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砌体工程
本章导读:
●基本要求 了解砌筑材料的性能;掌握砖砌体施工工艺、质量要求及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技术措施;了解中小型砌块的种类、规格及施工工艺;掌握砌块排列组合及错缝搭接要求;了解砌体冬期施工方法;掌握脚手架类型与搭设要求。
●重点 砌筑对材料的基本要求,砖砌体的砌筑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砌块施工的工艺及特点,砌块施工的质量要求,砌体冬期施工概念及施工方法,脚手架类型。
●难点 砖砌体组砌方式、施工工艺;砌块的组砌方式与构造要求。
砌体工程是利用砂浆将砖、石、砌块砌筑成设计要求的构筑物或建筑物的施工过程。砌体结构具有就地取材、造价低、耐久性、耐火性好、施工简便、保温隔热性良好等优点,但抗震能力较低,砌筑劳动强度较大,不利于工业化施工。
3.1 砖砌体施工
3.1.1 砌筑材料
砖砌体主要由砖和砂浆组成,其中砂浆作为胶结材料将砖结合成整体,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及承受结构的各种荷载。因此,砖和砂浆的质量是影响砖砌体质量的首要因素。
1)砖
砌筑用砖按照生产工艺分为烧结砖和非烧结砖。经焙烧制成的砖为烧结砖,经碳化或蒸汽(压)养护硬化而成的砖属于非烧结砖。按照孔洞率的大小,砌筑用砖又分为实心砖、多孔砖和空心砖。
砖应按设计要求的数量、品种、强度等级组织进场,并按砖的强度等级、外观、几何尺寸进行验收。常温下施工时,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以避免砖干燥吸收砂浆中过多的水分而影响粘结力,并可除去砖面上的粉末。湿润程度以水浸入砖内1cm左右为宜。
2)砂浆
砂浆在砌体中的作用是传递上部荷载,粘结砌体,提高砌体的整体强度。砂浆种类选择及其等级的确定,应根据设计要求而定。块体砌筑中常用的砌筑砂浆有石灰砂浆、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等。
3.1.2 砌筑机具
砌筑前,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组织垂直和水平运输机械。其中垂直运输机械是影响砌筑工程施工速度的重要因素。
常用的垂直运输机具有井架、龙门架、建筑施工电梯、塔式起重机(详见第5章)。
(1)井架(图3.1)
通常带一个起重臂和吊盘,起重臂起重能力为5~10kN,在其外伸工作范围内也可进行一定的水平运输。吊盘起重量为10~15kN,可放置运料小车或其他散装材料。搭设高度一般为40m左右,用缆风绳保持其稳定性。
(2)龙门架(图3.2)
是由两根立柱和横梁组成的门架。在龙门架上设置滑轮、导轨、吊盘、缆风绳等,进行材料、机具等的垂直运输。根据立柱结构不同,其起重量为5~15kN,门架高度一般为15~30m。
图3.1 井架
1—吊盘;2—导向滑轮;3—斜撑;4—平撑;5—立柱;6—天轮;7——缆风绳
图3.2 龙门架
1—地轮;2—立柱;3—导轨;4—缆风绳;5—天轮
(3)建筑施工电梯(图3.3)
人货两用建筑施工电梯吊笼安装在井架的外侧,沿齿条式轨道升降。它附着在外墙或建筑结构上,可载荷1.0~1.2t,可载人12~15人,可随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往上接高100m,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垂直和水平运输。
图3.3 建筑施工电梯
3.1.3 砖砌体的施工
1)组砌方式
砖砌体的组砌方式是指砖在砌体中的排列方式。为了保证砌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在砌筑时应遵循以下组砌原则: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组砌要有规律、节约材料等。常见的组砌方式有一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丁、全顺(120厚)、两平一侧(180厚或300厚)和全丁(图3.4)。
2)砌筑工艺
砌砖施工通常包括抄平、放线、摆砖样、立皮数杆、砌筑、清理和勾缝等工序。
图3.4 砖墙组砌方式
(1)抄平
砌砖前应在基础顶面或楼面上定出各楼层标高,并用M7.5的水泥砂浆或C10细石混凝土找平,使各段砖墙能在同一标高位置开始砌筑。
(2)放线
