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筑庭院空间的释义

建筑庭院空间的释义

时间:2023-10-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整个建筑空间中,庭院空间是室内空间的调谐和补充,是室内空间的延伸和扩展,可以认为是整个建筑空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院墙围合建筑或建筑群以成庭院空间 当建筑规模较小时,院墙与建筑构成主要的庭院空间;当建筑规模较大时,院墙往往成为建筑群的境界。按位置和功能分类 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类型按庭院在建筑中所处的

3 建筑庭院设计

[教学要求]

■了解建筑庭院空间的源流和发展;

■掌握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围合形式;

■现代建筑庭院空间的设计构思的几种情况。

[知识要点]

■运用现代建筑庭院空间的设计构思进行空间设计。

3.1 建筑庭院空间的释义

3.1.1 建筑庭院空间的定义

“庭院”二字在《辞源》中是这样解释的:庭者,“堂阶前也”;院者,“周垣也”;“宫室有垣墙者曰院”。所以,“庭院”二字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建筑庭院空间的基本概念:由建筑与墙围合而成的室外空间,并具有一定景象。

我们不论是从对人类文化历史资料的考察中,还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了解中都可以看到,伴随着建筑的出现和发展,建筑的庭院空间也就自然产生了。

人类的两种活动: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要求人类不仅需要营建房屋,而且需要创造适宜的外部空间。即建筑的室内空间和建筑的外部环境空间,而在建筑的外部环境空间中,其主要的部分,常常是建筑的庭院空间。

人们不仅需要在室内躲避风雨,御寒避暑,在室内起居、劳作、攻读、聚会和休息,也还需要在室内眺望室外,欣赏室外景色,以消除视觉的疲劳;更需要走到室外接受阳光、山水、花木的抚慰,领略和享受大自然的美;同时领略和享受人们自身创造的庭院空间环境的美。特别是现代城市的喧闹和交通的繁忙,使人们和大自然隔离。人们在繁忙紧张中需要安静的环境,向往着优美的大自然,而庭院空间正是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要。在庭院空间的设计中,建筑师对庭院或赋之以形,或赋之以景,在形、景之中,也就含蕴了情。这样,建筑的庭院空间就成为一种特殊的空间形式,它是人为化、人性化了的自然空间,是在某种程度上再现自然(即艺术化了的自然)的一种空间艺术。

在整个建筑空间中,庭院空间是室内空间的调谐和补充,是室内空间的延伸和扩展,可以认为是整个建筑空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建筑空间和自然空间之中,庭院空间用以作为人们室内活动场地的扩大和补充,并可有组织地完善与自然空间的过渡。庭院空间又是建筑与自然的中介性和过渡性空间。

3.1.2 建筑庭院空间的源流和发展

1)西方建筑庭院空间的发展

人类围合空间的本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如英国萨利斯巴利(Salisbary)发现的原始人石环(图3.1)就说明了这种本能的特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原始人类的最朴素的空间意识和庭院空间的观念。

图3.1 英国萨利斯巴利原始人石环

由于东西方对于美学和空间哲学的认识差异,造成了他们对庭院空间处理的不同。我们可以发现,在古埃及的神庙建筑布局中,往往以完整封闭的三合院,作为神殿建筑空间序列的前导(图3.2),类似这种庭院空间的手法,几乎成为历史上古典建筑运用前导空间的传统手法,在其后的各种建筑布局中不断出现。古代西亚和古希腊、古罗马都曾在住宅、宫殿中出现过“天井”和“中庭”的庭院空间。如两河流域乌尔城的住宅中所示的两层回廊环绕而成的内院形态(图3.3),是现代建筑中经常采用的处理手法之一。古代罗马大型府邸建筑中曾创造了两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庭院空间:如果我们分析庞贝城的潘萨府邸(House of Pansa公元前二世纪,图3.4),就可以看出:一是在府邸前部正中的所谓明厅(Atrium),厅的屋面中央开有采光口,下有接受雨水下注的水池,即现代建筑中的“共享空间”构思的起源;二是在明厅之后,则是一个以列柱回廊环绕的中庭,在这个中庭中央布置有一个较大的供人观赏的规则形水池,在另一个处理手法类似的维蒂府邸(House of Vetti图3.5)中,这种中庭的水池设计是自由曲岸状,并配以草花、雕像、石柱等建筑小品,使这类中庭具有了更多、更高的观赏价值。

图3.2 古埃及卡纳克孔斯神庙

图3.3 古代两河流域乌尔城住宅内院

图3.4 古罗马庞贝城潘萨府邸

中古时期的欧洲,这种内向的庭院空间也曾在各种建筑布局中出现过,尤其是在伊斯兰建筑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如著名的西班牙格兰纳达的阿尔罕伯拉官(Alhambra 13—14世纪)(图3.6),它的建筑群主要是围绕两个意境不同的内向庭院展开的,一个是以长方形水池为主的水景庭院,一个是以华丽装修为主的铺面庭院。

图3.5 古罗马庞贝城维蒂府邸中庭

图3.6 西班牙格兰纳达阿尔罕伯拉宫姚金娘庭院

2)东方建筑庭院空间的发展

历史记载中,最早的以墙和廊围合空间以成院落的建筑实例,当推我国河南偃师二里头发掘的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庭院遗址(图3.7),可以认为是四合院落最早的雏形。

图3.7 河南省偃师二里头商代庭院遗址

中国古代建筑的庭院空间在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一直表现出独特的姿态。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特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使用了木构架支柱体系,使建筑空间非常自然地与室外的空间相互交融,并成为一体;另一方面是建筑空间以庭院空间为核心而构成空间原型。中国古建筑往往是有屋必有庭,一屋带一庭,一屋带几庭,几屋围一庭等形式,以此构成了中国古建筑的空间原型。这种近乎标准而又灵活可变的原型,通过组合、排列、拼接、围合、展开,等等,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空间形态,诸如宫殿宫邸、民居、园林、庙宇、陵墓,等等。不同类型的建筑,实质是千变万化的建筑类型与千变万化的庭院空间的统一体,是千变万化的庭院空间形态和序列组织的一种表现。所以,可以说庭院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原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庭院空间在中国古建筑中呈现着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我国特有的空间意识——把建筑空间和庭院空间视为一体影响下的传统建筑中的庭院空间经过了几千年民族文化的锤炼,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庭院空间的生命力经久不衰:建筑庭院空间的形态更加多样,庭院空间处理更加精美,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充分地融于一体。

