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铝及铝合金的焊前准备及焊后清理
1.焊前清理
铝及铝合金焊接时,尽量采用气焊熔剂(气焊、碳弧焊)或保护气体(氩弧焊),为了保证焊接质量,还要求在焊接前严格清理工件接头及焊丝表面的氧化膜和油污,否则会使焊缝产生熔合不良等缺陷,焊前清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焊接质量。常见的清理方法有化学清理和机械清理。
(1)化学清理。
化学清理效率高,质量稳定,适于清理焊丝及尺寸不大、批量生产的工件。小型工件可采用浸洗法。化学清理溶液配方和工序流程见表5-79。
表5-79 铝及铝合金化学清理溶液配方和工序流程
焊丝清洗后可在150~200℃烘箱内烘焙半小时,然后存放在100℃烘箱内随用随取。
清洗过的焊件不准随意乱放,应立即进行装配、焊接,一般不要超过24h。已超过24h的,焊前采用机械方法清理后再进行装配焊接。
大型焊件受酸洗槽尺寸限制,难于实现整体清理,可在焊口两侧各30mm的表面区域用火焰加热至100℃左右,涂擦室温的NaOH溶液,并加以擦洗,时间略长于浸洗时间,除净焊接区的氧化膜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中和、光化后,用火焰烘干。
清洗要注意劳动保护,戴上耐酸碱的胶皮手套、护目镜和口罩,以免烧伤皮肤、溅液伤目及挥发物刺激呼吸道。
(2)机械清理。
对清洗要求不高,工件尺寸较大,难以用化学方法清理的焊件或清洗后易被玷污时,常用机械清理。先用丙酮或汽油擦洗表面油污,然后可根据零件形状采用切削方法,如使用风动或电动铣刀,亦可使用刮刀、锉刀等工具。对较薄的氧化膜可用不锈钢的钢丝刷清理表面,不宜采用纱布砂纸或砂轮打磨,因残留沙子会在焊接时产生夹渣等缺陷。
工件清洗后不及时装配,焊件表面会重新氧化,特别是在潮湿的环境以及被酸碱蒸气污染的环境中,氧化膜生长很快。清理后的焊丝、焊件焊前存放时间一般不要超过24h。在气候潮湿条件下,清理后应在4h内施焊。存放时间过长应予重新处理。近期研究成功的经电化学抛光处理的焊丝,一般在空气中可保存较长时间,在塑料密封保存的条件下,保存期可近半年。
2.垫板
铝在高温时强度很低,焊接时容易下塌。为了保证焊透又不至于塌陷,常用垫板来托住熔化、软化的金属。垫板可采用石墨、不锈钢或碳钢等材料。垫板表面要开一个圆形弧槽,以保证焊缝背面成形,如图5-17所示。也可以不加垫板,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形的焊接工艺。
图5-17铝及铝合金垫板尺寸
3.焊前预热
为了防止裂纹,减少气孔和焊接应力等焊接缺陷,对厚度超过5~8mm的厚大铸件焊前需进行预热,预热温度100~300℃。预热温度过高会导致晶粒长大、热影响区增宽及接头性能恶化。
可用氧-乙炔焰、电炉或喷灯对焊件进行局部加热。预热温度可用表面测温计或测温笔测量,在缺乏测量条件时,可凭经验大致估计预热温度。由于铝在高温时颜色不变,预热温度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加以鉴别:在铝件表面用蓝色粉笔或黑色铅笔划线,加热后颜色逐渐减弱,当线条颜色与铝的颜色相近时,即可开始焊接;另一种方法是将氧-乙炔焰调成强还原焰,喷到铝件表面呈灰黑色(尚能看到金属光泽),再将火焰调到中性焰,来回往复地预热工件,当预热到工件上的碳黑烧掉时,表明预热温度已经达到。
4.焊后清理
焊后留在焊缝及临近区域的残存熔剂和焊渣需要及时清理,否则在空气中水分的作用下,残存的熔剂和焊渣会破坏金属表面的氧化膜,从而腐蚀工件。常用的清理方法和步骤如下:
①在热水中用硬毛刷子仔细清刷;
②在温度为60~80℃、浓度为2%~3%的铬酐水溶液或重铬酸钾水溶液中浸洗5~10min,并用硬毛刷仔细洗刷;
③在热水中洗涤;
④在干燥箱中烘干或用热空气吹干,也可以自然晾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