根据轴线桩或龙门板上轴线位置,在做好的基础顶面,弹出墙身中线及边线,同时弹出门洞口的位置。二层以上墙的轴线可以用经纬仪或锤球将轴线引上,并弹出各墙的轴线、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图3.5)。
(3)摆砖样
在基础顶面放线位置试摆砖样(不铺灰),尽量使门窗垛等处符合砖的模数,偏差小时可通过调整竖向灰缝,以减少砍砖数量,并使砌体灰缝均匀、整齐,同时可提高砌筑的效率。
图3.5 墙身放线
图3.6 皮数杆示意图
1—皮数杆;2—准线;3—竹片;4—圆铁钉
(4)立皮数杆
皮数杆是指在1根硬木方杆上划有每皮砖和灰缝厚度,以及门窗洞口、过梁、楼板、梁底、预埋件等标高位置,它是一根木制方杆,如图3.6所示。其作用是砌筑时控制砌体的竖向尺寸,同时可以保证砌体的垂直度。
皮数杆一般立于房屋的四大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以及洞口多的地方,砌体较长时,每隔10~15m增设1根。
(5)砌筑
砖砌体的砌筑方法较多,常用的有“三一”砌砖法、挤浆法和满口灰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三一”砌筑法和挤浆法。
①“三一”砌砖法: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并将挤出的砂浆刮去的砌筑方法。其特点是灰缝饱满,粘结力好,墙面整洁。砌筑实心墙时宜选用“三一”砌砖法。
②挤浆法:先在墙顶面铺一段砂浆,然后双手或单手拿砖挤入砂浆中,达到下齐边、上齐线,横平竖直的要求。其特点是:可连续组砌几块砖,减少烦琐的动作,平推平挤可使灰缝饱满,效率高。操作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③满口灰法:将砂浆刮满在砖面和砖棱上,然后砌筑。其特点是砌筑质量好,但效率低,仅适用于砌筑砖墙的特殊部位,如保暖墙、烟囱等。
砌砖时,通常先在墙角以皮数杆进行盘角,每次盘角不得超过5皮砖,然后将准线挂在墙侧,作为墙身砌筑的依据,24墙及其以下墙体单侧挂线,37墙及其以上墙体双侧挂线(图3.6)。
(6)清理
为保持墙面的整洁,每砌10皮砖应进行一次墙面清理,当该楼层墙体砌筑完毕后,应进行落地灰的清理。
(7)勾缝
内墙面或混水墙可采用砌筑砂浆随砌随勾缝,称为原浆勾缝。清水墙应采用1∶(1.5~2)水泥砂浆勾缝,称为加浆勾缝。勾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横竖缝交接处应平整,表面应充分压实赶光。
3.1.4 砖砌体施工的质量要求
砖砌体砌筑质量的基本要求是:横平竖直,砂浆饱满,错缝搭砌,接槎牢固。
(1)横平竖直
横平要求每一皮砖必须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每块砖必须摆平。
墙体垂直与否,直接影响砌体的稳定性,墙面平整与否,影响墙体的外观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三皮一吊,五皮一靠”,随时检查砌体的横平竖直。
(2)砂浆饱满
对砖砌体工程,要求每一皮砖的灰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水平缝厚度和竖缝宽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3)错缝搭砌
错缝搭砌是指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上下错缝是指砖砌体上下两皮砖的竖缝应当错开,以避免上下通缝。
(4)接槎牢固
为保证砌体的整体稳定性,砖墙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不能同时砌筑而需临时间断,先砌的砌体与后砌的砌体之间的接合处称为接槎。为使接槎牢固,必须保证接槎部分的砌体砂浆饱满,一般应砌成斜槎(图3.7),斜槎的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临时间断处的高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留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外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阳槎,即从墙面引出不小于120mm的直槎(图3.8),并设拉结筋,拉结筋的设置应沿墙高每500mm设一道,每道按墙厚120mm设一根?6钢筋,伸入墙内长度每边不小于500mm。
图3.7 斜槎
图3.8 直槎
3.2 砌块砌体施工
3.2.1 砌块
