把设计作为一种提升企业经营品质,激发创造力的战略性管理手段,这样就大大地扩大了工业设计的应用领域。由于企业对设计提出了更广泛的需求,现代设计公司的人员构成不再仅限于艺术设计人才,而是多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合作;另外,设计手段也因大量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SGI(Silicon Graphic)图形工作站和Alias、Pro-Designer等设计软件使工业设计更加强大、高效、快捷,工业设计自身也已变得高科技了,工业设计迎来了发展的新纪元。

第二节 美国的苹果、IBM

一、You are NO.1

美国是最早进入信息时代的国家,也是站在信息技术最前沿的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美国工业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与传统的工业设计事务所以提供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为主不同,新型的设计公司能够向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它们不仅能提供产品的外形设计和工程设计,也能提供市场研究、消费者调查、人机学研究、产品战略规划、企业网站设计与维护等诸方面的服务,并具备全球性活动的能力。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工业设计的另一重大变化是高技术产品,包括计算机、现代办公设备、医疗设备、通讯设备等成了工业设计的主要领域。

美国苹果公司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IT企业,是信息时代工业设计的旗舰。

美国苹果公司由乔布斯(Steve Jobs)、斯蒂夫·沃兹尼亚克(Lstephen Gary Wozniak)和龙·韦恩(Long Wayne)在1976年4月1日创建于美国硅谷,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也许当时谁都没有想到,“这只被人咬了一口的苹果”会为今后的信息时代带来巨大的贡献。1979年苹果即跻身于《财富》前100名大公司之列。苹果首创了个人计算机,始终致力于将最佳的计算机使用体验带给全世界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创意专家及普通消费者。(图8—1)

图8-1 苹果电脑

苹果在高科技企业中一直都以创新而闻名,苹果软件的图形界面、移动光标、拖动操作、下拉式菜单等早已成了业界标准,在现代计算机发展史上树立起一座座里程碑。苹果公司始终关注每个产品的细节,关注产品设计,它采用连贯的工业设计语言不断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数字产品。苹果公司最知名的产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电脑、iPod数位音乐播放器和iTunes音乐商店,这些努力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计算机的看法和使用方式,计算机成了一种非常人性的工具,使日常工作变得更加友善和人性化。(图8—2)

图8-2 iPod

苹果电脑公司的成功有赖于其创始人之一的史蒂夫·乔布斯的远见卓识和创新精神。乔布斯与微软的比尔·盖茨一样,都是中途退学创业,并取得辉煌成就,成为IT行业的大腕。乔布斯深切了解产品必须具有普通大众能理解和欣赏的特质。对高科技产品而言,产品的技术性能和指标与其外观和个性同样重要。因此苹果公司在努力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工业设计,一方面邀请世界级的设计公司为其提供设计服务,另一方面组建自己的工业设计部,从而确保了公司无可匹敌的设计质量。在苹果公司,优秀的设计被企业视为一项战略,而不仅仅是美学的抉择。

苹果1998年推出了全新的iMac电脑,再次在计算机的工业设计领域掀起了革命性的浪潮,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1998年12月,iMac荣获《时代》杂志“1998最佳电脑”称号,并名列“1998年度全球十大工业设计”第三名。1999年乔布斯又推出了第二代iMac,有着红、黄、蓝、绿、紫五种水果颜色的款式供选择,一面市就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毫不夸张地说,iMac将带来计算机设计的文艺复兴。iMac秉承苹果电脑一贯主张的设计人性化宗旨,采用一体化的整体结构和预装软件,插上电源和电话线即可上网使用,极大地方便了第一次使用电脑的用户,打消了他们对技术的恐惧感。在外观上,iMac采用了半透明塑料机壳,造型雅致而又略带童趣,色彩则采用了诱人的糖果色,完全打破了先前个人电脑严谨的造型和乳白色调的传统,高技术、高情趣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在iMac的基础上,苹果又相继推出了iBook笔记本电脑和C3、C4专业型电脑,对IT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使更多的企业看到了工业设计在信息时代的巨大能量。(图8—3)

