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分组的形式

分组的形式

时间:2023-10-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烟叶调制的方法、烟叶品质特点和主要用途,把烟草原料分为若干大类的过程称为分类,这是烟叶分级程序中的第一步。田间成熟的烟叶采收后,借助阳光加温干燥而成的烟叶称为晒烟。

第四章 烟叶分级原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

1.明确烟叶分级的原理,根据我国和世界一些生产烟叶的国家的经验,将烟叶按以下程序分级:分类——分型——分组——分级;

2.掌握成熟度与外观、内在质量、理化特性的关系,认识烤烟大等级的划分;

3.掌握烤烟不同等级烟叶的品质规定,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对不同部位、颜色的烤烟外观特征等方面进行识别。

第一节 烟叶分类及分型

烟叶分级是建立在感官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分级因素,对烟叶内在质量优劣等级的划分过程。它是政策性、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一项技术工作。烟叶分级原理是指按照烟叶的类、型、组、级逐一划分,区别出烟叶品质的优劣,合理利用资源,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目前,世界各主要产烟国都是按这一体系进行,以适应各种烟制品生产的需要。一般按下述的程序:分类→分型→分组→分级。即:首先依据烟叶的调制方法、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同类的烟叶再按照烟叶种植的生态类型区分型;同型的烟叶以部位、颜色等进行分组;同组的烟叶再以品质因素为依据来进行分级,最终分清烟叶的质量。

一、分类

烟草原产美洲,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传播到世界各地。烟草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由于不同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差异,又因栽培、调制方法和用途不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类型。划分烟草的类型是为了充分揭示各种烟叶的品质特点,为卷烟工业提供多类型的原料。工业上根据不同烟叶类型的特点,通过选料、配方等工艺加工过程,生产出各种不同的烟制品,以繁荣市场,满足人们的吸食习惯。

按照烟叶调制的方法、烟叶品质特点和主要用途,把烟草原料分为若干大类的过程称为分类,这是烟叶分级程序中的第一步。根据国外烟草类型划分的标准,结合我国烟草生产实际,将烟草划分为六大类型。

(一)烤 烟

烤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一种烟草,源于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国际上又称弗吉尼亚(Virginia)烟草。其主要特点是用火管传导热力,叶片不直接与火管接触,所以也称为火管烤烟。烤后颜色金黄至橘黄为好,燃吸时具有独特的甘甜香味,叶片厚薄适中,弹性强,油润好。化学成分中含糖量较高,蛋白质较低,尼古丁中等,是制作烤烟型卷烟的主要原料。

目前栽培的烤烟品种,植株较大,叶片在茎上分布疏散而均匀,一般株高110~120cm,单株总叶数28~35片,采收的有效叶片数为18~20片,优质烟最佳株型是似筒型或腰鼓型。

世界烤烟主要的生产地有中国、美国、巴西、津巴布韦、印度、加拿大等国家。我国烤烟生产区以云南、河南、贵州、山东和湖南等省面积较大,辽宁、黑龙江、四川、吉林、广东和广西等省和自治区近年来发展较快。

(二)晒 烟

田间成熟的烟叶采收后,借助阳光加温干燥而成的烟叶称为晒烟。我国将先晾后晒或晾晒交替进行调制的烟叶都划归为晒烟。晒烟栽培的历史悠久,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在烤烟传入我国之前,烟叶几乎全是晒制的。晒烟的调制方法是靠太阳的辐射热将烟叶晒干,也是一种古老的调制方法。在晒制时不能将烟叶直接在烈日下晒干,否则就会使鲜叶中的叶绿素和其他化学成分来不及充分转化而固定在叶内,从而影响品质的形成,因此要避免烈日直射,利用中弱光或散射光使其缓慢干燥,待其完成内部化学成分应有的变化后,再将叶片干燥。如云南省的蒙自刀烟,就是选用深色晒烟品种,分次采收或一次采收,采用整片串挂后在中弱光下挂晒,使其逐渐变干燥,制成的烟叶具有一种特殊的浓香味。

由于自然条件、栽培技术和调制方法的不同,形成了我国多种多样的晒烟类别。按调制后颜色的不同分为晒黄烟和晒红烟,相当于国外的深色晒烟和浅色晒烟。云南省的蒙自刀烟、腾冲晒烟等均属晒黄烟,土烟等属晒红烟。晒烟除供制造斗烟、旱烟、水烟、卷烟外,还可作为雪茄芯叶、鼻烟和嚼烟的原料。

晒黄烟一般栽培在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块上,打顶较高,施肥较少,形成烟叶的颜色较浅淡,一次整株或分次摘叶采收,晒后多呈金黄或深黄,烟味接近烤烟但比晒红烟淡,可作为混合型及烤烟型卷烟、雪茄烟的原料。我国晒黄烟主产区有湖南、黑龙江、广东、吉林、浙江、湖北等省区。

晒红烟适宜于较黏重的土壤上栽培,施肥较多,低打顶,留叶数较少,形成的叶片大而厚,晒后呈深褐色或褐色,叶内含糖量低,蛋白质、烟碱含量较高,香味浓,劲头大,主要用于雪茄烟原料。我国晒红烟主产区有四川、广东、吉林、福建、湖北等省区。