3)东西方建筑庭院空间的差异

总起来说,在西方主要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园林中,庭院空间讲究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庭院本身被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去,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强调人工美。在东方,主要以中国古典主义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着眼于自然美。相应的庭院空间的处理上是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图3.8)。

图3.8 两种哲学两种路子

3.2 传统建筑庭院空间

3.2.1 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空间

1)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围合与构成

归纳起来,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围合形式有以下5种(图3.9):

(1)以院墙围合建筑或建筑群以成庭院空间 当建筑规模较小时,院墙与建筑构成主要的庭院空间;当建筑规模较大时,院墙往往成为建筑群的境界。

(2)以建筑围合室外空间以成庭院空间 这是我国传统的常用建筑布局形式,往往是一正二厢,有时加上倒座下房,形成我国典型的三合或四合院落。

(3)以建筑与墙垣、廊庑,共同围合空间以成庭院空间 在我国传统园林建筑与民居中,都采用这种灵活多变的形式。

(4)以建筑围合建筑以成庭院空间 这种围合往往是为了突出中心的主要建筑,庭院空间常常因此而成为很好的过渡空间,在不少寺庙与宫殿布局中常常采用。

(5)以庭院围合庭院的形式 即院中套院、院中有院,形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幽深的空间意境。

图3.9 我国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围合形式

2)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类型与平面布局

不仅是中国,东西方的庭院类型及平面布局均依划分标准不同而异。

(1)按位置和功能分类 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类型按庭院在建筑中所处的位置和相应具有的使用功能来划分,可将庭院分为前庭、内庭(中庭)、后庭、侧庭和小院5种。

①前庭:前庭通常位于主体建筑的前面,作为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的过渡空间,主要供人们出入和组织交通,也是建筑物与道路之间的人流缓冲地带(图3.10)。

②内庭:内庭又称中庭。一般指多院落庭院的主庭,作为人们起居休息、游观静赏和调剂室内环境之用(图3.11)。

③后庭:后庭位于屋后(图3.12)。

④侧庭:侧庭古时多属书斋院落,庭景十分清雅(图3.13)。

⑤小院:小院一般空间体量较小,在建筑整体空间布局中多用以改善局部环境,作为点缀或装饰使用(图3.14)。

(2)按地形环境分类 一般分山庭、水庭、水石庭和平庭4种。

①山庭:依一定的山势作庭者,称为山庭。

②水庭:以水景组织庭院者,称为水庭。

图3.10 前 庭

图3.11 广州山庄旅舍内庭平面

③水石庭:在水景中用景石的分量较多者,则称作水石庭。水石庭中或以石为主,或以水为主,或水石兼胜。

④平庭:庭之地面平而坦者,称为平庭。平庭一般地坪的标高变化不大。

图3.12 苏州拙政园听雨轩后庭

图3.13 南通狼山准提庵侧庭

图3.14 拙政园海棠春坞天竺小院

(3)按平面形式分类 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布局按平面形式分类,庭院一般有对称式和自由式两种。

①对称式:对称式庭院,依单院落和多院落有所区别。

a.对称式单院落庭院,功能和内容较单一,占地面积一般不太大(图3.15)。

b.对称式多院落组合空间的庭院,其院落根据建筑物的主、次轴线作对称布局,依不同用途有规律地组成(图3.16)。

图3.15 西班牙格兰纳达阿尔罕伯拉宫姚金娘庭院平面图

图3.16 中国革命及历史博物馆庭院

②自由式:自由式布置的庭院,也有单院落与多院落之分,其共同的特点是构图手法比较自如、灵活,显得轻巧而富于空间变化。

a.自由式单院落空间庭院,它因地制宜,在一块不规则的地段内,灵活安排建筑空间和庭院空间,做得曲折有致(图3.17)。

b.自由式多院落组合空间的庭院,一般是由建筑物之间的空廊、隔墙,景架或其他景物相连而成,由此分割出来的若干个院落空间,其相互间又相对地保持着独立性,但彼此相互联系,互相渗透,互为因借。每个小园都有各自的使用要求而形成各自的特色(图3.18)。

图3.17 苏州半园、鹤园总平面图

图3.18 泮溪酒家庭院局部

3)中国建筑庭院空间的构成要素

(1)建筑要素 殿、堂、楼、阁、轩、馆、门、房都是组成庭院的建筑要素。它们自身具有室内空间,同时也都具有明确的使用功能。在一个庭院中处于主要地位的单体建筑,可以看做是庭院空间的主体建筑。由于主体建筑往往处于庭院空间的中轴线上,对庭院空间的规模、气度、功能性质等起到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庭院中的厢、侧房在空间构成以及功能地位上则处于主体建筑的次要和补充地位。

(2)围墙要素 围墙作为划分庭院内外的分界线,在庭院中起到一个围合界面,限定空间的作用。院墙内部为私密的空间,院墙外部为庭院以外的空间。院墙可以阻隔人流、限定视线。对于居住在院墙内部的人来说,院墙还有一定的安全防御功能,在抵御外界不良气候影响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安全保卫作用。院墙在空间上人为地制造了一种私有的领域概念,恰好迎合了生存在封建私有制社会的人的心理需求。

(3)连接和引导要素 廊子的作用最初是为方便雨雪天行走方便,在空间转换上连廊具有引导、指示的作用。廊子上有顶,两侧或一侧由栏杆、柱子围合,在有些庭院中间,廊下的柱与柱之间还可以供人坐下休息、停留。照壁、屏壁都可以作为庭院中的视觉引导因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行走路线,在前进时正面遇到墙壁或阻碍时,会不自觉地在行走中改变路线方向。照壁、屏壁作为隐性标识的指示界面,它所包含的信息一方面是装饰,另一方面是对人的引导、指示。