图8-3 苹果iMac电脑

iMac计算机设计的灵魂是1991年进入苹果公司,后任苹果公司工业设计部主任的乔纳森·伊维(Jonathanlye)。伊维出生于英国伦敦,曾在纽卡斯尔大学学习工业设计。他在苹果公司接手的第一个项目是牛顿掌上电脑,该产品获得了美国《工业设计》杂志的优秀产品设计奖,被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1996年初,苹果正值最艰难的时期,伊维临危受命,担任了被苹果公司寄予厚望的工业设计部主任,不负众望的伊维很快领导工业设计部推出了一款学生使用的便携式电脑eMate,半透明的塑料外壳,造型酷似书包。eMate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也预示着iMac的问世。在iMac的设计过程中,伊维回归苹果的传统,即创造独特的产品。伊维说,多年来,苹果一直在试图摆脱既有的计算机标准模式,有了iMac,苹果再次树立起自己的个性。伊维强调设计师一定要充满创造激情,同时,他又十分重视研究用户需求。他说,我们不能在还没弄清用户是谁时就开始设计,我们应该清楚用户在哪里,他们需要些什么。在谈到iMac的设计时,他说:“我想让iMac是这样一种设计,用户不会害怕它,即使他们并不知道iMac是如何工作的。我寻求那种没有技术理解只有让人感到亲近的元素,能与人们过去的记忆产生共鸣的元素。”iMac都做到了!

乔布斯被誉为“最成功的管理者”,他总是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他天才般的电脑天赋、绝妙的创意脑筋、处变不惊的领导风范、平易近人的处世风格、伟大的理想目标筑就了苹果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让苹果公司的雇员对乔布斯无比敬仰。北京时间2011年10月6日,苹果董事会宣布前行政总裁乔布斯于当地时间10月5日逝世,终年56岁。

二、期待你实现“智慧的地球”

2004年12月8日美国的IBM公司将其PC部门出售给了中国联想公司,金额17.5亿美元并持有联想公司股份,这一事件使中国许多最普通的百姓都记住了IBM。IBM一直是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机、小型机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的成就瞩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被不断地沿用和发展。另外,IBM还在大型机、超级计算机(主要代表有深蓝、蓝色基因和Waston)、UNIX、服务器方面领先业界。IBM非常重视技术创新,目前它仍然保持着拥有全世界最多专利的地位。2002年,IBM的研发人员累积共荣获专利22358项,这一记录史无前例,远远超过IT界排名前十一家美国大企业所取得的专利总和,这11家IT强手包括:惠普、英特尔、SUN、微软、戴尔等。此外,IBM是美国最早引进工业设计的大公司之一,在著名设计师诺伊斯(Eliot Noyes)的指导下,IBM创造了蓝色巨人的形象。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IBM的工业设计开始走下坡路,优秀的设计越来越少,品牌形象趋于模糊,这也反映了企业逐渐丧失了创新精神和经营的不景气。

20世纪80年代末,IBM已与竞争对手无多大的差异。为了改变这种局面,IBM的高层决定回归到设计计划的根本——以消费者导向的质量、亲和感和创新精神来反映IBM的个性。通过公司内部自上而下的努力,IBM终于以“ThinkPad”笔记本电脑的设计为突破,实现了IBM品牌的再生,塑造一种当代、革新和亲近的形象。2009年1月28日,在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的一次圆桌会议上,IBM的CEO彭明盛(Samuel Palmisano)向美国总统奥巴马(Obama)抛出了“智慧的地球”概念。IBM把“智慧的地球”计划作为未来十年IBM战略发展的核心,IBM每年的研发投资达60亿美元,其中一半都用在“智慧的地球”项目上。该计划大致为:将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建筑、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现实物体中,形成物物相联,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其整合,实现社会与物理世界融合。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图8—4)

图8-4 IBM笔记本电脑

除了上述的大公司以外,帕罗·阿尔托(Palo Alto)设计公司、费奇(Fitch)设计公司、IDEO设计公司等都在IT业产品设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微软公司虽然是一家以软件开发为主的公司,但也十分重视工业设计,该公司为儿童开发的“方便球”(easy ball)鼠标器试图将计算机的软件与硬件更加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并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童趣,方便儿童操作,该产品荣获美国工业设计优秀奖。

第三节 欧洲的青蛙、爱立信和诺基亚

一、“一只成功的青蛙”

