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展示﹑导向牌

展示﹑导向牌

时间:2023-10-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以上数据调查中可以看出,园林小品作为园林环境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园林建筑不可缺少的整体化要素,在园林建筑工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园林建筑的建设中,不断创造优质的环境小品,对丰富与提高环境空间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园林景观组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园林建筑中,园林小品是作为园林主景的有机组成部分存在的。像台阶、栏杆、铺地等本身就是各类园林建筑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 园林建筑小品设计

[教学要求]

明确园林小品在园林建筑中的地位、意义及作用;园林小品的组成部分及材料的运用。

[知识要点]

在园林小品设计中如何通过对各个部分的设计、材料的运用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的需求。

5.1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及作用

5.1.1 园林小品在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据统计,中国园林质监站年总受监项目1 100多个,其中含园林小品项目220个,占总个数19%,总受监工程量17.73亿元,其中含园林小品项目工程量7.99亿元,占总工程量的45%。在抽取含园林小品的37个绿化项目中发现,各个项目园林小品的造价占绿化总造价的比例集中在25%~50%。

从以上数据调查中可以看出,园林小品作为园林环境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园林建筑不可缺少的整体化要素,在园林建筑工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与建筑、山水、植物等共同构筑了园林环境的整体形象,表现了园林环境的品质和性格。园林小品不仅仅是园林环境中的组成元素、环境建设的参与者,更是环境的创造者,在园林空间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园林小品的存在,为环境空间赋予了积极的内容和意义,使潜在的环境也成了有效的环境。因此,在园林建筑的建设中,不断创造优质的环境小品,对丰富与提高环境空间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以人为本”作为设计理念的现代社会,人们衡量一个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往往会从设计是否人性化的角度去评判,园林小品作为环境中的一员,与人的接触最为直接、密切,如室外座椅的舒适度、园林灯光的功效、台阶踏步的尺度把握等方面无不时时刻刻在检验着人们对整体环境的印象,因此园林小品不但为环境提供了各种特殊的功能服务,还反映了整体设计中对人性关怀的细致程度。尽管环境小品的发展历史较短,但也迅速走到了“关注人的设计”这一步,在园林建筑的建设中,建筑、园林小品、人三者之间形成了有机平衡关系,环境小品、建筑共同为人的需要服务。由此,我们不能不说园林小品在整体环境中不但是重要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

5.1.2 园林小品在园林建筑中的作用

园林小品作为一种物质财富满足了人们的生活要求,作为一种艺术的综合体又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要,它把建筑、山水、植物融为一体,在有限的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的美景,经过人为的加工、提炼和创造,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把自然美和人工美在新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形成赏心悦目、丰富变幻的环境。

(1)园林小品在园林空间中,除具有自身的使用功能要求外,一方面作为被观赏的对象,另一方面又作为人们观赏景色的所在。因此设计中常常使用建筑小品把外界的景色组织起来,使园林意境更为生动,画面更富诗情画意。园林建筑小品在造园艺术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从塑造空间的角度出发,巧妙地用于组景。对园林景观组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园林建筑中,园林小品是作为园林主景的有机组成部分存在的。像台阶、栏杆、铺地等本身就是各类园林建筑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园林小品还是园林配景的组成部分。园林小品巧妙运用了对比、衬托、尺度、层次、对景、借景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林组合在一起,在园林中创造出自然和谐的环境。

③园林小品对游人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通过对园林小品的合理空间配置,有效地组织了游人的导向。如在开阔处布置园林小品使人流停留,而在狭窄的路边却不布置小品,使人流能及时分流。较为典型的如:铺地、小桥、汀步等,本身的铺设方向就是一种暗示(图5.1);坐凳的设置也对游人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园路旁及主要景点边间隔一定的距离配置美观舒适的坐凳,可以提供给游人长时间逗留的休息设施,从而使游人能更好地观赏景色。

(2)园林建筑小品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运用小品的装饰性来提高园林建筑的可观赏性。

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就是一种以传统的水庭石灯的小品形式“漂浮”于水面,使月夜景色更为迷人(图5.2)。

图5.1 随路线弯曲布置的石板路和水道

图5.2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3)园林建筑小品除了具有对园林景观进行组织和观赏的作用外,常常还把那些以实现功能作用作为首要任务的小品如室外家具、铺地、踏步、桥岸以及灯具等予以艺术化、景致化,使那些看起来毫无生机的小品通过本身的造型、质地、色彩、肌理向人们展现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并借此传达某种情感特质。例如地面铺装,其基本功能不过是提供便于行走的道路或便于游戏的场地,但在园林建筑中,不能把它作为一个简单的地面施工去处理,而应充分研究所能提供材料的特征,以及不同道路与地平所处的空间环境来考虑其必要的铺装形式与加工特点。如在草坪中的小径,可散铺片石或嵌鹅卵石,疏密随宜。较为重要的人流通道或室外地坪、广场,则多以规整石块或广场砖铺就,并注意在其分块形式、色块组合以及表面纹祥的变化上多作推敲(图5.3)。

(4)通过不同风格的园林小品创造不同的园林意境。

好的园林小品能达到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效果。园林小品所占面积往往不大,但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园林环境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5)园林建筑小品通过自身形象反映一定地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自然环境、建筑风格、社会风尚、生活方式、文化心理、民俗传统、宗教信仰等构成了地方文化的独特内涵。园林小品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它的创造过程就是这些内涵的不断提炼、升华的过程。一般来讲,不管是园林建筑还是园林小品都是以其外在形象来反映其文化品质的,园林建筑可以依据周围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征而呈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园林小品也是如此。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及社会背景下,园林小品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为整体环境的塑造起到了烘托和陪衬的作用,使得骨骼明晰的园林环境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更为丰满深刻。

图5.3 古巴的水磨石铺地

5.2 园林小品的组成部分及材料的运用

5.2.1 景墙

在园林环境中,园林景墙主要用于分隔空间,保护环境对象,丰富景致层次及控制、引导游览路线等,作为空间构图的一项重要手段,它既有隔断、划分组织空间的作用,也具有围合、标识、衬景的功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景物供人欣赏,所以要求其造型美观,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在现代园林建筑中,景墙的主要作用就是造景,不仅以其优美的造型来表现,更重要的是从其在园林空间中的构成和组合中体现出来,借助景墙使园林空间变化丰富有序、层次分明。各种园林墙垣穿插园中,既分隔空间,又围合空间,既通透,又遮障,形成的园林空间各有气韵。园林墙垣既可分隔大空间,化大为小,又可将小空间串通迂回,使之呈现小中见大、层次深邃的意境。另外,景墙也可独立成景,与周围的山石、花木、灯具、水体等构成一组独立的景物。北京颐和园的灯窗景墙位于昆明湖上,白粉墙上雕镂有各式灯形窗洞,窗面镶有玻璃,夜色降临,宛如盏盏灯笼,湖面上波光倒影,颇有趣意(图5.4)。

图5.4 颐和园——园墙及空窗

1)景墙分类

中国传统园林的围墙,按材料和构造可分为版筑墙、乱石墙、磨砖墙、清水砖墙、白粉墙等。分隔院落空间多用白粉墙,墙头配以青瓦。用白粉墙衬托山石、花卉,犹如在白纸上绘制山水写意图,意境颇佳。此种形式多见于江南园林的围墙(图5.5)。清水砖墙由于它不加粉饰,往往使建筑空间显得更为朴实,一般用于室外。在现代园林建筑中为了创造室内外空间的互相穿插和渗透的效果,也常常引用清水砖墙来处理室内的墙面,用以增添室内的自然气氛。在园林建筑中采用石墙容易获得天然的气氛,形成局部空间的切实分割,是处理园林空间获得有轻有重、有虚有实的重要手段(图5.6)。

图5.5 江南园林的围墙

图5.6 留园——华步小筑

现代园林建筑中除沿用一些传统围墙的做法,由于新材料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围墙的形式也是日新月异,现代景墙在传统围墙的基础上注重与现代材料和技术的结合,主要的有以下形式:石砌围墙、土筑围墙、砖围墙、钢管立柱围墙、混凝土立柱铁栅围墙、混凝土板围墙、木栅围墙(图5.7)。现代景墙常以变化丰富的线条表达轻快、活泼的质感;或以体现材料质感和纹理,或加以浮雕艺术衬托景观效果。

图5.7 现代围墙形式

2)墙饰的特点与手法运用

在围墙设计中,石砌围墙、混凝土围墙、复合石墙等应用广泛,因为材料本身的固有属性使它们具有一定的朴实厚重之感,能激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追求,并能表现出特定的园林意境,而且通过巧妙的组合搭配,运用一定的构图与装饰手法,如“线条”“质感”“色彩”“光影”“空间层次的组织”等,即可创造出各种不同风格与感觉的园林景墙,以下重点介绍几种常用手法。

(1)线条 线条就是石的纹理及走向和墙缝的式样。常用的线条有水平划分,以表达轻巧舒展之感;垂直划分,以表达雄伟挺拔之感;矩形和棱锥形划分,以表达庄重稳定之感;斜线划分,以表达方向和动感;曲折线、斜面的处理,以表达轻快、活泼之感。

(2)质感 质感是指材料质地和纹理所给人的触视感觉。它又分为天然的和人为加工的两类。

天然质感多用未经琢磨的或粗加工的石料来表达,而人工质感则强调如花岗石、大理石、砂岩、页岩(虎皮石)等石料加工后所表现出的质地光滑细密、纹理有致、晶莹典雅中透出庄重肃穆的风格。不同质感的材料所适用的空间环境也是不同的,如天然石料朴实、自然,适用于室外庭院及湖池岸边(图5.8);而精雕细琢的石材则适用于室内或城市广场、公园等环境(图5.9)。

(3)空间层次的组织 石块的堆叠可形成虚实、高低、前后、深浅、分层与分格各不相同的墙面效果,形成的空间序列层次感也较之满墙平铺的更为强烈。墙上可结合绿化预留种植穴池或悬挑成花台(图5.10),同时还可用围篱作虚,院墙做实,虚实对比,互相渗透,衬托层次,使景墙构成的景观更充满生机。

图5.8 天然石料的景墙

图5.9 某城市景墙

当需要景墙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时,可对其进行特殊的壁面装饰:对壁表进行平面艺术处理(如壁画);对壁表进行雕塑艺术处理(如浮雕)(图5.11),通过艺术塑造手段形成壁面或格栅。

图5.10 悬挑式花台

图5.11 浮雕装饰的景墙

壁饰是人类最为古老的环境装饰形式,也是现代环境艺术的组成要素。设计人通过综合运用材料、色彩、结构形态等手段,在强调该领域空间特点的同时,对环境氛围予以渲染。景墙壁画还是调解空间气氛的辅助手段,通过以假乱真的绘画手法,为紧张的视觉环境淡出虚拟的内容、注入幽默快乐的气氛,为沉闷单调的环境提升活力和亮度。壁饰的用材同于雕塑,有现代材料、普通材料和风土材料。在景墙上设置壁饰,要结合环境性质、空间特点、交通流线等需要而定。在壁饰材料、色彩以及表现手法和风格的定位方面,需要对环境有准确的把握和理解,以达到提升整体环境艺术氛围的目的。一件成功的壁饰作品,是艺术家、建筑师、园林设计师、景观建筑师以及使用者协作的结果,它集图案、民间艺术、工艺造型、雕塑等大成,使景墙成为园林建筑中美化环境的一部分,在园林小品的构成中发挥了特定的艺术功能。

5.2.2 铺地

地面铺装是为了适应地面高频度的使用、便于人的交通和活动而铺设的地面,具有防滑耐损、防尘排水、容易管理的性能,并以其导向性和装饰性的地面景观服务于整体环境。

在园林建筑设计及环境景观设计中,铺地作为室内、外地面和路径的处理方式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古典园林艺术中的铺地包括:厅、堂、楼、阁、亭、榭的室内和室外地面铺装,以及路径的地面铺砌。而在现代环境景观艺术中,铺地主要包括城市广场、街道、庭院、公园的地面铺装,它既要满足行人步行的功能性要求,又要满足色彩、图案、表面质感等装饰性要求,铺地作为空间界面的一部分,和山、水、植物,建筑等共同构成园林艺术的统一体。