(4)绿化要素 中国古代对园的处理追求诗化的意境。庭院中栽植树木、花卉,堆砌山石,在人工的基础上再造自然氛围。绿化因素在庭院中四时变化,丰富庭院的空间构成,突出庭院空间的时令格调,改善庭院的小气候和人的居住环境。因此,绿化在中国传统庭院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5)建筑小品要素 庭院中的小品,充当了庭院的设施、点缀物,如石桌、石凳、井台、香炉等,小品体量不大,却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性。例如,皖南民居的庭院中留有独特的下水口作为庭院的排水设施,因为在这些民居中所有的屋面都是朝向自家院子排泄雨水,这样排水的目的是强调“肥水不流外人田”。

4)中国建筑庭院的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的庭院空间在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一直表现着独特的姿态。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特征,包含两个方面:

①由于使用木架支柱体系,使建筑空间非常自然地与室外的空间相互交融,并成为一体;

②建筑空间以庭院空间为核心而构成的空间原型。中国古代建筑往往是有屋必有庭,一屋带一庭、一屋带几庭等形式,以此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原型。

不同类型的建筑,实质是千变万化的建筑类型与千变万化的庭院空间相统一。所以,庭院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原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庭院空间在中国古建筑中呈现着非常巨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经过几千年的锤炼,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庭院空间的生命力依然可以经久不衰。

由于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着城市化的急速推进。城市土地已经严重地过度开发,人口过分拥挤,居住密度过大,绿地减少。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使得人与自然逐渐地被隔离。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日益重视,要拥有安静的生活环境、优美的大自然、清山绿草和新鲜空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对自然的需求,还要遵循与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筑师和环境工作者必须更重视对庭院空间的研究,它作为我们中国建筑文化的精华部分,必然为城市建设和景观设计带来新的气息。

3.2.2 日本传统建筑庭院空间

日式庭院注重人造形式,但却是大自然的最好缩影,清新雅致,带给人淳朴、禅宗的感受。日式庭院设计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它最早源于日本皇室和禅院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散播开来,成为一种大众艺术,并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具有独特精神世界的日式庭院。日本庭院种类繁多,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代表着日本民族精神内涵。日本作家室生犀星在《庭园》中曾这样说过:“纯日本美的最高表现是日本的庭园。”与中式庭院相比,在对自然的诠释中,日式庭院更注重对大自然的提炼与升华,它能把无比纷繁的对象,通过艺术性的手法,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撞击和沉醉。人们追求朴素淡雅的山水田园,总是会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用山水以解忧,用草木以怡情。而禅意化的日式庭院追求的是超然于万物的纯净之美,重视内在的永恒以及归属,表达出“物我一如”的禅境。

庭院空间是人为化的自然空间,是建筑室内空间的延续,人们除了在室内生活外,还需到室外空间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金色的阳光与大自然亲密的互动活动以及与朋友家人聊天、散步、娱乐的日常休闲活动,庭院就为这些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日式庭院在空间上追求峰回路转,无穷无尽,景色以含蓄地“藏”为最佳,因此在平面布局上日式庭院多采取不对称的设计,道路、水岸、地形相互依存的同时合理地划分了整个庭院空间,做到移步换景,增加了日式庭院景观的趣味性。

3.2.3 欧洲传统建筑庭院空间

大约从公元前3000年至今,欧洲的庭院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古代时期的古希腊园林和古罗马园林主要建筑庭院的类型是庭院园林、宫苑园林、别墅庄园和中庭式园林等,园林布局多采用规则式以求得与建筑协调;中古时期欧洲建筑庭院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寺院园林、法国城堡园林。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意大利的台地园、庄园,法国的城堡庄园、城堡花园、府邸花园,英国的宫苑园林,德国庭园,已经形成了欧洲庭院特有的风格。勒诺特尔式时期欧洲园林代表主要是法国,勒诺特尔式造园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大约1750年,自然风景式园林产生,这个时期的代表是英国的自然式园林。

总起来说,欧洲的园林基本由宫苑园林、宗教和祭祀性园林、贵族花园、公共园林几类构成,初期有明显的实用性,如果蔬、香料的种植,后期逐渐加强了园林的观赏性、装饰性和娱乐性。欧洲的园林传统中,尤其关注对自然的“人工化”处理,建筑、水体、园路、花坛、行道树、绿篱等,无不展现出井然有序的人工艺术魅力。

3.2.4 韩国传统建筑庭院空间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自然地形和地带性气候与我国相近,中韩之间有着深远的文化交流。韩国传统建筑庭院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造园手法的影响,与中国的古典园林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韩国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使韩国传统建筑庭院自立于世界园林民族之林。

基于“比自然更自然”的造园理念,韩国传统庭院营造出浑然天成的景致。与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相比,韩国传统庭院具有3个方面的造园特色:崇尚自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前园后庭,具有精巧宜人的空间尺度;质朴实用,彰显独特的本土文化。比如在中国的韩国传统建筑庭院——广州海东京畿园充分体现了这3个方面的造园特色(图3.19)。

图3.19 广州海东京畿园庭院空间

3.3 现代建筑庭院空间

3.3.1 现代建筑庭院空间的设计探索

随着19世纪现代建筑的兴起,现代建筑师发扬优良传统,汲取古典园林建筑庭院的处理方法,结合现代建筑的特点,在探索如何进行现代建筑庭院空间设计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现代建筑师开始把庭院空间作为建筑的一个有机部分,在创作中进行巧妙的设计构思。如20世纪初其中著名的实例,美国建筑师莱特(FrankLloyd Wright)设计的1922年建成的日本东京帝国大饭店(图3.20)和米斯(Mies Van Der Rohe,Ludwig)1929年设计建成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图3.21),这两个著名实例所取得的成就和带来的影响为现代建筑庭院空间设计构思开拓了新的途径。

东京帝国大饭店的设计构思,是把建筑空间和庭院空间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考虑的,庭院空间和建筑空间的序列同步展开。它以传统的三合院庭院空间作为整个建筑的前导空间,建筑的主体围绕着中庭布局。庭院中都以水池为主景,因而使比较严谨布局中的建筑外观获得了生气,而且庭院中的景物、小品均与建筑主体的细部手法取得呼应和一致,从而使该建筑与庭院空间浑然一体。

