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铝阳极氧化工艺

铝阳极氧化工艺

时间:2024-10-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草酸对阳极氧化膜的溶解作用很小,草酸阳极氧化能够获得较厚的氧化膜,膜厚可达60μm。草酸阳极氧化的反应机理基本与硫酸阳极氧化相同,但氧化膜的性能却有所区别。草酸阳极氧化工艺电压高,氧化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热量。草酸对氧化膜的溶解能力小且氧化过程中,在电极表面形成pH值变化的缓冲层,因此,温度要高于硫酸阳极氧化。铬酸对铝腐蚀性小,氧化处理后,即使电解液残留在多孔层中,基体也不会腐蚀。

第二节 铝阳极氧化工艺

铝的阳极氧化工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艺之一。其特点如下:

①成本低。

②适于大部分的铝合金,阳极氧化得到的氧化膜是无色透明的多孔结构,易于吸附各种染料,着色效果好。

③氧化膜的硬度高,耐磨性好。

铝阳极氧化分为硫酸系列、草酸系列及铬酸系列。

一、硫酸阳极氧化

1.硫酸阳极氧化工艺

硫酸阳极氧化主要用于防护装饰性及硬质膜的处理。装饰性阳极氧化工艺见表18-3。

表18-3 硫酸阳极氧化工艺

img382

注:工艺1为通用配方;2为建筑铝合金用;3为宽温快速氧化;4为通用交流氧化,只能获得较薄和软的氧化膜;5为湖南大学研制的氧化配方,可获得较高的硬度和较大厚度;6为宽温工艺,可获得较致密的氧化膜。

2.氧化液的成分及作用

(1)硫酸。氧化液的主要成分,它影响膜的结构及成膜率。硫酸含量低,溶液电阻增大,电压增高,形成的阻挡层较厚,孔隙率降低,着色较差。在一定范围内升高硫酸的浓度,有利于形成厚的多孔氧化膜,着色效果好。但随着硫酸浓度的增高,氧化膜的溶解速度加快,氧化膜的生长速度减慢。

(2)Ni2+。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i2+,能够提高氧化速度,电流密度和使用温度范围增大。

(3)有机酸和甘油。有机酸和甘油可吸附在氧化膜的表面,减缓氧化过程中膜表面[H+]的上升速度,膜的溶解速度减慢。

(4)温度。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氧化过程中,溶液温度不断升高,使得表面氧化膜的溶解速度加快,成膜率降低。因此,氧化溶液的温度要严格控制,氧化过程中最好用搅拌和循环设备。温度也不要太低,以免氧化膜发脆,一般控制在15~25℃之间。

(5)电流密度。电流密度是膜生长速度及膜层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电流密度大,成膜速度加快,孔隙率提高,便于着色。但温度上升过大,膜的溶解速度加快,尤其是结构复杂的工件,电流密度的不均会产生氧化膜形成不均匀的现象,着色的色泽不一致。

(6)电压。电压高,阻挡层厚,膜的硬度和耐磨性高,但孔隙率变小,着色效果差。电压一般控制在15~20V以内,过高易造成膜疏松。

(7)时间和温度。根据氧化溶液的组成,一般膜厚与时间、温度有关。温度低时,膜厚随时间的增长而加厚;温度高时,膜厚随时间增长反而减少。

(8)电流波形。直流成膜速度快,可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的氧化膜,但膜的透明性较差,影响着色效果。交流电源成膜薄,但着色效果好。采用脉冲电源获得的膜,综合性能要好于直流电源。

(9)阴极材料。一般采用对电极,阴极多采用铅板或不含锑的铅合金,近年来,铝阴极由于不含重金属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铝在酸性介质中时间过长,会产生过多的铝离子,需严格控制。

另外,氧化溶液在使用前应电解一段时间,使溶液中含有一定的铝离子,利于成膜。一般含量应小于20g/L。溶液中如含有其他离子,会影响阳极氧化的效果,应尽量控制。

3.溶液的配制

配制溶液时,应先加入2/3的水,再缓慢加入计算量的硫酸,边加入边搅拌,最后加入溶液的其他成分,待溶解完全后,加水至总体积。

切不可将水倒入硫酸中,要将硫酸缓慢、少量地加入,并不断搅拌,否则溶液由于局部过热而沸腾外溅。

4.工艺维护

(1)溶液的维护。配制溶液的水必须用去离子水药品要保证其纯度,以免带入杂质。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强化清洗过程,尤其是进槽前一定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氧化溶液定期分析,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2)工艺参数的控制。生产过程中,根据电流密度和表面积计算所用的电流。当工件表面积易于计算时,采用恒电流法比较合理。当工件形状比较复杂时,可采用恒电压法,但不一定保证各部位的膜厚度均匀。

(3)操作注意事项。挂具与工件接触紧密,挂具的材质最好与工件相同。不同材质的工件要分开处理,以免着色不均匀。避免中途断电,以防形成两层结构。每立方米电解3.3m2工件比较合适。膜的厚度可由下列计算公式估算。

