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研究出成果出人才
艾伦·麦克德尔米德在吉林大学创立了有机纳米材料新学科。艾伦·麦克德尔米德从1994年至今,他已经6次访问吉林大学。从名誉教授到教授,他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发展及国际合作的开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麦氏研究中心在世界上有4个,以麦先生为纽带,通过各实验室间的实质性、高层次国际合作,促使我国在一些具有优势的研究领域里迅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立了新学科。目前,无机纳米材料研究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阶段,比较起来,有机纳米材料领域还刚起步。为把“吉林大学-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建成为世界一流、学科领域里领先的实验室。创立现代化实验室管理办法。麦先生强调实验室应加强学科间和多学科交叉工作,建立人员流动体制。作为独立体系,实验室与许多学科如化学、电子或电子工程有紧密联系。实验室的使用由实验室行政管理委员会负责。实验室主动联系国内外一流科学家,邀请他们利用“休假”到实验室工作半年或一年,通过以上途径,有效保持了研究人员的持久流动性和实验室的先进性。提高科研水平,促进成果转化。在他的指导下,吉林大学在先进材料领域的研究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十年里,获中国发明专利28项;发表文章三百余篇;获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二十余项。研究室人员在国际上获“未来技术奖(1997年)”,“未来研究奖(2000年)”、费城地区美国化学学会威廉姆玢奖(2004年)等奖项。
紫瑞立·斯特法偌架设中意科技合作的桥梁。获得友谊奖章的紫瑞立·斯特法偌是意大利外交部的顾问。紫瑞立先生于1993年开始参与中意合作,他对1993年和1995年两国间的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的召开和协议的达成发挥了重要作用。1995年7月,就任意大利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积极有效地促进双边合作新框架的建立,包括新的中意双边科技合作协定和两国其他科研管理部门及研发机构和企业间的30个合作协议,并对欧盟与中国的科技合作协议的签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紫瑞立先生在任科技参赞的8年间,发起并组织了50个双边科技会议及活动,这些会议和活动促成了30个合作协议的签订。通过交流、会晤及提供出版物,他向两国科研部门提供了大量共同感兴趣的信息,并建立了两个网页:中意两国科技合作网和与欧盟驻华科技参赞共同建立的中欧科技合作网。
在紫瑞立先生的努力下,双边合作总体上有了质与量的飞跃。特别是在人力资源培训,中意西藏天体物理实验室,中意宁波太阳能电池公司,内蒙太阳能技术示范村,广州洪水预报的监控系统,促成了由中国将意大利的通讯卫星发射升空的合同签订,设立了马塔切那基金会资助中国学者访问意大利,促进中西医医疗合作和交流。他结束在中国的工作回到意大利后,仍继续致力于两国间的技术合作,促进加强两国科技部间的伙伴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