砌块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进场后应进行复验。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吸水率很小,砌筑前无需浇水;当天气干燥炎热时,可提前洒水湿润。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吸水率较大,应提前2d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5%~8%。小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应向砌筑面适量浇水,但含水量不宜过大,以免砌块孔隙中含水过多,影响砌体质量。砌块堆放、运输时应有防雨措施,装卸时应轻码轻放,严禁抛掷、倾倒。
3.2.2 小砌块砌体的组砌方式与构造要求
①混凝土空心砌块的主规格为390mm×190mm×190mm,墙厚等于砌块的宽度(图3.9)。小砌块组砌形式只有全顺一种,即各皮砌块均为顺砌,上下皮竖缝相互错开1/2砌块长(图3.10)。
图3.9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图3.10 全顺砌法
②小砌块墙体应对孔错缝搭砌,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墙体的个别部位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灰缝中设置拉结钢筋或钢筋网片(图3.11)。但竖向通缝仍不得超过两皮小砌块。
图3.11 小砌块砌体灰缝中设置拉结钢筋或钢筋网片
③为增强房屋的刚度或为抗震设防需要,在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的纵横墙交接处宜设置素混凝土芯柱;5层及5层以上的房屋或抗震设防的房屋,应在上述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图3.12)。
图3.12 钢筋混凝土芯柱
3.2.3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砌筑工艺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的砌筑工艺与传统的砖砌体砌筑工艺相似,其施工工艺流程为:底层抄平放线→砌块排列→立皮数杆→拉线→底层组砌墙体→底层钢筋混凝土芯柱施工→底层圈梁、楼板及楼梯施工→二层至顶层施工。
(1)抄平放线
砌筑前应在基础面或楼面上定出各层的轴线位置和标高,并用1∶2水泥砂浆或C15细石混凝土找平。
(2)砌块排列、立皮数杆及拉线
砌筑前应绘制砌块排列图,并据此制作皮数杆,杆上注明砌块的高度、皮数、灰缝厚度及门窗洞口高度,并将皮数杆竖立于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间距宜小于15m。然后根据皮数杆拉准线,小砌块按准线进行砌筑。
(3)砌筑
砌筑时小砌块应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称为“反砌法”。若使用一端有凹槽的砌块时,应将有凹槽的一端接着平头的一端砌筑。
砌筑一般采用坐浆法逐块铺砌,先用瓦刀在已砌好砌块底面的周肋上满铺灰浆,再在待砌的砌块端头刮满砂浆(也可在砌筑好的砌块端头刮满砂浆),然后双手搬运砌块上墙,进行挤浆砌筑。
(4)钢筋混凝土芯柱施工
芯柱部位宜采用不封底的通孔小砌块。在楼(地)面砌筑第一皮小型砌块时,芯柱部位应用开口砌块(或U形砌块)砌出操作孔。在操作孔侧面宜预留连通孔,以便在底部开口处绑扎放入的芯柱钢筋。砌完一个楼层高度后,应连续浇灌芯柱混凝土。每浇灌400~500mm高度捣实一次,或边浇灌边捣实,严禁灌满一个楼层后再捣实。
3.2.4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的砌筑质量要求
①小砌块和砌筑砂浆强度等级是砌体力学性能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的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小砌块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②小砌块砌体砌筑时,灰缝、砌块应平直,砌体砂浆必须密实饱满,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按净面积计算应不得小于90%,垂直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缝凹槽部位应用砌筑砂浆填实;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