(三)晾 烟

晾烟是将田间成熟的烟叶,分次或整株采收,挂在阴凉通风场所调制而成的烟叶。在我国,除白肋烟以外的所有其他晾制的烟草均属晾烟,主要包括雪茄包叶烟、马里兰烟和传统的晾烟。晾烟实际上是一种用“自然调制法”而形成的烟叶。在烟叶收获后,用线穿或直接绑在烟竿上,放在通气的室内或适当场所,让其在不受阳光照射而又通气的环境内自然变化和干燥。也有的地区,先不采烟叶,待烟株中部叶的叶片基本成熟时,将整株割断放在地面上一段时间,使其散失部分水分,叶片呈萎蔫状态后,再运入室内,整株挂起,直至叶片和主脉全部干燥后,再摘叶处理。制作晾烟的过程中,如遇到阴雨连绵时,要进行人工加热处理,以防霉坏。

我国晾烟面积较小,只有广西武鸣、云南永胜、罗平、陇川、瑞丽、蒙自等地有少量生产。晾烟是边疆少数民族的特需商品,也是雪茄烟和混合型卷烟的主要原料。

(四)白肋烟

白肋烟是1864年美国的俄亥俄州白郎郡(Burley)的一个农场里,在小白肋品种苗床内发现的一个突变种,经过多年的选育,形成新的烟草类型。除叶片呈浅绿色外,叶脉和茎部都是乳白色的,因而形象地命名为白肋烟,事实上也是白郎郡的译音。

白肋烟的特点是茎和叶片主脉呈乳白色,叶片浅绿色,叶绿素含量为其他正常绿色的1/3,白肋烟的栽培方法类似烤烟,但需肥量比烤烟多。调制方法是采用分次采收或一次砍收的方法,整株倒挂在晾房或晾棚内晾干。白肋烟的烟碱和总氮量比烤烟高,含糖量低,叶片较薄,叶片组织疏松,弹性好,在切丝卷烟后,能增加烟支的孔隙度,有利于烟支的燃烧,是制造混合型卷烟的主要原料。

白肋烟的主产国是美国(肯塔基州集中产区)。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墨西哥等国也有一定的生产。我国由于卷烟工业的需要,近年来在湖北的建始、恩施、宣恩等和四川、重庆等地生产较多。

(五)香料烟

香料烟是普通烟草传到地中海沿岸之后,在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烟草类型,又称土耳其烟或东方型烟,由于叶片具有特殊的浓香故称为香料烟。其叶片长度只有15~20厘米,叶片呈宽卵圆形或心脉形,有柄或无柄,株形纤瘦,株高80~100厘米,每株着生烟叶30片左右,是普通烟草中叶片最小的一个品种。

香料烟的质量与生产地的气候、地形、土壤和栽培调制方法密切相关,适宜种植在气温较高、干旱少雨、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较瘦薄的砂土或砾土的山坡上。生产上要求香料烟叶片小而厚,因此种植密度需大,约为烤烟的6~10倍以上,施肥量较少,尤其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适当施用磷钾肥,不打顶,自下而上分次采收,品质以顶部叶最好。调制方法是将成熟的烟叶用线串好,以晒为主,晒晾结合,让烟叶在阳光下加温干燥调制而成。

香料烟所含糖分、蛋白质等化学成分在烤烟和白肋烟之间。调制后的烟叶具有特殊的浓香,叶片油润充足,叶色一般呈黄褐色或红褐色,燃烧性好,焦油和烟碱含量较低,气味芳香等特点,是混合型卷烟必须的调香原料,也可作为斗烟的配料。

目前,香料烟生产国主要有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在浙江新昌引进试种,8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产烟省也陆续引进试种。云南省的金沙江、怒江干热河谷地带试种的冬春香料烟也均获成功。

(六)黄花烟

黄花烟在植物学分类上属于烟草属中的另一种,是人类栽培烟草的古老类型,原产地是玻利维亚、秘鲁和厄瓜多尔高原。黄花烟的烟株较矮,主茎着叶10余片,叶片呈小卵圆形或心脉形,叶色深绿,花色淡黄至黄绿,生长期短,耐寒性强,适宜于种植在高纬度或高海拔的寒冷地区。我国栽培黄花烟的历史悠久,主要产地有新疆、甘肃、黑龙江等省区。云南省还未大面积试种过。

黄花烟的调制过程一般是在田间连株拔起,穿绳索条晒,烟叶晒干后,仍不收回,一直到霜后烟叶干枯时才收回。我国兰州一带的黄花烟按照收获和调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绿烟和黄烟。新疆的莫合烟则茎秆为主要收获物,独具特色。

二、分型

由于烟草生长在不同生态区,在不同气候、土壤因素影响下,烟叶质量的反映则有所差异。分型是根据烤烟生长的不同地区、土壤、气候、品种、栽培方法所形成的烟叶特点,对烟叶质量和使用价值的影响,将同一类烟叶再进行区分的过程。