欧洲在数字通讯技术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就工业设计而言,欧洲在从美国输入先进技术的同时,挖掘欧洲悠久、灿烂的文化底蕴,使设计师们在信息时代里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使高技术以一种充满人文和艺术情调,有时甚至是令人激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国际设计界最负盛名的欧洲设计公司当数德国的青蛙设计公司。青蛙设计公司的创始人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于1969年在德国黑森州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这便是青蛙设计公司的前身。艾斯林格先在斯图加特大学学习电子工程,后来在另一所大学专攻工业设计。这样的经历使他能从容地将技术与美学结合在一起。1982年,艾斯林格为维佳(Wega)公司设计了一种亮绿色的电视机,命名为青蛙,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于是艾斯林格将“青蛙”作为自己的设计公司的标志和名称。巧合的是,青蛙(Forg)一词恰好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的缩写。青蛙设计也与布劳恩的设计一样,成了德国在信息时代工业设计的杰出代表。作为一家大型的综合性国际设计公司,青蛙设计以其前卫,甚至未来派的风格不断创造出新颖、奇特、充满情趣的产品。公司的业务遍及世界各地,业务对象包括AEG、苹果、柯达、索尼和奥林巴斯等跨国公司。青蛙公司的设计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家具、交通工具、玩具、家用电器、展览和广告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公司最重要的领域是计算机及相关的电子产品,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特别是青蛙的美国事务所成了美国高技术产品设计中最有影响的设计机构。

青蛙公司的设计既保持了乌尔姆设计学院和布劳恩的严谨和简练,又带有后现代主义的新奇、怪诞、艳丽,甚至嬉戏般的特色,在设计界独树一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20世纪末的设计潮流。青蛙的设计哲学是“形式追随激情”(Form follows emotion),因此许多青蛙的设计都有一种欢快、幽默的情调,令人忍俊不已。青蛙公司设计了一款儿童鼠标器,看上去就好像一只真老鼠,诙谐有趣,逗人喜爱,让小孩有一种亲切感。(图8—5)

艾斯林格认为,20世纪50年代是生产的年代,20世纪60年代是研发的年代,20世纪70年代是市场营销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是金融的时代,而20世纪90年代则是综合的时代。因此,青蛙的内部和外部结构都作了使原先传统上各自独立的领域的专家协同工作,目标是创造最具综合性的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采用了综合性的战略设计过程,在开发过程的各种阶段,企业形象设计、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三个部门通力合作。这一过程包括深入了解产品的使用环境、用户需求、市场机遇,充分考虑产品各方面在生产工艺上的可行性等,以确保设计的一致性和高质量。此外,还必须将产品设计与企业形象、包装和广告宣传统一起来,使传达给用户的信息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青蛙的设计原则是跨越技术与美学的局限,以文化、激情和实用性来定义产品。艾斯林格曾说:“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更为人性化的环境,我的目标一直是将主流产品作为艺术来设计。”由于青蛙的设计师们能应付任何前所未有的设计挑战,从事各种不同的设计项目,大大提升了工业设计职业的社会地位,向世人展示了工业设计师是产业界最基本的重要成员以及当代文化生活的创造者之一。艾斯林格1990年荣登《商业周刊》的封面,这是继罗维1947年作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之后设计师仅有的殊荣。

图8-5 青蛙设计的鼠标

对青蛙设计公司来说,设计的成功既取决于设计师,也取决于业主。“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比找到合适的业主更重要的了。”相互尊重、高度的责任心以及相互间的真正需求是极为重要的,而这正是青蛙公司与众多国际性公司合作成功的基础。

图8-6 诺基亚手机

图8-7 诺基亚随心换彩壳

青蛙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始于1982年,当年青蛙公司在美国加州坎贝尔(Campbell)设立了事务所。1986年又在东京设立事务所,开拓亚洲业务。青蛙美国事务所为许多高科技公司提供设计服务,在设计中特别重视机器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青蛙是苹果公司长期的合作伙伴,积极探索“对用户友好”的计算机,通过采用简洁的造型、微妙的色彩以及简化了的操作系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1984年,青蛙为苹果设计的苹果Ⅱ型计算机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被称为“年度最佳设计”,从此以后,青蛙公司几乎与美国所有重要的高科技公司都有成功的合作,其设计被广为展览、出版,并成了荣获美国工业设计优秀奖最多的设计公司之一。和其他类似的公司相比,青蛙设计公司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因而能洞察和预测新的技术、新的社会动向和新的商机,正因为如此,青蛙设计能成功地诠释信息时代工业设计的意义。

