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文献学研究
文献学与目录学是传统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显学,在技术研究日益泛化的今天,甘肃地区的研究者们仍能坚守这块阵地,笔耕不辍,是难能可贵的,涌现出了许多在本领域颇有影响的力作,并呈现出古典文献研究、敦煌文献研究、地方文献研究和《四库全书》研究四个显著的特色。
在古典文献研究方面,论著有赵逵夫的《古典文献论丛》,它是当前古典文献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对出土文献、敦煌文学文献、宋前戏剧以及诗赋文献等做了深入的研究。在学术界倡导“走出疑古时代”的今天,该书的很多内容可以看作是对“如何走出”这一命题的具体回答。论文主要有邵国秀的《世事沧桑话〈南藏〉》,王锷的《郑玄〈礼记注〉的学术特点及其版本》,郝润华,周焕卿的《中国古代妇德教化文献述论》,马世年的《识其淹博,更见精审——〈古典文献论丛〉述评》,解文超的《〈六韬〉的文献著录与版本流传》,杨晓华的《黑水城汉文文献的发现及其学术价值》,高长青,杨丽梅的《古类书衰落探源》,富世平的《〈乐记〉的撰作年代与作者问题研究述评》,杨晓斌的《历史学家李铭汉及其〈续通鉴纪事本末〉》等。
在敦煌文献研究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赵逵夫的《从敦煌遗书与汉简看口传在古代文学传播中的作用》,邵国秀的《关于敦煌文献中几种装帧形式的研究》,崔红芬的《〈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佛经文献叙录〉介评》,许萍的《敦煌文献的情报学价值与情报工作》,秦丙坤的《敦煌写本〈吴都赋〉校释》,富世平的《〈敦煌变文校注〉补零》等。
在地方文献研究方面,王锷在《清代甘肃文献的流传和启示》一文中介绍了以邢澍、张澍等为代表的清代甘肃学者的学术成就及其著作的流传,并从地域文化发展的角度探讨了甘肃文化教育事业落后于东部地区的原因。易雪梅在《甘肃清代戏曲剧本的保护和整理》一文中认为甘肃清代戏曲剧本是中国传统戏曲研究的珍贵文献。文章对这批文献的价值和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整理的必要性做了介绍。地方文献研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馆藏文献的研究,或概述,或考证,或鉴赏。这方面的主要论文有易雪梅的《甘肃省图书馆藏古籍述略》,彭清深的《雪润繁锦绣风倦四维宽——从〈汉民族发展史〉到〈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刘瑛的《甘肃省图书馆西北地方二次文献浅说》,石玫,万振新的《西北地方志善本古籍叙录》,曾雪梅的《御笔怡情,遗墨流香——甘肃省图书馆藏清代帝王书画赏析》等。
《四库全书》研究在甘肃省伴随着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的建设和甘肃省《四库全书》研究会的成立,逐步受到文献学研究者的重视。2005年7月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落成之际,甘肃省图书馆和甘肃省《四库全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四库全书》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来自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华梵大学等两岸数十家机构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近年来在《四库全书》研究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来新夏、赵逵夫、吴格、黄爱平、丁原基等向研讨会提交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四库全书》的编纂、流传、目录与版本、文化价值、历史地位等方面。甘肃省图书馆馆长、甘肃省《四库全书》研究会会长郭向东是甘肃省《四库全书》研究的主要推动者,发起成立了“甘肃省《四库全书》研究会”,并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对甘肃“四库学”研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身体力行的撰写论著,宣传、保护、研究《四库全书》,他撰写的论文《〈四库全书〉编纂与中国古文献之劫难》获2004年甘肃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由郭向东、易雪梅主编的《〈四库全书〉研究文集》由敦煌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任继愈先生为该书作序,该书从上千篇文章中精选出70余篇清末民初至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四库全书》研究成果编辑而成,这是对“四库学”研究成果的一次很好的总结,文集的出版必将推动《四库全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起到促进的作用。(任继愈语)
在目录学研究方面,王锷在《二十世纪中国古籍目录研究与实践综述》一文中概述了20世纪古籍目录研究和编纂方面的成就,指出了古籍目录学研究存在的不足,即注重整体综合论述、忽略对断代目录学及私家藏书目录的研究,对清代以前古籍目录的整理出版不够重视,著录项目简单、信息量小,专科古籍目录太少,缺乏一部全面、系统地著录中国所有古籍的目录书等;提出了今后目录学研究的方向,即加强对中国古典目录学著作的整理和研究,编写版本提要目录,利用计算机加快古籍目录的编纂和研究工作,加快“中国古籍总目”的编写工作。此外党燕妮对佛经目录的研究为专科目录学探索了新的领域,如《佛经目录分类体系之确立》和《从〈开元释教录〉看佛经目录的目录学意义》。
(郭向东 董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