不同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烟叶的生理特性及其所反映的外观特征。地区、品种、栽培方法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烟叶质量和使用价值,因而构成了各地不同烟叶不同质量的特点。烟叶“型”的划分,就是在研究各因素综合影响的规律的基础上,找出它们的共性,将性质相同、质量接近的烟叶区分开,给区域化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划分出型之后,该烟区就有可能相对稳定地生产某个型的烟叶,有明确的烟叶生产方向,就能逐步研究、总结、制定出比较完善的稳定的栽培方法和技术措施,促进原料生产不断地提高质量,形成烟草生产的规范化种植。反过来又为工业提供多类型的质量稳定的原料,以便工业合理利用。

目前,美国把烤烟分为32个型,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对烤烟香型有过三种类型的划分,即:一是浓香型,如河南许昌的烤烟,颜色金黄略淡,油分丰富,劲头适中,具有浓郁的烤烟香味;二是清香型,如云南玉溪、福建永定的烤烟,其烤烟外观颜色金黄至正黄,光泽强,油分足,弹性好,香气足,劲头适中,可丰富卷烟香味;三是中间型,如山东、贵州烟叶,系介于二者之间,既有一定烤烟香气,又具有一定特殊香气,但劲头较强,地方性杂气较重。也有人根据烟叶在卷烟配方中的地位,将烤烟分为主料型和填充型烟叶。最近就全国范围内的烤烟种植,划分为7个Ⅰ级区和27个Ⅱ级区,这与美国有关型的划分基本类似。

相同的品种因生长在不同的生态环境、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水平下,其生理特性及其反映的外观特征有所不同,烟叶的内在质量也就存在着差异。同一型的烟叶有某些共同的特征、特性和相关的等级。分型工作应在烟草种植区域化和品种良种化的基础上,从各种因素对烟叶质量综合影响的规律中,找出烟叶的共性。但由于我国品种区域化尚未很好地实现,烟叶原料生产水平还较低下,对烟叶类型的划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提出较为合理的烟型划分依据。

第二节 烟叶分组

同一类型的烟叶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性质,它们与烟叶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烟叶的部位、颜色及其他主要特征如杂色、微带青、光滑等都与烟叶的质量有关,不同部位、颜色及其他特征的烟叶具有不同的质量特点。进行分组,便是将具有相同或相近性质、特征和质量的烟叶划分在一起,同组烟叶具有相近的性质、特征和质量,不同组烟叶具有不同的质量特点。

一、烟叶分组的概念

烟叶分组的主要依据是对烟叶质量影响较大的外观因素,如部位、颜色等。所谓烟叶分组,即是指同一型的烟叶,按照不同部位、颜色以及其他与质量相关的主要特征,将烟叶划分成不同的组别。如:依据烤烟叶片在烟株上生长的位置分为下部组、中部组、上部组;依据颜色深浅分为柠檬黄、橘黄、红棕。

二、烟叶分组的意义

分组是分清烟叶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世界上的烟草主要生产国在制定烤烟分级标准的过程中,一直将分组作为分级不可缺少的一道程序。分清烟叶的组别,对烟叶分级而言,具有以下的意义:

1.便于划分等级,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2.有利于烟农的分级操作。

3.为卷烟工业的加工提供方便。

不同性质的烟叶在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工艺条件都是不一样的。同一组的烟叶,具有相近的吸食质量和物理特性,如,刺激性、燃烧性、梗叶比例等,有利于卷烟工业对不同性质烟叶的工艺处理,同时,使各等级烟叶质量基本稳定,便于工艺配方和卷烟产品的质量稳定。

三、分组因素

(一)分组因素的概念

要分清不同性质的烟叶,必须选择与烟叶性质密切相关的外观特征因素来进行分组,同时,能够在较广泛的范围内反映出烟叶的基本性质和质量特点,这些能够分清烟叶性质的因素称为分组因素。其主要以部位和颜色分组较为普遍,厚度分组应用较少,国外还有按照使用价值和使用特点来进行分组的。

1.分组因素的特点

烟叶自下而上的部位变化,其颜色由浅至深,厚度逐渐增加。不同部位的烟叶,其外观特征、内在质量、化学成分、物理特性等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颜色由浅至深,香气逐渐减淡,吸味增浓,刺激性增强,但颜色过淡的烟叶香气不佳,吸味平淡。厚度由薄至厚吸味增浓,劲头增大,杂气、刺激性增强,但过薄的烟叶烟质不佳,香气差,吸味平淡。

2.分组因素与烟叶质量的关系

(1)相同部位、不同颜色:上等烟香气差异显著,低次等烟差异不显著,则颜色对上等烟是重要的。

(2)相同部位、不同厚度:中下部烟叶质量差异不显著,而上部适中与薄叶烟的质量接近,厚叶显著不同,这说明同一部位的烟叶,只有非常厚的烟叶才有差异。

(3)相同颜色、不同部位:烟叶质量差异显著,香气类型、吸味浓度、劲头、刺激性以及杂气等性质都有所区别。

(4)相同颜色、不同厚度:不同厚度的中下部烟叶,无论浅色或深色,差异都不甚显著,不同厚度上部的浅色烟叶差异也不甚显著,而上部深色的烟叶则随厚度的增加,香气逐渐减少,劲头和刺激性增大。