欧洲一些大型电气公司也非常关注新兴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与设计,荷兰的飞利浦公司、意大利的奥利维蒂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和AEG公司都在这方面成就不凡。为了探索数字化办公环境的特点,飞利浦与奥利维蒂两家公司的设计部合作,设计了一系列的未来概念产品,并公开向用户、传媒、有关专家及普通大众展出,以求得有价值的信息反馈,其设计的名为“魔毯”的电脑,采用了柔软且可折叠的桌面,铺开后可提供多媒体的办公环境。飞利浦公司还设计了一系列的家庭数字化设备,使科技与居家生活融为一体。飞利浦的新产品Solace是一种可以远程连接家庭的网络,以检查家中正在进行的活动和住宅电话的便携式设备,其外观酷似一只皮夹。该公司设计的一个厨房用因特网接口则借用了一个传统的切菜板造型,这一概念产品用语音或触摸启动,在定购了食物后可下载相应的烹饪方法,并显示在屏幕上。

二、人性化的高科技

瑞典的爱立信和芬兰的诺基亚是两家在高科技产品人性化方面建树颇丰的通信技术公司,它们将北欧设计独有的简洁、实用、人性和自然的特点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创造了众多充满人情味和个性的产品。诺基亚(Nokia)公司成立于1865年,诺基亚公司以“科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率先推出了弧面机体滑盖通话设计,满足了使用者握机更舒适的需要。1998年,诺基亚推出了极具特色“随心换”手机,为追求个性化的现代人提供了多种色彩的外壳,可以方便迅速地随时换装,使高精尖的技术成为一种流行的时尚,与五彩的iMac有异曲同工之妙。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手机一直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几年来,诺基亚不仅面临苹果、三星和HTC等后来居上者的巨大的外部压力,也在艰难地完成自己的转身。(图8—6、图8—7)

第四节 亚洲的索尼、宏基、HTC

一、多栖明星—索尼

在消费类电子产品方面,日本设计有着鲜明的特性,尽管日本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研究,在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如CPU芯片、系统软件、网络技术等方面与欧美存在差距,但通过诱人的外观、精心设计的细部、相对低廉的价格赢得了大众市场。日本生产的数码相机、电子游戏机、彩色打印机、液晶显示器等在国际上都很有竞争力。在信息时代,日本传统设计中小、巧、轻、薄的特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成了日本高科技产品的重要特色。在这方面,索尼公司是引导潮流者。美国《大众科学》评出的1999年全球最佳科技成果100项中,索尼公司的产品占了5项,是入选产品最多的公司,这些产品都体现了索尼公司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消费商品的超凡能力。

索尼公司是世界上民用专业视听产品、游戏产品、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之一,在音乐、影视、计算机娱乐以及在线业务方面的成就也使其成为全球领先的个人宽带娱乐公司。在公司发展的60年时间里,作为一家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全球化企业,索尼一直致力于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全新的生活方式。公司最根本的经营理念是通过索尼的创新技术和优秀产品帮助人们实现享受更高品质的娱乐生活的梦想。1995年4月1日出井伸之出任社长,也开启了10年的出井伸之数位梦想时代。在公司的定位与经营理念中,提出了“数位、梦想、小孩”“Do you dream in Sony”“无所不在的价值网络”等对索尼新的愿景,出井伸之认为:索尼卖的是个人体验—电影、VAIO、PlayStation、Walkman,等等。它们不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必需品,索尼存在的理由是创造人们的欲望,进入他们的生活,提供一种梦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得保持充满好奇和欢乐的赤子之心,给予人们一种像孩子般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

索尼的产品以精巧雅致著称,无论是台式电脑还是笔记本电脑,都异常轻薄。在电子、游戏、娱乐、金融四大领域,带进数位化、网络化。1996年后索尼陆续推出了Cyber Shot数码相机、VAIO笔记本电脑(图8—8)、Clie PDA(个人数位助理)等数位化的产品,并在市场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索尼公司的Picture Book微型笔记本电脑不仅是一部不足一千克的电脑,而且是首部带数字相机的笔记本电脑,并能快速发送电子邮件。索尼公司十分擅长应用高技术来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的Paly Station游戏机获得了堪与“随身听”媲美的巨大成功,此外,索尼设计的数字像框和讨人喜欢的机器狗Aibo也大受欢迎(图8—9)。