③墙体转角处和纵横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④小砌块墙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mm,但不应大于12mm,也不应小于8mm。
3.3 砌体的冬期施工
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时,砌体工程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气温根据当地气象资料统计确定。冬期施工期限以外,当日最低气温低于0℃时,也应按冬期施工的有关规定进行。
砌体工程的冬期施工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砂浆遭受冻结后硬化停止,并且不产生强度,失去了胶结作用,并且砂浆强度降低,使水平或垂直灰缝的紧密度减弱,解冻后的砂浆,在上层砌体的重压下,就可能引起不均匀沉降。因此冬期砌筑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雨、雪、霜对墙体材料的侵袭。
普通砖在正温度条件下砌筑应适当浇水润湿,在负温度条件下砌筑时可不浇水,可适当加大砂浆的稠度。
砌体工程的冬期施工方法有外加剂法、冻结法和暖棚法等。
(1)外加剂法
使用氯盐或亚硝酸钠等盐类外加剂(抗冻、早强)拌制砂浆。氯盐以氯化钠为主。当气温低于-15℃时,也可与氯化钙复合使用。
(2)冻结法
用普通砂浆砌筑,砌体允许冻结,转入常温后砂浆强度继续增长。砂浆受冻后强度会降低40%~60%,粘结力下降。冻结法施工时应适当提高砂浆强度等级。
(3)暖棚法
将砌体置于搭设的棚中,内部设置电热器、火炉等加热棚内空气,使砌体处于正常环境下养护。由于搭暖棚需要大量的材料、人工,加温时要消耗能源,所以暖棚法成本高、效率低,一般不宜多用,主要适用于地下室墙、挡土墙、局部性事故修复工程的砌体工程。
3.4 脚手架工程
脚手架是土木工程施工必备的重要设施,它是为保证高处作业安全、顺利进行施工而搭设的工作平台或作业通道。它对建筑施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不管是砌体砌筑、结构施工、室内外装饰施工还是设备安装施工都需要使用脚手架。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脚手架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操作的平台;能堆放及运输一定数量的建筑材料;确保施工作业人员在高空作业时的安全。
3.4.1 脚手架的分类与基本要求
(1)脚手架的分类
脚手架的类别,按其用途可分为操作用脚手架(如砌筑、装修)、防护用脚手架和承重、支撑用脚手架(如支模架);按其所用材料分为木、竹和金属脚手架,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各种类型的金属脚手架;按其构造形式分为多立杆式、门式、桥式、悬吊式、挑式、升降式以及用于层间操作的工具式脚手架;按其搭设位置分为外脚手架和里脚手架;按其支固方式分为落地式和悬挑式脚手架。
外脚手架按搭设安装的方式有4种基本形式,即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吊挂式脚手架及升降式脚手架(图3.13)。里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大时一般用小型工具式脚手架,搭设高度较大时可用移动式里脚手架或满堂搭设的脚手架。
图3.13 外脚手架的几种形式
(2)脚手架的基本要求
①脚手架的要有足够强度和刚度,应能安全地承受上部的施工荷载和自重。
②脚手架要有足够的稳定性,不发生变形、倾斜或摇晃,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③脚手架要有适当的宽度、步架高度、离墙距离,能满足工人操作、材料堆放和运输需要。
④脚手架必须保证安全,符合高空作业的要求。对脚手架的绑扎、护身栏杆、挡脚板、安全网等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⑤要力求构造简单,装拆方便,能多次周转使用。
⑥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节约架子用料。