膜厚(μm)=0.3×电流密度(A/dm2)×电解时间(min)

0.3为系数,可根据实际条件进行修正。

(4)阳极氧化过程中,由于铝等金属的溶解,使溶液中的杂质含量增高。对氧化膜影响较大的杂质有Cl、Al3+、Cu2+等及油污。油污一般是工件清洗不够干净,而Cl多为清洗工件时带入,应注意氧化的用水质量。

溶液中离子含量超过0.2g/L,氧化膜表面会产生大量分散性黑色腐蚀斑点,甚至膜层会穿孔。通常,Al3+最大含量为15~20g/L,而Cu2+为0.02g/L。铝、铜、铁离子含量过多,主要影响氧化膜的色泽、透明度、耐蚀性及吸附,也会造成染色困难,降低染色后的鲜艳度和耐晒性,同时,膜层还可能产生暗条和斑点。

Cu2+可通过经常刷洗阴极铅板消除,也可以进行小电流的通电处理,使铜沉积在阴极上而清洗出去。将含有Al3+的溶液加热到40~50℃,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加入硫酸铵,使铝变成硫酸铵的沉淀除去,但要将沉淀过滤掉。

表18-4为各工艺参数对氧化膜性能的影响。

表18-4 各工艺参数对氧化膜性能的影响

img383

注:↗增加,→基本无影响,↘减少。

5.铝阳极氧化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工件除油后出现花斑。

除油出现花斑的主要原因为:碱洗温度过高,碱液浓度过高,工件碱洗后没有及时清洗,清洗不充分,碱液使用时间过长。

工件表面出现花斑,可先用细砂纸或铜丝刷均匀刷洗,然后碱洗。

(2)阳极氧化膜的孔眼、狭缝出现粗糙印痕。

这一现象是由于碱洗、硝酸出光后,硝酸未被充分清洗干净引起的,在电流作用下引起腐蚀。硝酸出光后清洗干净,就可以消除这种现象。

(3)极化件表面出现红色、挂灰。

这一现象实际上是由于工件阳极化时接触不好,工件表面未完全形成阳极氧化膜。

红色是工件置换溶液中的铜离子形成的,而灰色挂霜则是含硅合金受到酸浸时留下的。一般经过处理夹具,增加导电性,就可以解决。

(4)阳极化件干燥后发黏。

这一现象是因溶液中铝离子浓度过高引起的。通常的解决方法是更换部分溶液。

二、草酸阳极氧化

草酸对阳极氧化膜的溶解作用很小,草酸阳极氧化能够获得较厚的氧化膜,膜厚可达60μm。草酸阳极氧化的反应机理基本与硫酸阳极氧化相同,但氧化膜的性能却有所区别。草酸氧化膜呈透明的淡黄色,具有良好的耐光性。膜的硬度、耐磨性及耐蚀性均好于硫酸氧化膜。

草酸阳极氧化工艺电压高,氧化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热量。因此,需要高压电源及大型冷冻机,实际应用会有些限制。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建材、机械等领域中特殊零部件或高档制品的氧化。

1.草酸阳极氧化工艺

草酸阳极氧化工艺见表18-5。

img384

2.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

(1)温度。草酸对氧化膜的溶解能力小且氧化过程中,在电极表面形成pH值变化的缓冲层,因此,温度要高于硫酸阳极氧化。宜控制在25~30℃。

(2)pH值。pH值控制在1.5~2.5之间,成膜速度较高。

(3)电流密度。草酸氧化放热大,电流密度应缓慢上升,以免电流密度上升过快,使膜较薄的地方易于击穿。

(4)电压。其影响与电流密度相似。

(5)电流波形。草酸氧化使用的波形对膜的色泽和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直流电源虽然氧化膜生成率高,但易发生孔蚀。采用交流电虽可避免孔蚀,但氧化膜的生成率和膜的性能有所降低。因此,采用交直流叠加法较为适宜。

(6)杂质。电解液中的Cl易产生孔蚀,其含量应控制在0.04g/L以下。同时,Al3+含量应控制在3g/L范围内,否则得不到氧化膜。

3.溶液的配制、补充及调节

(1)溶液的配制。先在槽内加入2/3的去离子水,加热到70~80℃,然后将所需量的草酸和其他药品加入热水中,搅拌使之全部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加入去离子水到所需体积。

(2)补充及调节。草酸在电解过程中易于消耗,应及时补充。其消耗量可根据电量估算,即0.13~0.14g/(A·h)。

三、铬酸阳极氧化

铬酸氧化只能得到较薄的氧化膜,一般为2~5μm。铬酸氧化膜质软,弹性好,抗蚀性强,但耐磨性差。外观呈灰色或灰白色,着色后可得到柔和的彩色膜。铬酸对铝腐蚀性小,氧化处理后,即使电解液残留在多孔层中,基体也不会腐蚀。因此,用于精密件及铆接件、点焊件、压铸件等的氧化处理。但含铜及含硅较高的铝合金并不适用。