图8-8 索尼VAIO

图8-9 索尼机器狗

二、后起之秀

中国的台湾可以说是一个后工业时代科技产品聚集的地方,汇集了宏基、HTC、趋势科技、华硕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台湾的计算机生产厂家—宏基公司因在工业设计上的投资而由一家知名度不高的厂家一跃成为世界级的大公司。1995年初,宏基预见到了家用PC的市场不断扩大,决定专注于家用PC市场,于是委托著名的青蛙设计公司(Frogdesign)创造一种崭新的产品系列。设计人员力图以人的需求为导向,将文化、热情与刺激融为一体,使个人计算机真正具有个性。其结果是一种介于家用电器与计算机之间的全新产品Aspire诞生。这一产品易于使用,适合于家庭环境,并且有全新的外观。产品造型以圆弧为特征,通风孔为随机分布,大小不等的圆孔,就好像切开的瑞士奶酪。Aspire采用蓝色机身,而不是传统的乳白色。这一独特的设计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市场反应大大超乎预料,并获得了1996年美国工业设计优秀奖的计算机类金奖。

图8-10 HTC手机

HTC,即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目前主要产品为智能手机,公司总部在中国台湾,公司于1997年成立,以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开创了许多全新的设计和产品,HTC领衔了Android智能机的发展,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智能手机生产厂家之一,可以说是苹果公司的最大敌手!多年来,HTC在全球知名通讯大厂背后默默努力,HTC在欧美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从默默无闻到无人不知,在世界职业棒球大赛期间HTC打出广告,市场知晓率达到了40%,“我们希望成为业界的领袖之一”,可见HTC气势汹涌,但是HTC选择了一条稳步发展的道路。HTC的口号是“谦和之中见卓越”(quietly brilliant),从中就可以看出其兼具谦逊与自信的气质。(图8—10)

第五节 信息化工业设计的新趋势

一、关注我们情感的设计理念

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成为新的关注点,信息化成为设计发展的新趋势。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开始从关注产品转为关注人的情感,因此在设计理念与评价方面,不仅要注重产品的可用性,还要探讨产品情感化设计的相关内容。唐纳德·诺曼(Donald A. Norman)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揭示了情感的多样性与设计之间的关联:“本能水平的设计,主要是外形;行为水平的设计,强调使用的乐趣和效率;反思水平的设计,它涉及自我形象、个人满意和记忆”。传统的设计中,设计师关注的主要是可用和易用等问题,但是随着感性体验的提出,诺曼认为令人喜悦的情感更有效、更易掌握,并产生和谐的结果。(图8—11、图8—12)

图8-11 Wink椅子

在传统的工业设计领域,设计观念也正发生着新的变化。例如,瑞士手表制造商斯沃琪(Swatch)不再认为自己是一家手表公司,而是一家情感公司。尽管他们制作手表的机械部件与其他品牌手表一样,但他们真正做的是把手表的目的由计时转为情感。设计师Del Coates在《手表不只是显示时间:产品、信息、追求高雅》一书中谈道:“事实上,设计只显示时间的手表是不可能的。在不知道任何其他信息的情况下,单凭手表的设计,或者任何产品的设计,就可以推断出佩戴人的年龄、性别和观点”。而就逐渐兴起的数字化产品而言,其实现方式已经从原子转到了比特,促使了工作、生活与娱乐的新形式出现,网络空间成为信息存储和交流的场所,并发展为新的设计领域。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设计不仅包括硬件,也涵盖了软件的设计,软件、硬件共同构成新的产品系统,特别是软件系统,它与人类的关系更为密切,是人类思维模式的延伸与扩展。相比较原有的产品系统,能更有效地和人类社会发生作用,产生了人与机关系研究的新领域。在虚拟与现实结合的交互产品设计方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师第一次走进人类的感性领域,创造出类似于真实世界的虚拟环境,这种非物质性的虚拟设计既影响到人的认知心理与价值观念,也影响了设计发展的方向。

日本筑波大学设计学系的原田昭教授认为,未来设计将主要关注人的感性(Kansei)方面。工业社会的设计主要关注在技能和品质,信息时代的设计则主要强调交互和感性的设计目标,同时也将设计引入与意识、智慧和生命相关的领域。这些都影响了新的设计方法的形成。

二、基于体验的设计方法

关注情感使产品设计的重点从造型、结构的设定转向对用户、使用过程的研究,并集中体现在人与物的交互体验设计之中。布兰达劳拉在《戏剧般的计算机》中认为,人与计算机交互应该是一个“被设计的体验”,应该从媒体而不是界面的角度来看待计算机,“仅仅考虑到界面,那么设计的领域就太狭窄了。人们的计算机体验设计并不是仅仅建立一个更好的桌面,而是创造与现实相联系、充满想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将我们思考的能力、行为的能力、感知的能力进行延伸、放大和丰富”。

