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资源严重短缺,属资源型缺水,供需矛盾相当突出
石羊河流域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降水量与蒸发量相差悬殊,中游地区年降水量150~300mm,年蒸发量1300~2003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50mm,民勤北部接近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年降水量50mm,年蒸发量2003~2600mm,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6亿m3,其中地表水15.6亿m3,地下水资源0.99亿m3。人均拥有当地水资源量744m3,仅为全国的1/3,亩均水资源量369m3,仅为全国的1/4,远低于人均1000 m3的国际水资源紧缺标准。人均及亩均水资源量与内陆河流域其他河流相比也是最低水平,见表6—1,人均、单位面积耕地占有水资源量的严重不足,是石羊河流域用水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根源。
表6-1 水资源量比较表
近20年来人口增加了34%,农田灌溉面积增加了29%,粮食增加了45%,GDP翻了约6倍,而水资源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1%。见图6—1,这势必导致经济社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而生态环境恶化反过来又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使人与自然不能和谐共处。而9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来水却偏枯,见图6—2,更加剧了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表6-2 石羊河流域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表
图6-1
图6-2
即便如此,按照流域目前经济社会状况及科学技术水平,流域对水的需求量为31.1亿m3,而流域的可供水量为25.71亿m3,总缺水量5.43亿m3,缺水程度16.5%,如果考虑地下水超采量则缺水量高达11亿m3左右,缺水程度将高达31%。由于用水不能得到保证,致使凉州区与民勤等地区间的水事纠纷不断,金昌市自70年代以来为了保证工业及生活用水,多次采取停农保工措施,造成农民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多万元,目前,全流域仍有129万亩农田得不到保灌,尽管政府及群众正在采取不同的节水措施,但国民经济各行业用水仍然非常紧张,人们为了经济的发展,过度开发水资源,致使地下水位严重下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进而导致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全流域目前土地沙化面积已达2.22万km2,已占流域总面积的53.3%,平均每年沙化的面积达22.5万多亩,流沙压埋农田48万亩。由于沙化面积和荒漠草原枯死面积的逐年扩大。沙漠每年以3~4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沙尘暴肆虐威胁民勤、金昌和凉州,甚至影响到整个北方地区。
造成目前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流域灌溉农田面积偏大
由于流域灌溉条件便利,光热资源充足,多年来为缓解全省粮食压力、支援中部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和支持全省经济发展,流域形成了发达的灌溉农业,除金昌市外其他区域均是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地区。2003年,粮食产量103.4万吨,占当年全省粮食总产量的13.74%,占河西地区粮食总产量的43.38%,农业生产的效益和优势十分明显,为全省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灌溉和种植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过度索取的基础上的。流域内生产1kg粮食需耗水1.4 m3,流域2003年产粮103.4万吨,扣除本流域消耗约56万吨,还有47万吨调往流域之外,加之瓜果蔬菜等高耗水作物的输出,相当于每年调往流域外的水资源量为6~7亿m3,相当于流域水资源总量的40%。因此流域的产业结构现状及经济发展模式与水资源的承载力不相适应,是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上下游之间用水矛盾尖锐的根本原因之一。
(2)流域人口偏多
流域内人口的增加是造成流域水资源紧缺的重要因素之一。石羊河流域2003年总人口达到223万人,近50年来人口年增长率为1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分布主要集中于绿洲地区。武威盆地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2003年凉州区人口总量超过了100万人(包括流动人口),是全省除兰州市辖区外人口最多的地区,50年来人口年增长率为13.2‰。石羊河流域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绿洲承载人口已达每平方公里300人以上,与人口稠密的四川省水平相当,居住人口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由于受水资源条件限制,土地资源开发潜力有限,适于人口居住的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不足10%,开发宜农荒地也将对水资源供给形成更大压力。再考虑到石羊河流域荒漠化过程中人口行为的直接影响,如过度垦荒对植被覆盖地面结构的破坏、超载放牧导致的草场退化、农村能源不足造成的过度采樵等,因此,绿洲区人口稠密及生产生活方式是造成流域水资源紧缺的重要因素。石羊河流域各区人口变化情况见图6—3。
图6-3 石羊河流域各区人口变化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