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君主集权时期欧洲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君主集权时期欧洲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时间:2024-10-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君主制的行政权力集权化在中世纪发展得比较早。在法国,胡格诺战争已经结束,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17世纪的欧洲在历史舞台上,揭开了近代史的序幕。在绝对君权专制统治下,古典主义文化成了路易十四的御用文化。

第一节 君主集权时期欧洲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君主集权时期欧洲历史概述

14、15世纪的“封建主义危机”是欧洲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饥荒、黑死病战争接踵而至,人口大量死亡,人口与土地的比率变得有利于农民,农奴制瓦解了。逐渐发展起来的货币经济和13至15世纪的军事革命使得君主在军事竞争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君主比封臣有更大的权力征集或调动资金来购置武器。15世纪末16世纪初,法国路易十一、英国亨利七世、西班牙菲迪南二世和奥地利马克西米连一世群雄并起,开辟了绝对君主制时代

百年战争使法国君主制终于走出了中世纪封建制度在军事和财政上的局限。为了建立正规军和装备火炮,法王查理七世(CharlesⅦ,1403—1461)不仅向富商巨贾借款,而且于1439年在全国第一次征收人头税。从此,建立了无须经过三级会议的正规税收制度。其子路易十一(Louis XI,1423—1483)凭借着常备军,结束了百年战争,恢复了王权权威,并扩展了其父查理七世的政府机构。

英国君主制的行政权力集权化在中世纪发展得比较早。长达30年的“玫瑰战争”则决定性地为绝对君主制铺平了道路。许多名门望族在战争中毁灭,亨利七世(Henry VII,1457—1509)凭借武力取得王位后,获得了征收关税的永久权利,奠定了中央集权的财政基础。中央政府的权力集中于国王和少数私人顾问的手中。国王设立了皇室法庭,强化了对付贵族的最高司法权力,坚决镇压了北部和西部地区的贵族叛乱,私人武装遭到严厉禁止,私人军事城堡均被拆除。

哲学和政治学说推动了新兴资产阶级进行的革命,这主要表现在英国革命和法国的君主专政政体的建立中。英国资产阶级打着宗教的旗号发动了“清教运动”,1642年查理一世(CharlesⅠ,1600—1649)与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议会之间爆发了内战,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1649年资产阶级取得胜利,建立了最初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典范。但由于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在1660年与封建贵族妥协,迎回查理二世(Charles II,1630—1685),史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由于复辟后的王朝迫害革命领导人士,还想恢复天主教,于是资产阶级在1688年再次发动政变,即“光荣革命”,迎来荷兰的威廉做英国国王,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革命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了欧洲最先进的国家。

在法国,胡格诺战争已经结束,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17世纪后半叶,法王路易十三(Louis XIII,1601—1643)战胜各个封建诸侯,统一了法兰西全国,并且开始远征欧洲内地。到路易十四时(Louis XIV,1638—1715)在欧洲大陆又夺取将近一百块小领土,建立起君主专制国家。路易十四大力削弱地方贵族的权力,采取一切措施强化中央集权,宣称“朕即国家”,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大权于一身;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商品出口,建立庞大的舰队和商船队,成立贸易公司,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法国一时成了生产和贸易大国,也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和文化中心。

二、君主集权时期欧洲的文化思潮

17世纪的欧洲在历史舞台上,揭开了近代史的序幕。这一时期,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科学都取得了很大发展。在创立科学方面,有四位杰出的科学家:波兰的哥白尼,德国的开普勒,意大利的伽利略和英国的牛顿,这些科学家都摈除了对权威和演绎推理法的依赖,而强调对自然的直接观察与实验。科学的大发展也激发了哲学的发展,经验哲学长久的地位被动摇了,代之而起的是现代哲学,现代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培根、霍布士和洛克,法国的笛卡尔和加桑迪等。

出现在17世纪欧洲艺术史上的新现象是巴洛克风格,巴洛克艺术指的是1600年到1730年间遍布欧洲的一种艺术样式,首先出现在意大利,后传播到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欧洲其他地方。巴洛克艺术基本上以宇宙为中心,惯用的主题是宗教的狂热,1660年到1730年,巴洛克艺术中心转移到法国,其代表人物有画家卡拉瓦乔、鲁本斯、伦布朗等,雕塑家贝尼尼、波罗米尼等。

17世纪欧洲最主要的思潮是古典主义,它产生于17世纪初期的法国,影响到欧洲其他各国,持续到19世纪初,其首要特征是具有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性,其次是注重理性,第三个特点是模仿古代,重视格律,“三一律”是它们共同遵守的规律。法兰西文明在欧洲逐步兴盛,并渐渐取代意大利文明在文艺复兴初期的领导地位,以其浓郁的皇家特色和恢弘的气势,席卷整个欧洲。这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一系列国力强盛指标上,更表现在文学、音乐建筑等文化载体对外的侵略性上。

在绝对君权专制统治下,古典主义文化成了路易十四的御用文化。它反映着由于科学的进步而产生的唯理主义,在政治上,它反映着绝对君权制度,这制度当时被认为体现了理性的秩序。古典主义者力求在文学、艺术、戏剧等一切文化领域里建立合理的格律规范,却又盲目地崇奉它们为神圣的权威,不可违犯。而文学、艺术、戏剧等等的内容,则主要是颂赞君主。建筑和造园艺术当然也是这样,主要为宫廷服务,反映着绝对君权制的意识形态。建筑的构图原则是,平面和立面都要突出中轴线,使它统帅全局,其余部分都要从属于它,而且以下还有一层一层构图上的主从关系。同时,造园艺术也要服从这样的格律规范。

到17世纪下半叶,绝对君权专制政体的建立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安定,进而追求豪华排场的生活,这些都为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于是,安德烈·勒·诺特(AndréLe N8tre,1613—1700)这位天才设计师得以脱颖而出,使古典主义园林艺术在法国得到了巨大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理论在17世纪上半叶也逐渐形成并日趋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