图3.20 日本东京帝国大饭店

图3.21 西班牙巴塞罗那1929年国际博览会德国馆

巴塞罗那德国馆是米斯设计思想的典型表现之一,除了早已为人们所注意到的清晰、简洁、具有抽象美的平面布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具有划时代意味的流动空间外,它的庭院空间可能是这个建筑取得成功的关键。那丌字形的大理石长墙所围成的水庭和雕像,给整个建筑空间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整个建筑和建筑空间清澈、明亮、刚柔兼备。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筑师把庭院空间作为建筑的一个重要的有机部分,进行设计构思,已成为建筑创作中的一种倾向。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著名建筑师山琦实(Minoru Yamasaki)和斯东(Edward Dwell Ston),就是以其作品中特有的庭院空间称著于世。近年来,由于环境建筑学的发展,不少建筑师刻意追求建筑环境的完美,不少建筑物由于巧妙地运用了庭院空间的设计构思,而取得了动人的艺术效果,宜人的建筑环境和独特的建筑表现力,使庭院空间的形态更加多样了。

我国建筑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注意到在现代建筑中运用庭院空间的设计构思的重要性。如在那个时期设计建造的北京儿童医院、北京木材综合利用展览室、韶山毛主席纪念陈列馆、上海鲁迅纪念馆和同济大学教工俱乐部等建筑,这些建筑的设计构思汲取了我国园林建筑的传统庭院空间处理手法,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空间和建筑环境。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之间,广州市建筑设计院在研究我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基础上,在探索现代建筑设计中如何运用我国传统园林建筑手法上取得了出色的成果,相继设计建造了广州友谊剧院、矿泉客舍、白云山庄、东方宾馆、白云宾馆等著名建筑,在这些建筑的设计构思中,把庭院空间的构成和整个建筑空间序列的展开统一起来,对庭院空间处理、组景、置景都作了精心的设计,颇具一番匠心,表现了我国建筑庭院空间的巨大魅力。这些建筑的成就,对我国现代建筑创作的设计构思,有很好的启发作用。近年来,庭院空间的设计构思已为广大建筑师所重视,在一些公共建筑设计中广为运用,并有了新的发展。

现代建筑庭院的空间设计在继承传统庭院空间优秀品质的同时,时代的前进决定了庭院的功能乃至庭院构成方式等的改变。

3.3.2 现代建筑庭院空间的设计构思

1)现代住宅庭院空间设计

住宅庭院空间是指以住宅建筑为主的外部空间,包括被建筑群包围的外部观赏空间。它是建筑内部空间的自然延伸与补充,与泛指的“园林”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而更接近民居庭院和私家园林的布局特点。

以下从人与环境的角度分析住宅庭院空间设计方法,提出各个要素对住宅庭院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1)庭院设计的原理 庭院设计原理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①整体统一性。对于别墅区的庭院来讲,包括3个方面:庭院应和周围环境协调一致,能利用的部分尽量借景,不协调的部分想方设法视觉遮蔽;庭院应与自家建筑浑然一体,与室内装饰风格互为延伸;园内各组成部分有机相连,过渡自然。

②视觉平衡。庭院的各构成要素的位置、形状、比例和质感在视觉上要适宜,以取得“平衡”。在庭院设计上还要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假象,如在近处的树比远处的体量稍大一些,会使庭院看起来比实际的大。

③观赏庭院引导视线往返穿梭,从而形成动感。动感决定于庭园的形状和垂直要素,如正方形和圆形区域是静态的,给人宁静感,适合安置座椅区。而两边具有高隔的狭长区域或植被,则有神秘性和强烈的动感。不同区间的平衡组合,能调节出各种节奏的动感,使庭园独具魅力。

④色彩的冷暖感会影响空间的大小、远近、轻重等。随着距离变远,物体固有的色彩会深者变浅淡,亮者变灰暗,色相会偏冷偏青。因此,暖而亮的色彩有拉近距离的作用,冷而暗的色彩有拉远距离的作用。庭园设计中把暖而亮的元素设计在近处,冷而暗的元素设计在远处就会有增加景深的效果,使小庭院显得更为深远。

(2)庭院设计的构成

①入口设计:由居住区道路进入庭院,应使人感到空间的变化,入口起到了提示及限定空间领域的作用,它必须能起到唤起人们对空间变换的意识。入口一般可在庭院,亦可偏离中心,它的位置与庭院的关系,决定着内部交通形式与庭院布置方式。入口的形式可模仿建筑的大门,可采用“雕塑”方式。

②空间区域划分:庭院空间根据人的活动性质不同,可以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运动空间希望开阔平坦,无障碍物。停滞空间应为创造安宁的心态提供舒适的设施和效景,应设计得轻松、悠闲、大小随意。可用熟知的建筑形象、流畅的线条及柔和的光线创造悠闲的空间特色。

③庭院绿化造型:庭院绿地是居民在居住区中最常使用的休闲场所,设计时应强调开放性与外向性,以便于居民游览。绿地形式应适合人们的生活、行为与心理,体现时代感。花架与树冠等可作为空间的水平界面,形成一定的潜在空间意识和安全感。而现代住宅庭院中,有人不满足于只是把五颜六色的植物种在花盆里的遗憾,想要更直接地亲近大自然,在庭院中辟出一方园地,种植各种花卉和蔬菜,进行休闲式种植,既绿化了家园,美化了环境,也增添了一份农家乐趣与收获的喜悦。

④小品形态塑造:雕塑小品主要起装饰作用,设计时应与整体环境有机结合,以便与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另外,雕塑作为庭院景观的点缀,应更多地关注生活气息的渲染。水是大自然中最壮观、最活泼的因素,它的风韵、气势及流动的声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遐想。在庭院中布置小桥流水或设置一个喷泉、水池,能在展示庭院空间层次与序列的同时达到情与景的交融。

