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时间:2023-10-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博物院建筑设计以仿辽建筑形式为主,力图体现中国早期建筑风格,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同时区别于周围其他几幢大屋顶仿古建筑。南京博物院是我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原博物院留下的残存建筑已被重新修缮装饰一新,屋顶铺盖金黄色琉璃瓦,添砌仿汉阙大门。

4.6 中国近代建筑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中国近代建筑历史进程,也由此被动地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激发与推动之下展开了。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另一方面是西方外来建筑文化的传播,这两种建筑文化互相作用、碰撞、交叉和融合,使得中国近代建筑历史呈现出中与西、古与今、新与旧多种形式并存与交融的错综复杂状态,中国近代建筑正是这种多元文化的历史见证。

4.6.1 上海汇丰银行

现在看到的上海外滩汇丰银行建于1921—1923年,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整栋建筑耗资1000多万元,被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豪华的建筑”(图4-31)。

图4-31 上海汇丰银行大楼 作者摄

图4-32 汇丰银行穹顶的壁画

汇丰银行大楼主体高5层,中间高7层,另外还有地下室,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在当时是东亚最大的银行大楼。这座大楼建筑形式对称庄重,表面贴花岗石,给人以稳重坚固之感。建筑形式采用西方古典主义形式,建筑正中高,两翼低,以一个半圆球形成构图中心,纵横均可以分为三部分,纵向是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面是第5层以上,中部是2至4层,下层较高,几乎占一层半的高度。这种构图关系就是西方古典主义构图中“三段式”法则,以严格的1:3:2的比例关系构成。横向所分的三部分则是中部双柱廊和两翼,它们的比例关系是2:1:2,这种布局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主体部分罗马式圆顶下面各层,始终保持圆厅形式,一直到底层大厅。主体立面下部是3个古典主义罗马式拱门,拱洞为圆拱直径的两倍,在这上部的双柱廊以6根科林斯柱式巨柱构成,立面凹凸分明,富有雕塑感。银行大楼内部装修品质十分高雅,装修材料选用大理石、黄铜等经久耐用的建筑材料,施工讲究,结构严谨,所以大楼直到现在还基本上保存得完好如新(图4-32)。

汇丰银行的建筑不但体量巨大(当时所有外滩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式雄伟,被称为远东第一豪华银行,在旧中国的银行中,没有任何一家银行可以与它相匹配。

4.6.2 广州中山纪念堂

广州中山纪念堂坐落在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时的总统府旧址,现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中路北侧的越秀山南麓,是一座体形高大、气韵恢弘的八角形殿堂式建筑,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1931年建成(图4-33)。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的会堂建筑,也是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应用于大体量会堂建筑大胆而成功的作品。纪念堂建筑吸收了我国传统建筑的优秀元素,整体呈现恢宏壮观、金碧辉煌的特点,从屋头檐角到细部装饰均体现了这一特质。纪念堂除了沿中轴对称分布的设计思想外,最大的特点就是依山而建,在序列上突破了中国传统“前碑后堂”的形制,使建筑整体显得既气势雄伟,又错落有致。

纪念堂坐北向南,造型比例协调,庄严宏伟,建筑面积约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后左右4个重檐歇山顶抱厦[1]建筑组成,就像4层卷叠的龙脊组成的一个整体,烘托着中央的八角攒尖[2]式巨顶,总高达56米,重檐歇山顶下为4个高大的门廊,八角顶下为带有楼座的大厅,大厅北面是舞台。

纪念堂内部结构独特,在墙体内的8个钢筋混凝土巨柱支承着4个跨度约为30米的大型钢桁架,上面再支托着8个主桁架,构成犹如一把巨型伞面般的八角形顶盖结构,尽管由于钢桁架跨度大而形成较大的内部空间,但室内的采光、空气流通和回音混响控制等问题都得到了巧妙的解决(图4-34)。

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筑单体设计以中式为主,西式为辅,采用西方先进钢结构建筑技术,挑选国内外最好的建筑材料,使用最先进的建筑工艺,突破了大空间建筑受中国传统木结构的限制,创造性地运用中国古建筑手法,将一系列建筑构件精妙地组合在一起,并大量使用寓意深刻的象征图案,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充分体现了建筑的精神美和技术美。

4.6.3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占地8.3万多平方米,其前身是国民政府教育部1933年始创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兴建的现代综合性大型博物馆(图4-35)。

图4-33 广州中山纪念堂

图4-34 广州中山堂平面图

博物院当时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仿照欧美一流博物馆建造的现代综合性大型博物馆,直属于国民政府教育部。博物院由徐敬直和李惠伯设计,梁思成和刘敦桢任监管和设计顾问。采用辽代建筑风格,主体包括大殿、露台和配殿三部分。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该馆位于博物院内大草坪尽头的三层白色石台上,九开间仿辽庑殿上敷棕色琉璃瓦,屋面平缓,斗栱粗壮,从正面可以远望到紫金山(图4-36)。

博物院建筑设计以仿辽建筑形式为主,力图体现中国早期建筑风格,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同时区别于周围其他几幢大屋顶仿古建筑。辽式建筑继承了唐代传统,又富有变化,主要表现为造型朴实雄浑,屋面坡度平缓,立面上柱子从中心往两边逐渐加高,使檐部缓缓翘起,减弱了大屋顶的沉重感,尤其是屋顶下简洁而粗壮有力的斗拱能起到结构受力的作用,不像明清时期的斗拱装饰意味浓厚而受力性较差。

图4-35 南京博物院

图4-36 南京博物院

图4-37 南京博物院历史陈列馆

图4-38 南京博物院

博物院总体布局强调深层次的轴线对称,主体建筑离主干道较远,主建筑前面留下宽敞的空间用作草坪、广场和绿化带,大殿前建有宽大的三层平台,可以衬托主体建筑的雄伟高大。大殿仿辽代蓟县独乐寺山门形式,其结构多按《营造法式》设计,某些细部和装修兼采唐宋遗风。大殿布局为七开间,屋面为四阿式[3]曲面坡,上铺棕黄色琉璃瓦,做成平屋顶,外墙加中国古典式挑檐,使之与大殿风格相协调。整座建筑设计科学合理,比例严谨,在满足新功能的要求下,采用新结构、新材料建造,是仿辽式殿宇中的优秀建筑(图4-37、图4-38)。

南京博物院是我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原博物院留下的残存建筑已被重新修缮装饰一新,屋顶铺盖金黄色琉璃瓦,添砌仿汉阙大门。大殿前的月台,衬托出仿辽式宫殿建筑陈列大殿的端严和壮观。时至今日,该博物馆已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省级历史艺术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也凭借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收藏成为了南京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注释】

[1]抱厦是指在原建筑之前或之后接建出来的小房子。

[2]攒尖是指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

[3]四阿指屋宇或棺椁四边的檐,可使水从四面流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