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圣马可大教堂

圣马可大教堂

时间:2023-10-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圣索菲亚大教堂与其他希腊式建筑和罗马式建筑有所不同,希腊式建筑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大理石,罗马式建筑主要是由混凝土建成,而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砖块。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建筑形式的美感方面,材料的运用也是非常有特色。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始建于828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圣马可大教堂是1063年到1094年间重建成的。圣母升天大教堂西

3.1 拜占庭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是拜占庭帝国时期在古罗马巴西利卡的形式基础上,融合了波斯、两河流域和叙利亚等东方艺术所形成的建筑。拜占庭式建筑没有因为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而消失,相反这种建筑风格于19世纪40年代起重新开始出现于欧洲,并对后来的东欧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都有深远的影响。

3.1.1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公元325年因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I Magnus)为了朝拜智慧之神而建造,之后由于战乱被损毁。532年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下令由米利都的伊西陀尔(Isidore of Miletus)和特拉列斯的安提缪斯(Anthem ius of Tralles)两位建筑师重建大教堂,537年中东大主教将其命名为圣索菲亚[1]大教堂(图3-1)。

拜占庭建筑具有很强的宗教性质,建筑技术及其艺术主要是为教会服务。因宗教仪式需要,教堂空间的功能分区非常明确,虽然其功能不同,但是艺术手法非常统一,就是为了 连接两种空间,增大纵深的空间,通过柱廊来连接和划分空间,从而增加层次感,让身处其中的人对整个空间产生无限的遐想。

图3-1 圣索菲亚大教堂

教堂的正厅上是一个很大的穹顶,圆顶直径大约有32米,距地面高约56米,圆顶下有40个拱形窗户,当光线透过这40个拱形窗户时,巨大的圆顶就像漂浮在半空中一样。教堂正是运用了“帆拱”这种结构来将巨大的穹顶架在由四个柱墩在方形平面四边做成的券上,穹顶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拱下的柱墩承担。

正厅大圆顶东西两侧各接一个半圆顶,和屋顶对应的中殿东西两端也各接一个半圆室,在半圆室南北两侧又各接一个半圆的壁龛,在教堂西侧也接有一个半圆的壁龛,而所有壁龛都有两层连拱廊。可以说,教堂中央的圆顶支配着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和外部的形象以及空间结构(图3-2、图3-3)。

圣索菲亚大教堂与其他希腊式建筑和罗马式建筑有所不同,希腊式建筑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大理石,罗马式建筑主要是由混凝土建成,而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砖块。

教堂外立面使用的是简单的灰泥墙,烘托出了拱顶和圆顶,教堂内一共有107根柱子,大部分的柱子采用的是科林斯柱式,华丽高贵,为了防止柱子开裂,每一个柱子的柱身上都环绕金属环用以加固。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建筑形式的美感方面,材料的运用也是非常有特色。教堂没有太多的雕刻,但注重对于马赛克的运用,华丽的马赛克以及大理石柱子和教堂内部的装饰共同形成了它的艺术价值。教堂彩色窗户外射进来的光线和马赛克闪耀的金色光芒配合着柱廊与窗户划分的空间,使整个教堂充满了神秘和神圣的感觉(图3-4)。

图3-2 圣索菲亚大教堂平面图

图3-3(左) 圣索菲亚教堂的结构示意图

图3-4(右) 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细节

圣索菲亚大教堂勿庸置疑是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精美建筑物,是拜占庭艺术的杰出代表,在大教堂建成的一千年里,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拥有西方基督教建筑特色的同时又具有东方艺术的美学风格,无论是在艺术形式美感上还是从技术创新上都取得了显赫的成就,也是教堂建筑的一个里程碑。

3.1.2 圣马可大教堂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始建于828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圣马可大教堂是1063年到1094年间重建成的。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一些从其他古建筑上取下来的材料不断添加到了教堂的外部,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堂就包含了很多历史久远的装饰物件、雕刻和大理石材料。

