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联欢社

国际联欢社

时间:2023-10-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联欢社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259号,是一家拥有60多年历史的旅游涉外饭店,现南京市南京饭店也在此。国际联欢社组织,是一个以各国驻华外交使团成员为主,并有中国外交界人士参加的旨在联络国际人士感情的团体。1947年竣工后的国际联欢社建筑面积达5千多平方米,占地面积 1万多平方米。国际联欢社旧址不仅在当年是南京著名的建筑,2009年也被列为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

5.3 中国现代主义建筑

当我们讨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这一论题时,相信许多人心怀疑虑:中国能否借用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自身。假如我们打破这种习以为常的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史观思维定式,不以西方体系作为参照,转而将目光放在中国建筑发展自身,我们会发现,无论在近代还是在当代,中国均有自己的优秀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中国也有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明晰轨迹。

5.3.1 国际联欢社

国际联欢社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259号(原671号),是一家拥有60多年历史的旅游涉外饭店,现南京市南京饭店也在此(图5-45)。

图5-45 南京国际联欢社主楼立面 赵晗摄

国际联欢社组织,是一个以各国驻华外交使团成员为主,并有中国外交界人士参加的旨在联络国际人士感情的团体。该建筑建于1935—1936年,由著名建筑师梁衍设计。建筑主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设计采用现代主义手法,立面入口设计成半圆形雨棚,中间突出部分以框架柱和弧形钢窗相结合,以增强立面效果。门厅采用新颖的装饰材料,房屋立面柱套、门套采用磨光黑色青岛石贴面,墙面以檐口线和窗腰线等横向线条为主,立面整洁,高低有序,错落有致。

1946年由杨廷宝先生进行扩建设计。设计为了适应用地现状和享有较好朝向,将建筑的扩建部分用扇形门厅与原建筑相连,弧形线脚与原圆形门厅相呼应,并在建筑细部、材料和色彩等处理上尽可能使新旧两部分建筑结合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1947年竣工后的国际联欢社建筑面积达5千多平方米,占地面积 1万多平方米(图5-46)。

建筑内部装饰豪华,外部别具一格,院内环境幽雅,景色迷人,古色古香的江南园林式庭院内,亭台楼榭、花木山石点缀四周,正中还有个300多平方米的草地。国际联欢社旧址不仅在当年是南京著名的建筑,2009年也被列为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

图5-46 南京国际联欢社 赵晗摄

5.3.2 北京展览馆

北京展览馆建成于1954年,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135号,西邻动物园,北靠中关村科技园区,南临金融街与各大部委,地理位置优越,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字、周恩来总理主持剪彩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2007年成为北京市政府优秀近现代保护建筑(图5-47)。

北京展览馆建成初期占地约13万平方米,全馆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建筑以中央大厅为中心,并附设影剧场、餐厅、电影馆,还铺设了专用铁路支线。1998年底,北京展览馆对原东西室外场地封顶改作室内场馆。2000年展览馆进行了全面改造,重新改建后的室内展馆共设12个展厅,展出面积2.2万平方米,层高8~19米,空间高大,气势恢弘(图5-48、图5-49)。

作为20世纪50年代的首都地标,北京展览馆特色鲜明,建筑由原苏联中央设计院设计,参照了俄罗斯经典建筑杰作圣彼得堡海军总部大厦,建筑高两层,中间有一尖塔,主楼高耸峭立,回廊宽缓伸展,整个建筑具有明显的俄罗斯民族特色,塔顶上的红星、回廊上的党徽,还有劳动者雕像都成为时代感极强的装饰。

20世纪50年代,俄罗斯式英雄主义感染了中国,人们以忘我的热情投入建设,北京展览馆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时过境迁,几经装修的北京展览馆继续保留着传统俄罗斯建筑风格,也作为那个时代的记忆不断延续下去。

图5-47 北京展览馆

图5-48 北京展览馆内部装饰

图5-49 改造后的北京览馆内部展厅

5.3.3 广州爱群大厦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爱群大厦又名爱群大酒店,由同盟会陈卓平先生集资创办,陈荣枝和李炳垣设计,1937年建成之初是当时华南地区最高的建筑物,为典型的骑楼建筑,1952年易名爱群大厦。1966年在东侧增建18层新楼,高68米,并更名人民大厦,被誉为“开广州高层建筑之新纪元”(图5-50)。

爱群大厦是广州第一栋钢框架结构仿美国摩天式高层建筑,占地800多平方米,平面为三角形,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首层沿街以骑楼建筑形式跨建在人行道上,内设门厅、餐厅、商场,周边设立客房和写字楼,建筑外墙刷白色水洗石米饰面,开长方形钢窗,整体感觉端庄、明静和简洁。

图5-50 爱群大厦立面 作者摄

建筑师为了寓意“爱群诸公”努力向上的创业精神,在建筑立面上特别强调挺拔的艺术效果。既借鉴美国纽约伍尔沃斯大厦(Woolworth Building)的设计手法,又在哥特式复兴风格中渗入岭南建筑风格。所有窗户都采用上下对齐的竖向长窗,并且在各个立面窗的两旁都布置了上下贯通的凸壁柱,在阳光下既形成竖向阴影,又使窗口得到侧向遮阳,还在褐色五棱台形混凝土屋顶五个角顶部加上5个白色小尖塔来增强向上的动感。这5个小尖塔烘托着直指蓝天的钢筋混凝土旗杆,给人蒸蒸日上之感。此外,裙楼顶与塔楼顶的女儿墙造成高低不一的城垛[1]形,在视觉上增强了向上的感觉。

爱群大厦首层采用“骑楼”形式,架空6米,进深超过4米,整个骑搂空间高大宽敞,巧妙地与相邻建筑的骑楼空间连通。由于是高层建筑,其柱列粗大有力,长边平行人行道,短边垂直人行道,个别相邻柱子下部用实墙相连,这样布置除结构合理外,也使人行道有足够宽度,又可遮挡马路噪声。爱群大厦开创了广州高层建筑周边做列柱骑楼之先例(图5-51)。

20世纪30年代,能源危机还不严重,但爱群大厦的设计已有节能意识,利用足够大的不封闭内天井进行通风、采光和排水,这在当时高层建筑设计中是非常大胆的,在现代高层建筑设计中也是不可思议。虽然当时的设备不能满足封闭内天井的气候控制,营造不了像现代高层建筑中的共享空间,但这种开敞的内天井满足热压和风压两种通风,是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一种成功案例。这种以自然通风为主、空调降温为辅的节能意识,值得当代建筑师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学习和实践。在今天广州高层酒店林中,爱群大厦仍不失当年雄姿。

图5-51 爱群大厦入口 作者摄

【注释】

[1]城垛指城墙向外突出的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