1.铬酸氧化液的配制

先在槽内加入2/3的去离子水,将所需量的铬酸加入,搅拌使之全部溶解后加入去离子水到所需体积。

2.维护及调节

氧化溶液中的阴离子杂质使氧化膜变得粗糙,如SO42-和

Cl。SO42-含量应控制在0.5g/L以下,SO42-可通过加入少量的碳酸钡除去。Cl含量控制在0.2g/L以下,如Cl含量过高,则必须更换溶液。Cr3+使氧化膜发暗,抗蚀性降低,可用电解法使Cr3+氧化成Cr6+,具体方法为用铅作阳极,电流密度0.25A/ dm2;铁作阴极,电流密度10A/dm2下电解即可。

由于氧化过程中消耗Cr6+,需要不断补充,但含量不能超过70g/L。

3.操作注意事项

铬酸阳极氧化电流效率低。提高电流密度主要靠提高温度和降低溶液浓度,温度较高时,电流密度大的区域容易烧焦。低浓度溶液要不断搅拌。

四、硬质阳极氧化

硬质阳极氧化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开发的,具有重要功能性的氧化工艺。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及机械、电子、建筑工业领域。主要用于各种轴承、汽缸、活塞等有耐磨、耐热、绝缘要求的零件处理。

硬质阳极氧化膜通常在低温下获得,因此,具有膜厚、硬度高等优点,膜厚可达200μm。纯铝阳极氧化膜的硬度可达1000HV以上,但铝合金上形成的氧化膜硬度却很低,一般在400~600HV,同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绝热性能及耐蚀性。膜的色泽随膜厚和合金种类的不同而异,纯铝的氧化膜由银白色向金黄色或褐色变化。铝合金则呈黑色。

1.硬质阳极氧化膜的生成条件

要获得硬质阳极氧化膜,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提高成膜速度,即在相同的电流密度下,尽可能降低膜的溶解速度;二是改变膜的结构,即孔细小,孔壁厚。为满足以上要求,可降低电解温度及酸的浓度,提高槽压。除此之外,硬质阳极氧化膜还与基体材料、电解液和电流波形有关。

2.硬质阳极氧化工艺(表18-6和表18-7)

表18-6 硫酸硬质氧化工艺

img385

表18-7 混合酸硬质阳极氧化

img386

3.硬质氧化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表18-8)。

表18-8 硬质氧化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img387

续表

img388

4.硬质阳极氧化的工艺要求

(1)锐角倒圆。

为防止电流集中,引起局部过热使零件烧伤,零件上所有棱角应倒圆。半径不应小于0.5mm,不允许有毛刺。

(2)表面应光洁。

一般经硬质阳极氧化后,表面光洁度会降低一级,所以要求基体表面要光洁。

(3)工件留有一定的尺寸余量。

工件在加工前,要根据膜层的厚度、尺寸公差来确定阳极化前的尺寸,以便处理后符合规定的公差范围。

(4)夹具的要求。

硬质阳极氧化的零件在氧化过程中,要承受很高的电压和较大的电流。因此,一定要保持零件与夹具有良好的接触,以免击穿和烧伤零件的接触部位。

(5)局部保护。

在同一零件上要进行两种阳极氧化时,要根据零件的粗糙度和精密度安排工序。不进行氧化的部分要涂绝缘漆保护。

五、瓷质阳极氧化

瓷质阳极氧化又称仿釉阳极氧化,氧化膜呈不透明白色,有搪瓷感,膜的硬度高,耐蚀性、绝缘性及抗蚀性良好。用于仪表、电子和高精度零部件的表面防护及装饰方面的应用。

1.瓷质阳极氧化工艺(表18-9)

表18-9 瓷质阳极氧化工艺

img389

2.氧化液成分对工艺条件的影响

(1)草酸钛钾。主要影响膜的致密度,含量不足时膜疏松。

(2)铬酐。影响膜的成膜速度及导电性,对膜的色泽也有影响。无CrO3时,只能得到半透明膜,加入CrO3才能得到瓷质膜。若加入过量,膜变灰。

(3)草酸。增加成膜速度,含量低时,膜薄;含量高时,则膜疏松。随含量的增加,膜的色泽逐渐加深。若过量,则膜的色泽变黄。

(4)硼酸柠檬酸。增加成膜速度。当硼酸含量超过10g/L时,成膜速度反而下降。

(5)温度。温度对瓷质氧化至关重要。高于55℃,成膜速度下降,膜粗糙。低于40℃,只能得到半透明的雾状膜层。

(6)电压。主要影响成膜速度和外观色泽。电压低于25V,所得膜薄而光泽透明;高于50V,膜呈深灰色。

(7)时间的影响见表18-10。

表18-10 瓷质氧化膜的外观色泽随氧化时间的变化

img3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