3.4.2 外脚手架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图3.14)由立杆、大横杆、小横杆、斜撑、连墙杆、脚手板等组成。它可用外脚手架,也可作内部的满堂脚手架。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构配件
①钢管杆件。钢管杆件包括立杆、大横杆、小横杆、剪刀撑、斜杆和抛撑。钢管杆件一般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也有外径50~51mm,壁厚3~4mm的焊接钢管或其他钢管。
②扣件。扣件(图3.15)是构成架子的连接件和传力件,它通过与立杆之间形成的摩擦阻力将横杆的荷载传给立杆。扣件的基本形式有3种,对接扣件用于两根钢管的对接连接;旋转扣件用于两根钢管呈任意角度交叉的连接;直角扣件用于两根钢管呈垂直交叉的连接。
③脚手板。脚手板一般用厚2mm的钢板压制而成,长度2~4m,宽度250mm,表面应有防滑措施。也可采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杉木板或松木板,长度3~6m,宽度200~250mm;或者采用竹脚手板。
图3.14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组成
图3.15 扣件形式
④底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底座用于承受脚手架立柱传递下来的荷载,底座一般采用厚8mm,边长150~200mm的钢板作底板,上焊150mm高的钢管。底座形式有内插式和外套式2种(图3.16)。
图3.16 扣件钢管架底座
1—承插钢管;2—钢板底座
(2)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要求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分为双排式和单排式两种形式(图3.17),在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还可作为满堂脚手架。双排式脚手架沿墙外侧设两排立杆,大横杆沿墙外侧垂直于立杆搭设,小横杆的两端支承在大横杆上。单排式脚手架沿墙外侧仅设一排立杆,其小横杆与大横杆连接,另一端支承在墙上,仅适用于荷载较小、高度较低(≤25m)且墙体有一定强度的多层房屋。
①立杆。立杆(也称立柱、站杆)平行于建筑物并垂直于地面的杆件,是传递脚手架结构自重、施工荷载与风荷载的主要受力杆件。每根立杆均应设置底座,由底面向上200mm处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用直角扣件与立杆相连接。立杆接头除顶层可以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图3.17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1—脚手架板;2—连墙杆;3—墙身;4—纵向水平杆;5—横向水平杆;6—立杆;7—剪刀撑;8—底座
②大横杆。平行于建筑物,在纵向连接各立杆的通长水平杆,是承受并传递施工荷载给立柱的主要受力杆件。大横杆要设置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跨,大横杆与立杆要用直角扣件扣紧,且不能隔步设置或遗漏。两大横杆的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图3.18 抛撑
③小横杆。垂直于建筑物,在横向连接脚手架内、外排立杆的水平杆件(单排脚手架时,一端连接立杆,另一端搭在建筑物的外墙上),是承受并传递施工荷载给立柱的主要受力杆件。小横杆设置在立杆与大横杆的相交处,用直角扣件与大横杆扣紧,且应贴近立杆布置,小横杆距离立杆轴心线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④支撑。支撑有剪刀撑(又称十字撑)、横向支撑(又称横向斜拉杆、之字撑)和抛撑(图3.18)。剪刀撑是设置在脚手架外侧面并与外墙面平行的十字交叉斜杆,可增强脚手架的纵向刚度;横向支撑是设置在脚手架内、外排立杆之间的、呈之字形的斜杆,可增强脚手架的横向刚度;抛撑用于3步以下脚手架防倾覆。
⑤连墙件。连墙件(又称连墙杆)是连接脚手架与建筑物的部件,是脚手架中既要承受、传递风荷载,又要防止脚手架在横向失稳或倾覆的重要受力部件。
连墙件根据传力性能,构造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刚性连墙件和柔性连墙件。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设刚性连墙件,用钢管、型钢或粗钢筋等使脚手架与建筑物连接可靠。