(5)相同厚度、不同部位:内在烟叶质量差异显著。

(6)相同厚度、不同颜色:内在烟叶质量差异较显著。

(二)分组因素的确定原则

为了有利于卷烟工业的使用,促进优质烟的生产技术推广,更好地体现以质论价的原则,使每一组的烟叶都具有主要的共同特征和内在质量,在确定分组因素时,一般遵循下列原则:

1.便于区分,容易掌握。分组是分级工作的第一步,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操作者的第一直觉较为重要,如果分组因素不明显可见,容易造成分级过程中的混级现象。

2.与烟叶的内在质量密切相关。分组主要是从烟叶的外观特征上来进行区分,而外观特征又和烟叶的内在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3.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作为分组因素,必须满足每一组的烟叶都具有这一特点,而且这一特点是其他组的烟叶所不具备的,这样才可以使各个组之间易于区别,不至于混组。

四、分组的形式

(一)部位分组

烟叶在烟株上的着生位置称为部位。以部位进行分组,则称为部位分组。

着生在烟株上不同部位的烟叶,从外观和内在质量上而言,都有一定的差异。以往划分部位一般是分为脚叶(P)、下二棚(X)、腰叶(C)、上二棚(B)、顶叶(T)五个部位。我国现行的烤烟国家标准按照烟叶着生位置的不同,自下而上分为三个部位,即:下部叶(X)、中部叶(C)、上部叶(B)。

1.外观特征

分清烟叶的部位,主要从烟叶的外观特征入手,而不同部位的烟叶一般都是采用脉相、叶形、叶面、厚度等部位特征来加以区分(见表4-1)。烟农在生产过程中,应做到按部位采收、调制和堆放。

表4-1 部位分组特征

续表

注:在特殊情况下,部位划分以脉相、叶形为依据。

下部叶(脚叶、下二棚):主脉较细,微露,主脉与支脉之间夹角较大;叶形较宽圆,叶尖部较钝;叶面常有粒状突起,叶片薄,结构疏松,颜色浅淡。

中部叶(腰叶):主脉较细至较粗,遮盖至微露,叶尖处稍弯曲,支脉夹角略大;叶形宽至较宽,叶尖部较钝;叶面较皱缩,叶片厚薄适中,结构多细致,颜色深浅适中。

上部叶(上二棚、顶叶):主脉较粗至粗,较显露至突起,支脉夹角较小;叶形较窄,叶尖部较锐;叶面皱缩常有蜡质,叶片较厚或厚,结构多粗糙,颜色较深。

由于地区、品种的不同,受自然条件、栽培措施等条件的影响,烟叶的外观特征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但基本的规律还是存在的。如东北烟区的烤烟上部和中下部的部位特征没有山东、河南等烟区的明显;窄叶形品种的叶形特征没有宽叶形品种的明显等,但其基本规律和相对概念还是一致的。在区分部位的时候,如果遇到外观特征有矛盾之处,则以脉相和叶形两个因素作为区分部位的主要依据。

2.不同部位烟叶质量变化规律

不同部位的烟叶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也具有不同的内在质量。在正常生长发育条件下,不同部位烟叶质量变化规律如下:

(1)下部叶。叶片较薄,颜色较淡,油分较少,叶片结构疏松。含糖量低,总氮和烟碱含量低于中部叶,不溶性氮(蛋白质)偏高,灰分与酸碱值(pH)高于中部叶,品质值低,燃烧快,吸湿性差,填充力高,单位面积重量轻,含梗率高。烟叶香气量较少,劲头较小,吸味平淡。

(2)中部叶。烟叶厚薄适中,颜色多橘黄,光泽强,油分多,叶片结构疏松。糖分及碳水化合物有利成分含量高,总氮、不溶性氮、其他挥发性碱、灰分等不利成分含量低,烟碱、酸碱值适中,品质值高,燃烧缓慢适中,吸湿性高于下部与上部叶,填充力小,单位面积重量、含梗率居中。烟叶香气质好量足,劲头适中,味醇和。烟叶填充性较差,吸湿性高,燃烧较缓慢,产生焦油量高。

(3)上部叶。烟叶较厚,颜色较深,油分低于中部叶,叶片结构较密。糖分及碳水化合物含量比下部叶高,总氮显著增高,不溶性氮和其他挥发性碱也高,灰分略高于中部叶,酸碱值低,品质值低于中部叶,燃烧缓慢,吸湿性比中部叶低,填充力居中,含梗率低。味浓劲大,刺激性也大。

(二)颜色分组

颜色分组指按烟叶基本色(黄色)深浅把烟叶分成不同的组别。烟叶基本色是指鲜烟调制后呈现的正常颜色,包括柠檬黄、橘黄、红棕三种。烟叶颜色是新鲜烟叶经调制后呈现的色彩。不同颜色的烟叶外观特征比较明显,也比较容易区别。因此,在多数烤烟生产国家都把颜色作为烟叶第二分组因素。