1)铺装材料类别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中铺地常用的材料有方砖、青瓦、石板、石块、卵石以及砖瓦碎片等。在现代园林及环境景观设计中,除继续沿用这些硬质铺装材料外,水泥、混凝土材料、沥青结合料等正以各种不同的处理形式,为造园家广泛采用。另外,塑胶、塑料、混合土等软质材料铺装,碎石、沙砾等衬垫铺装,也是景观环境中地面铺装的形式之一,在此我们以硬质地面铺装作为重点加以介绍。

硬质材料铺装是园林建筑中普遍使用的地面铺装方法。硬质材料铺装根据其应用位置分为3种:第一种是现浇混凝土和沥青地面,常见于城市道路。第二种是块材铺装,如水泥预制砌块、砖材、石板、面砖等,它们适用于广场、停车场、步行道及庭园中。砌块加草泥(有草籽的泥土)灌缝的地面可见于停车场和园林小路,鹅卵石、广场砖和碎大理石则铺设于庭院和园林之中。第三种是弹性材料铺装,如在历史和环境保护区域、滨水地段及某些台面可以设置专用木栈道(图5.12);而在室外散步道路、运动场和儿童活动场地则选择铺设色彩鲜明、弹性耐磨的多种塑胶材料。

图5.12 木栈道

块材在庭院和园林铺地中的应用最为丰富,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

(1)石材 石材铺地又可分为石块、乱石板、鹅卵石等。

石板地面与路面可以铺砌成多种形式,经过打磨或坯烧或打毛的大理石或花岗岩成品一般应用于人流量较大的场地;方正的石料,采用多种规格搭配处理,形态较为自由,可用于铺砌庭院及路径地面(图5.13)。乱石铺地可采取大小不同规格的搭配组合成各种纹样,或与规整的石料组合使用,气氛活跃、生动。鹅卵石地面具有体积小、纹路深、使用灵活、富有自然气息等特点,同样可以大小搭配以及用不同颜色组成各种形式(图5.14)。一般应用于公园小径、庭院等环境中。

图5.13 铺砌地面

图5.14 鹅卵石的应用

(2)砖块 用砖块铺地是我国古典园林铺地中广泛采用的方式。方砖基本用于室内,在庭园中则采用条砖铺砌,构成席纹、间方、人字、斗纹等图案。这种铺地方法简单,在现代园林铺地中仍可采用。它具有施工方便、形状组合规则等优点。适用于大面积铺地,如公共广场、人行道等。

(3)综合铺地 综合使用砖、瓦、石铺地在古典园林中用得较多,俗称“花街铺地”,是根据材料的特点和大小不同规格进行的各种艺术组合。常见的有用砖和碎石组合的“长八方式”,砖和鹅卵石组合的“六方式”,瓦材和鹅卵石组合的“球门式”“软锦式”以及用砖瓦、鹅卵石和碎石组合的“冰裂梅花式”等(图5.15)。

(4)混凝土预制块 混凝土预制块铺地在现代风景园林中占主要地位,是硬质铺装砌块中最为常见的材料,除一般采用的水磨石、美术水磨石外,造型水泥铺地砖是富有造园艺术趣味的一种铺地材料,用于拼装的砌块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圆形4种基本规则形状和其他变型。其中长方形预制板块具有较强的导向性,而正方形具有次之的双向导向性;圆形预制砌块有较强的装饰性,而六边形在稍弱的装饰性中含有多向性意味。水泥预制块的多种类型易于满足现代园林建筑的大空间尺度的要求,而这些不同的砌块造型及与色彩的配合,取决于其设置场所的性质、功能及导向性等,如散步区、休息区和活动区的划分,单向通行或双向交叉等(图5.16)。

图5.15 颐和园长廊前的花砖铺地

图5.16 混凝土预制块铺地

2)设计要点

在应用块材铺地时需注意以下几个设计要点:

(1)选择合适的铺地材料 材料的选择以坚固耐久、适于加工生产、符合场所及环境空间的性质特点及设计风格方向为原则来确定铺装材料。另外,规模及工程造价也是确定材料要考虑的因素。如大型公共活动广场可选用石材,并注意毛面和光面材料的搭配使用;在繁华热闹的商业街,可采用不同形状和色彩有机搭配的地砖;而在居住小区、公园小径、庭院空间中,则可考虑采用更贴近自然的铺地材料,以创造休闲的空间氛围。

图5.17 与周边建筑色彩协调的釉面砖铺地

(2)注重铺地材料的外观设计 硬质铺地应注意外观效果,包括色彩、尺度、质感等。一般地面铺装在整个环境空间中仅充当背景的角色,对建筑、道路设施、建筑小品、绿景起衬托作用,不宜采用大面积鲜艳的色彩,避免与其他环境要素相冲突(图5.17)。

铺地材料的大小、质感、色彩也与场地空间的尺寸有关。如在较小环境空间中,铺地材料的尺寸不宜太大,而且质感、纹理也要求细腻、精致。

在块材铺地中,块材的质感由本身的材质和表面纹理两方面因素组成。材料的固有属性及加工方式决定了它给人的触视感受,也就是材质特点。而块材表面的纹理则是在材料确定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加工而成的。纹理效果的存在可以改善大块板材表面的单调、平滑状态,提高人们行走的趣味和安全性。块材拼接的砌缝可以说是块材纹理的间接表现,它是表现块料尺度、造型和整体地面景观的骨架。在城市广场、商业街区等大空间环境中,大尺度地面的拼缝可以宽到20 mm,甚至更多;而较小尺度的地面如庭院、步行道、园林的拼缝宽度为5 mm以下,甚至不留。所谓砌缝,并不一定专由水泥勾线而成,块材之间的空隙可以填充其他碎小石块或草泥。另外,地面铺装中砌缝与基底垫层的处理密切相关,在气候温差较大的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应注意每6~9 m2面积留有一定缝隙。为保证大面积硬质铺装的整体质量,也可以选择铺设钢筋网。

图5.18 硬质铺装

(3)注重硬质铺地材料的图案设计 图案的设计、布置、拼接必须与场地的形状、功能结合考虑(图5.18)。

(4)注意与软式铺地的结合 硬质铺地与草坪、绿化的有机结合、相互穿插,可以避免铺地效果过于生硬、死板,易在地面景观上形成生动、自然、丰富的构成效果。

(5)注意各种不同材料铺装路面的构造做法有所区别 各类铺装路面的构造详图见图5.19。

图5.19 各类铺装路面的构造详图

5.2.3 花架

花架,顾名思义是指供植物花卉生长攀援的棚架。在园林环境中,花架不仅以其自身的造型和攀附其上的植物成为特殊的景点,而且在造园设计中往往具有亭、廊的作用,常常利用其所处位置来划分组织空间,引导游览路线。当其分散布置时,如同亭子一般形成独立观赏点,并可在此组织对环境景色的观赏;当沿游览路线连续布置时,又能像廊一样发挥建筑空间的脉络作用,暗示游览方向,而且比廊更接近自然,融合于环境之中。加之通透的构架形式,以及植物瓜果的攀绕和悬挂,使得花架较之其他的小品形式显得更通透灵动,富有生气(图5.20)。

图5.20 爬满藤蔓植物的花架

在园林布局中,根据环境的需要,花架的造型丰富多变,形式各异。根据其选用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竹木花架、砖石花架、钢花架、混凝土花架、钢砼现浇花架、仿木预制成品花架等;根据其支撑方式可分为立柱式、复柱式、花墙式;根据其上部结构受力不同可分为简支式、悬臂式、拱门刚架式;根据其造型不同分类更是数不胜数,通常在现代风景园林环境中较为常用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1)梁架式花架 这种花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葡萄架,先立柱,再沿柱子排列的方向布置梁,在两排梁上垂直于柱列方向架设间距较小的枋,两端向外挑出悬臂,如供藤本植物攀援时,在枋上还要布置更细的枝条以形成网格(图5.21)。

(2)半边廊式花架 此种花架依墙而建,另一半以列柱支撑,上边叠架小枋,它在划分封闭或开敞的空间上更为自如,在墙上也可以开设景窗,设框取景,增加空间层次和深度,使意境更为含蓄深远(图5.22)。

图5.21 典型的梁架式花架

图5.22 半边廊式花架

(3)单排柱花架 单排柱的花架仍然保持廊的造园特征,它在组织空间和疏导人流方面,具有同样的作用,但在造型上却轻盈自由得多(图5.23)。

(4)单柱式花架 单柱式花架又分为单柱双边悬挑花架、单柱单边悬挑花架。单柱式的花架很像一座亭子,只不过顶盖是由攀援植物的叶与蔓组成,支撑结构仅为一个立柱(图5.24)。

图5.23 造型简洁的单排柱花架

图5.24 单柱式花架

(5)圆形花架 圆形花架,平面由数量不等的立柱围合成圆形布置,枋从棚架中心向外放射,形式舒展新颖,别具风韵(图5.25)。

(6)拱门刚架式 在花廊、甬道上常采用半圆拱顶或门式刚架式。人行于绿色的弧顶之下,别有一番意味。临水的花架,不但平面可设计成流畅的曲线,立面也可与水波相应设计成拱形或波折式,部分有顶、部分化顶为棚,投影于地效果更佳(图5.26)。

图5.25 圆形花架

图5.26 拱门刚架式花架

花架的设计也常常同其他小品相结合,如在廊下布置坐凳供人休息或观赏植物景色,半边廊式的花架可在一侧墙面开设景窗、漏花窗,周围点缀叠石小池以形成吸引游人的景点。

花架的设计及运用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局部环境景观的效果,除了要注意在造型上应符合环境的基本风格,还要在整体尺度上有较好的把握。一般来说,花架的高度应控制在2.5~2.8 m,适宜的尺度给人以宜于亲近、近距离观赏藤蔓植物的机会。过低则压抑沉闷,过高则有遥不可及之感。另外,花架开间一般控制在3~4 m,太大了构件就显得笨拙臃肿。进深跨度则常用2 700 mm,3 000 mm,3 300 mm。

布置花架时一方面要格调新颖,另一方面要注意与周围建筑和绿化栽培在风格上的统一。在我国传统园林中一般较少采用花架,因其与山水田园格调不尽相同,但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融合了传统园林和西洋园林的诸多技法,因此花架这一小品形式在造园艺术中日益为造园设计者所广泛采用。图5.27、图5.28分别展示了两种常见花架的布局造型。

5.2.4 雕塑小品

园林中设置雕塑历史悠久,我国早在汉代园林,建皇宫的太液池畔,就有石鱼、石牛及织女等雕塑。现存的古典园林如颐和园、北海公园等均留存有动物及人物等雕塑。同样,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中,雕塑也早已成为意大利等国园林中的主要景物。雕塑在现代国内外园林中更被广泛应用,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雕塑小品可与周围环境共同塑造出一个完整的视觉形象,同时赋予景观空间环境以生气和主题,通常以其小巧的格局、精美的造型来点缀空间,使空间诱人而富于意境,从而提高整体环境景观的艺术效果。

1)雕塑的分类

雕塑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具象和抽象雕塑、动态和静态雕塑等;按雕塑占有的空间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透雕;按使用功能则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与装饰性雕塑等。以下重点分析两类雕塑:

图5.27 华南工学院花架

图5.28 上海复兴公园木香花架

(1)按雕塑的艺术处理形式分类

①具象雕塑:是一种以写实和再现客观对象为主的雕塑,它是一种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的艺术形式,在园林雕塑中应用较为广泛(图5.29)。

②抽象雕塑:抽象的手法之一是对客观形体加以主观概括、简化或强化;另一种抽象手法是几何形的抽象,运用点、线、面、体块等抽象符号加以组合。抽象雕塑比具象雕塑更含蓄、更概括,它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感觉(图5.30)。

图5.29 具象雕塑

图5.30 抽象雕塑

(2)按雕塑的功能作用分类 根据景观雕塑在环境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实用性雕塑。

①纪念性雕塑:以雕塑的形象来纪念人物或事件,也有的以纪念碑形式来表达。纪念性雕塑是以雕塑的形象为主体,一般在环境景观中处于中心或主导的位置,起到控制和统帅全部环境的作用,因此所有的环境要素和平面布局都必须服从于雕塑的总立意(图5.31)。