今天,大多数用户不再关注那些没有个性的产品。在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方面,“存在着一种由产品性能向生活方式或价值体系进行全面转变的趋势”。用户选择产品的意向更多地倾向于产品是否符合他们的生活方式,或产品是否表达了一种值得向往的体验。用户在选择产品时,更注重它给自己的感觉。人们选择或使用的不再是物本身,而是通过物这种媒介来感受生活的场景以及物与人、空间所形成的关系。因而有人说“信息技术提供的使东西活起来的方法只有一种,就是使产品具备促使消费者产生某种体验的能力”。当信息及信息产业逐渐在经济与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时,人类的感性体验变为设计的重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体验设计是一个包容甚广的概念,重点是解决设计中与感性相关的问题,通过用户中心的方法,赋予产品或环境以价值和体验,并在设计实践中结合了人种学家、现象学家(“体验”的科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提供的知识。鲍勃·杰克伯森(Bob Jacobson)认为目前它正在形成新的学科。

图8-12 果糖灯

从经济的角度看,创造体验的方法是从生活情景出发,塑造感官体验与认同,其目的是改变人的消费行为,为产品和服务找到新的空间。因而,它是服务经济的产物。从方法学的角度看,软件业将体验性目标和可用性目标作为产品定位的方法,特别是在数字娱乐产品的设计中。体验设计正是在服务经济和信息社会的环境下形成的,借鉴戏剧的手法,把角色、舞台布景、剧本和演出的控制作为体验构建的元素,从分析人的感觉、感受、思维、行动和联系为依据,其设计对象涵盖了从无形的软件到有形的产品、环境场所等。目的是创造出和谐的人类体验,并在品牌传播中保证美与可用性之间的统一。

三、一起来互动

随着消费社会的深入发展,在某些领域,人们已经陷入对消费品的无限盲目追求中。市场在关注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旗号下,不断地向人们灌输,只有不断占有和消费物品才能寻找到个性化的自我。我们看到产品不断地在造型上“升级”,频频以装饰性的手段争夺消费者的“眼球”(注意力经济),实行有计划的废弃制度。实体设计的造型语言受到材料、工艺和成本的限制,它强调批量化,通常是以微小的造型差异来制造大量的类似产品,这是消耗材料和能量,是破坏和攫取自然资源的生产模式,然而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借助于信息技术,人们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身边的产品,新的产品依靠可升级的软件有着较强的适应性,避免经常过时而造成的生产和材料上的浪费,并且可以智能地控制对能源的消耗,真正地走向可持续发展。此外,人们的交流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会议系统可以将世界各地的人们实时地聚合在一起,节省了往返的路途和时间,有利于资源的节约。此外,在新兴的生物工艺学(B io te c hno lo g y)和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的影响下,产品的造型不再是人们印象的形态,开始整合到人们的环境、服装甚至身体之中。例如,世界上首位“电子人(Cyborg)”、英国雷丁大学信息控制系的凯文·沃威克(Kevin Warw ick)教授,他于1998年将一块芯片植入自己左手臂的皮肤中,并用这个芯片来开门、点灯、控制家中的电器等,人与机器的结合不仅改变了产品的形态,也挑战了人类的伦理和道德。

图8-13 交互设计

尽管这些新的可能性尚处于实验阶段,但它已经开始引发人类的思考。应该以怎样的标准和原则进行设计,才符合人性本身的发展,才能在创造舒适和便捷的同时保证安全和维护人的尊严。工业社会以批量化的方式满足了大众化的需求,这种同一性成为工业文化中的精神写照,直到信息化的转型和意象科学的兴起,人们又因为数字与网络手段的支持而走向个性化的设计与生产,同时对于情感体验的考虑成为设计关注的重点。(图8—13至图8—16)