刚性连接一般通过连墙杆、扣件和墙体上的预埋件连接[图3.19(a)]。这种连接方式具有较大的刚度,其既能受拉,又能受压,在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小。
柔性连接则通过钢丝或小直径的钢筋、顶撑、木楔等与墙体上的预埋件连接,其刚度较小[图3.19(b)],只能用于高度24m以下的脚手架。
图3.19 连墙件
1—连墙杆;2—扣件;3—刚性钢管;4—钢丝;5—木楔;6—预埋件;7—底座
⑥脚手板。脚手板一般应设置在3根小横杆上,采用三点支撑。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 时,可采用两点支撑,但应将脚手板两端可靠地固定在小横杆上,以防止倾翻。脚手板宜采用对接平铺,也可采用搭接铺设。
2)碗扣式钢管脚手架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是一种多功能脚手架,可用于里、外脚手架。其杆件节点处采用碗扣承插连接,由于碗扣是固定在钢管上的,构件全部轴向连接,力学性能好,连接可靠,组成的脚手架整体性好,不存在扣件丢失问题。
(1)基本构造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由钢管立杆、横杆、碗扣接头等组成。其基本构造和搭设要求与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类似,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碗扣接头。
碗扣接头(图3.20)是由上碗扣、下碗扣、横杆接头和上碗扣的限位销等组成。组装时,将横杆接头插入下碗扣内,压紧和旋转上碗扣,利用限位销固定上碗扣。碗扣间距600mm,碗扣处可同时连接4根横杆。
图3.20 碗扣接头
1—立杆;2—上碗扣;3—限位销;4—下碗扣;5—横杆;6—铁锤;7—流水槽
(2)搭设要求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立柱横距为12m,纵距根据脚手架荷载可为1.2~2.4m,步架高为1.6~2.0m。脚手架垂直度对搭设高度在30m以下应控制在1/200以内,高度在30m以上的应控制在1/400~1/600;总高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100mm。
碗扣式脚手架的连墙件应均匀布置。对高度在30m以下的脚手架,脚手架每40m2竖向面积应设置1个;对高度大于40m的高层脚手架或荷载较大的脚手架每20~25m2竖向面积应设置1个。连墙件应尽可能设置在碗扣接头内(图3.21)。
图3.21 碗扣式脚手架的连墙件
1—脚手架;2—连墙杆;3—预埋件;4—调节螺栓
3)门式脚手架
(1)基本构造
门式钢管脚手架(图3.22)的基本单元是由1副门式框架、2副剪刀撑、1副水平梁架和4个连接器组合而成。若干基本单元通过连接器在竖向叠加,扣上臂扣,组成一个多层框架。在水平方向,用加固杆和水平梁架使相邻单元连成整体,加上斜梯、栏杆和横杆组成上下步相通的外脚手架。
图3.22 门式脚手架
1—门式框架;2—剪刀撑;3—水平梁架;4—调节螺旋;5—连接器;6—梯子;7—栏杆;8—脚手板;9—交叉斜杆
(2)搭设要求
门式脚手架的搭设顺序为:铺放垫木→安放底座→设立门架→安装剪刀撑→安装水平梁架→安装梯子→安装水平加固杆→安装连墙杆→……逐层向上……→安装交叉斜杆。
门式脚手架高度一般不超过45m,每5层至少应架设水平架一道,垂直和水平方向每隔4~6m应设一个连墙件,脚手架的转角应用钢管通过扣件扣紧在相邻两个门式框架上[图3.23 (a)]。
门式脚手架架设超过10层,应加设辅助支撑。高度方向每8~11层门式框架、宽度方向5个门式框架之间,应加设一组,使脚手架与墙体可靠连接[图3.23(c)]。
图3.23 门式脚手架的加固处理
1—门式框架;2—连墙件;3—墙体;4—钢管;5—辅助支撑
4)悬挑式脚手架
悬挑式脚手架(图3.24)简称挑架。搭设在建筑物外边缘向外伸出的悬挑结构上,将脚手架荷载全部或部分传递给建筑结构。悬挑支承结构有用型钢焊接制作的三角桁架下撑式结构以及用钢丝绳斜拉住水平型钢挑梁的斜拉式结构两种主要形式。在悬挑结构上搭设的双排外脚手架与落地式脚手架相同,分段悬挑脚手架的高度一般控制在25m以内。该形式的脚手架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施工。
5)吊挂式脚手架
吊挂式脚手架也称吊篮(图3.25),主要用于高层建筑施工的装修作业和平时的维修保养。它是将架子(吊篮)的悬挂点固定在建筑物顶部悬挑出来的结构上,通过设在架子上的简易提升机械和钢丝绳,使吊篮升降,以满足施工要求。
图3.24 悬挑式脚手架
