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氨三乙酸—氯化铵镀锌

氨三乙酸—氯化铵镀锌

时间:2024-10-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氨三乙酸—氯化铵镀锌溶液呈弱酸性,这种镀液的主要特点是无氰。氯化铵是导电盐,又是配合剂。氨三乙酸是配合剂,能显著地提高阴极的极化作用,提高电镀液的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使镀层结晶细致。在电镀过程中,发挥两个作用。pH值偏高时,用稀盐酸或氨三乙酸调整;偏低时,用稀氢氧化钠或氨水调整。温度偏低时,氯化铵容易结晶析出,降低镀层质量。在滚镀生产中,电流密度过大,镀件产生黑色小斑点。

第一节 氨三乙酸—氯化铵镀锌

氨三乙酸—氯化铵镀锌溶液呈弱酸性,这种镀液的主要特点是无氰。镀液的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较好,镀层比较光亮,成本较低。缺点是镀液对钢铁设备腐蚀严重;镀锌层钝化膜易变色;夏天镀液内的锌离子急剧升高,使镀层粗糙,冬天氯化铵结晶影响正常生产。本工艺最大的弱点是铵离子的存在,使废水处理变得困难。

一、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表6-1)

表6-1 氨三乙酸—氯化铵镀锌工艺条件

img82

续表

img83

二、镀液中各组成的作用

①锌含量。锌含量的高低对镀层质量影响很大。锌含量过高,镀层粗糙;锌含量过低,沉积速度慢,生产效率下降。所以,正常生产中,挂镀一般控制在18~25g/L。滚镀生产中,电解液中的锌含量一般控制在15~18g/L之间。

②氯化铵。含量范围较宽,一般控制在200~300g/L都能电镀。氯化铵是导电盐,又是配合剂。含量高有利于提高电解液的导电能力和覆盖能力。含量过高,阳极溶解速度过快,但是,超过其溶解度而易结晶析出,导致质量降低;含量偏低,电解液分散能力降低,镀层粗糙,光亮度降低。所以,一般控制氯化铵的含量在250g/L左右。

③氨三乙酸。氨三乙酸是配合剂,能显著地提高阴极的极化作用,提高电镀液的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使镀层结晶细致。但是含量过高,能降低阴极电流效率,增大基体与镀层的渗氢量,同时加快锌阳极溶解。含量太低时,电镀液的分散能力差,镀层粗糙。所以,氨三乙酸的含量,挂锌时控制在30~40g/L,滚锌时控制在20~30g/L。

④硫脲。硫脲是一种含硫基的有机增光剂,能提高阴极极化,改善镀液分散能力,使镀层结晶细致光泽。含量控制在1~2g/L。过低效果不明显;过高,增加镀层内应力,提高镀层的脆性。

⑤聚乙二醇。聚乙二醇为有机化合物,是一种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在电镀过程中,发挥两个作用。第一,提高镀液分散能力,使镀层细致光亮。第二,扩大电流密度范围。使用聚乙二醇的分子质量要在6000以上,含量控制在1.0~2.0g/L。含量低,镀层光亮度差,电流密度范围小;含量高,增加电镀液的黏度,导电能力和覆盖能力大大下降,同时,镀层易出现针孔、发暗、钝化膜易变色等问题。

⑥海鸥洗涤剂。海鸥洗涤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具有降低电解液的表面张力的功能,增加电镀液对镀层的润湿作用,防止镀层出现针孔、麻点等问题。含量控制在0.5mL/L以下。含量过高会使镀层发黑。

硼酸。镀锌溶液的缓冲剂,它起着使镀液的pH值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作用。必须有缓冲剂存在。

三、工艺条件的影响

①pH值。pH值偏高,阴极电流密度范围缩小,镀层光泽差,严重时,镀层疏松、发黑。pH值偏低,电流效率降低,阴极析氢增多,镀层产生条纹。在电镀过程中,pH值会不断增大,应定期调整。pH值偏高时,用稀盐酸或氨三乙酸调整;偏低时,用稀氢氧化钠或氨水调整。

②温度。温度一般控制在10~30℃。温度过高,会降低配合剂的络合能力,甚至造成氯化铵的分解,同时加快阳极的溶解,使镀液Zn2+浓度增加,镀层粗糙和产生颗粒、毛刺。温度偏低时,氯化铵容易结晶析出,降低镀层质量。

③阴极电流密度。阴极电流密度与锌离子的含量、pH值、电镀液的浓度有关。在正常的情况下,适当增大电流密度,能提高阴极极化作用,使镀层结晶细致。但电流密度过高,阴极上产生氢气逸出,使阴极区附近的pH值升高,导致锌盐水解,产生Zn(OH)2,黏附在阴极表面,造成镀层烧结。在滚镀生产中,电流密度过大,镀件产生黑色小斑点。因此,一般阴极电流密度控制在0.8~2.0A/dm2

四、溶液的配制

氯化铵和氯化锌用热水溶解,氨三乙酸则先用少量的水使之成为悬浊液,在不断搅拌下,加入70%~80%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全部溶解,如果要加氧化锌,则先将氧化锌用水调成糊状,边搅拌边缓慢地加到氨三乙酸溶液中。硫脲、聚乙二醇(先敲成小碎块)、海鸥洗涤剂分别用热水搅拌、溶解后,加入到溶液中去。最后用水稀释至所需的溶液体积,待用。

五、镀液的维护与杂质的去除

(1)镀液的维护。

①加强零件的镀前处理,防止油污、锈迹带入镀槽,恶化镀液。

②每周对镀液的主要成分分析一次,并及时调整至工艺范围。

③坚持每天打捞掉入镀槽中的零件,防止铁杂质积累,污染镀液。

④每季对镀液进行一次大处理。

(2)杂质的去除。

①铜杂质的处理。采用锌粉处理。在镀液中,加入0.5~1.0g/L锌粉,搅拌30min,然后静止2h,进行过滤。

②铁杂质的处理。向镀液中加入30%的双氧水0.3~0.5mL/L,充分搅拌30min,然后加入冷却的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值为7~8。称取10g/L磷酸氢二钠,用少量水溶解后,边搅拌边加入镀液,使之生成FePO4沉淀。静置48h后,过滤分析调整镀液各成分。用氨三乙酸或稀盐酸溶液调整pH值至工艺范围。

③有机杂质的处理。将镀液加热到50℃左右加入3~5g/L活性炭,搅拌30min,静置12h后过滤镀液;分析并调整至工艺条件,电解试镀。

六、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法

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法见表6-2。

表6-2 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法

img84

续表

img8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