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对接立焊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
1.板对接立焊坡口和装配
立焊时由于熔化金属受重力作用下坠,易使焊缝成形恶化。立焊试板钝边尺寸基本与平焊相同,但间隙比平焊大1~2mm。焊件坡口为60°V形坡口,钝边0.5~1mm,如图4-61所示。
图4-61 板对接立焊坡口尺寸
始端装配间隙为3mm,终端装配间隙为4mm,错边量不大于1.2mm。预置反变形量3°~4°。采用与焊件相同牌号焊条进行定位焊,并在焊件坡口内两端点焊,定位焊缝长度为10~15mm,将焊点接头端打磨成斜坡。
2.焊条角度
采用连弧焊时,焊条与两侧板成90°,自上而下地进行焊接(采用专用的下向焊条,可由上而下施焊),焊条与焊接方向始焊端成65°~80°,在中间位置成45°~60°,终端焊缝处的温度较高,为了防止背面余高过大,可使角度变小为20°~30°,如图4-62所示。采用断弧焊时,焊条与焊接方向夹角为65°~75°。始焊端温度较低,夹角应大些;终焊端温度较高,夹角可以小些。
图4-62 连弧焊打底层单面焊双面成形立焊焊条角度
3.焊接规范参数
焊接规范参数选择见表4-7。
表4-7 焊接规范参数
4.打底层焊接技术
打底焊可采用连弧操作或断弧操作两种方法。
(1)连弧操作法。
连弧操作法有直线运条法、左右挑弧法和左右凸摆法。
直线运条法是在坡口下端引弧,直线运条至定位焊缝与坡口根部相接处,然后压低电弧,使熔滴向母材过渡,将已熔化的坡口根部连在一起,形成一椭圆的熔池和熔孔,电弧向上运弧时,用以降低熔池温度,不拉断电弧,是为了观察熔孔的大小,为电弧向下运弧焊接做准备。电弧向下运弧到根部熔孔时开始焊接,见图4-63。适用于焊接坡口间隙较小的焊缝。
图4-63 上下运条法示意图
左右挑弧法是将电弧左右挑起,用以分散热量、降低熔池温度。左右挑弧时,并不熄灭电弧,而是观察此时焊缝熔孔的大小,为电弧向下运弧焊接做准备,电弧向下运弧到根部熔孔时,开始焊接,见图4-64。适用于焊接坡口间隙较小的焊缝。
图4-64 左右挑弧法示意图
左右凸摆法是在坡口间隙中左右交替焊接,以分散焊接电弧热量,使熔池温度不过热,防止液态金属因温度过高而外溢流淌。电弧左右摆动时,中间为凸形圆弧,见图4-65。此法在左右摆动过程中不熄弧,多用于间隙偏大的焊缝。
图4-65 左右凸摆法示意图
当更换焊条熄弧时,应引向坡口边缘,逐步收小焊缝再灭弧,或向焊缝后面退回5mm后再引向坡口一侧灭弧。更换焊条应在距熄弧处下方10~15mm的焊缝处引弧并直线运条,直至熄弧交界处,压低电弧并击穿钝边,使铁水完全与收尾熔池熔后再重新运条焊接。由于连弧处用的电流较小,故最好在接头前先将熄弧处修磨成一个斜坡,以便于接好。由于立焊连弧操作难度较大,正面两侧边上容易出现咬边,焊接第二层时还易于产生近边夹渣,为此,立焊打底焊仍多采用断弧法操作。
(2)断弧操作法。
焊接时焊条应保持在间隙坡口钝边处。在定位焊端头引弧后,可采取稍长电弧对母材预热,然后直线运条至定位焊交界处,将电弧压低,击穿坡口,使被熔化的母材与熔滴连在一起形成熔池,此时应迅速灭弧,使熔滴温度迅速降低,然后再次迅速引弧,形成下一个熔池。下一个熔池通常应压住第一个开始凝固的熔池1/3~1/2处。这样反复灭弧、引弧,便可得到整条焊缝。运条可采用直线断弧法,即一次击穿法。间隙大,熔滴可多重叠一些;间隙小,熔滴重叠可少一些。收弧及换焊条可参照立焊连弧焊法。
5.填充层焊接技术
先清理干净打底焊时残留的熔渣,接头高出焊缝的应修磨平整,以保证层间熔合良好。在距离焊缝始端10mm左右处引弧后,将电弧拉回到始焊端施焊。焊接时,应注意通过运条动作排除第一层焊道两侧尖角处的残渣。一般可采取月牙形运条方法,在两侧稍停留,中间部位运条要快,这样有利于挤出尖角处的熔渣,避免出现近边夹渣,还可使焊道中间温度均匀,不至造成铁水下淌,形成焊瘤。
最后一层填充焊层厚度,应使其比母材表面低1~1.5mm,且应呈凹形,不得熔化坡口棱边,以利盖面层保持平直。
6.盖面层焊接技术
焊条与焊件的下倾角为70°~75°。焊条摆动到坡口边缘时,要稍作停留,并注意控制坡口边缘的母材熔化1~2mm。认真控制弧长及摆动幅度,防止出现咬边缺陷。焊条的摆动频率应比平焊缝稍快些,前进速度要均匀一致,使每个新熔池覆盖前一个熔池的2/3~3/4。
换焊条前收弧时,应对熔池填些铁液,迅速更换焊条后,再在弧坑上方10mm左右的填充层焊缝金属上引弧,将电弧拉至原弧坑处填满弧坑后,继续施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