(3)庭院设计的色彩与色调处理 色彩是一种语言,在设计中可作为一种信号对不同的设施给予不同的色彩。人工光和自然光都能创造一种气氛,给空间增加另一向度。不同的色调给人不同的距离感,高明度的暖色系令人感觉亲近,低明度的冷色系使人感觉后退缩小。相同色调的颜色容易统一,而对比色更容易变化,庭院空间要创造亲切近人的气氛,就应采用明快的暖色,形成色彩清新、丰富和谐、变化有致的空间环境。

总之,住宅庭院设计应符合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拥有清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和人性化的空间景观。庭院空间中的各景观造型应相互协调、相互衬托,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一个有序的空间序列。人们需要创造出有个性意义的环境,个性化的设计是通过可见的形状、尺度、色彩和质感来表现的,而深层内涵的性格认同与气氛感受则是通过人的生理、心理体验来表达,最终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居住环境。

2)现代公共建筑庭院空间设计的设计构思

现代公共建筑庭院空间设计的设计构思,这里主要是指对于建筑空间和建筑庭院空间关系的处理,归纳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同步”的设计构思 即庭院空间的组织随着建筑空间的空间序列的展开而同步展开。

这种设计构思多把庭院空间和建筑空间融合成为整体,使建筑空间更易融于环境,融于自然,如前面所说的莱特设计的东京帝国大饭店,我国的韶山毛主席纪念陈列馆都是典型实例,在一些旅馆建筑和学校、幼儿园、陈列馆之类的建筑中常被采用。北京香山饭店(图3.22)的设计就是采用了这种设计构思,它汲取了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和园林艺术的特色,把庭院空间和建筑布局揉为一体,这个建筑在整体上有以流华池为中心的主要庭院,客房部分结合地形,依山就势又围合出了十一个大小不一的小院,创造了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感,具有各种形态、各种意境的庭院空间。

(2)“核心”的设计构思 即把庭院空间作为建筑空间的核心和枢纽,建筑组合围绕庭院空间展开。

图3.22 北京香山饭店

在这种设计构思中,庭院空间常常成为建筑空间构成的核心,同时也是人流分配的枢纽空间,这种空间具有静谧、内向、聚集的空间效果,使人们置身其中而又感到另有天地、别有洞天。我国广州的白云山庄(图3.23)、矿泉客舍(图3.24)的设计构思和美国20世纪50年代著名建筑师斯东设计的美国驻印度大使馆(图3.25)都是如此。有些博览馆建筑也常采用这种设计构思,如桂林市的花桥展览馆(图3.26)、美国西雅图的21世纪世界博览会美国馆(图3.27)的建筑空间布局,都是以一个庭院空间为核心,参观者都经过这个核心空间或围绕这个核心空间通向各个展室或其他建筑。西雅图美国馆的设计为了创造活跃气氛,建筑采取自由错落的形式,并把中心庭院处理成有层次的水庭,设计构思别致、有趣。

图3.23 广州白云山庄平面图

图3.24 广州矿泉客舍

图3.25 印度新德里美国驻印度大使馆

图3.26 桂林花桥展览馆

图3.27 美国西雅图21世纪世界博览会美国科技馆

(3)“抽空”的设计构思 在现代建筑实现工业化生产和设计标准化、系列化以后,在建筑设计上常常出现成片的建筑布局。这种建筑物整齐划一,但稍欠活泼。为了克服成片建筑空间的单调感,为满足设计中局部处理的灵活性以及采光通风等技术要求,常采用抽空建筑中的局部空间,以形成庭院空间,如美国密歇根州的欧普强公司(图3.28)就是这种设计构思的典型。某些地下建筑部分,如图3.29所示美国耶鲁大学珍本图书馆,为了要取得庭院空间,以调节建筑环境和创造安静的室外环境,也采用“抽空”的设计构思,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耐人寻味的“共享庭院”。

图3.28 美国密歇根州欧普强公司

图3.29 美国耶鲁大学珍本图书馆共享庭院

(4)“围合”的设计构思 围合而成庭院空间,是构成庭院空间最基本的设计构思。这种庭院空间并不作为枢纽空间,也不作为主要人流的分配空间,而常常作为观赏之用的空间,使之对室内空间起到补充和调剂的作用。

围合的设计构思可以是开敞的,也可以是封闭的;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自然的。正如我国明代计成的园林名著《园冶》中所说:“如方如圆,似偏似曲。”形态千变万化,样式不拘一格。

常用的“围合”设计构思有以下几种:

①封闭的围合:这种设计构思是指庭院空间四周均为建筑物或其他建筑实体围合而成。这种庭院空间主要作为静态观赏之用,如天津大学外国专家楼中庭(图3.30)。另一种是兼具动态和静态观赏之用,并兼具空间联系和人流交通分配作用的庭院空间,如白云宾馆大厅与餐厅之间的内庭(图3.31)、青岛理工大学建筑馆的生态内庭(图3.32)等建筑庭院空间。

图3.30 天津大学外国专家楼中庭

图3.31 广州白云宾馆大厅与餐厅围合的内庭平面图

图3.32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馆内庭

②通透的围合:这也是一种常用的“围合”设计构思。这样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开敞、畅快、活泼、具有流动感。如一般建筑中常用的三合院形式,或在围合的一侧或两侧,采用支柱层、空廊、门洞、空花墙、矮墙,或用绿化、山石等手法围成的四合院,使在庭院空间中的观赏者的视觉有延伸和超越的可能,使人感到这种庭院空间围而不闭、轻松自由,既使观赏者有稳定的拥有感,又使观赏者有捉摸不定之意;既可使观赏者能看到咫尺近景,又可使观赏者借看远处景色。如同济大学教工俱乐部的三合院(图3.33),桂林榕湖饭店四号楼内庭(图3.34)等。以上采用这种设计构思的庭院空间都取得了很好的空间艺术效果。

