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训目的
(1)熟悉全站仪的使用和操作。
(2)掌握利用全站仪进行极坐标测设点位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3)掌握使用全站仪进行放样点位复核。
2.实训仪器及工具
全站仪1台,全站仪三脚架1个,3m卷尺一把,木桩3~4根,锤子1把,小钢钉数个,棱镜1个,自备计算器1个,计算稿纸和铅笔1支。
3.实训内容
(1)实训课时为2学时,每个实训小组由4~5人组成。
(2)在实训场地选择合适的A、B两点,采用全站仪架设在D1点,后视D2,利用极坐标法测设A和B两点,测设完成后,在D2点架设全站仪,后视D1,测设A和B的坐标进行检核。
4.实训方法和步骤
(1)已知条件。
如图2-27所示,已知D1(x1,y1)和D2(x2,y2)为实训场地两已知控制点,A(xA,yA)和B(xB,yB)为待测设的坐标点,用极坐标测设A、B两点。
图2-27 测设示意图
(2)制定测设方案。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已知条件,可以确定以D1(或D2,若是野外工地,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为测站点,以D2为后视点。
(3)计算测设数据。
①计算距离。
②计算坐标方位角。
上式计算结果为±90°,还要根据直线D1—A、D1—B所在象限改正确定坐标方位角。
③计算坐标方位角。
(4)测设。
①将全站仪架设在D1点,对中、整平,盘左位置精确照准D2点,输入后视方位角αD1-D2。
②顺时针转动望远镜,使全站仪水平角读数为αD1-A,在该视线方向测距SD1-A,打木桩定出A′点。
③盘右位置照准D2点,重复上述步骤,在木桩上定出A″点。
④取A′和A″的中点即为A点。
⑤同法再测设出B点。
5.实训注意事项
(1)测设前做好测设方案。
(2)测设前利用计算器计算好测设数据,注意直线所在象限改正坐标方位角,防止出错。
(3)取中后再次测设距离检核。
6.实训记录及报告书
(1)极坐标计算数据和放样略图。
(2)放样完成后,利用全站仪架设在D2检核A、B的坐标是否与已知值相符。
7.思考
(1)放样误差主要取决于什么?
(2)如何利用计算器快速计算?坐标方位角如何计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