教堂本来是拜占庭式建筑,但在之后修复过程中又融合了哥特式建筑架构的木质穹顶、拜占庭式的金饰、15世纪的哥特式小尖顶、罗马式拱顶、伊斯兰式圆顶和17世纪文艺复兴的装饰,使得教堂渐渐成为融拜占庭式、哥特式、伊斯兰式、文艺复兴式各种流派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杰作。

从建筑外观来看,教堂可以分成圆顶、上层和下层三个部分,下层是五个圆形的拱门,用大理石柱装饰得极为华丽,让旅客进出的大门是用青铜装饰的,中间的大门上有三层精美的罗马式浮雕,在最外面一层是19世纪镀金马赛克。

教堂是横向臂长和主轴线长相等的希腊十字形平面,中厅是传统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内由一个圣坛屏将内殿和其他部分分开。圣坛屏的后方是黄金祭坛,圣坛屏的左侧是供人阅读圣经时所站立的平台,右侧的通道则通向圣彼得教堂。

教堂的内部装饰比外部更加华丽,五个大圆顶呈十字形排列,天花板、墙壁、地板到处都是由玻璃、大理石、黄金等金光闪闪的材质融合在一起所制成的镶嵌画,如同整座教堂都笼罩在金色的光芒之中。教堂前厅的天花板上画着旧约圣经故事,中央圆顶是一幅耶稣升天的镶嵌画,大理石地板上镶嵌着各种几何图案和动物图案。据记载,教堂的马赛克装饰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很多作品受到了拜占庭和哥特式艺术风格的影响(图3-5至图3-8)。

图3-5 《圣马可广场》油画 加纳莱托(1730年,意大利)

圣马可教堂又被称之为“黄金教堂”,如果圣马可广场是王后的皇冠,那圣马可大教堂就是这个华丽皇冠上珍贵也必不可少的一颗璀璨珠宝,几百年来,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画家和诗人。

图3-6(上) 圣马可教堂内部装饰

图3-7(中) 圣马可大教堂的屋顶 丁一平摄

图3-8(下) 教堂内的黄金圣坛屏

3.1.3 克林姆林宫

克林姆林宫位于莫斯科鲍罗维茨丘陵上,与红场毗邻,14世纪起这里修筑起一座名为“克林姆林”的庄园,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了俄国沙皇的皇宫,被用来举行加冕大礼以及皇族接受洗礼和结婚等重大典礼仪式之用,是莫斯科最有名的建筑之一,也是俄罗斯国家的象征,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

克林姆林宫建筑群,其呈不等边三角形状,总占地面积达27.5万平方米,周长2千米之多。在宫墙内,教堂耸立,殿宇轩昂,高耸的政府大厦、博物馆穿插其中,林木葱郁,景象繁荣,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一组拥有“洋葱头顶”的高塔,它们是红色砖墙面加以白色的石头来装饰,再配上其他颜色的外表,不同于欧洲古时期的罗马式或哥特式,反而跟东方的清真寺有几分相似,又由于其中几幢建筑主要是意大利设计师设计,使得宫殿建筑也吸收了西方建筑的精粹(图3-9)。

建筑群当中主要有圣母升天大教堂、伊凡大帝钟楼、多棱宫、天使长大教堂、牧首宫和大克里姆林宫,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建于15世纪后期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圣母升天大教堂是东正教教堂,位于克林姆林宫的北侧,背靠牧首宫和十二使徒教堂。圣母升天大教堂被当做莫斯科大公国的母堂,1479年由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委托意大利建筑师菲奥拉万蒂(Aristotile Fioravanti)重建,教堂的山字形的拱门和金色的圆塔具有明显的俄罗斯东北部风格(图3-10)。

