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茶道的禅悟

茶道的禅悟

时间:2023-10-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茶道属于东方文化。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其实,给茶道下定义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茶为茶道的四谛、四则、四规。因为,“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第三节 茶道的禅悟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尽管“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字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那么,什么是茶道呢?

一、日本对茶道禅悟

日本人把茶道视为日本文化的结晶,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近几百年来,在日本致力于茶道实践的人层出不穷,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近几年才开始有学者给茶道下定义。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它包含了艺术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艺能是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是以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二、我国学者对茶道的禅悟

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思想的影响,“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给它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直到近年,对茶道见仁见智的解释才热闹起来。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先生的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其实,给茶道下定义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茶道文化本身的特点正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时,佛教也认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给茶道下一个定义,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有的“浮光耀金”,有的“静影沉璧”;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浅鱼读月”;有的“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清江明水露禅心”;有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的则“雨暗苍江晚来清,白云明月露全真”。月之一轮,映像各异。“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各个茶人的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

三、茶道的“四谛”

日本学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敬、清、寂”。茶为茶道的四谛、四则、四规。“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做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日本“和、敬、清、寂”四谛始创于村田珠光,400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

中国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中国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清洁”、“清廉”、“清静”、“清寂”。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怡”是欢乐怡悦。“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1.“和”茶道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事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

2.“静”茶道之径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品味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天乐”境界。

3.“怡”茶道身心

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道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保生尽年,羽化成仙。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腻,涤烦解渴,享受人生。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儒生可“怡情悦性”,羽士可“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自得”。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4.“真”茶道追求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必执著于“道”,追求于“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