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球瓜瓣压制胎具的设计原理和压制方法
球瓣的压制多用冷态点压成型,胎具的设计则大同小异。下面以φ6000×22的球瓜瓣为例,叙述球瓜瓣压制胎具的设计原理和压制方法。
图6-11,为φ6000×22球体,分11等分的施工图。
图6-11 十一等分瓜瓣球体
1.凸凹模的设计
图6-12为压制φ6000×22球瓜瓣的胎具,胎具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三点。
(1)凸凹模半径。
点压成形的胎具,很少采用热压,大多采用冷压,冷压的回弹较大,所以,凸凹模的半径皆应缩小,至于缩小多少,一凭经验,二凭放实样。图6-13为放实样决定凸凹模的缩小半径的方法,图6-13(a)为用设计半径和缩小后的半径划线后取得的设计数据,图6-13(b)为实际压制时胎具的结合情况。本例凸凹模半径皆为设计半径的2/3,使凸模压到设计半径后还有充足的悬空量,凭借压力的大小来达到成型后的曲率。图中还显示了缩小半径后的接触弧长为220mm,为决定凸模的最小直径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图6-12 球瓜瓣压制胎具
图6-13 放实样决定凸凹模的缩小半径
1.凸模 2.壳板 3.凹模
(2)压力机的压力选择。
在悬空的胎具上压制,只能凭借压力的大小来控制所要达到的设计曲率,这一点在理论上是找不到的,只能凭经验取得。
①材质的因素。材质不同,回弹量也不同,含碳量低的小于高的,含合金元素低的小于高的,如Q235-B的回弹量就小于16MnR钢的回弹量。
②板厚的因素。板厚不同,回弹量也不同,不同厚度的板压到同一曲率,薄板回弹量大,厚板回弹量小。
③压下速度的因素。压下速度快的回弹量大,速度慢的回弹量就小。例如压制一块同厚度同角度的板,速度快的易裂,速度慢的就不会裂,这与回弹的道理基本相同。
④板面积的因素。例如压制球壳板,小面积的回弹量小,大面积的回弹量大,这是因为在压制范围四周,受到未被压制部分的牵连的原因造成的,牵连小的回弹量小,牵连大的回弹量大。
(3)凸凹模直径的确定。
在压制本例的球瓜瓣时,出现了这么一种怪现象,压制范围的边缘,板不是往上翘,而是往下塌,继续压时,已压出的曲率反而被破坏。经分析原因发现,是凸模直径等于凹模直径造成的。原因找出后,凹模直径仍为φ1200mm,凸模直径则缩小为φ1000mm,上述缺陷消失。
由此可得出如下结论。
在凹模直径已定的前提下,凸模直径的确定原则有二:一是一定要比凹模直径小,二是一定要比接触直径大。比凹模直径小可防下塌,比接触直径大可提高效率(接触直径可通过放样取得,本例接触直径为φ220mm)。
2.压制方法
如图6-14所示,冷压时应采用逐点点压方法成型,压制时不能一次压到设计曲率,避免球瓣局部产生过大的变形和皱痕。每压一次要移动一次板料,距离为与前次重合1/3左右,板料经往返压制,随时用样板检查,直到样板与压出的曲率全部吻合为止。
球瓣的压制是一项复杂的压制工艺,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要想完全吻合样板,需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这一过程即称为矫正过程,矫正时应先矫宽度方向,后矫长度方向,弧欠要比弧过好矫正得多,所以,压制时应遵循宁欠勿过的原则,逐步进行压制。弧欠的部位可在板上垫以扁铁,使之上弧;弧过的部位可在板下最凸点垫以限位扁铁,在其两侧板上垫以扁铁,压下凸模后使之放弧。如此反复进行,才能逐步达到在设计曲率的允差范围内。
图6-14 点压成型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