第三节 烤烟国标分组

我国现行烤烟分级标准分组体系包括主组和副组两部分。主组是为生长发育正常,调制适当的烟叶而设置的,包括正常条件下生产的大部分烟叶。主组的分组因素主要有部位和颜色,是依据烟叶着生部位和基本色(黄色)深浅划分的。副组则主要是为了区分因生长发育不良或采收不当或调制失误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低质量烟叶而设置的。副组的分组因素是影响烟叶质量的外观特征,如杂色、光滑、微带青、青黄等,是依据这些因素划分组别的。正常生产条件下,该类烟叶所占的比例是有限的。

我国现行烤烟分级标准划分为13个组,美国烤烟分为17个组。

一、主组组别的设置

依据部位分组因素划分为下部(X)、中部(C)和上部(B)三个部位组;依据烟叶基本色的深浅划分为柠檬黄(L)、橘黄(F)和红棕(R)三个颜色组。经部位和颜色二次分组,主组内共划分出下部柠檬黄色组(XL)、下部橘黄色组(XF);中部柠檬黄色组(CL)、中部橘黄色组(CF);上部柠檬黄色组(BL)、上部橘黄色组(BF)、上部红棕色组(BR)七个组;另分一个完熟叶组,共八个组。

二、主组划分

主组是指按烟叶部位和颜色及特殊性质而分成的几个组别,以部位和颜色为基本分组因素,进行两次分组。

(一)部位分组

国内通常把烟叶分成五个部位或三个部位。五个部位分为:脚叶(P)、下二棚(X)、腰叶(C)、上二棚(B)、顶叶(T);三个部位分为:下部(脚叶和下二棚)、中部(腰叶)、上部(上二棚和顶叶)。

(二)颜色分组

依据烟叶颜色与质量的关系,结合生产实际的可分性,现行烤烟分级标准将烟叶按基本色深浅划分为:柠檬黄色组、橘黄色组、红棕色组。

1.柠檬黄色组。烟叶表面呈现纯正的黄色,在习惯称呼的淡黄、正黄色域内。产生于下部、中部和上部叶。用英文字母L表示。

2.橘黄色组。烟叶表面以黄色为主,并呈现较明显红色,在习惯称呼的深黄和金黄色域内。产生于下部、中部和上部叶。用英文字母F表示。

3.红棕色组。烟叶表面呈现红黄色或浅棕黄色,在习惯称呼的红黄和棕黄色域内。产生于上部叶,用英文字母R表示。在烟叶的生产过程中,红棕色是基本色,指的是正常生长、调制所形成的烟叶颜色。而那些因调制不当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红色、棕色,如烤红、潮红等,是不能视为红棕色的。

从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来看,以橘黄烟叶最佳,红棕色、柠檬色烟叶的品质略为下降,而青黄烟、青烟的质量最差。

三、完熟叶组

为了提高烟叶质量,促使烟农成熟采收烟叶,我国烤烟标准设置了完熟叶组。完熟叶组产生在上二棚以上位置(包括上二棚),烟叶达到高度或充分成熟。这种烟叶油分稍有,烟叶质地干燥,手摸有干燥感,叶面皱折,颗粒多,有成熟的斑点,叶色深。这种烟叶闻起来有明显的香甜味,手摇可听到干燥的“嘶嘶”声。这种烟叶一般数量不多,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每年产量仅为总产量的0.3%~3%。在我国目前烟叶生产水平条件下,通过近年来中外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烟叶采收成熟度有了显著的提高,真正的完熟叶尚不多见。但是为了促使烟农成熟采收,不至于使烟农生产出的这部分烟叶出现高质低价,也不至于浪费烟叶资源,国家标准设置了完熟叶组,用英文字母H表示。

四、副组组别的设置

依据副组的分级因素,副组划分出中下部杂色叶组(CXK)、上部杂色叶组(BK)、光滑叶组(S)、微带青叶组(V)和青黄烟组(GY),共五个组。

五、副组划分

副组是指因生长发育不良或采收、烘烤不当以及其他原因所造成的低质量烟叶,依据其外观影响质量的主要特征而划分的组别。烟叶在田间生长发育不良,采收与烘烤失误或烤后处理、保管不当等因素造成烟叶表面出现杂色、光滑、含青等不良现象,导致烟叶质量降低。依据这些特征和数量指标划分为:杂色叶组、光滑叶组、青黄烟组和微带青叶组。

(一)杂色叶组

杂色叶组是按烟叶杂色面积指标划分的一个副组,用K表示。

1.杂色的定义及成因

杂色指烟叶表面存在的非基本色的颜色斑块(不包括青黄色)。如轻度阴筋、局部挂灰、蒸片、严重烤红、严重潮红、全叶受污染、青痕较多、受蚜虫损害叶等。造成杂色的因素比较复杂,烤烘不当、回潮不当、病虫伤害均会造成杂色。

2.杂色叶定义

烟叶表面任何杂色面积占全叶片20%以上(含20%)的叶片均称为杂色叶。

3.杂色叶组划分

杂色叶按部位分为中下部杂色叶组和上部杂色叶组两个组,分别以CXK、BK表示。

(二)光滑叶组

光滑叶组是按烟叶光滑面积指标划分的一个副组,用S表示。

1.光滑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光滑指烟叶组织平滑或僵硬。光滑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光照不足,叶片生长不良,成熟度较差,叶细胞未能发育正常,导致叶细胞小,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无孔度,内含淀粉多,品质差。

