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3 “钳工零件制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钳工零件制作
适用专业:机械制造、数控、汽修、电工等
参考学时:69学时(3周×23节) 学分:4学分
前修学习领域:
机械识图与零件测绘、常规量具零件质量检测
后续学习领域
典型学习性工作岗位企业实习、数控加工岗位综合训练、产品检测岗位综合训练
1.课程性质及要求
1.1 课程性质
“钳工零件制作”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钳工操作的技能课,是技术性和实操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学完该课程,学生会使用钳工手工工具和电动工具,具备对工件的画线、锯割、锉削、钻削、扩孔、攻丝、装配、检测等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钳工技术、技能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工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要求
1.2.1 对教学及学生已有知识的要求
(1)学生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知识;
(2)具备机械识图与零件测绘的基础知识;
(3)具备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
(4)具备机械制造基础知识。
1.2.2 对教师的资格要求
(1)获得中职教师资格证(专任教师);
(2)获得国家高级以上钳工资格或机械工程师;
(3)熟练掌握钳工操作技能、制作工艺技能;
(4)具有钳工制作加工企业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经验。
2.学习目标
本课程是技术性和实操性很强的基础课程。通过零件加工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学生将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钳工零件加工工艺与操作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零件加工工艺制订和加工能力,达到钳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2.1 知识目标
(1)应知钳工工作内容、性质及重要性。
(2)应知钳工常用设备、工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日常保养知识。
(3)应知钳工基本的加工工艺。
(4)应知描述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和编写零件加工工艺。
(5)应知工件画线、锯割、锉削、钻孔、扩孔、攻丝、装配、检测等加工的综合技术技能。
(6)应知按图样技术要求合理选择制作零件的设备及工具、量具。
(7)应知钳工安全文明生产的操作规章制度。
2.2 能力目标
(1)应会钳工常用设备,工量具的操作技能及使用方法和日常维护保养。
(2)应会根据零件图的要求,制订加工工艺和选用工具装备加工。
(3)应会根据零件图的要求,合理制订检测方法及正确地使用量具测量。
(4)应会根据零件图的要求,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5)应会根据已加工过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和预防出现质量问题。
(6)应会根据零部件装配图的要求,进行简单零部件的安装及调试。
(7)应会独立完成画线、锯割、锉削、钻孔、扩孔、攻丝、装配、检测等操作技能的综合能力。
2.3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3)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交际和沟通能力。
(6)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3.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4.工作与学习内容
4.1 工作对象和基本内容
“钳工零件制作”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钳工操作技能课,是技术性和实操性很强的基础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学生通过典型加工任务的过程分析和实施,理解和掌握钳工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为便于教学并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具备独立完成画线、锯割、锉削、钻孔、扩孔、攻丝、装配、检测等加工的综合能力,本课程以典型零件加工,作为项目教学的载体,加工任务来引领实现项目教学目标。
4.2 工作方法
(1)以项目为导向,工作任务为引领。针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所应用的实际环境、教学的目的、典型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应具备的技能。
(2)项目清晰,教材、教案、图样、考核标准齐全,教学内容及学生工作任务明确,重在落实。
(3)课堂理论讲解。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利用实物、情境或多媒体课件等,具体讲解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的讲解要求理论结合实际,不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重原理的实用性。
(4)课堂导师示范,学生模仿操作。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学生都应模仿操作,使学生体验和掌握,使教、学、练有机结合。
(5)学生生产实践。根据项目内容和典型工作任务要求,设计类似工作任务,让学生练习。
(6)综合工作任务实训。在每个典型工作任务模块完成后,设计一个运用本模块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工作任务,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
4.3 劳动组织
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确定每组的小组长(即负责人),按企业要求定编定岗,落实岗位责任制,所有同学实习前都要接受生产安全教育,组长检查自己组员在安全加工前的准备情况,组长向教师领取相关加工工具材料,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加工任务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和组长现场指导并解决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最后给予学生评价并进行总结。
4.4 工作要求
要求每个学生实习时都要穿工作服及其他安全防护用品,能独立完成加工工作任务,并以零件加工为主线,学习从零件图样识图分析、工艺制订、加工步骤制订、操作加工到零件检测、评价、总结及资料存档全过程的知识。
