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秦城卷
穆纪光
“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秦城卷”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八五”重点出版项目。课题负责人支克坚,课题组主要成员穆纪光、刘敏,岳青、安文华、冯世平、王玉祥、段华明、王晓芳、包晓霞、曲玮、张志军、宋学功、张彦珍、罗卫、魏晓蓉。课题最终成果为资料性学术专著——《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秦城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主编支克坚、穆纪光、刘敏,副主编岳青、安文华、冯世平、王玉祥、段华明,全书42万字。
一、《秦城卷》反映了秦城区经济社会全面、系统的发展概貌
该卷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该区(市)进行的多次其他调研不同,它不是单纯的经济调查,而是从横的方面看,调查涉及的领域有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发展状况;从纵的方面看,对该区各级从区到乡(街道)、村、户、个人,进行全系统的垂直调查。对入户的个人调查涉及社会10大阶层。
调查跨越的时限始于共和国成立至1993年的40余年。重点是改革开放10余年来该区所取得的成就和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等。力求从多角度、多层面摸清该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为认识该区区情,也为深刻认识我国国情的多样性提供基本依据。
二、“真实”、“准确”是《秦城卷》成书遵循的基本原则
该书在调研和写作过程中,是在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指导下进行的。参加调研的人员都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为了保证调查成果的质量,课题组坚持政治原则性同科学性的统一,即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坚持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具体说,就是从实地调查到专著定稿的全过程,都坚定地贯彻总课题组提出的“真实、准确、全面、深刻”的方针,做到:力求克服“先入为主”的偏见,彻底杜绝弄虚作假,全面调查及问卷调查,从区到乡(街道)、村(居委会)、户、人,都由科研人员亲自操作、主持;力求在调查的角度、方法,对现状、历史的描述,以及数据指标的处理等,都达到准确反映客观实际的程度;力求资源丰富、系统,既反映成绩与经验,也不回避缺点与教训,并尽量做到适度得宜;力求对材料有一定的筛选,着重反映重大现实问题,既照顾总的调研提纲的普遍要求,又着力反映秦城作为文化名城在发展中的特殊性及问题。
三、《秦城卷》内容简介
该卷分概况、经济、社会、政治四篇及附录部分。调查内容反映的时间是1949年至1993年。
1.概况篇
概况篇对秦城区(县级)远古文明、历史沿革与自然、人文环境、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概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秦城区一带在历史上属秦州。秦州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早在七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传说伏羲、女娲、轩辕就出生在这里,故有“羲皇故里”之称。春秋战国时期,秦州属邽县,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县。西汉时期秦州属陇西郡,汉武帝元鼎三年设置天水郡,三国魏文帝时期,分陇右置秦州,始有秦州之名。北宋置天水郡。明朝至清朝雍正元年废成纪,由秦州直接管辖。清代将秦州升为直隶州,治所在秦州。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批准成立天水市,1958年撤销天水县,合并为天水市。秦城区是198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天水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在原县级天水市基础上设立的天水市中心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秦城区,经国务院批准,于2005年1月1日更名为秦州区),天水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内有22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
秦城区地处陕、甘、川3省的要冲,地貌大体分为秦岭山地和陇西黄土高原两部分,属北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以温和半湿润为主,气温日差较大。境内由秦岭山脉划分为两个水系,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自然资源丰富。
秦城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址随处可见。境内及周边有名的遗址和名胜主要有大地湾遗址、麦积山石窟、伏羲庙等。
1949年秦城仅有6.53万人,1993年总人口已发展到56.22万人。
历史上,秦城经济在陇东南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又是陇上商业贸易重地。1949年以后,经历过不同的发展、曲折、甚至倒退的时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迎来改革开放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新的面貌。
2.经济篇
经济篇内容包括:经济概况、工业建筑业、商业、市场与物价、农业、乡镇企业,财政与税收、金融与保险。
“经济概况”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经济发展的环境、历程与水平做概述;叙述和分析所有制结构;叙述和分析产业结构。
“工业、建筑业”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业发展历程,工业经济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经济效益,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商业”的主要内容包括:商业发展概况,国有商业系统的经营状况,供销合作商业的经营状况,个体与私营商业的经营状况。
“市场与物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城乡集市贸易市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及存在问题,物价调整改革及管理。