2.光滑叶定义及其外观特征

凡光滑面积占全叶20%以上(含20%)的烟叶均称为光滑叶。其外观特征是烟叶表面平滑或僵硬,无颗粒,手摸似塑料或硬质纸的感觉,喷水后不易吸收。这类烟叶多产生于中下部烟叶,而上部叶若营养不良或成熟度不够也会产生光滑叶。

(三)青黄烟组

青黄烟组是指按烟叶含青度和含青面积指标划分的一个副组,用GY表示。青黄色指黄色烟叶上含有任何可见的青色且不超过三成。该定义规定了青黄色的界限:下限为任何可见的青色,不论其含青程度多么微弱;上限为不超过三成(含三成)。也就是说,含青面积或者是含青程度不超过三成即视为青黄烟,超过三成者则视为不列级。

青黄烟在世界各地烤烟生产国均属被淘汰或严格控制的,因其吸食质量差而不受消费者欢迎。但从我国烤烟生产实际情况出发,生产技术和调制技术尚存在一定问题,目前生产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少量的青黄色或青筋黄片的烟叶,为照顾烟农的利益,对含青度较小的青黄烟仍列为标准中正式等级,对其单独分组,以利工业有选择地利用,并充分体现以质论价的原则。

(四)微带青叶组

微带青叶是从青黄烟组中进一步划分而来的一个副组,用V表示。青黄烟组中有部分烟叶其含青程度和面积均极微,而其他品质因素又尚好,这类烟叶的质量和使用价值与青黄烟组中含青较高的烟叶相比差异较大。为体现以质论价、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将该类烟叶从青黄烟组中划分出来,单列一组,即为微带青叶组。

微带青叶组指黄色烟叶上叶脉带青或叶片含微浮青面积在10%以内的烟叶。该定义规定了微带青叶的允许范围:或者叶脉带青,或者叶片含微浮青面积在10%以内,二者不得同时并存,若叶脉带青和叶片含微浮青并存,则不属于微带青范畴。对叶片含微浮青10%以内应理解为:含青程度为微浮青(比浮青程度更弱);面积不超过10%。

微带青叶定级时应注意,并非所有的微带青叶均可列入微带青叶组定级。只有既符合微带青定义,又符合微带青叶组相应等级品质规定的烟叶,才能在微带青叶组内定级。而那些含青状态符合微带青定义,但不具备相应等级品质的烟叶,则仍归入青黄烟组定级。

第四节 烟叶分级

烟叶按其不同性质分组后,即可进行分级。分级是指在同一组内,按照烟叶内在质量的差异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分级依据“表里一致”的原则,即在烟叶内在质量与外观特征一致性的基础上予以区分。用以衡量烟叶等级的外观因素称为分级因素。分级因素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明烟叶外观质量或等级质量的称为控制因素,如损伤、残伤等;二是品质因素。品质因素是衡量烟叶质量好坏的依据,是按照等级的高低来规定不同烟叶的技术指标;控制因素是影响烟叶品质好坏的条件,它不是烟叶本身固有的因素。品质因素是根据等级的高低,规定不同烟叶的技术指标;控制因素则是根据等级的高低予以不同比例的限制,使等级质量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

烤烟级别的划分是依据烟叶分级因素进行的,分级因素主要有品质因素和控制因素,品质因素包括成熟度、身份(油分、厚度、结构)、色泽(颜色、光泽)、叶长度,是说明烟叶外观质量或等级质量的因素;而杂色、残伤、破损则为影响烟叶外观质量或等级的控制因素。品质因素是衡量烟叶质量好坏的依据,控制因素却是影响烟叶品质好坏的因素。因此,分级时,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烤烟分级标准并参照实物标样逐片挑选,最后按扎把规定扎成把,按级堆放保管,标上级别等待出售。

一、成熟度

(一)成熟度概念

广义上讲,成熟度指烟叶成熟的程度。在烤烟分级标准中所称的成熟度,是指调制后烟叶的成熟程度,包括田间和调制成熟度,即田间鲜烟的成熟程度加上调制后成熟的程度。田间成熟度是指在田间烟叶生长发育达到采收烘烤的最适宜期的程度;调制成熟度是指采收的烟叶经过烘烤后反映出来的成熟程度。

成熟度是烤烟分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级因素,它与烟叶的其他外观特征密切相关。因为烟叶成熟度的不同,其他各项外观因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在确定了成熟度指标后,就能相应地确定其他外观的质量指标。目前世界烤烟生产先进的国家都把成熟度放在诸分级因素的首位。美国和加拿大是如此,日本在主攻烟叶香吃味的研究中,也把成熟度视为重要的分级因素。

(二)成熟度档次划分及外观特征

根据调制后烟叶的成熟状态,现行国家烤烟分级标准将烟叶成熟度划分为完熟、成熟、尚熟、欠熟、假熟五个档次。

1.完熟。指上部烟叶在田间达到高度的成熟,且调制后成熟充分。其外观特征为完熟烟叶由于达到高度成熟,内在化学成分消耗较多,叶片结构已表现出疏松状态,油分较少,叶质较干燥,叶面皱叠,颗粒多,多为橘黄色和红棕色,有明显成熟斑,常伴有赤星病斑,闻香突出。