5.学习情境建议
续表
续表
6.课程内容的说明
6.1 安全操作
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照钳工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穿戴好工服,遵守课堂纪律。
6.2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包括(但不限于)废物处理、噪声和灰尘的控制、5S管理。
6.3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在实施过程中,要勤俭节约,注意避免浪费,采用新工艺、新材料以及先进的加工技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使用量具等工具时,操作要规范,同时使用后的放置也要按操作规程做好,保护好一切工具,延长使用寿命,凡能节约或降低成本的举措及建议应予以鼓励。
6.4 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机械行业国家标准、企业化生产管理制度、学校规章制度、钳工专业安全操作生产规程。
6.5 教学设施、设备、工具和材料
(1)实习场地300m2以上,内设多媒体教室一间。场地要求明亮、通风、道路畅通。
(2)钳工实习岗位50个。保证每个学生有一个岗位。
(3)钳工实习的工量具以50人的数量准备。
(4)台钻床10台。
(5)检测平板6块,规格为400mm×600mm。
(6)锉刀(A.B.C.)按50人准备。
(7)锯弓、锯条按50人准备。
(8)根据实习内容按50人的毛坯耗材备料。
6.6 劳动组织
定编定岗,确定每组的小组长(即负责人),每组对应岗位,实行岗位责任制。所有同学在加工前都要接受安全教育,组长检查自己组员在安全加工前的准备情况,如有问题要整改。组长向实习指导教师领取相关加工工具材料,学生独立操作整个加工过程,在此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及组长现场指导并解决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给予学生评价并进行总结。
6.7 信息交流
加工工艺分析,质量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共享交流。
7.教学评价
7.1 教学考核评价标准
本课程全面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考核评价表
续表
总评成绩为各学习情境的平均成绩,或以其中某一学习情境成绩作为考核成绩。
7.2 职业资格证书与考核
要求通过由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或深圳市劳动局深圳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钳工初级或中级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鉴定考试分两部分:一是理论考试;二是实操考试。两门成绩合格,才能获取钳工职业资格证书(学生自愿报名)。
7.3 在企业实习学生考核
必须完成《实习生考核手册》、《实习日志》,要求按时到岗,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生产,通过企业的培训能胜任相应生产岗位;指导老师随时对实习学生查岗,了解实习学生的工作情况与表现,最后由企业和指导老师给予学生考核评价。
8.实施建议
8.1 学习组织
(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针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所应用的实际环境、教学目的、典型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应具备的能力。
(2)课堂理论讲解。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利用实物、情境和多媒体课件等,具体讲解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的讲解要求理论结合实际,不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重原理的实用性。
(3)课堂模仿操作。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应该有学生的模仿操作,让学生体验和掌握,使教、学、练有机结合。
(4)学生课内实践。根据课堂所教内容和典型工作任务要求,设计类似工作任务,让学生练习。
(5)综合工作任务实训。在每个典型工作任务模块完成后,设计一个运用本模块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工作任务,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
8.2 学习方法
通过老师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及理论讲解,学生练习,交流讨论。
8.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挖掘现有课程资源的功能和作用。要加强图书、实训和电教等设备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同时,除了用好学校现有的教具学具、图书资料、实验设施等,还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和每个学生作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课程资源的作用。
(2)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知识内容、方法过程、组织形式等多元多维的呈现。在课程教学中参与到综合实践中来,在发挥应有作用同时,成为新的课程资源。
(3)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在课程的校本化再开发进程中,积极倡导要努力结合地方特点和学校特色挖掘课程资源。
(4)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也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局限。网络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这一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
8.4 参考资料及学习材料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学习情境编写工作页。
(2)参考资料如下。
①《钳工》,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主编:陈刚,杨举銮。
②《机修钳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主编:隋福海,吴全生。
8.5 其他说明
课程编码: 编制人:廖小波、彭先祥、梁凯文、孙铁滨
参与企业:深圳市润品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人:谢力志
课程性质:基础课程、必修课 审核人:卓良福、邱道权
授课对象:数控专业一年级学生 编制时间:2012年9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