1—钢管脚手架;2—型钢横梁;3—三角支承架;4—预埋件;5—钢筋混凝土柱(墙)
图3.25 吊挂式脚手架
6)升降式脚手架
升降式脚手架是沿结构外表面满搭的脚手架,它通过脚手架构件之间或脚手架与墙体之间互为支承、相互提升,可随结构施工逐渐提升,用于结构施工;在结构完成后,又可逐渐下降,作为装饰施工脚手架。近年来在高层建筑及筒仓、竖井、桥墩等施工中发展了多种形式的升降式脚手架,其中常用的有自升降式、互升降式、整体升降式3种类型。
升降式脚手架主要优点有:脚手架不需沿建(构)筑物全高搭设(一般搭设3~4层高);脚手架不落地,不占施工场地;可用于结构与装饰施工。但这种脚手架一次性投资较大,因此设计时应使其具有通用性,以便在不同的结构施工中周转使用。
(1)自升降式脚手架
自升降脚手架由一个脚手架全高的固定架与一个2m左右高度的活动架组成,它们均可独立附墙,而两者之间又可相互上下运动。固定架及活动架的升降是通过手动或电动倒链来实现的。在结构或装饰施工时,活动架和固定架用附墙螺栓与墙体锚固;当脚手架需要升降时,活动架与固定架中的一个架子仍然锚固在墙体上,另一个架子则放松附墙螺栓,以固定在墙上的架子为支承,用倒链对另一个架子进行升降。通过活动架和固定架交替附墙,互相升降,脚手架即可沿着墙体上逐层升降(图3.26)。
图3.26 自升降式脚手架爬升过程
1—固定架;2—活动架;3—附墙螺栓;4—倒链
(2)互升降式脚手架
互升降式脚手架分为甲、乙两种单元,通过倒链交替对甲、乙两单元进行升降,有时也可用塔式起重机提升。在结构或装饰施工时,甲单元与乙单元均用附墙螺栓与墙体锚固,两架之间无相对运动;当脚手架需要升降时,甲(或乙)锚固在墙体上,将相邻的乙(或甲)单元与墙体分离,使用倒链对其升降,过甲、乙两单元交替附墙,相互升降,脚手架即可沿着墙体逐层升降(图3.27)。
(3)整体升降式脚手架
超高层建筑或超高的构筑物的结构施工中,整体升降式脚手架有明显的优越性,它结构整体好、升降快捷方便、机械化程度高、经济效益显著,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外脚手架。
整体升降式外脚手架(图3.28)一般以电动升降机为提升动力,使整个外脚手架沿建筑物外墙或柱整体向上爬升。搭设高度依结构施工层的层高而定,一般取4个层高加上安全栏的高度为架体的总高度。脚手架宽以0.8~1m为宜。
架体设计时可将架子沿建筑物外围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的宽度根据建筑物的开间而定,一般在4~6m。
图3.27 互升降式脚手架爬升过程
图3.28 整体升降式脚手架
1—承力架;2—加固桁架;3—电动提升机;4—挑梁;5—斜拉杆;6—调节螺栓;7—附墙螺栓
3.4.3里脚手架
里脚手架搭设于建筑物内部,每砌完一层墙后,即将其转移到上一层楼面,进行上一层墙体砌筑。里脚手架装拆较频繁,因此要求轻便灵活,装拆方便。通常将其做成工具式的脚手架,常见的有折叠式、支柱式和门架式3种。
角钢折叠式里脚手架(图3.29),其架设间距,砌墙时宜为1.0~2.0m,粉刷时宜为2.2~2.5m。根据施工层高,沿高度可以搭设两步脚手,第一步高约1m,第二步高约1.65m。
图3.29 角钢折叠式里脚手架
1—铁铰链;2—挂钩;3—立柱;4—横楞
套管式支柱脚手架(图3.30)由若干支柱和横杆组成。将插管插入立管中,以销孔间距调节高度,在插管顶端的凹形支托内搁置方木横杆,横杆上铺设脚手板。搭设间距,砌墙时宜为2.0m,粉刷时不超过2.5m。
门架式里脚手架(图3.31)由两片A形支架与门架组成。其架设高度为1.5~2.4m,两片A形支架间距2.2~2.5m。
对高度较高的结构内部施工,如建筑的顶棚等可利用移动式里脚手架(图3.32)。如作业面大、工程量大,则常常在施工区内搭设满堂脚手架,材料可用扣件式钢管、碗扣式钢管或毛竹等。
图3.30 套管式支柱
1—支脚;2—立管;3—插管;4—销孔
图3.31 门架式里脚手架
1—立管;2—支脚;3—门架;4—垫板;5—销孔
图3.32 移动式内脚手架
思考题
1.常用砌筑材料有哪些基本要求?
2.砖砌体的砌筑施工工艺是什么?
3.砖砌体的砌筑质量有何要求?
4.砌砖施工时,皮数杆上一般标明哪些尺寸,皮数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5.砖砌体接槎方式有哪些?有何具体要求?
6.砌块砌体施工有何特点?
7.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砌筑工艺是什么?
8.冬期施工的概念是什么?砌体的冬期施工的方法是什么?
9.砌体冬期施工所用的材料应符合什么规定?
10.脚手架作用及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