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大体经历了五个时期:史前时期、汉朝以前、汉唐时期、唐朝时期、现代时期。史前时期,石羊河除润育着小面积的天然绿洲外,大量水自地表或潜入地下向北流动,几经转化最终汇集于尾闾湖泊,蒸发消失于大气之中。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活动日趋频繁,兴修水利,发展灌溉,人工水系逐渐取代了天然水系。现在在平原区看到的水文网几乎都是灌溉渠系,大多天然河道已干枯萎缩,原本与石羊河联系在一起的西部水系,现在已毫无水力联系。
史前时期的民勤、昌宁盆地是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的猪野泽,随着进入湖中的水量减少以及泥沙的淤积,猪野泽逐渐分为东西两块,随后又萎缩成许多小湖,清朝末年,除青土湖尚有一定规模的水域面积外,其余均成为沼泽或湿地,20世纪50年代初期青土湖还有水可见,但随着农业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青土湖很快彻底干枯。
石羊河流域水系变迁历史见图5—1~5—5。
图5-1 史前时期石羊河流域水系
图5-2 汉朝以前石羊河流域水系
图5-3 汉唐时期石羊河流域水系
图5-4 唐朝时期石羊河流域水系
图5-5 现代时期石羊河流域水系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变迁见表5—1。
表5-1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历史变迁概况表
续表5-1
新中国建立以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1950年代,经过对灌区的改造和建设,使全流域有效灌溉面积和保灌面积分别由解放初期的200万亩、58万亩增加到242万亩和103万亩,其中民勤有效灌溉面积约70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3~0.35。全流域地下水补给量约16亿m3,开采量约1.5亿m3。
(2)1960年代,大力修建山区水库和渠道衬砌,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35~0.45,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10万亩,保灌面积185万亩。由于修建水库和衬砌渠道,地下水补给减少,泉水量减少。最显著的就是进入民勤地表水量减少,民勤开始大量开采地下水,井灌面积由60年代中期的不足10万亩猛增到60年代末期的约50万亩。全流域地下水补给量约12亿m3,开采量约3.2亿m3。
(3)1970~1980年代,除杂木河外,其余山区河流都建成了调蓄水库,田间配套和灌溉技术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68万亩,保灌面积213万亩。由于地表非回归性耗水大幅度增加,减少了地下水的补给,加上地下水超采严重,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昔日的泉水灌区基本上全部变成了井灌区,在民勤地区的灌溉用水中地下水占到50%以上。全流域地下水补给量1970年代约8.8亿m3,1980年代约8.0亿m3,开采量分别约8.0、10亿m3。
(4)1990年代以来,灌溉面积仍在不断扩大。据统计,1995年有效灌溉面积427万亩、实灌面积321万亩,2003年有效灌溉面积449.98万亩、实灌面积354万亩。民勤1995年地下水开采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0%,2003年达到近90%。全流域地下水补给量约7.5亿m3,开采量达到约11亿m3,2003年开采量达到14.47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消耗率分别高达172%、1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