②主题性雕塑:建立雕塑的目的在于揭示建筑或环境的主题,称为主题性雕塑。这类雕塑与建筑或环境结合,既充分发挥雕塑的特殊作用又补充环境的不足,使其无法表达出的思想性以雕塑的形式表达出来,使环境的主题更为鲜明突出。主题性雕塑与环境有机结合,能弥补环境缺乏表意的功能,达到表达鲜明的环境特征和主题的目的(图5.32)。

图5.31 某纪念性雕塑

图5.32 日本熊本县农业公园中以公牛的形象为主题的雕塑

③装饰性雕塑:主要是在环境空间中起装饰、美化作用。装饰性雕塑不仅要求有鲜明的主题思想,而且强调环境中的视觉美感,要求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并符合环境自身的特点,成为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给人以视觉享受(图5.33)。

④功能性雕塑:它在具有装饰性美感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如园林中的座椅、果皮箱、儿童玩具等都是以雕塑的表现手段,塑造出具有一定形式美感的园林小品。

2)雕塑的设计要点

(1)注意整体性 整体性主要体现在取材、布局上、造型设计上。在设计时,要先对周围环境的特征、文化传统、空间、景观等方面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取材应与园林建筑环境相协调,要有统一的构思,使雕塑成为园林环境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恰如其分地确定雕塑的形式、材质、色彩、体量、尺度等,使其和环境协调统一。另外,园林雕塑在布局上一定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展示其整体美、协调美(图5.34)。

图5.33 北京玉泉公园

图5.34 韩国景观汉城奥林匹克公园光荣墙浮雕

基座是雕塑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造型上烘托主体,并渲染气氛,雕塑的表现力与基座的体型相得益彰,但基座又不能喧宾夺主。因此,不能脱离雕塑随便加上一个体块作为基座,而应从设计一开始就将其纳入总体的构想之中,除应考虑基座的形象、体量外,对其质地、粗细、轻重、亮度等均应做仔细的推敲。

(2)体现时代感 雕塑应具有时代感,要以美化环境保护生态为主题,应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的审美情趣,同时体现区域人文精神,因此雕塑的立意、取材比较重要,应注意其内容、形式要适应时代的需求。

(3)注重与配景的有机结合 雕塑应注重与其他景观小品的配合,如与绿化、水景、照明等有机的组合,以构成完整的环境景观。雕塑与灯光照明配合,可产生通透、清幽的视觉效果,增加雕塑的艺术性和趣味性;雕塑与水景相配合,可产生虚实相生、动静对比的效果;雕塑与绿化相配合,可产生质感对比和色彩的明暗对比效果,形成优美的环境景观(图5.35、图5.36)。

图5.35 比利时的移动雕塑

图5.36 罗马尼亚寓意开放的雕塑

(4)重视工程技术 园林环境中的雕塑因环境需求的不同,在体量上有较大区别,如体量较大和使用硬质材料,必然牵涉一系列工程技术问题。一件成功的雕塑作品的设计除具有独特的创意、优美的造型外,还必须考虑到现有的工程技术条件能否使设计成为现实,否则很有可能因无法加工制作而使设计变成纸上谈兵,或达不到设计的预期效果。而运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设计,能够创造出新颖的视觉效果,比如一些现代动态雕塑,借助于现代科技的机械、电气、光学效应,突破了传统雕塑的静止状态,而产生灵活多变的特殊效果。

3)雕塑设置的要点

园林中设置雕塑,应考虑以下因素:

(1)环境因素 在园林中,环境优美、地形地貌丰富,并与花草树木等构成各种不同的环境景观,雕塑的题材应与环境协调,互相衬托,相辅相成,才能加强雕塑的感染力,切不可将雕塑变成形单影孤的个体。因此,恰当的选择环境或设计好环境,是设置园林雕塑的首要工作。

(2)视线距离 人们观察雕塑首先是观察其大轮廓及远观气势,要有一定的远观距离。进而是细查细部、质地等,故还应有近视的距离,因此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应有远、中、近三种良好的距离,才能保证良好的观察效果。因此,还要考虑到三维空间的多向观察的最佳方位与距离。

(3)空间尺度 雕塑体的大小与所处的空间应有良好的比例与尺度关系,空间过于拥挤或过于空旷都会减弱其艺术效果,并要考虑观赏折减和透视消逝的关系,对形象的上下、前后应作一定的修正和调整。

(4)色彩 适宜的色彩将使雕塑形象更为鲜明、突出。雕塑的色彩与主题形象有关,应与环境及背景的色彩密切相关。如白色的雕塑与浓绿色的植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古铜色的雕塑与蓝天、碧水互成美好的衬托,现代雕塑的色彩、材料均比以往大为丰富,而园林环境亦绝非仅是植物,故应认真考虑其色彩上互相衬托的关系。

雕塑在环境景观中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它在丰富和美化园林空间的同时,又给人们带来了美的欣赏,反映时代精神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因此在园林景观小品的塑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5.2.5 门窗洞口与景窗

在园林建筑中,门窗洞口就其位置而言,大致分成两类:一类属于园墙中的门窗洞口,另一类属于分隔房屋内外的门窗洞口。其主要作用都是提供交通及采光通风。另外,在空间处理上,它可以起到分隔空间和联系空间的作用,通过门窗洞口形成园林空间的渗透及空间的流动,以达到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异的效果。门洞还能有效地组织游览路线,使人在游览过程中不断获得新鲜生动的画面。因此,园林建筑中的门窗洞口不仅是重要的观赏对象,同时还是创造庭园框景的一个重要手段。

利用门窗洞口作为景框,可以从不同的视景空间和角度,获得许多生动的风景画面。框景有两种构成方式:一种是设框取景,另一种是对景设框。

①设框取景,犹如照相,预先设有一固定的框,而后借框得景,可获得“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效果(图5.37)。在拙政园“梧竹幽居”亭,四面均设有圆洞门,犹如四幅图画,其景观正如亭中对联所写,“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由”;扬州的“钓鱼台”,在瘦西湖小金山之西,是一座三面临水的方亭,亭内四面墙上开门洞,临水三面为圆形,近岸处为方形,从亭内远眺,湖上的莲性寺白塔和五亭桥分别映入两圆洞门内,构成了极空灵的一幅画面。到此游玩的人常感到奇妙无比,开门、设窗莫妙于借景,这正是借景之妙。

图5.37 透过景框看到的景致

②对景设框,则是已有较好的景致,于景之对面设框,将其收入框内。在园林中,除了对景设窗之外,还有对路设窗、门在一侧的做法。此种设置,路上游人均入窗中,好似一幅流动的人物画。立于窗前或人行窗外,均十分有趣。上述两种方式均为有景可赏,只不过是将天然景色集中、突出而成画面。观赏时不能距离太近,需离窗一定距离,则框与景连,无分彼此,宛若一幅天然图画(图5.38)。

1)门窗洞口的分类

(1)门洞的形式分类 门洞一般是由墙围起来的内部空间的入口标志,而窗是为了增加墙的通透性,以利于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而设置的,门洞由于其地位的重要性,故在设计上应加以重视。除了在功能上要满足人流和车流出入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其造型上的塑造,以起到体现内部空间性质,美化周围环境的作用。

图5.38 瘦西湖,洞门如景框,对景白塔和五亭桥

①按造型特点分类:可分成以下3类。

a.曲线型:曲线型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常用的门洞形式。如圈门(包括上下圈门)月门、汉瓶门、葫芦门、梅花门,还有形式更为自由的莲瓣门、如意门和贝叶门等(图5.39)。

b.直线型:如方门、六方门、八方门、长八方门、执圭门,以及把曲线门程式化的各种式样(图5.40)。

图5.39 以曲线造型的门洞

c.混合式:混合式是以直线型为主体,在转折部位加入曲线段进行连接,或将某些直线变成曲线。

②按照形象特点分类:可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a.几何抽象形:圆形、横长方形、直长方形、圭形、多角形、复合形等。

b.仿生具象形:海棠形、桃、李、石榴水果形和葫芦、汉瓶、如意形等。

(2)窗洞的形式分类 窗洞,除漏窗外,基本形式多与门洞相同。由于窗不受人流通过的功能限制,其形式较门洞更为灵活多变。

①空窗:园墙上不装窗扇的窗洞口称为空窗。既可供采光通风,又可作取景框并能使相邻空间互相穿插、渗透,扩大了空间效果和景深。空窗式样多设计成为横长或直长、方形等。空窗的高度多取人的视点高度,以便于游人临靠观景,同时也要兼顾与建筑本身墙面形象及四周环境的协调和在具体位置所起的作用。空窗的另一种延伸造型是在墙上连续开设各式窗洞,不设窗扇,但形状多变,有六角、方形、扇面、梅花、石榴等形状,常被称为“什锦窗”(图5.41)。

②漏窗:漏窗又名花窗,是窗洞内有镂空图案的窗。在院墙空窗位置,用砖、瓦、木、混凝土预制小花格等构成形式多样的几何花纹图案窗,光影和墙外景色都可穿窗而进,因此称为漏窗(图5.42)。

图5.40 以直线造型的门洞

漏窗高度一般在1.5 m左右,与人眼视线相平。透过漏窗可隐约看到窗外景物,取得空间似隔非隔、景物似隐非隐的效果。

漏窗是园林建筑中的重要装饰小品,它与窗洞不同,窗洞虽也起分隔空间的作用,但其自身不作景象,在组景中只能起到景框的作用,而漏窗自身有景,窗花玲珑剔透,窗外景色隐约可见,具有含蓄的造园效果,而且可使空间延续,景深扩展。

③景窗:在园林建筑中漏窗多指以几何图案装饰的窗洞,而把以自然形体和景象作为图案的漏窗通称为景窗,也叫主题漏窗(图5.43)。在古典园林的景窗中,多以鸟兽花卉为题材,用木片、竹筋或铁丝做骨材,用灰浆塑形;而现代园林的景窗则多用人物、故事、戏剧、小说为题材。随着现代材料的发展,景窗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愈加丰富,材料多以扁铁、金属、有机玻璃、水泥等为主,更有以玻璃腐蚀画、琉璃制品、玻璃钢、不锈钢、玻璃竹布、彩色水泥塑及涤纶薄膜摇片等塑成的新材料花饰。

图5.41 颐和园长廊内形状各异的什锦窗

图5.42 漏窗

图5.43 材花草植物形象的景窗

2)门窗洞口的设计应用

空窗、漏窗和景窗在园林建筑中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装修手段,运用得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要解决其通风采光及联系空间的功能,如何恰当选型和设定其位置是设计师应慎重考虑的问题。

在庭院中,分隔空间的隔墙以及半边封闭的步廊,一般多以安置空窗和漏窗来增加园景相互渗透的效果,或用以减轻实墙闭塞的感觉。这些空窗和漏窗可以采用同一样式,均衡排列;或洞形相同,花样各异(图5.44);也可以采用洞形花样均不相同的什锦式(图5.45)。处于厅、堂、廊、榭等园林建筑墙壁上的漏窗,要求虚实配置得当,它们既要考虑建筑物的构图要求,也要考虑园林空间的构图要求,还要注意避免把窗洞设置在不易损坏的墙体上。

图5.44 留园漏窗,均匀排列,形状相同,图案各异,于统一中求变化

图5.45 网狮园的漏窗,形状、图案均不同,但等距布置,变化中有统一

花格的艺术效果主要是以其明暗对比和光影的关系来体现的。因此空窗和漏窗一般都选择较为明快的色调,甚至在白粉墙上的窗洞,也多使其同墙面采用同一色彩。这样,在阳光照射下,外面看去黑白对比明确、醒目,由室内看出,明暗对比柔和。有时为了满足远看时造成空透的效果,近看时又有内容可以观赏,可把花格做成深色调。

景窗也即主题形漏窗的纹样设计应与建筑物的风格相适应,采用抽象性构图、灵活的布局,但要注意形象的完美性。几何纹样的漏窗可以取材于民间建筑,也可自行创造,但应注意不同材料对花格造型在构图上可能带来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园林建筑中使用砖瓦组成的花格其尺寸是比较适宜的,用钢筋混凝土组成的花格随大小可随意控制,但容易产生尺度过大的现象,在设计中花格的尺度一定要同所在的建筑物相关部分的尺度相协调。