图3.33 上海同济大学教工俱乐部

③松散的围合:这种“围合”的设计构思,似围非围、似闭非闭。庭院空间四周的建筑物和其他建筑实体呈松散状态和不规则状态,如图3.35所示,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联邦德国馆的建筑布局,它由几个类似的展馆,根据展线和人流的组织,采用不规则的松散的手法围合了一个与建筑风格相协调、与地段环境相配合的庭院空间,气氛轻松。又如这个博览会的瑞士馆(图3.36),以六角形的展厅为母体并由廊子松散地围合一个以水池为中心的庭院空间,明快宜人。

图3.34 桂林榕湖饭店4号楼内庭

图3.35 布鲁塞尔1958年世界博览会前联邦德国馆庭院空间

图3.36 布鲁塞尔1958年世界博览会瑞士馆庭院空间

有的建筑采取使建筑只呈两个面的掎角之势,然后与庭院中的环境景物组合成一种松散的围合。这种围合只是一种意境的围合,这样的庭院空间不拘一格,气氛洒脱。如日本精雅饭店的入口前庭(图3.37)、日本茨城县历史博物馆的侧庭(图3.38)、广州白云宾馆餐厅前庭院空间(图3.39),都运用了这种意境的围合手法。还有一种松散的围合手法,就是由两幢建筑互为掎角之势,围合而成庭院空间。如图3.40所示,其中美国著名建筑师山琦实设计的美国韦恩州立大学麦格拉纪念会议中心,这个设计巧妙地分割了折尺形的庭院空间,于规则中见巧妙。

图3.37 日本精雅饭店入口前庭

图3.38 日本茨城县历史博物馆侧庭

图3.39 广州白云宾馆餐厅前庭院空间

图3.40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麦格拉会议中心庭院空间

(5)“锲入”的设计构思 这种设计构思,就是把庭院空间与建筑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犹如锲入建筑之感,形成一种建筑之中有庭院,庭院之中有建筑的“复合空间”。如日本福岗银行入口的独特处理(图3.41)。就是把庭院空间锲入整个建筑的一角,建筑的主要入口在庭院空间之中,庭院空间是建筑的一个构成部分。“锲入”的设计构思还可以敞开建筑的底层或有关楼层的空间,使庭院空间延伸到建筑内部中来,或与内庭连成一体,如青岛理工大学建筑馆(图3.42)就是采用这种构思的手法,整个建筑内外通达,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不受界限地交汇融合。

图3.41 日本福冈银行

图3.42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馆

3)现代厂区庭院空间设计

(1)现代厂区庭院空间设计原则

①功能性原则:功能性是厂区建筑庭院空间设计中的重要原则。不同的厂区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依据厂区的需要设定不同的功能性。例如蛇口南海意库3号厂房改造方案,这个厂房被改造成了生态节能建筑,它的功能是生态功能和节能功能(图3.43)。

图3.43 蛇口南海意库3号厂房改造建筑

②特殊性原则:要体现厂区的特点与风格,充分体现庭院的整体效果。根据厂区的规模、行业特点,建筑物格局所处的环境,庭园使用的对象,布置的风格和意境等因素,表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衬托出厂区的敞朗、整齐、宏伟,使厂容、厂貌格调高雅,面目鼎新,体现该厂区的独特风格。比如聊城市东阿县污水处理厂庭院环境设计,该设计的其中亮点之一就是可以展示污水净化处理的生态教育意义,让参观者了解污水处理的全过程——变害为利,恢复水之固有灵性,同时展示污水处理设备所呈现的独特工业景观。

③以人为本原则:体现以人为本,为人们提供必要的休憩、观赏场所,这是每一个厂区庭院设计最基本的原则。

④因地制宜原则:尊重厂区现状的特点,尊重场地的环境特质,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元素,运用保留、改造、再利用和再生的方法进行设计,做出适合于人的厂区庭院设计,为自然而设计。

(2)厂区庭院绿化设计 针对厂区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因地制宜,适地种树,尽量做到四季有景可赏。办公科研区强调简洁明快,比如雪松等,景观娱乐区要求靓丽清新,富有变化,水景区种些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植物,具有投资少、维护和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可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回收资源和能源以及收获经济植物等诸多优点。

(3)小品形态塑造 厂区庭院需要一个小品形态塑造,作为本厂区的形象标识。雕塑小品不仅起到标识作用,还有装饰作用,设计时应与整体环境有机结合,以便与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3.3.3 现代建筑庭院空间的设计处理

通过设计构思所形成的各种形态的庭院空间,需要进行处理,从而使庭院空间获得意境、获得艺术感染力和观赏价值。现代建筑庭院空间的处理着重在4个方面:即空间的处理,人性化的处理,视觉的处理和境界的处理。这4个方面又互相补充、互相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1)空间的处理

它包括庭院空间的形态和比例、空间的光影变化、空间的划分、空间的转折和隐现、空间的虚实、空间的渗透与层次、空间的序列等。处理的目的,在于使庭院空间的形态更加动人,更为宜人,使空间增添层次感和丰富感,使室内外空间增添融合的气氛以及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空间意图。在这些方面的处理上,我国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手法,如用建筑物围闭;用墙垣和建筑物围闭;借助山石环境和建筑物围闭等完成空间的围闭与隔断;可以利用空廊互为因借;利用景窗互为渗透;利用门洞互为引申等完成空间的渗透与延伸。这些手法在现代建筑中如运用恰当,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广州东方宾馆的庭院,把建筑的一侧做成支柱层,全部透空,使得由高层建筑围合的规则空间,气氛顿时显得活跃起来;又如白云山庄的内庭采取了随地形高低而使空间错落有致的手法,同样使长方形的围合空间看起来有一种素雅生动之感。矿泉客舍是通过一段带廊的过道庭院以后,再进入主要庭院空间,获得了先收后放、豁然开朗的空间效果。桂林榕湖饭店餐厅小院,是通过曲折的过道和透窗的暗示,先藏后露,形成引人入胜的空间意境。

