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青涩的性早熟背后依然是性无知

青涩的性早熟背后依然是性无知

时间:2023-03-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主要的性知识30%来源于书籍、宣传单和杂志,来自母亲的只有3%,来自父亲的更少,只有1%。目前中国青少年的犯罪数量占总犯罪量的70%,其中有30%是性犯罪。
青涩的性早熟背后依然是性无知_童年的隐忧:来自童年社会学的观察

一、青涩的性早熟背后依然是性无知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和心理的不断成熟,儿童的“自我意识”和“性意识”也在逐步觉醒,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儿童都会或多或少地在“性”方面出现一些问题,需要针对儿童实际的需要进行性教育。然而,我国在儿童性教育方面却存在着一个令人十分尴尬的事实,即,社会在尽力在为儿童营造性无知的环境的同时,现代传媒如网络、影视、杂志却在不知不觉中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性开放的环境。基于长期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儿童获得性教育的途径非常有限。至于在家庭中有针对性给儿童解释性器官及功能,更是不可能的事。由于青春期性教育的严重缺失,我国儿童关于性知识方面的内容几乎是空白。某地一项关于中学生对性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性意识已经觉醒的青少年中,其性知识的贫乏程度是惊人的。如女生知道遗精的只有9.8%,男性知道月经的只有18.6%,对于其他性知识知道得就更少。[2]大部分儿童只能从朋辈、书本、网络,甚至是色情光碟中获取性常识。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主要的性知识30%来源于书籍、宣传单和杂志,来自母亲的只有3%,来自父亲的更少,只有1%。[3]北京市有近半数的初中生对性问题缺乏基本的正确认知。深圳一家机构曾经在中学生群体中做过一项调查,中学生了解性知识的途径,排在前三位的是网络、同学朋友、书报杂志。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后认为,“性开放”并不是全球少女“未婚先孕”现象的主要原因,“性盲”才是其中更重要的因素。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和心理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对性好奇、渴求了解的心理,而我国的学校和家庭一般都采取对性教育忌讳如深的态度,造成儿童因缺乏对性知识了解的正常渠道,不得不在消极的非正式渠道,如街头小报、书刊、影剧、VCD、电视、秘闻传说或“朋友”那里寻找答案。由于儿童缺乏正确的性知识,一些儿童在青春期得不到有关性方面问题的正确指导,进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目前中国青少年的犯罪数量占总犯罪量的70%,其中有30%是性犯罪。[4]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广州男性中学生获取性知识76%来自各种文化传播媒介,只有2.7%来自学校课程,女性中学生的性知识70%来自各种文化传播媒介,3.8%来自学校课程。[5]成人世界在性问题方面对儿童的封锁和讳莫如深,造成了大多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处于性无知的尴尬境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儿童在性早熟的同时,儿童的性知识却十分缺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