门窗洞口的设置,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考虑与景墙及周围山石、植物、建筑物风格的协调。为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需考虑框景、对景、衬景和前、中、后景的结合。在我国传统园林中,门窗洞口形式的选择,多从寓意出发。如为获得“别有洞天”的效果,可选择较宽阔的门洞形式,如月门、方门等,以便多显露一些“洞天”景色,吸引观赏者视线(图5.46)。而寓意“曲径通幽”的门洞,则多选用狭长形,使景物藏多露少,使庭园空间与景色显得更为幽深莫测(图5.47)。同时,还要考虑通过门洞的人流量,以确定适宜的门洞宽度。

图5.46 艺囿,浴欧门:洞门引导进入不同的庭院,令人耳目一新,产生别有洞天的感觉

图5.47 留园洞门,寓意“曲径通幽”

门窗洞口在形式处理上虽然不需过分渲染,但却要求精巧雅致。《园冶》有云:“应当磨琢窗垣”,但却“切忌雕镂门窗”,意指门窗洞口的周边加工应精细,但又不必过分渲染。传统式庭园中,一般洞口内壁为满磨青砖,边缘只留厚度为一寸多的“条边”,做工精细,线条流畅,格调优美秀雅。现代公共庭园中,门洞边框多用水泥粉刷,条边则用白水泥,以突出门框线条。门洞内壁也有用磨砖、水磨石、斧凿石(斩假石)、贴面砖或大理石等。门窗洞口的线脚形式有外凸和内凹两种。外凸型的洞口挺拔明快,内凹型的洞口简洁浑厚。在材料选择上,需要考虑色彩与质感同周围墙壁的对比关系,如乱石墙以采用白水泥门窗套为宜,白粉墙则可采用深色磨砖或片石料贴面。

总之,门窗洞口的选型往往对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或庄重大气,或小巧玲珑,应多从园林艺术风格上的整体效果加以推敲,把建筑及环境各要素的配置考虑其中,务求形式和谐统一。

5.2.6 花池﹑花坛与花境

在现代园林建筑中,花坛是庭院、公园、广场中不可缺少的组景元素,甚至有的在庭园组景中成为组景的中心,对维护花木、点缀景观、突出环境意象很有作用。

在我国传统园林中,花卉植物的栽植很少采用花坛形式,多为自由栽种,采取自然山水的布局形式;庭园组景讲究诗情画意,融于自然。而在古典西洋园林中,花池多讲究几何形体,诸如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并且常把花池与雕塑结合起来,或在庭园中布置有一定造型的花盆、花瓶。这些手法在欧洲现代庭园布置中仍有采用。由于西方园林艺术的渗透,带有一定几何型布局的花坛逐渐走进我国的园林环境中,如西方园林花台的“牡丹台”作法。

在现代园林艺术中,根据花坛所处地形、位置和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种。按照规模和距地高度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花池(单个的或组合的花池)、面积较大的花坛、狭长形的花带等;也可按花木的品种分,如单植和混植花坛;也可按其造型分,如桶形、碗形、三角形、方形、树形、星形、带形等几何形花坛以及自由形花坛;可按布局形式分为点式、线式和组团式花坛等;也可按花坛砌筑材料分类,如花岗岩贴面花坛、瓷砖贴面花坛、金属或木质材料花坛等。在此我们以影响设计造型的按照规模和距地高度的分类作为讲解重点。

1)花池

花池占地面积较大,一般是近地面栽植花草而与地坪略有高差、稍突出于地面或略低于地面的下沉式花池。花池种植的花草基本是以平面图案和肌理形式表现的,比如毛毡式、框花式、丝带式等。花池常用于城市公园、广场等人群集中的较大型开放空间环境中(图5.48)。

2)花坛

花坛可以泛指各种观展花草的场地设施,也可以指稍高于地面、高度在40 cm左右、人工砌筑不明显的台地和坡地。花坛在花卉造景设计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或作为局部空间构图的一个主景独立设置,或由多个独立花坛按一定的对称关系组合成为一个大型花坛(图5.49)。

图5.48 圆形花池

图5.49 大型组合式花坛

所选花卉植物或以表现群体色彩美的草花植物为主,或以观花叶的草本植物和常绿小灌木为主,通过修剪、组合形成一定造型和图案纹样的花坛。花坛的建造施工及管理比较简便,与观赏者最为接近,而且在环境中设计选型也较随机。花坛内花草不宜繁杂,组合应疏密有致,远看丛化一片,近赏主次分明。除花坛的绿景植物之外,其侧壁或边沿材料是表现特征的主要方面。侧壁可采用块材叠砌,树桩或金属或木材板条围合;在边沿处理方面,还可以附加木板和木条垫层供人坐靠,或与休息坐椅结合。

若按体积大小来分,还有一种小型种植容器,被称为箱式花坛。它的最大特点是体积小,可以随时移动和更换,一般多用于商业街休息广场、庭院、建筑入口、道路以及节日和展览会会场布置,等等。可以根据场所性质及服务对象的不同而改变植栽的内容。它除了有装饰美化空间环境的作用外,还可起到限定空间、引导暗示、视觉聚焦的作用。种植容器作为一种点状空间表现元素,无论独立设置还是排列成行或聚散组合,均需考虑到人在地面行走以及仰视或空中俯视的感受。容器造型是多样的,容器尺寸应适合所栽种植物的生长特性,应利于根茎的发育,一般可按以下标准选择:花草类盆深20 cm以上,灌木类盆深40 cm以上,中木类盆深45 cm以上。种植容器的用材,应选择材质细腻、具备有一定的吸水保温能力、不会引起盆内过热和干燥的材料,比如混凝土、塑料、玻璃钢、陶瓷、陶土、木板、金属材料等,或者选择具有自然情趣的掏空树干、石块以及便于更换的藤条作为种植容器,抑或选用反映当地地域文化的材料,这也是烘托园林意境的常用手法。植容器所用栽培土,应具有保湿性、渗水性和蓄肥性,其上部可铺撒树皮屑作覆盖层,起到保湿装饰作用。

图5.50 花坛结合座椅设计

花坛既能种花植草,也可以配置树木;既能独立而设,也可以与喷泉、水池、雕塑、休息坐椅等景观、设施结合设计图(5.50)。因此,良好的花坛设计具有改善环境质量及创造多功能环境景观的双重意义。

3)花台

在花卉造景小品中还有一类是花台。它突出于地面,高度一般在40~100cm,可为一层台面,也可以是多层跌落式台面的叠合,以空心式台座填土或培养基来种植花草。花台一般面积较小,适合近距离观赏,以表现花卉的色彩、形态以及花台的造型等综合美。花台的平面多是规则几何形,亦有自然形。规则型花台的台座形状为规则几何形体,如圆柱形、棱柱形等。可单独设置为独立花台,也可由多个台座组合设计成组合花台。其空间造型和组合形式是立体的,为便于游人观赏并有适宜尺度感,单层台面高度应在1 m左右。某些倾斜或阶梯(也叫金字塔形)状的台面,应以保证观看视角来确定总高度。规则形花台是花坛系列中的制高点和视觉焦点,具有较强的地标和导向作用,常用于公园、广场等通道节点的中心或旁侧。自然形花台台座外形轮廓为不规则的自然形状,多采用自然山石叠砌而成。我国古典庭院中的花台绝大多数为自然形花台,设计时可自由灵活,高低错落,变化有致,易与环境中的自然风景协调统一(图5.51)。

图5.51 门前花台设计

4)花镜

花境是以多年生草花为主,结合观叶植物和一二年生草花,沿花园边界或路缘设计布置而 成的一种园林植物景观。花境外形轮廓较为规整,内部花卉的布置较为自由多变,成丛或成片,多位宿根、球根花卉,亦可点缀种植花灌木、山石、器物等。

花境是介于规则式与自然式之间的一种带状花卉景观设计形式,也是草花与木本植物结合设计的景观类型,广泛用于各类绿地,通常沿建筑物基础墙边、道路两侧、台阶两旁、挡土墙边、斜坡地、林缘、水畔池边、草坪边以及与植篱、花架、游廊等结合布置(图5.52)。

图5.52 五彩缤纷的花镜

花境植床与周围地面基本相平,中央可稍稍突起,坡度5%左右,以利排水。有围边时,植床可略高于周围地面。植床长度依环境而定,但宽度一般不宜超过6 m。花境植物种植,既要体现花卉植物自然组合的群体美,又要注意表现植株个体的自然美,尤其是多年生花卉与花灌木的运用,要选择花、叶、形、香等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并注意高低层次的搭配关系。双向观赏的花境,花灌木多部植于花境中央,其周围布置较高的宿根花卉,最外缘布置低矮花卉,边缘可用矮生球根、宿根花卉或绿篱植物设计嵌边,提高美化装饰效果。单向观赏花境种植设计前高后低,由背景衬托的花境则还要注意色彩对比等。

5.2.7 栏杆和边沿设计

1)栏杆设计

栏杆在园林建筑中,具有分隔空间、安全防护的作用,除此功能性作用外,其本身的造型也是园林中的一种重要组景小品构件,可在一定程度上点缀装饰环境,丰富空间景致。园林中各种活动范围,功能区分,常以栏杆为界。因此,园林栏杆常作为组织、疏导人流的交通设施。园林栏杆还具有为游人提供就座休憩之所,尤其在风景优美、有景可赏之处,设以栏杆代替坐凳,既有维护作用,又可就座赏景。园林中的坐凳栏杆、美人靠凳均为此例。

在栏杆的设计中,对于栏杆与主体建筑的关系,栏杆与所在环境的关系,栏杆的尺度控制,栏杆的韵律与动静感,栏杆的虚实、黑白关系的处理等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设计者要根据栏杆所属的特定环境和其自身的主要功能来确定其选形、尺度、材料等。

①要保证其造型形象与园林环境总体风格协调一致,以其优美的形态来衬托环境,加强气氛及静止态的表现力。如北京颐和园为皇家园林,采用石望柱栏杆,其持重的体量、粗壮的构件,构成稳重、端庄的气氛(图5.53)。而自然风景区的栏杆,常采用自然本色材料,尽量少留人的痕迹,造型上则力求简洁、朴素以使其与自然环境融成一体(图5.54)。

图5.53 颐和园的栏杆设计

图5.54 某景区栏杆

栏杆的造型一般以简洁、通透、明快为特点,切忌繁琐。具体形式和虚实搭配还要视其所在的环境和组景需要来决定。如靠近水面应多设空栏,可使视线避免过多的阻碍,以便观赏波光倒影、水面景色(图5.55);而高台之上多构筑实心栏板,游人登临远眺时,实栏可给人以较大的安全感,由于此种栏杆作近距离观赏的机会少,可只作简洁的处理;在以自然山水为主的风景点,盘山道上若需设防护性栏杆,一般亦多设置透空栏,有的甚至只用简单的几根扶手,连以链条或金属管而已。为保证自然景色的完整性,不破坏山势山形及风景层次,山道旁的栏杆务求空透,如云南石林、安徽黄山、辽宁千山、陕西华山及朝鲜金刚山等风景地所采用的栏杆皆属此例(图5.56)。

图5.55 耦园,桥上的空栏

②园林栏杆要有合理的尺度,宜人的尺度会使游人倍感亲切,宜于环境的尺度可使景致协调,更便于功能的发挥。如在开阔空旷的大空间中适当设置栏杆,人们可凭栏赏景,给人以依附和安全性,在空旷中获得亲切和踏实之感。特别在庭园的小空间中栏杆与组景的关系显得更为密切。在小空间的庭园中若配以适当小尺度的栏杆,通过对比的作用可以使人感到空间的扩大(图5.57),虽处斗室,而无局促狭迫之感。此种对比衬托的设计手法在现代空间设计中也能得到以小衬大的效果。

图5.56 景区登山道栏杆取天然木材,空透造型

图5.57 小尺度的栏杆符合游园的小空间特点

有时为了保证安全,栏杆必须要有一定的高度,为了不致使这一尺度破坏整个庭园空间的比例,我国传统庭园中多采用把栏杆与坐凳结合成美人靠,栏杆从水平方向横分为二,再加上色彩的区别,一黑一白,一虚一实从而使一大变为二小,亦达到了尺度控制的目的。

栏杆的高度因功能的需要而有所不同,围护性栏杆高度一般以90~120 cm为宜,超过人的重心,以起到防护围挡作用,行人也不易跨越;分隔性栏杆高度一般为60~80 cm为宜,花坛、草坪的镶边栏杆高度则以20~40 cm为宜,主要起到装饰环境的作用,也用于场地空间领域的划分。