空间序列的形成依院落不同而异。单院落庭院空间的层次和节奏感最简单、最基本,空间形式单一(图3.44)。如图中I是自然空间,Ⅱ是庭院空间,Ⅲ是建筑内部空间。当人未踏入院门,是处于漫无边际的自然空间里,客观上是庭院空间的预备阶段,它可以用列树、花坛、广场之类的手段,使Ⅰ空间与Ⅱ空间发生某种联系。一旦从I空间跨入院门,人们即被墙垣围成的庭院空间所吸引,如果院墙高度在60 cm以下时,自然空间与庭院空间的界限,在视觉上只是有所感觉,两者在空间上仍融为一体,将院墙增高到90 cm时,庭院空间的感觉就较明确,如果院墙高达160 cm以上,人的平视线完全在庭院的范围内,和自然空间基本“隔绝”,墙外的高杆乔木和天空景色,在眺望上成了庭院空间的扩大,这种感觉在人坐下来观赏时特别强烈。Ⅲ空间在庭院诱观作用下,使人从庭院空间自然转入建筑内部空间,实际成了Ⅱ空间之引申。通过这一图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有效地利用庭院空间的处理,既可作出空间的序列,又能呈现空间的层次,从而演化出庭景的情趣:这种单院落庭院空间层次与景物序列在四合院或三合院的民居中不难找到。

图3.44 单院落庭院空间的层次与序列

与单院落庭院相比,多院落庭院在空间组合上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提供了异常有利的空间层次和景物序列的演化条件。多院落庭院的空间组合,不只是在一个庭院空间里组景,而是在建筑空间的限定、穿插与联络的多种情况下,形成了景物不同、空间不同、景效不同的数个庭院空间,同时又把这些个性各异的庭景,有机地串成一个整体。多院落庭院不能把各个院落孤立地分别考虑,必须以整个庭院的布局作为各庭组景的依据,并按其不同的使用功能来配备各庭景物,构出在统一基调下的各自特色,使全院取得有主有次、有抑有扬、有动有静的安排,既可近赏静观,又能供人徘徊寻踏。这样,从一个庭院空间过渡到另一个庭院空间,景色各异,但一脉相承,呈现出极具韵律的丰富层次(图3.45)。

图3.45 网师园中多院落庭院空间组合

2)人性化的处理

主要建筑庭院空间中环境设施需要“人性化”的设计。因为从满足人的需求来看,建筑庭院空间设计不仅应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应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际关系日益淡漠的今天,建筑庭院空间应该给人们创造一个适宜的交往环境,一个人性化的环境。据研究,现代庭院空间中人们的行为主要有运动、散步、休憩3种,以憩为主。“小坐”可以看做是这种行为的最为重要的条件。作为一种自发性活动,它对周围的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首先,必须满足人体功能学设计的要求,需要考虑座位的尺度、材料、质感;其次,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包括安全需求和交往需求。例如,人们就座时,往往选择人流无法穿过、有所依赖的座位。交往的需求表现为“交谈”以及“人看人”两种方式。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交谈愿望的人往往需要一定领域感的空间交流信息,L形、多凹形或凹凸两边形的座位设置可满足他们的需要。人在获得安全感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刺激度,这是形成“人看人”这种行为模式的理论依据。人们可以通过这种视觉交流的手段来体验自我表现存在和价值。所以在人来人往的场所边缘设置座椅可以为这种行为提供较好的观察点,人们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和愉快的体验。总结一下就是坐有其位,坐有所依,坐有所视,坐有所安(图3.46)。

图3.46 人对座位的选择

此外还可以适量进行环境设施的灵活性设计,即一部分环境设施可以采用不固定的方式设置,如花钵、坐凳、阳伞等,以形成灵活多变的组合,适应不同的天气、气候和场合的需要。在德国,人们对32个城市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的结论:人们喜欢灵活可变的环境,而不喜欢由固定的不能变动的设计元素组成的各种空间,因其难以适应人们的不同爱好和需要,无形中限制了人们的活动。总之,这种灵活性设计可以使人们根据各自的需要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获得参与环境创造的满足感,使得庭院建筑空间更加人性化。

3)视觉处理

视觉处理也是庭院空间处理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说每个庭院空间(尤其是以观赏为主的庭院空间),都应该组织视觉中心,也就是所谓的“组景”,“组景”可以是一个视觉中心,也可以一主一辅,两个视觉中心。在我国传统庭院中常常以山石、泉水、盆景、花木(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引壁题剑等艺术手段作为视觉中心。苏东坡的名句“宁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就是说到庭院中要栽竹为伴方为高雅,把竹处理成视觉的中心。在尺度较大的庭院中,还常建亭子作为视觉中心,这些传统处理手法,在我国现代建筑的庭院空间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运用和发展,为我国现代建筑庭院空间增添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与魅力。

(1)石景 现代建筑庭院空间的石景、山石,不能直接搬用传统的叠石手法、传统的“透、瘦、漏、皱、丑”的山石审美标准,而更应该赋以时代的特征。形态宜整体,不宜琐碎,如广州的白云宾馆、东方宾馆和北京香山饭店的山石处理,尺度合宜,体态得当,给人以一种富有时代特点的美感。当布置群石时,仍如《园冶》中所说“最忌居中,更宜散漫”,并要注意置石的韵律感(图3.47~图3.50)。

图3.47 石景之一

图3.48 石景之二

图3.49 石景之三

图3.50 石景之四

(2)池水 以山泉、池水山庭院空间的视觉中心,也是我国的传统手法之一,在现代建筑庭院空间中常被采用。水是自然界中与人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之一,水可以引起人们美好的情感,水可以“净心”,水声可以悦耳,水又具有流动不定的形态,水可形成倒影,与实物虚实并存,扣人心弦,这些特有的美感要素,使中外古今很多庭院空间都以水为中心,而取得了完美的观赏效果。水在庭院空间中首先要有一定的形态,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称之为“理水”,在我国现代建筑中大都运用了传统手法,水的处理采取了自然形态,即使水面的形态趋于自然,少用或不用规则直线。池岸有的围以山石,或有的围以卵石,有的用混凝土做成树桥形式或混凝土曲线岸边,等等。池岸的处理属于境界的处理,境界的处理过于琐碎就与建筑不相协调,所以在现代建筑中又常以光洁的池岸为主,西方现代建筑多采用直线池岸,以取得和建筑相协调的效果。