2.成熟。烟叶在田间及调制后均达到成熟程度,已具备了基本色的质量特征。叶片细胞已达疏开状,即细胞间隙大,孔度大,叶片表、背面色泽相似,背面视支脉明显,叶面皱,柔而不腻,韧而不脆,弹性好,色泽饱和,光泽强,加压不易黏结,无虚飘之感。

3.尚熟。烟叶在田间刚达到成熟,生化变化尚不充分或调制失当后熟不够,属中等成熟。烟叶已达充分发育,但刚成熟,尚缺少成熟烟叶的质量特征。烘烤时,由于叶绿素分解较缓慢,升温不当,易出现青黄烟。颜色多为浅色,可能带有黄片青筋,叶细胞尚未疏开,组织略密,有韧性,弹性略差,略有平滑部分,光泽中等,有分量。

4.欠熟。烟叶在田间未达到成熟或调制失当,是成熟的最低程度。多指青黄色或发育不完全的烟叶,不具备成熟叶片的质量特征。弹性差,色泽弱,叶片结构紧密,无孔度,有硬实感或光滑感,多带青色。如青黄烟和光滑叶。

5.假熟。泛指脚叶,外观似成熟,实质上未达到真正成熟。脚叶常受上位叶遮盖,光照不足,由于受顶端优势的影响,养分吸收少,常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出现成熟征兆,故假熟叶又叫饿熟叶。此类烟叶着生位置靠近地面,叶数2~3片,多由烟株自苗床带来,叶形宽圆,叶小而薄,主脉细小,颜色浅淡,色度淡,油分少,弹性差,不具备成熟叶的质量特征。

二、油 分

(一)油分概念

油分是指烟叶组织细胞内含有的一种柔软半液体或液体物质反映在烟叶外观上的油润、丰满、枯燥的程度。油分是国内外烤烟分级中的一个通用名词,并非指烟叶内含油的多少,而是烟叶在一定含水量情况下,人们眼看手摸有油润或枯燥的感觉。

(二)油分档次的划分

根据烟叶外观油分状态和感官感觉,现行国家烤烟标准中,把油分分为多、有、稍有、少四个档次。

1.多。富油分,表观油润,叶表面有油性反映,烟叶韧性强,弹性好,手握松开后恢复能力强,耐扯拉力好。

2.有。尚有油分,表观有油润感,叶片有韧性,弹性较好,耐扯拉力尚好,叶表面尚有油性反映。

3.稍有。较少油分,表观尚有油润感,尚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尚有耐扯拉力,叶表面油性反映不太显露。

4.少。缺乏油分,表观无油润感,韧性及弹性差,耐扯拉力弱,无油性反映。

(三)影响油分的主要因素

影响烟叶油分的因素主要有部位、色度、成熟度。一般地讲,中上部叶的油分较多,下部的烟叶油分较少。糖含量高的烟叶油分较多。色度浓的烟叶油分较多,色泽弱的烟叶油分较少。成熟的烟叶油分多,成熟度差的烟叶油分少。值得说明的是,充分成熟的烟叶油分并不处在最佳状态,油分与质量在呈正相关的基础上,要掌握量的概念。

三、叶片结构

(一)叶片结构概念

叶片结构是指烟叶细胞排列的疏密程度,以孔度表示。叶片结构的疏密程度,应从叶片的内在结构上认识,可以用单位面积上的细胞数来衡量,叶细胞是按一定的间隙整齐排列的,细胞排列间隙大就是疏松,细胞排列间隙小,单位面积上的细胞数多就是紧密。

(二)叶片结构档次划分

根据烟叶的结构状态,叶片结构分为:疏松、尚疏松、稍密、紧密四个档次。

1.疏松。指正常发育成熟的中下部叶及完熟叶,叶片细胞排列间隙大,松弛程度高。其外观具备了成熟叶片的质量特征,韧性和弹性好,色泽饱满,人工加压不会使烟叶黏结而出现难以松散的现象。

2.尚疏松。指正常发育成熟的部分好的上部叶或尚熟的中下部叶,叶片细胞排列间隙尚大,松弛程度尚高。

3.稍密。指正常成熟的上部叶或尚熟、欠熟的中下部叶,叶片细胞排列间隙较小。

4.紧密。多指上部烟叶,细胞间隙小,排列致密。其特点是组织细密,结构紧实,韧性尚好。

四、身 份

(一)身份的概念

身份是指烟叶厚度、细胞密度或单位面积重量的综合状态。以厚度表示,但这里所称厚度并非指单纯的物理量度,它还包含有叶片密度和单位面积重量状态。

(二)身份档次划分

根据烟叶厚薄、密度状态,结合人们感官可觉察到的差异幅度,国标上把叶片身份分为中等、稍厚、稍薄、厚、薄。

(三)影响因素

叶片身份与部位、成熟度、品种密切相关。叶片厚度,一般随部位的上升而增厚。同一部位的烟叶,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趋薄。不同品种的烟叶厚度不同,少叶型品种叶片较厚。多叶型品种叶片较薄。打顶低留叶少,叶片较厚,打顶高留叶多,叶片较薄。另外,叶片厚度与烟株营养水平和发育状况有关。