③栏杆要求坚固。栏杆最基本的使用功能为安全围护,若栏杆本身不坚固,就失去实用的意义,而且更增加隐患。栏杆的立柱要保证有足够的深埋基础和坚实的地基,立柱间距离不可过大,一般为2~3 m,具体尺寸应视材料情况而定(图5.58)。

图5.58 各种不同形式栏杆的结构示例

④栏杆选择材料,宜就地取材,体现不同风格特色。如石材、竹材、钢筋混凝土、木材、金属材料等,皆可选用,不同的材料,由于其质地、纹理、色彩和加工工艺等因素的不同,形成各种不同造型特色和风格的栏杆,从而保证了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边沿设计

在园林环境中,边沿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多指为划分空间领域和区分不同的空间处理手法而进行的边界施工。具体到不同的环境中,其称谓多种多样,如镶边、路缘石、挡墙,等等。

(1)镶边 所谓的镶边是指在功能上为保护铺装的断面和基础以及被其他材料所覆盖的表面相区分的境界。同时,它可将相结合的两个部分在功能上加以分离,在视觉上将两者明确区分和围绕起来,以强调方向性和流动性(图5.59)。

(2)路缘石 路缘石是在步行道和车行道出现地面高差时,为了区分二者并防止汽车侵入人行道而设计的。如果沿路条件良好,则可用桩式路阻来代替路缘石进行对车的阻挡,而没有必要设计路面的高差。路缘石除了能确保行人安全,进行交通引导外,还可利用它的稍高于地面的特点来维护花池,保持水土,保护种植。除了与车道面垂直形成高地差外,也可将二者倾斜连接以表现连续柔和的效果,破除其在人们心中传统老式的印象(图5.60)。

路缘石可采用预制混凝土、砖、石料和合成树脂材料,高度为100~150 mm为宜。区分路面的路缘,要求铺设高度整齐统一,局部可采用与路面材料相搭配的花砖或石料;绿地与混凝土路面、花砖路面、石路面交界处也可不设路缘;但与沥青路面交界处应设路缘。常见路缘石几构造做法见图5.61、图5.62、图5.63。

图5.59 卵石和石块镶嵌的边沿各有特色

图5.60 斜坡式路缘石,改变了以往的传统做法,令人耳目一新

图5.61 不同材料的路缘石

图5.62 不同样式的路缘石

图5.63 几种路缘石构造做法

(3)挡墙 挡土墙是防止土坡坍塌、承受侧向压力的构筑物,它在园林建筑工程中被广泛用于房屋地基、堤岸、码头、河池岸壁、路堑边坡、桥梁台座等工程之中。挡土墙常用砖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筑成,墙面可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表面处理,或突出其肌理质感,使纹路有凹凸、深浅等变化,或进行简单的壁饰设计(图5.64)。

图5.64 挡墙分层设置,平台处栽植绿化

挡墙的基本设计手法如下。

①宜低不宜高:若高差为1 m以内的台地,完全可以处理成斜坡台阶而没有必要做成挡墙,斜坡之上种植绿化植物;当高差过大致使放坡有一定难度时,也可在其下部设台阶式挡墙,上部仍用斜坡过渡。这样既保证了土坡稳定,同时也降低了挡墙的高度,节省了工程造价。

②宜零不宜整:当台地落差较大时,不可只图施工上的简单方便而作成单层的整体挡土墙,为解决这种大挡墙的庞大笨重感,应遵循化整为零的原则,分成多阶层的挡墙修筑,中间跌落处设平台进行绿化装饰(图5.65)。

图5.65 两段式挡墙,坡度平缓

③宜缓不宜陡:落差较大的台地若设成普通的垂直整体挡墙还有一缺陷,就是由于人的视角所限,较高的挡墙可产生强烈的压抑感,而且挡墙顶部的绿化空间往往超越人的视点而不可见,若在地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其做成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斜面挡墙,则可使视野内的景物增加,空间因而更开敞更明快(图5.66)。

④宜曲(折)不宜直:在某些空间环境中,曲线造型比直线造型更能吸引人的视线,展现一种柔和舒美的感觉。如露天剧场、音乐池座、室外活动场等,其挡墙便可化直为曲或折线形,形成折板、拱形或弧形挡墙台阶,以其动感、流畅的态势迎合特定的环境(图5.67)。

图5.66 圆形凹院空间以折线形挡墙和台阶构成

图5.67 挡墙与花坛结合布置

挡墙设计除以上述4点作为设计基本原则外,还应注意与其他园林小品结合布局统一设计。另外,挡墙还要为垂直绿化提供条件。如当挡墙分层设置时,可在各层平台处设置种植穴,栽植适宜的绿化植物,即可发挥其以植物丰富空间意象的优势,又可通过绿化植物的色、形、味来渲染气氛,突出季相。

5.2.8 台阶与蹬道

1)台阶

台阶或梯级是园路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园林建筑中主要作为垂直方向的联系手段用来解决园林地形变化及地平高差的问题。除具使用功能外,台阶还具有增加竖向变化,打破水平构图的单调感,增强节奏感,丰富空间层次感及引导视线的作用,尤其是高差较大的台阶还会形成不同的近景和远景的效果,是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点景之物。

(1)台阶种类 台阶种类繁多,按材料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天然石材台阶、混凝土台阶、塑石台阶、竹木台阶、草皮台阶等。若按台阶的造型特点来分,则有如下3种类型。

①园林型:其最大特点为简单、朴实,以解决基本功能为目的,所选材料多为就地取材,可以用砂石、树桩、竹根、石板、砖瓦、混凝土等做成,看上去非常自然,融合在园景地形之中。

②挡墙型:对于地形起伏不大,高差在500 cm以内的地坪台地,在竖向地形处理上,常采用此型作为高差的过渡(图5.68)。平面布局上可曲折变化,立面上可设置壁龛种植穴栽植小型花草,以增添情趣。

图5.68 砖砌台阶

图5.69 花岗岩台阶

③立体式花台型:多在地段标高发生变化、功能性质转换时采用,并可突出绿化配景的效果。花台可用石块干砌,台阶可就地取材,踏面踢面分别用石条和砖等不同材料砌成,也便日后植物小草能钻缝隙而出。切不可施用水泥砂浆灌缝,以免适得其反(图5.69)。

(2)台阶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台阶尺寸:每级踏步的尺寸必须适合人的步履。过高容易使人产生疲劳,过低容易被忽视而将人绊倒,过宽、过窄,行走均会感到不适。一般室外踏步高度设计为12~16 cm,踏步宽度30~35 cm,低于10 cm的高差,不宜设置台阶,可以考虑做成坡道。台阶的级数宜在8~11级,最多不超过19级。台阶长度超过3m或需改变攀登方向的地方,应在中间设置休息平台,宜设宽度1~3 m的平台,供人中途休息歇步,同时也可以使台阶形式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实践表明,台阶的尺寸以150 mm× 350mm为佳,至少不应小于120mm×300mm。台阶坡度一般控制为1/7~1/4,踏面应做防滑处理,并保持1%的排水坡度。

②为了方便晚间人们行走,台阶附近应设照明装置,人员集中的场所可在台阶踏步上安装地灯。

③过水台阶和跌流台阶的阶高可依据水流效果确定,同时也要考虑儿童进入时的防滑处理。

④在室外空间中,当台级超过6级的时候,要注意设置扶手,并且改变梯蹬的高宽比,以减少上下视觉的陡峭感。

⑤应充分结合地形,使台阶随地形起伏、曲折自如,适当与假山、花坛、栏杆等配景结合,可使园林景观大大增色。

⑥为了减轻人们攀登时的单调和吃力感,吸引行人按设计意图行进,除在踏步的平面组织上做文章外,也可以将瀑布流水、花池花坛及路灯等装饰性设施与踏步及休息平台结合起来,以增加攀登的趣味。

⑦为保证台阶的稳固和安全,在选择施工工艺时需注意其构造做法(图5.70)。

2)蹬道

在传统园林中,除以梯级和台阶来组织室外竖向交通外,还有一种形式——蹬道的使用也较为广泛。尤其在路程较长的攀爬过程中,单调枯燥的台阶容易使人望而生畏,挫损游人登攀的兴致,因此在我国传统园林中多把石级和堆山叠石结合起来,形成随地势起伏的蹬道(图5.71)或爬山廊,使其与园林环境,建筑物的布局及其他园林配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游人在观赏中不知不觉地攀登到高一处的景点,这样的处理,既解决了交通的联系又丰富了组景的内容,是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值得借鉴与推广的好办法。

在现代游园或自然风景区多采用蹬道的手法来代替某些石级,天然石蹬道、仿树桩蹬道、仿木板蹬道等形式均饶有山林野趣,增加了路途中的攀爬兴趣。常有依山就势自然凿出的蹬道,处理时则应与地形地貌相协调,不可使用过于现代的材料和造型,以保持自然的情趣(图5.72)。

图5.70 台阶构造做法

在园林建筑中,必要时即使是普通的石级也应进行小品化的处理:如平面组合的变化,材料特色的发挥,表面质感的加工,等等。总之,要着眼于组景的效果,提高其观赏性,给人以美观和谐的感受,不致因草率处理而产生破坏园林组景的结果。

图5.71 拥翠山庄——蹬道,可登山越岭,通达不同的景区、景点

图5.72 龙泉寺——山道

5.2.9 小桥与汀步

我国传统园林,以处理水面见长,在组织水面风景中,桥和汀步是必不可少的组景要素,具有联系景点,组织引导游览路线,点缀景色,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

1)小桥

桥的架设应取决于水面的形式和周围的环境特点,如:小型水面架桥,其造型应轻快质朴,通常为平桥或微拱桥(图5.73、图5.74);水面宽广或水势急湍者应设高桥并带栏杆(图5.75);水面平缓者,可不设栏杆,或一边设栏杆,架桥低临水面,以增加亲近水面的机会(图5.76);宽广或狭长的水面,应巧妙利用桥的倒影或建构曲折的桥身,利用桥体造型增添水面景色(图5.77);若大片平坦湖泊,应使桥体造型多变,并保证多种风格的桥式和谐统一,过渡巧妙自然……

图5.73 平桥

图5.74 微拱桥

图5.75 高桥并带栏杆

图5.76 增加亲水机会

图5.77 利用桥体造型增添水面景色

(1)平桥 造型简单,能给人以轻快的感觉。有的平桥用天然石块稍加整理作为桥板架于溪上,不设栏杆,只在桥端两侧置天然景石隐喻桥头,简朴雅致。

(2)曲折平桥 多用于较宽阔的水面而水流平静者。为了打破一跨直线平桥过长的单调感,可架设曲折桥式。曲折桥有两折、三折、多折等。它为游客提供了各种不同角度的观赏点,桥本身又为水面增添了景致。

(3)拱券桥 多置于大水面,是将桥面抬高,做成玉带的形式。这种造型优美的曲线,圆润而富有动感。既丰富了水面的立体景观,又便于桥下通船。而用于庭园中的拱券桥则多以小巧取胜(图5.78)。网师园石拱桥以其较小的尺度、低矮的栏杆及朴素的造型与周围的山石树木配合得体见称。

2)汀步

在园林中,水景的布置及水面的联系除桥外也常用汀步。汀步是一种较为活泼、简洁、生动的“桥”。在浅水河滩,平静水池,或大小水面收腰或变头落差处可在水中设置汀石,散点成线借以代桥,通向对岸。由于它自然、活泼,因此常成为溪流、水面的小景。在现代景园设计中汀步的运用也较为常见,成为景园环境中丰富水面景致的有效手段。

汀步设计的要点:

图5.78 拱桥构造

①基础要坚实、平稳,面石要坚硬,耐磨。多采用天然的岩块,如凝灰岩、花岗岩等,也可以使用各种美丽的人工石。砂岩则不宜使用(图5.79)。

图5.79 汀步设计

②石块的形状,表面要平,为防滑忌做成龟甲形。不可在石块表面雕饰凹槽,以防止积水及结冰。

③汀石布置的间距应考虑人的步幅,中国人成人步幅为56~60 cm,石块的间距可为8~15 cm。石块不宜过小,一般应在40 cm×40 cm以上。汀步石面应高出水面6~10 cm为好。

④安置汀步石块时,长边应与前进的方向相垂直,这样可以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

⑤汀步置石需能表现出韵律的变化,使作品具有生机和活跃感,富有音乐律动的美。

⑥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其周围环境特点,创造出与地形、地貌组合和谐的、具有个性的汀步。