图3-9  克林姆林宫全貌

图3-10 圣母升天大教堂

圣母升天大教堂西南面的是伊凡大帝钟楼,建于1508年,是克林姆林宫中最高的建筑(81米),钟楼在1600年时增建至五层并设金顶,从第三层开始建筑往上逐渐变小,外面呈八边形棱柱体层叠,每一面的拱形窗户都有自鸣钟,后来又在其北边建了一座四层的立方体钟楼(图3-11)。

多棱宫坐落在教堂广场的西边,建于1487年,曾经是大公的金銮殿,也是克林姆林宫建筑群中唯一的民用建筑,宫殿中心四棱台上的十字形楼板显现出多棱宫所独有的民族特色。

天使长大教堂也是东正教教堂,位于克林姆林宫内的大教堂广场,建于16世纪初,它的建造结合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特征和俄罗斯传统建筑的十字拱顶,创造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是克林姆林宫中最为独特的建筑(图3-12)。

1656年克林姆林宫增建了十二使徒教堂,这个教堂的设计以及细部装饰是参照十二世纪弗拉基米尔(Vladimir)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尼康希望建造一座能够回归教堂设计在象征上的正确形式的典范(图3-13)。

图3-11 伊凡大帝钟楼

大克林姆林宫是克林姆林宫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它面向莫斯科河,有三列独特的高窗,1839—1849年在旧宫原址上重建,由古老的安德烈夫斯基大厅和阿列克山德洛夫斯基大厅联结而成,内部呈长方形,外观为仿古典俄罗斯造型,厅室建筑样式配合协调,装潢华丽(图3-14)。

克林姆林宫是俄罗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遗产,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俄罗斯人民无与伦比的智慧,它高大雄伟的围墙和矗立着的钟楼,金色屋顶的教堂,古老的宫殿和楼阁,构成了一组美丽雄伟的建筑群体。克林姆林宫的建筑风格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难得的精品和艺术宝库。

图3-12(左) 天使长大教堂

图3-13(右) 十二使徒教堂

图3-14 大克林姆林宫

3.1.4 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

为了庆祝俄罗斯独立解放,1555年伊凡四世下令修建一座象征俄罗斯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教堂。1588年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沙皇(Fedor Ivanovich)在其中一位俄罗斯东正教圣人华西里·柏拉仁诺(Vasili Branino)墓的上方添置了一个小礼堂,这就是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华西里教堂是俄罗斯中后期建筑的代表作,因为独特的色彩运用和醒目的圆形屋顶,使其外型看起来十分的壮观,虽然有着纪念碑一样的外形,但形状装饰各不相同的葱头顶却体现了一种欢快活泼的气氛(图3-15)。

华西里教堂由9个敦式形体组成,中间的主楼最高,将近50米,在主楼周围,围绕着8个稍小的敦体,都有色彩缤纷、样式各异的圆葱顶,螺旋式花纹给葱顶很强烈的动感,屋顶十字架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虽然这九座塔色彩和样式都不相同,但是搭配得却很和谐。教堂原来全部都是白色的,圆屋顶镀金,在16、17世纪重新修建时建筑师参考了篝火上升到天空时火焰的形状和颜色,改变了其外观并用红砖建造,增强了其向上的运动感。教堂的石墙厚达3米,因此教堂的结构非常坚固,而教堂内部几乎所有的墙壁和穹顶上都被精美华丽的壁画所覆盖。

华西里教堂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拜占庭希腊式的建筑风格影响了俄罗斯200多年。而从华西里教堂开始,俄罗斯建筑开始摆脱了对拜占庭文化的追慕,更多民间传统文化被发扬光大,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传统建筑风格(图3-16)。

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又被称为“用石头描绘的童话”,教堂看上去像童话中的城堡,但是它的样式、色彩、结构却表明它是一个独特的教堂,一个令世人着迷的建筑。虽然伯拉仁内教堂色彩纷呈,却和周边的克林姆林宫搭配出一种独特的风情,成为了莫斯科城内最受欢迎的地方。

图3-15 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

图3-16 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

【注释】

[1]圣索菲亚又指基督的智慧,三位一体的第二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