图8-14 交互设计多点触摸技术

图8-15 交互设计

信息时代,设计的非物质属性将得以充分展示。正如《非物质社会》所言,“许多后现代的设计重心已经不再是一种有形的物质产品,而越来越转移到一套抽象的关系,其中最基本的是人与机器之间的对话关系。在智能产品中,传统产品的形式与功能在语言中合并为一体,使产品的范围从一种可见的、有形的东西延伸到无形的、人与机器的语言对话中”。从物质到非物质的转向,是工业设计从技术到文化的跨越,同时也使设计师能够超越物质性的束缚,进一步思考人与物(产品)、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有机会在互动性的过程中,在非物质的层面构建工业设计的新方向。未来的设计将在现实与虚拟结合的基础上,从人的情感和文化观念出发,以非物质的交流和沟通作为连接信息社会中人与物的纽带,凭借信息化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来构建人类未来生活的新形态。

图8-16 Microsoft Surface交互技术

第六节 文化、创意、产业化

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以转变已文化和科技之间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第四媒体”—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传播速度之迅猛大大削弱了由科技进步造成的技术条件差距。正如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所说,“通讯和电脑技术上的新发明将缩短信息和流动时间,加快变化的步伐”,承载了民族精神的文化成为提升民族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现代经济的产品不仅有单纯的物质生产生活产品,还包括产业化的精神产品,从产品设计到生产流程,从企业管理到品牌形象的确立,从客户研究到售后服务,无不充满了时代的人文精神。早在20世纪3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就提出“文化产业”这个概念,采取了近乎批判的态度,认为以经济干预文化是对文化的辱没和重创。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半个世纪以后,西方国家已经明确地将文化产业提升到民族经济复兴的重要高度上。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美国经济发展中,文化产业创造的产值已经超过GDP的31%。在发展中国家,文化商品贸易的增长已经成为贸易的重要特征。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从1980年至1997年,其贸易量增长了10倍。在未来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文化产业都将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财富》杂志推出的全球500强企业中,有10家以上是叱咤风云的文化产业巨子,如索尼、沃尔特、迪斯尼、时代华纳、新闻集团、贝塔斯曼、维亚康姆、玩具R美国公司、西格雷等。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率的两倍,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数的5%。加拿大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6%,产业规模已经超过农业、交通、通信及信息技术、建筑业等。文化在经济活动中的朝阳产业地位不仅是文化价值发掘的需要,而且文化的商品化和消费化是带动经济整体飞跃的关键环节。正如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S.Nye)所言,相对于政治经济的“硬力量”,文化是一种“软力量”,但是它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却是持续不断的。(图8—17)

图8-17 创意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文化产业的基础上,人们又提出了“创意文化产业”的概念,其中也融入了“创意产业”的内涵。所谓“创意产业”,经济学家霍金斯(John Howkirs)在《创意经济》一书中进行了如下的界定:产品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而知识产权有四大类: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创意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推崇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理念。2001年3月,英国国务大臣克里斯·史密斯(Chrrs Smith)撰文指出“文化产业作为创意产业,对知识经济和国民财富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同—创意产业已经从外围进入中心”。

图8-18 米奇丝带椅子

对于工业设计来说,“创意“是核心要求,“文化”是设计的内涵和本质,而“产业”指明了设计的目的和发展方向。作为“创意文化产业”而发展使工业设计内涵的界定更加清晰,从而有利于推动工业设计领域向纵深发展。此外,作为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又是时代赋予工业设计的使命。韩国作为亚洲发展最具活力的国家,逐渐确立了以“亚洲的世界设计”为国家形象的战略。以三星、LG为代表的韩国企业注重的不仅是设计本身作为商业文化存在的价值,也在意吸收传统文化的有效养分,从而逐步走上引导世界设计潮流的道路,韩国现代设计的异军突起,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图8—18、图8—19)

目前,全球工业发达国家与地区正在加紧推行从“工业设计产业”到“文化创意工业”的第三次设计资源大整合。欧盟早在1996年年度圆桌会议上就在文化的平台上集中讨论了文化与就业问题。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运作中的文化:文化、创新与就业”。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将承担未来经济发展重任的目光从制造业投向文化产业。英国的奥康纳博士说:“可以断言,地方和区域战略10年的任务是找到一种可以把文化产业与更广泛的制造业部门联系起来的方式,并指出创造性、风险、创新和信息、知识与文化在全球经济中将具有核心作用。”工业设计恰好具备以上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其设计的商业属性和文化属性,以此作为提升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桥梁和纽带。

我国已经进入制造业与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飞速发展的经济必然伴随先进的工业设计。中国的设计产业处在一个关键性的历史发展阶段,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发展、壮大设计产业,提升中国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创造中国充满创新和活力的国际形象,这是我们无可回避的战略抉择。

图8-19 玩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