5.2.10 室外家具

室外家具在园林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基本的服务设施存在于各种园林环境中,为人们提供多种便利和公益性服务。这些室外家具主要包括:提供休息的坐具;提供通讯联系的音箱和电话亭;提供商业销售的售货亭;保证公共卫生的垃圾箱;以及饮水器、自行车架等便利设施。这些室外家具的共同特点是占地少、体量小、分布广、数量多,此外还有造型别致、色彩鲜明、便于识别等。

任何环境设施都是个别和一般、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安全、舒适、易于识别、和谐、文化感是园林环境中室外家具的共性。但由于环境、地域、文化、使用人群、功能、技术、材料等因素的不同,室外家具的设计更应体现多样化的个性。例如,不同地域之间气候的差异性就会影响服务设施的设计。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室外家具不宜采用金属材料,可以多用木材以增加亲切感和舒适感;另外北方常年下雪,考虑到一年中很长时间的灰白背景,设施不宜采用浅色,而应该多采用色彩较鲜艳的玻璃钢材质;此外,可以更多地采用当地的特色材料,比如在江南可多采用竹子一类的传统材料运用到现代环境设施中,而不是一味只追求具有科技含量的现代材料。各地不同的自然资源都可以成为设计师构思利用的理想对象,源于自然的设计更能体现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特征。所以室外家具在设计中既要考虑到实用性,又要反映所在的环境特征;另外在布置时考虑与场所空间、行人交通的关系,既能便于寻找、易于识别、方便使用,又能提高景观和环境效益。

1)座椅

座椅在园林环境中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家具”,作为供游人休息的设施,设置座椅是十分必要的,座椅除具有实用功能外,还有组景点景的作用。在庭园树林中设置一组石桌凳往往能将自然无序的空间变为有一定中心意境的庭园景色,使设置座椅的地方,很自然成为吸引人前往、逗留、聚会的场所。座椅设置的位置多为园林中有特色的地段,如池边、岸沿、岩旁、台前、林下、花间,或草坪道路转折处等,既可作为休憩家具,又可成为小区域环境中的一个景致(图5.80)。有时在大范围组景中也可以运用座椅来分割空间(图5.81),座椅利用自身的造型特点,在与环境取得协调的同时足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情趣。

图5.80 林间路旁的石桌凳既提供了休息区,又形成一景致

观赏、休息、谈话是座椅同时兼具的服务内容。座椅的设计应考虑人在室外环境中休息时的心理习惯和活动规律,结合所在环境的特点和人的使用要求,来决定它的安设位置、座位数量和造型特点。其中,满足休憩及人的观赏需求是随机性最强的内容,无论是开放性空间还是私密性环境,座椅的设置一般应面向风景、视线良好及人的活动区域,以便为观赏提供最佳条件;而作为休闲园林环境中的休息设施,座椅的设置应安排在人行道附近,以方便使用者,并尽量形成相对安静的角落和提供观赏的条件;供人长时间休憩的座椅,应注意设置的私密性,座椅以1 ~2人为宜,造型应小巧简单;而人流量较多供人短暂休息的座椅,则应考虑其利用率,座椅大小一般以满足1~3人为宜;典型的休息场所座椅应较为集中,可利用环境中的台阶、叠石、矮墙、栏杆、花坛等结合进行整体设计,使之兼有坐凳的功能,座椅附近应配置烟灰皿、卫生箱、饮水器等服务设施(图5.82)。在城市公园或公共绿地所选座椅款式,宜典雅、亲切(图5.83);在几何状草坪旁边的,宜精巧规整;而在自然风景区和野生公园则以就地取材富有自然气息为宜(图5.84)。

图5.81 利用座椅分割空间

图5.82 台阶式的休息座可满足大量游人的需要

图5.83 造型典雅别致的休息座

图5.84 自然景区内的原木座位

室外座椅的设计应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普通座面高38~40 cm,座面宽40~45 cm,标准长度:单人椅60 cm左右,双人椅120 cm左右,3人椅180 cm左右,靠背座椅的靠背倾角为100°~110°为宜。座椅的细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性化关怀的细致与否,其实在现代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理念体现在方方面面,室外座椅的尺度往往影响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所以在设计中要严格控制。在法国巴黎街头的一种高靠椅充分体现出对“人性”细腻的关注与关照,它是一种介于栏杆和座椅之间的高靠椅,既起了围栏规限作用又可让人暂时停靠,在人流匆匆的交通集散地,特别适合双肩背包客或不便落座的过客临时停靠。

座椅的制作材料很广泛,可采用木材、石材、混凝土、陶瓷、金属、塑料等。座椅材料的选择除与环境特点(环境性质、背景和铺地形式)相关外(图5.85),还要考虑使用频率(一人一次占有时间),频率低者(占用时间短、使用人少)可选用水泥石材,频率高者应选用木材,木材应作防腐处理,座椅转角处应作磨边倒角处理。另外,座椅色彩和造型在同一环境中宜统一协调、符合环境特点、富有个性(图5.86)。

图5.85 板条椅的布局具有很强的韵律感

图5.86 符合环境特征的室外休息座

2)音箱

音箱常见于广场、公园等露天公共活动场所,以及大型公共建筑中。它们种类多,造型各异,或做成环境中的装饰物或隐藏于草坪和设施之中,为人提供背景音乐,烘托环境气氛。

3)电话亭

作为现代通信的基本设施,电话亭在公园、广场、风景游览区等公共环境中是必不可少的,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现代生活之中,同时公共电话亭作为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千姿百态的造型,也丰富了园林空间环境,成为园林景观小品的一个组成部分。

公共电话亭按其外形可分为封闭式、遮体式等。封闭式电话亭一般高2~2.4 m,长×宽为0.8 m×0.8m~1.4 m×1.4 m,材料采用铝、钢框架嵌钢化玻璃、有机玻璃等透明材料。遮体式电话亭外形小巧、使用便捷,但遮蔽顶棚小,隔音防护较差,用材一般为钢、金属板及有机玻璃,高度2 m左右,深0.5~0.9 m。

电话亭的设计,首先在造型上要使听筒的高度及话机的位置符合人体尺度;其次,要有一定的隔音效果,以保证通话的私密性和免受外界噪声干扰,并对风雨有防护能力(图5.87、图5.88)。

图5.87 私密性保护

图5.88 遮风挡雨的电话亭

在园林环境中,电话亭并无组织景点的作用,因此作为景观的从属物,在造型和配置方面要与环境特点取得协调,既易于被使用者发现,又不过分夸张夺目。造型一般应简洁大方、通透明了。另外,不宜把电话亭放在道路交叉口或紧靠建筑、园门入口的等主要地段,否则易造成人流交通拥挤、混乱甚至阻塞的现象。

4)饮水器

饮水器是公共活动场所中为人提供饮水的设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郊游及室外活动不断增多,在公园、广场等环境场所中为游人提供方便的饮水条件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服务设施。

根据使用者的数量,分为独立式和集中式(多组龙头)两种。对于饮水器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

图5.89 常见饮水器造型

①要以人体工学为参照来确定使用人的高度:通常成人饮水的高度为80 cm左右,而儿童则要65 cm左右,同时还要设置一级台阶。

②尽量使用自动水龙头,以节省用水。

③因饮水器的水盆和龙头一般采用定型产品,造型设计则侧重于支座的处理。在设计时要注意支座与地面的接触面尽量小,以减少设备本身的水污和便于使用者靠近。

④地面铺装材料要求渗水性能好,设泄水口的地表有一定坡度,以避免形成洼水。

⑤饮水器的结构和高度要考虑轮椅使用者的方便;造型可以与环境中的其他服务设施统筹考虑以求得形式上的统一,也可以采用标准设备,这些要根据场所和使用人的情况来定(图5.89)。

饮水器一般设置在休息场地、出入口、食品销售亭点附近,以便于人们发现和使用,绝不能安放在公厕附近,并且要偏离人流交叉区。

5)垃圾箱

垃圾箱是园林环境中的卫生设施,不仅为保持环境卫生所需,也反映园林环境和景观特点。主要设置于休息观光通道两侧、候车、贩卖等行人停留时间较长且易于产生丢弃物的场所。

垃圾箱的形式主要有固定型、移动型、依托型等。要求美观与功能兼备、坚固耐用,不易倾倒。在空间特性明确的场所(如街道等),可设置固定型垃圾箱;在人流变化大、空间利用较多的场所(如广场、公园、商业街等),可设置移动型垃圾箱;而依托型垃圾箱则固定于墙壁、栏杆之上,适宜在人流较多、空间狭小的场所使用。

垃圾箱的制作材料有不锈钢、木材、石材、混凝土、GRC、陶瓷材料、塑料等。在材质运用方面,可选择反映所处园林环境特点的材料,以体现环境特色为目标并力求与周围景观和环境协调统一。如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复合材料的使用,玻璃、荧光漆、PVC特殊材料的运用,实木、竹子、藤的运用(图5.90、图5.91)。

图5.90 木制垃圾箱

图5.91 不锈钢垃圾箱

因为在环境中垃圾箱只担任陪演的角色,所以在造型处理、安放位置上不可过分突出夺目,要给人以洁净和美的感觉。设计中还要考虑使用维护的方便易行,提高人的可操作性,如投口高度一般设为0.6~0.9 m,以方便人们丢弃废物。为提高资源回收率,可同时设置可回收物垃圾箱与不可回收物垃圾箱。在布局上,垃圾箱设置间距一般为30~50 m,也可根据人流量来设定,可回收物垃圾箱与不可回收物垃圾箱应并列放置,并尽量靠近休息座位、贩卖亭点和步行道路,以提高人的可接近性与分类投放废弃物品的自觉性,达到真正保护环境的功能。

5.2.11 园林灯饰

园林灯饰在园林建筑中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景观小品。白天可利用不同造型的灯具点缀庭园、组织景色,夜间则可利用灯光提供安全的照明环境,指示和引导游人安全顺畅地到达目的地,并且各种装饰性的照明效果,亦可丰富庭园的夜色。园林灯饰还可作为典型的装饰要素来突出组景重点,展开有层次的组景序列,塑造园林环境的空间序列感。

地,并且各种装饰性的照明效果,亦可丰富庭园的夜色。园林灯饰还可作为典型的装饰要素来突出组景重点,展开有层次的组景序列,塑造园林环境的空间序列感。

1)园林照明的主要类型和主要灯具

在风景园林环境中,根据灯具的使用位置和在环境中的不同用途,可分为行路照明、作业照明、防卫照明、建筑照明、装饰照明等多种类型,根据照明功能的重要性我们重点介绍行路照明和装饰照明两类。

(1)行路照明 在园林环境中的行路照明主要是指提供一定照度和亮度的路灯照明,以方便游人在夜间能看清园路,并起到引导及提示游人的作用。在布置时要注意两灯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呼应效果。行路照明的灯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低位置路灯:也称草坪灯,灯具位置在人眼的高度之下,即高0.3~1 m的路灯。它一般设置于宅院、庭园、散步道等较为有限的步行空间环境(图5.92)。此类灯具可独立设置也可与护柱结合而用,它表现一种亲切温馨的气氛,安置距离为5~10 m,为人们行走的路径照明。埋设于园林地面和踏步中的脚灯,嵌设于建筑人口踏步和墙裙中的灯具也属此类路灯的特例,其间距以3~5 m为宜。

②步行和散步道路灯:灯杆的高度为2.5~4 m,灯具造型有筒灯、横向展开面灯、球灯和方向可控式罩灯等。较低的路灯称为庭院灯或园林灯,这种路灯一般以10~20 m间距设置于道路的一侧,可等距排列,也可自由布置。灯具和灯杆造型应有其个性,并注重细部处理,使之符合该环境的特点(图5.93)。

图5.92 草坪灯

图5.93 符合环境特点的园林灯

(2)装饰照明 装饰照明在现代风景园林中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内容。它不但是重要的装饰组景要素,而且还可通过灯光效果衬托景物、装点环境、渲染气氛。如在较大面积的庭园、花坛,广场和水池间设置各式庭园用灯来勾画庭园的轮廓,使庭园空间在夜间仍然不失其风貌,甚至增加另一种情趣和气氛。