水景的处理离不开山石,山石因水而生动,所谓“山得水而活”,水中立石更宜散漫,而且石形要整,或兀然挺立,或与水相亲,不宜形成堆砌之感。水是有声有色的,要善于利用水的声和色,加强水景的观赏效果,如可用人造泉水点缀石上,造成水的流淌。以池水作为庭院空间的视觉中心,是很吸引人的,所以要进一步考虑到便于人与水的接近,造成一种人与水面的亲和之感,满足人们的亲水天性。一种手法是将庭院空间中主要静态观赏点的有关建筑,廊子、平台等挑出水面,或伸入水面,或飘浮于水面之上,如香山饭店流华池中的曲水流畅平台、苏州饭店餐厅与水面的关系,广州东方宾馆观赏平台与水面的关系,都使人有置身水上,轻快惬意之感。美国韦恩州立大学麦格拉纪念会议中心水庭上的平台处理立意新颖,并与建筑取得了很好的协调效果,还有一种手法,就是让人能涉水而过,在水面上做桥或汀步,桥与汀步都要平整,接近水面,而且曲折多姿;西方现代建筑中还常于水中置抽象雕塑,或其他建筑小品、喷泉等,手法多样,值得借鉴(图3.51~图3.55)。

图3.51 水与雕塑喷泉

图3.52 某居住区庭院水空间处理

图3.53 平台与水面

图3.54 曲桥与水面

(3)景墙 视觉中心的处理还可集中于墙面之上,并使墙面与主要观赏点形成对景关系。墙面是庭院空间中的主要境界面,把视觉中心集中在墙面上也容易取得突出的效果,在空间尺度较小的情况下,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手法。墙面上的视觉中心可以是雕塑,可以是镶嵌艺术,也可以是泉壁,等等。为了扩大庭院的空间感,渲染墙面视觉中心的艺术效果,还常常在临墙一侧置以池水。景墙的处理,如广州白云山庄的三叠泉、青岛理工大学建筑馆中庭的建筑之门浮雕都是比较成功的实例(图3.56、图3.57)。

图3.55 汀步与水面

图3.56 广州白云山庄 带玻璃庭院的“三叠泉”壁

图3.57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馆中庭

4)境界的处理

室内空间都需要有地面境界、顶面境界和三维的垂直境界面构成,而室外庭院空间只需要地面境界和其他两维垂直境界面即可构成,但不同设计构思的庭院空间其垂直境界面的多少又有所不同。这里所讲的境界处理,其一就是要对地面和构成庭院空间的其他垂直境界实体进行处理。其二是要对庭院空间中各不同境界实体之间的交接关系进行处理。如前面所说的将视觉中心集中处理于墙面之上的手法,也是境界处理的一种。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建筑实体或墙面要尽可能处理得简洁统一,以便突出主题墙面,加强视觉中心的形成。如果视觉中心处理在庭院空间之中,则四周建筑实体或绿化树木都应该处理成为该视觉中心的背景为好。在我国传统手法中,还常在庭院空间的死角处置景,以减弱空间境界面所形成的死角的单调感。同时,在墙面与地面交界处也常作置石等处理,以消除交角的生硬,这些手法在现代建筑庭院空间的处理中常被采用。境界的处理还可以达到室内外交融的效果,如室内的墙面延伸到室外,室外的地面,室外的花池、水池等建筑小品伸进室内等手法。

境界的处理还包括庭院空间中各部分的交接处理,如绿化(主要指草坪)与铺面的交接、水面与铺面的交接,这些交接部位的处理和这些不同境界之间的视觉关系、视觉效果,直接影响到庭院空间的观赏价值。好的境界处理的原则应该是:

①境界面宜少不宜多,宜简不宜繁,尤其是在小空间的庭院中更是如此。

②境界面宜纯不宜杂。纯则自然、清雅、朴实大方;杂则做作、混乱、庸俗不堪。

③境界面要有对比效果。恰当的对比才能出现良好的效果。

④境界交接要保持境界面的完整,不宜在交接处增加其他境界物。

如图3.58所示的美国芝加哥大学艺术中心的内庭,全部是草坪,上置抽象雕塑一二,大树遮阳,气氛极为自然、清雅。图3.59所示芝加哥伊利诺大学戏剧系内院则全部是一色铺面处理,配以具有对比效果的休息坐凳,朴实大方。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联邦德国馆(图3.60)庭院中休憩中心的处理,对比效果也运用得很好,圆形明净的涌泉盘,放在粗卵石的衬底上,然后又与庭院铺面作不规则的交接,手法清新、别致。香山饭店的庭院也很注意境界质感的对比,如图3.61所示,散置之石与圆形平台从构图和视觉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以铺面为主的庭院中,其铺面的处理同样具有观赏价值,还要考虑到铺面的图案美,还要考虑到俯瞰时的视觉效果。有的地面处理还可以加强建筑空间的相互关系和表现环境特点。美国康州人寿保险公司办公楼,外部庭院的地面处理,结合休息点的布置和绿化,整个铺面具有统一的抽象的图案美(图3.62)。日本琦玉文化厅的地面,结合圆形花坛的特点使整片的铺面不失单调(图3.63、图3.64)。在规则铺面处理上,还可以把草坪或其他不同质感的材料作为铺面分块的交接处理。

图3.58 美国芝加哥大学艺术中心庭院

图3.59 美国芝加哥伊利诺戏剧系内院俯瞰

图3.60 布鲁塞尔1958年世界博览会前联邦德国馆庭院休憩中心的处理

图3.61 香山饭店“路台观景”处散石与平台的处理

图3.62 美国康州人寿保险公司办公楼庭院地面处理

图3.63 日本琦玉文化厅的庭院处理

图3.64 日本琦玉文化厅的庭院景观

庭院空间的处理手法,应该是多样化的,不能固守一格;对于传统手法的运用,应该是灵活的、发展的、创新的。要把建筑庭院空间与建筑空间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设计,构成适宜的空间形态,为人们创造优美宜人、风格多样的优美环境。

思考练习

1.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围合形式有哪些方法?

2.现代建筑庭院空间的设计构思有哪几种情况?

3.境界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