“农业”的主要问题包括:对农业发展概况、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结构及其变化、城郊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
“乡镇企业”的主要问题包括:乡镇企业发展经历的起步、曲折、稳定、持续发展的过程,乡镇企业的结构和特点,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和服务业等),乡镇企业的管理。
“财政和税收”的内容主要是:对财政和税收的机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及税收等情况做概括叙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3.社会篇
社会篇内容包括: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城市建设、婚姻家庭与计划生育、文化与大众传播、城乡居民生活、习俗与宗教、社会结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社会治安。
“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对1949年前的各类教育作综述;对1949年以后的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成人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作描述和评析;对教育条件(师资、经费、设备等)及存在问题作评析。
“科技”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科技在1949年之前与之后的发展状况作描述;对科技机构、人员、经费、效益、问题进行描述和评析。
“卫生”的内容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发展状况,农村卫生院的建设,卫生工作改革,地方病及其防治,主要传染病及其防治,妇幼保健,饮食卫生与环境卫生。
“体育”的内容主要是:体育事业发展概况,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等。
“城市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规划与总体布局,城市建设发展,以交通、能源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自然灾害及其预防,住房建设及其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及其存在问题。
“婚姻家庭与计划生育”的内容包括:择偶途径、条件及通婚范围,婚姻构成(指15岁及其以上人口中,未婚、有配偶、丧偶、离婚这4种婚姻状态所占的比重),婚姻问题;家庭规模变化,家庭结构变化,家庭关系;计划生育具体政策,节育状况,存在问题。
“文化与大众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群众文化活动(文艺创作和群众文艺活动),广播事业的发展历程,电影与电视的竞争与发展,电影业滑坡原因分析。
“城乡居民生活”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过程,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及结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
“习俗与宗教”的内容,主要对习俗中的祖先崇拜、龙王崇拜等情况及宗教活动情况进行描述。
“社会结构”的内容主要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演变,工人数量变化及内部结构,农民数量及内部结构,干部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变化及内部结构,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的情况。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有:劳动力资源与就业情况,劳动收入构成及其差距,劳动保护状况;灾害救济,社会救济与扶贫,优抚安置情况,社会福利事业的现状及问题,殘疾人事业现状。
“社会治安”的内容主要有:治安管理与治理对策。
4.政治篇
对党群组织(中共秦城区委、市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其他社会团体)的机构、职能、相互关系进行描述和评析;对民主政治建设,政府结构与运行,公、检、法及人民武装的工作进行描述与评析;对基层政权组织(乡、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情况及问题作描述与评析。
本卷设有附录,刊登了秦城区500户户情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婚姻与家庭,居民人口与生育观念,居民的工作与生活,居民社会活动与政治参与。
四、《秦城卷》成书过程
《秦城卷》1994年由国家哲学科学规划办立项,1996年完成调研。
课题立项后,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所、法学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哲学研究所、科研处、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的各学科研究人员近20人,在院长支克坚、党委书记徐仲碧带领下,于1995年3月至1996年7月,四赴秦城,完成了对秦城区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各方面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工作。
院长支克坚对该课题的实施实行统一领导,穆纪光、刘敏协助支克坚对调查、研究、写作等进行具体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初稿完成后,经济篇组长王玉祥、社会篇组长岳青和政治篇组长安文华,分别对各该篇的初稿进行了初审。刘敏主持,曲玮、张志军参加,对本稿的数据进行了核对。冯世平主持,王晓芳、张彦珍以及秦城区10多位同志参加,对秦城区550户城乡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秦城卷》全书由支克坚、穆纪光和刘敏统改定稿。二校清样出来后,安文华和穆纪光对全书进行了部分修改和订正。
在调研活动中,中共天水市委副书记乔正风和秦城区委副书记王惠麟对调研工作给予了热情支持和帮助。区委宣传部部长于学武和区委精神文明办副主任赵宝艳做了大量的组织和联络工作。区委、区政府其他部门负责同志和有关工作人员也为该调研顺利进行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