根据装饰照明灯具的不同设置方式和照明目的,可将其分成两类。

①隐蔽照明:这类照明中的光源(或灯具)多被埋设和遮挡起来,只求照亮、衬托景物的形体和内容。比如园林树丛草坪中的埋设灯具(埋地灯)和某些低位置灯具,应尽力避免突出自身的造型和光源所在位置,只需勾画衬托出景物的轮廓即可。隐蔽照明还广泛用于其他景观小品中,如喷泉水池、壁饰(图5.94)、雕塑、踏步(图5.95)、护栏等。

图5.94 突出壁饰造型的隐藏式照明

图5.95 隐蔽于踏步的照明

图5.96 夜间的石灯灯光效果

图5.97 串联挂灯勾画出凉亭轮廓

图5.98 江南小镇节日悬挂的灯笼

不同空间、不同环境的灯具形式与布局各不相同,灯具设计应在满足照明需要的前提下,对其体量、高度、尺度、形式、材料、色彩等进行统一设计,以烘托不同的环境氛围,造型宜简洁质朴,尽量避免过分繁琐的纹饰。同一庭园中除作重点装饰的庭灯外,其他灯的风格类型应基本协调一致。造型还应符合户外灯具使用的基本要求,如防御风雨,便于安装修理。

近几年,随着景观设计的发展和能源的充足,新的装饰照明灯具应运而生,如光纤维、导光管、三基色灯等,最新灯具“全光谱数位灯光”可以变幻出1 670万种颜色、彩度、饱和度和色温,这些层出不穷的新灯具、新光源大大丰富了园林环境的感官效果,使夜间的景色别有一番情趣和意境。

2)园林照明方法

对于夜晚的室外景观照明,不同的照明对象所采用的照明方法是不同的,比如树木与建筑、雕像与水体,因其体量、造型、材质的差异,采取的照明形式是完全不同的。要通过不同的照明方法实现不同的灯光效果,以达到突出景物特色的意图。较为常见的园林景观照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下射照明 下射照明所产生的光线区域为伞形,光线也较为柔和,适用于人们进行室外活动的区域,如庭院。若在建筑上采用下射照明,则可突出其墙面特征,而且能提供必要的安全照明和外观照明,还能与采用上射照明的其他特征形成对比。下射照明尤其适合于盛开的花朵,因为绝大多数花朵都是向上开放的,生长的态势与光线的方向形成动感上的对峙而别有特色。安装在花架、墙面和乔木上的下射灯均可满足这一要求(图5.99)。

(2)上射照明 上射照明是指灯具将光线向上投射而照亮物体,其中根据光线投射的方向和角度的不同又可分为掠射、漫射和重点照明,多用于强调景物的效果,如乔木、雕像、建筑的正面或墙面的照明,尤其适合表现树木的雕塑质感。灯具可固定在地面上或安装在地面下,一些埋在地面中使用的灯具,如埋地灯,由于维修和调整的不便,通常用来对长成的树木进行照明;而那些安装在地面上的定向照明灯具,则可以用来对小树照明,因为它们可以随着小树的成长而灵活调整。光源的隐蔽性也要加以考虑,灯具要设置在隐蔽的地方或者加装隐蔽设施,以免产生的眩光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照明对象的观赏效果(图5.100)。

图5.99 下射照明

图5.100 上射照明

对于质感突出的景物或表面,在附近用与之成锐角的光束进行照射,可以产生强烈的阴影,具有突出表面质感的效果,此为“掠射”。“掠射”照明主要适用于石墙或砖墙,在墙基附近设置灯具,光线成一定角度照射到墙面突出的部分,可使墙上的突起和沟缝产生很强的浮雕效果(图5.101)。

将灯光均匀地照射到墙面上称为“漫射”,或“墙面漫射”,这种照明方式适用于许多场合。在现代庭院中,墙面一般都是经过粉刷的,没有质感,采用漫射照明则可突出墙面的色彩,或者将墙面的颜色反射到周围的空间,营造一种亲切祥和的气氛(图5.102)。较大规格的地面泛光灯可用于建筑正面墙的照明,但要注意灯光的投射角度,以避免从窗户向外观望或从门口走过时产生的眩光。

图5.101 用上射灯掠射砖墙表面,强调砖墙质感

图5.102 墙面漫射照明将球型灌木的轮廓勾勒出来

重点照明是用定向灯光强调个体植物、焦点景物或其他景观,使它们突出于周围环境,如黑暗背景或光线较暗的绿篱、墙面或植被的一种照明技术。任何照明技术(下射照明、上射照明或侧光照明)和安装位置(树上、水下、地面或建筑)都可用于重点照明,只需用亮度相对较大的光束集中照射到照明对象上就可获得重点照明效果。

(3)轮廓照明 轮廓照明比较适用于落叶树的照明,也就是使树木处于黑暗中,而将树后的墙照亮,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

(4)月光照明 月光照明,是室外空间照明中最自然的一种手法,它是利用灯具的巧妙布置来实现月光照明的效果。将灯具安装在树上合适的位置,一部分向下照射,将下部树枝和树叶的影子投到地面上,以产生斑驳的照明效果;另一部分向上照射,将树叶照亮。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月影斑驳的效果,好像满月的照明一样(图5.103)。

图5.103 月光照明

3)园林灯饰的设计要点

园林灯饰的设计要同时注意园林环境景观装饰与使用功能的双重要求,造型美观与合理的光照度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同时还要考虑以下关键问题:

(1)避免眩光 通常情况下,不管是室内灯光照明还是室外环境照明都需要特别注意眩光现象的产生,灯具造型固然可以提高景观小品的装饰性,但是在进行园林灯光设计时,很多情况下强调的是灯光的视觉效果,而不是灯具本身。所以在设计灯具时要考虑灯光的散射效果,安置灯具时也是越隐蔽越好,而不能让人感觉到无遮蔽光源产生的眩光。

图5.104 恰如其分的前景照明

(2)保留透视线 当将夜晚的景色分成远景、中景、近景时,如何才能使它们和谐自然地呈现在游客眼前,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处理好前景照明。为了能使视野更开阔,前景照明绝不可过亮,但是若缺少照明也会导致透视变形,因为这样会使远处的景物看上去比实际要近。一般来讲要对前景的物体采取柔和、低度的照明,使它们与景物形成框景,保持较好的透视效果,这一点对于距离适中的远景尤为重要。另外,灯光设计要注意保持景观的完整性,不可出现非常突兀的明亮区域,而要使各种景点照明都融合在整体环境中(图5.104)。

(3)强调景深 通常在园林灯光设计时都强调景深,并且要使视野范围内的景物过渡自然。在需要考虑景物的透视效果时,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比如当远景处的一座雕像被照得很亮时,会使它显得离观赏者较近,而灯光变暗则会使它显得较远。所以,在较亮的焦点景物与较暗的中景之间要有一定的照明过渡,使它们自然融合为一个整体,可在草坪上投射少量灯光或对两侧的灌木花境给予一定照明。对两侧灌木花境的照明能够在视觉上延长庭院的外围,具有扩大空间的效果,从而避免出现只有一个照明焦点的狭长视野。

近年来,园林灯饰在园林建筑环境中的地位越加重要,随着设计观念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室外景观的夜景照明效果有了不同程度的长进,但是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片面追求数量、追求光亮度、刻意加强局部效果等。为使夜晚的景观照明质量逐步趋向完美,应在电光源、灯具、照明设计和总体环境设计上综合考虑,逐步解决光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创造出具有一定环境主题,与环境风格相协调,并具有一定寓意的园林灯饰小品和灯光夜景照明。

5.2.12 水景设计

1)概述

古今中外之造园,水体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在环境空间艺术创作中,水景设计是难点,但也常是点睛之笔。水能赋园林以生命,自身又独具柔美和韵味,它可艺术地再现自然中的园林之魂,并用概括、抽象、暗示和象征来启发人们的联想,从而产生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水的形态多种多样,或平缓或跌宕、或喧闹或静谧,凭借水可构成多种风格的园林景观。用水造景,动静相补,虚实相映,层次丰富,形影相依,比起植物栽植或其他园艺小品,其点景力强,易于突出造园的效果。“水又有大小之分:大则为衬托背景,得水而媚,组成景点的脉络;水长则是自然溪流的艺术再现……水小则成为视线的焦点或景点观赏的引导。园内有水,亦可引水出园;无水时,则可引水入园,成为有源之水……”也可利用地下水构成池、塘、泉、溪、涧。若无自然条件,则可人工造泉,如涌泉、喷泉,总之水景的存在使得园林更增添迷人的魅力。除此造景作用之外,水景还可用来调节空气温度和遏制噪声的传播,不失为改良环境的有效措施。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对水的营造通常借意“一勺如江湖万里”,园景可以没有像西方园林那样大片草坪,但不能无水。古人云“重形象,更重意象”,确切地表达了我国造园的传统风格,即将内在含义用一定的景物造型和空间环境表现出来。利用水与花木、山石、建筑等的结合布局,使自然景色融入人工创造,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局部景观溢出空间的局限,扩大了所需景域,增强了主题衬托,丰富了景象层次,从而使意境深远,达到人工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图5.105)。

近代以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往,西方的喷泉和几何形体规划的园林一起传入我国。早在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就都出现过西式喷泉,如圆明园西洋楼部分的“海晏堂”“大水法”“远瀛观”等大型喷泉即属之。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中,水景小品的形式越加丰富多彩,不管是中式水体还是西式水景都广为景观设计师所采用,并在园林环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5.105 绍兴东湖——自然界湖海的类型

2)水的4种基本形式

(1)流水 流水有急缓、深浅之分,也有流量、流速、幅度大小之分,蜿蜒的小溪、淙淙的流水,使环境更富有个性,也更具诗情画意。

流水又分自然式的溪流和人工塑成的水道。自然式的溪流取其自然天成、随意洒脱的形态,而人工水道则以线型的细长水流为主,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水景设计的总体构想,来确定水道的形式、线型、水深、宽度、流量、流速、池底和护岸材料等。值得注意的是水的深度,一般控制在水深30 cm以下,以防儿童在进入时的安全性;池底选材要考虑防滑、防扎;另外,对池底和护壁均作防水层,以免渗漏(图5.106)。

(2)落水 在水景设计中的落水一般系指人造的立体落水,也就是瀑布。水源因蓄水和地形条件之影响而有落差溅潭。当水由高处下落时,其表现形式有散落、线落、布落、挂落、条落、多级跌落、层落、片落、云雨雾落、壁落、向心陷落、滑落,等等,加之水量、流速、水切的角度、落差、组合的方式的不同和构成落坡的材质等综合作用,使瀑布产生各种微妙的变化,时而潺潺细雨,时而奔腾磅礴、呼啸而下,使瀑布蕴含了丰富的性格和表情,传达给人不同的感受。

进行瀑布设计须注意以下几点,并结合不同瀑布形式选择相应的构造做法(图5.107):

①要考量和确定瀑布的形式和效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瀑布的落水厚度,如沿墙面滑落的瀑布水厚为3~5 cm,大型瀑布水厚为20 cm以上,通常瀑布厚度取中。

②为保证水流的平稳滑落,须对落水开口处做形状处理。

③为强调透明水花的下落过程,在平滑壁面上做连续横向纹理(厚1~3 cm)处理(图5.108)。

④对壁面石板应采用密封勾缝,以免墙面出现渗白现象。

⑤将喷泉和瀑布相结合的最简单的通常做法是水盘,可以形成层层跌落的水景。

图5.106 溪流剖面图

除了设计要点之外,要注意控制瀑布的规模、高度,并把握设置地点。瀑布的规模和尺度应根据基地环境的空间大小和空间性格来确定,切忌片面追求气势磅礴和规模宏大而造成的基地空间尺度的夸张。在空间有限的场地环境中,不宜设置较大规模瀑布,尤其落差较大的瀑布。这不单是因为面积所限,还因其落水的抛物线和风吹作用都需要设置更大的瀑潭,其实现的可能性更小。

(3)静水 园林净水,辽阔者一至数亩,精巧者一席见方,取其色、波、影的不同形态,以静水为面,池石逶迤为岸,亭榭掩映,静栽遥呼,草花相饰,构筑空间层次丰富的水与景,呈现素秀的水貌(图5.109)。此乃中国古典园林的治水之道。