五、色 度

(一)色度概念

色度是指烟叶表面颜色的均匀程度、饱和程度和光泽强度(给人视觉反映的强弱)。均匀程度指烟叶表面颜色均匀一致的状态;饱和程度指颜色的浓淡状态;光泽强度指视觉对颜色的反映强弱状态。所以,应综合颜色的均匀状态、饱和状态和光泽强弱状态三方面因素来衡量色度。

(二)色度档次划分

国标中把色度分为浓、强、中、弱、淡五个档次。

1.浓。烟叶表面颜色均匀、饱满,视觉色彩反映强。

2.强。烟叶表面颜色均匀、色泽饱和度略逊,视觉色彩反映较强。

3.中。烟叶表面颜色尚匀,饱和度与视觉色彩反应一般。

4.弱。烟叶表面颜色不匀,饱和度差,视觉色彩反应较弱。

5.淡。烟叶表面颜色不匀,极不饱和,色泽淡,视觉色彩反应弱。

(三)影响因素

色度来源于烟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挥发油和树脂,若烟叶叶表面挥发油和树脂多,调制后烟叶光泽好,色度就强;反之,叶表面挥发油和树脂少,调制后烟叶光泽暗,色度就弱。色度的强弱与油分状态密切相关,油分多的烟叶色泽饱和,视觉色彩反映强,色度就浓;油分少的烟叶光泽暗,色度弱。

六、长 度

(一)长度概念

长度指叶片主脉基部至叶尖的量度。即调制后未去梗的烟叶从主脉底端至叶尖顶端的距离,以厘米表示。对由于某些原因失去了叶尖的烟叶,则以其由主脉基部沿主脉方向的实有长度计量。

(二)长度档次划分

现行烤烟分级标准中规定,叶片长度为45~25厘米,以5厘米为变化幅度,分别为45厘米、40厘米、35厘米、30厘米、25厘米,各等级不低于某一长度规定。

(三)影响因素

叶片长度与部位、品种、栽培条件密切相关。一般地讲,中部叶较长,下部叶较短。叶片长度也能直接反映栽培条件及品种的优劣。叶片过短,则说明栽培条件落后,其内在品质也不会十分理想。

七、残 伤

残伤为控制因素,是指烟叶组织受到破坏,失去成丝强度和坚实性,基本无使用价值,包括由于烟叶成熟度的提高而出现的病斑、焦尖和焦边,以百分数表示。残伤在分级中的应用是根据等级高低,予以不同百分比控制,不高于某一允许度,其范围是10%~35%,变幅为5%。

综合上述七项分级因素,各因素档次见表4-2。

表4-2 分级因素及程度档次

第五节 烤烟国标等级质量规定

一、烤烟组别与等级符号

现行国家烤烟分级标准不仅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分组、分级方法,而且还使用英文字母表示组别和等级,便于国际交流和烟叶出口贸易。

(一)组别代号

下部叶——X 中部叶——C 上部叶——B 中下部叶——CX 柠檬黄——L 橘黄——F 红棕——R 青黄烟——GY 微带青烟——V 杂色叶——K 下部柠檬黄色组——XL 下部橘黄色组——XF 中部柠檬黄色组——CL 中部橘黄色组——CF 上部柠檬黄色组——BL 上部橘黄色组——BF 上部红棕色组——BR 完熟叶组——H 中下部杂色组——CXK 上部杂色叶组——BK 光滑叶组——S 青黄烟组——GY 微带青叶组——V

(二)等级符号

等级符号又称等级代号,由若干个英文字母及阿拉伯数字所组成。英文字母代表部位(叶色、叶组),阿拉伯数字表示品质,用1、2、3、4分别表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等级符号书写一般方法:部位+品质+颜色。如下部橘黄一级,用符号表示为X1F;中部柠檬黄二级,用符号表示为C2L;中下部杂色二级,用符号表示为CX2K;完熟一级,用符号表示为H1F。特殊等级的符号书写方法:光滑一级,用符号表示为S1;光滑二级,用符号表示为S2;青黄色一级,用符号表示为GY1;青黄色二级,用符号表示为GY2。

二、烤烟等级设置

根据现行烤烟国家标准,烤烟主组设置29个级,副组设置13个级,共42个等级。具体等级设置见表4-3。

表4-3 烤烟等级设置

续表

三、烤烟等级质量规定

根据烤烟各等级质量的高低,对每个等级的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长度和残伤七个外观品级因素作了具体规定,见表4-4。

表4-4 烤烟等级质量规定

续表

续表

[思考与练习]

1.我国烤烟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2.制定国家烤烟标准的具体原则是什么?

3.烤烟大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4.烤烟X2V、C3V的品质规定是什么?

5.定级的原则是什么?

6.我国现行烤烟国标的组别代号是怎样的?

7.烤烟的分级因素主要有哪些?

8.不同部位的烟叶质量有何变化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