静水,顾名思义,意旨为不动水,且多为人工造水(图5.110)。以池水、底面和驳岸三部分组成水池,具体构造做法见图5.111、图5.112。其附属设施有点步石(汀步)、水边梯蹬、池岛、池桥、池内装饰、绿景等。水池设计的基本要素为材料、色彩、平面选型、其他水景组合、池底与地面竖向关系等。

在现代风景园林环境中,水池的形态种类众多。基本分为水池规则严谨的几何式和自由活泼的自然式;也有浅盆式与深水式之别;更有运用节奏韵律的变化而分的错位式、飘浮式、跌落式、池中池、多边形组和式、圆形组和式、多格式、复合池式、和拼盘式,等等。水池选形的原则大致是,构图要求严谨、气氛肃穆庄重的多选用规则方整形,甚至多个池子对称布置;为调节空间气氛的活跃,突显水的变化,则选用自由布局、复合跌落参差之池。

图5.107 瀑布做法构造图

图5.108 增加落水水花的壁面处理方法

图5.109 颐和园后湖

图5.110 静水水池

图5.111 水池构造做法(一)

图5.112 水池构造做法(二)

作为几何式的布置方式,水池以其形态的不同主要分为点式、线式和面式。

①点式:指最小规模的水池和水面,如露盘、饮用和洗手的水池、小型喷泉和瀑布的各阶池面等。它在室内、庭园、广场、街道中以空间的层台和地面的点景等形式出现。尽管它的面积有限,但它在人工环境中所起的画龙点睛作用,往往使人感到自然环境的存在,联想到清静浩渺的广阔水面(图5.113)。

②线式:指比较细长的水池,也称为水道或水渠。它在空间中具有很强的分划作用或绵延不断之感。在线式水池中通常采用流水,以加强其线型的动势。水道还将各种水面(水池、喷泉和瀑布)联结起来,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它可以围绕面式水池构筑,也可以置于广场、阶梯、庭院之中,处理成直线型、曲线型、折线型等各种造型(图5.114)。

图5.113 虽小犹精的点式水池

图5.114 具有引导性的折线式水道

图5.115 层层叠加的面式水池

③面式:指规模较大,在空间中起到相当控制作用的水池。面式水池可以单一的池体出现,也可是多个水池的组合;若干水池可在同一平面展开,也可由竖向叠加而成(图5.115)。其平面造型主要取决于所在空间环境的性质、形态、功用(观赏、戏水等)及其内容。

总的来说,规则的设计选型要比不规则的几何形或自然形容易取得效果。为了衬托出水的欢快清澈以及周边瀑布和喷泉的造型,池底面通常选择较艳丽的色彩或装饰图案,池的外沿则处理成容纳外附的水沟。

(4)压力水 压力水俗称为喷泉,有人工与自然之分。自然喷泉是大自然的奇观,属珍贵的风景资源。在中国传统风景名胜中就有不少是以泉而闻名,如北京的“玉泉”,无锡的“二泉”,镇江的“冷泉”,杭州的“虎跑”“龙井”,济南的“趵突泉”等。泉的造景样式很多,一般手法着重自然,如就山势作飞泉、岩壁泉、滴泉;于名山古刹则多作泉池、泉井,或任其自然趵突不加裁剪;也有在泉旁立碑题咏,点出泉景的意境。

人工喷泉起源于西方庭园,后来随着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而传入我国。中国古代最早的喷泉曾设于圆明园的“海晏堂”和“远赢观”,今天我们仍可从其遗址中想见其当年宏大的规模。西方早期人工喷泉或利用自然高差造成喷泉奇观,或使流水通过人力(或畜力)驱动的水泵和专门设计的喷嘴涌射出来,并常常饰以人物、动物或者以神话故事为题材的雕塑,成为美化城市广场、公共绿地和公园的常见造景手法(图5.11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由机械控制的人工喷泉后,为园林组成大面积的水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喷泉的设计日益考究,在水花造型、喷发强度和综合形象等方面都有了较多的可能性。

喷泉利用其水、声、波、影,除了起到饰景作用外,还以其立体和动态的形象在城市广场、公园、街道、高速公路、庭园等环境中兼具引人注目的地标和轴点作用,它所创造的丰富语义是烘托和调解整体环境氛围的要素。此外,喷泉还有较强的增氧功能,可以促进池水水质的净化和空气的清新湿润,提高环境的生态质量。因环境性质、空间形态、地理和自然特点、使用者的行为和心理要求的不同,喷泉在造型、高度、水量和布局上都有所区别,以配合和强调空间的性格。它可以有一个独立的喷点,或以多点排成水阵或水列(图5.117),这些水阵和水列依照地形地势造就磅礴壮观的水景空间,而各点的喷射方向与强度也可按照设计意图达到相互映衬、协同表演的目的(如跑泉)。根据喷嘴的构造、方向、水压及与水面的关系,还可得到喷雾状、扇形、菌形、钟形、柱形、弧线形、泡涌、蒲公英等多种喷射效果。如果说喷泉组群表现了整体特征,那么喷泉的个体造型则从另一方面表现了水景的精致与丰富。

图5.116 典型早期西方的喷泉喷嘴形象

图5.117 多个喷点形成的水列状喷泉

喷泉的设计需要注意这样几点:

①要考量喷水的效果,如果是多种类喷泉的集中表现,则应注意喷水形式、水量、水流、水柱高低的区别,在相互比较映衬中发挥各种喷泉的作用和情趣,展现主水景作用。

②对靠近步道的喷泉,应控制水量和高度,以免在风吹时影响水的喷射方向而溅到游人身上。

③喷嘴和水下照明灯,要尽量安装在接水池内,上设水箅以免被戏水儿童误踩,并保持水面景观的洁净感觉。

喷泉作为水体景观的一种往往是与其他水景结合布置的,比如,它与瀑布、水池本来就是一个整体,这是最常见的结合方式。除此之外,喷泉还可与雕塑、段墙、阶梯、灯柱等许多环境设施结合设置。

近年来,随着喷泉在园林环境中的广泛应用和各项技术的不断提高,喷泉其综合表现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各类程控喷泉、声控喷泉已相当普及,诸如音乐喷泉、激光喷泉也不再让人们感到新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喷泉景观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为城市环境和风景园林增色添彩。

5.2.13 展示﹑导向牌

图5.118 招贴栏

在园林空间环境中信息传播设施一直担任重要的角色,在提供路线、识别、规定等重要资讯的同时,也为周围环境增添了丰富的光彩,传达了环境的各种特质——或传统、或现代、或新奇、或友善、或有一定的异国情调,等等。信息传播设施根据其功能的不同、服务内容的不同基本分为两大类:信息展示类和标示导向类。

信息展示类包括各种告示板和宣传栏,如报栏(亭)、招贴栏、布告板、展示台、展示说明板等各种形式(图5.118)。标示导向类主要是指在公共环境中引导方向、指示行为、揭示场所性质的方向指示牌、作业性标示物、规定性标示物、园林导游图、园林布局图、路名简介牌等(图5.119)。

图5.119 珠江公园导游图

1)信息展示类

信息展示板在园林环境中的分布范围很广,所提供信息的内容也各有不同,但是在形式设计上有着共同的要求:

①其造型设计应具有区域环境中的统一共性及区别于其他区域的个性,这包括展示板的造型、选材、色彩及设置方式等内容。

②为便于展示内容的更换及照明、维护的方便,并防止雨水侵入,在设计时需注意构造方式及其密封性能,常见展览栏的构造方式如图5.120、图5.121所示。

③信息展示板的设计尺度和安放位置要易于被人们发现,但在环境中不宜过于醒目。尤其是在风景游览区和古旧建筑保护区,信息展示板的高度、面幅要有一定的限制。一般小型展面的画面中心离地面高度为1.4~1.5 m。

图5.120 展览栏做法

④创造良好的视觉观展条件是获取信息的重要保证。

⑤室外光线充足适于观展,但应避免阳光直射展面。环境亮度、地面亮度与展览栏相差不可过大,以免造成玻璃面的反光,影响观展效果。巧妙利用绿化可改善不利的光照条件。

信息展示板的设置方式有3种:

①可以移动或灵活布置的,如台式、座式、隔断式等。

②独立于地面的固定告示,如台式、碑式、架构式和亭廊式等。

③悬挂、出挑、嵌入建筑中和设施上的揭示板、告示窗等。

2)标示导向类

标示设计的一个特点:公众对其识别性与形象认同的感觉往往好坏各半,尤其是成组的标示物或整体标志系统(也就是如果对其中某一个产生好感则一切都好,否则相反)。因此,不管是字体、颜色、形状和材质,都要精心选择和结合,才能营造出真正符合该园林特色的标示形象,达成被公众认同的目的。

标示物具有易识易记和自明的特点。信息提示往往通过文字、绘图、记号、图示等形式予以表达。要求做到文字标志规范、准确;绘图记号直接、易于理解;图示表示如方位导游图,采用平面图、照片加以简单文字构成,可引导人们认识陌生环境,明确所在方位。

图5.121 灯箱类展示牌做法

在设计时要注意在标示物的外形、符号、图案、文字和色彩等几方面予以关注。

(1)外形 利用人们对某些几何形状固有含义的认识来传达信息。比如,圆形意指警告,禁止某种行为的实施;三角形意指规限,限定某种行为的实施;方形或矩形意指信息,说明和引导告示的简要内容。

(2)符号 一种特定的图形,作为具体的说明。比如,箭头(↑)意指行进方向,可以表述上、下、左、右等方向,常用于通道和建筑入口等处;三角符号或圈号加斜线意指警告和禁止,比如不准吸烟,禁止通行等;方框(□)意指告示、公布信息或指明上述符号以外的事故。

符号可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与外形结合设计。

(3)图案 以抽象或简明图形代表其一事物的内容和语义。图案可与外形、符号结合、综合表述一种较为明确的意义。

(4)文字 以一个或若干文字表明语义,它与外形、符号和图案结合,或与其他标识结合,对标识的信息进行更为明确和详细的表述。

(5)色彩 对标识信息的色彩进行搭配,以强调其独特性和自明性。在标识系统中,各主要语义都有其确定的色彩,比如红色意指禁止和警告,绿色意指紧急情况,黄色意指小心、注意。这些色彩有时可能配合使用,但是要有控制性的主色,以说明其主要用意,并防止因色彩混乱而引起视觉效应的降低。

不管是外形、符号,还是图案、色彩都是在进行标示物设计时应考虑的最基本要素,它们是形成最终形象的几个基本途径,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标示物的设计时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①根据环境的特色,设计与之风格相统一的标示物。

在标示物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整体景观设计的风格理念,分析设计中自然环境与历史文脉对标示系统的影响,在统一的设计风格中寻求变化,产生独具魅力的文化个性。

②拟定故事情节,设计与故事情节所处年代及背景相吻合的标示物。

在某些历史风景名胜区和主题游园中,当地的历史传统或风土人情往往蕴含有大量特殊而有意义的故事,将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转化编排成平面化的设计语言,贯穿于整体标示物的设计,置身其中,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变换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进行标示物的设计与布局时,强调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标示物的设置要以层次清晰、醒目明确和少而精为原则。能集中设计则尽量集中,避免因过于铺排而产生繁杂混乱的结果。一般说来,标识牌的设置高度应在人站立时眼睛高度之上、平视视线范围之内,从而提供视觉的舒适感和最佳能见度。

②造型美观及与园林环境协调统一。艺术化、多样化的标示物,成为环境的点睛之笔。标示物的造型设计应简洁大方,色彩鲜明,以创造简明易懂的视觉效果,充分发挥标志的信息传播媒介的作用。

当标示物进入环境空间后,就与原有环境产生对话和交流,在标示物周围营造了一种场地效应,成为环境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标示物与周围环境应相互协调,在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要注意相互间的关系,不可各行其是。

③布局合理。标示物在室内外环境中的位置十分关键,其识别性、醒目度将直接关系到标识设计的成败。布局时应在对整个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位置。要考虑游人停留、人流通行、就座休息等必要的空间尺度要求,以及其他景物、小品设置的要求,如在路旁的展牌,标牌等一定要退出过往人流的用地,以免互相干扰。为使坏境生动活泼,标示物还可结合园椅、园灯、山石、花木等统一布局,并利用背景的布置来衬托或使之融为一体。

思考练习

1.简述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及作用。

2.简述园林小品的各个组成部分、材料的运用及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