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贫困地区贫困状况
(一)社区状况
1.础设施条件有所好转
据贫困监测资料显示,2007年,全省87.37%的自然村通了公路,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97.28%的自然村通了电,比上年提高1.28个百分点;88.27%的自然村通了电话,比上年提高9.27个百分点;能接收电视节目的自然村比上年增长2.1%。
2.医疗条件大有改善
贫困地区的农村社区文教卫生总体状况有所好转,医疗条件有很大的改善。2007年,调查村有卫生室比上年增长1.06%,合格乡村医生(卫生员)增长3.65%。有49.75%的行政村有幼儿园或学前班,较上年提高5.39个百分点;69.85%的行政村有卫生室,较上年提高2.69个百分点;76.47%的行政村有合格的乡村医生或卫生员,较上年提高2.45个百分点;74.75%的行政村有合格的接生员,较上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
(二)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状况
1.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较快
据贫困监测资料显示,2007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67.18元,比上年增长11.72%。其中,工资性收入为644.03元,增长16.88%;家庭经营收入为1062.95元,增长8.83%;转移性收入为121.83元,增长19.18%;财产性收入为38.37元,下降7.14%。从贫困监测资料来看,贫困和低收入人口收入结构相对单一,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经营第一产业,尤其是种植业,2007年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为883.73元,占纯收入的47.33%。
2.家庭经营以第一产业为主,投入继续加大
据贫困监测资料显示,2007年贫困地区农民家庭人均经营生产费用支出为464.60元,比上年增长6.15%,其中农业生产费用支出283.99元,比上年增长5.05%;第一产业生产费用支出占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的比重达91.43%,家庭经营投入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一产业生产费用支出424.79元,比上年增长9.29%。第二、三产业生产费用支出分别为10.15元、29.65元,比上年下降32.96%和12.41%。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2007年农户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支出76.24元,比上年增长17.78%。
3.消费支出继续加大, 消费呈现“七增一减”
食品消费过半。2007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671.60元,比上年增长10.52%,其中51.15%用于食品支出,13.58%用于居住支出,8.77%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用品支出, 8.76%用于交通及通讯支出,6.13%用于衣着支出,6.11%用于医疗保健消费支出,3.9%用于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1.60%用于其它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
消费呈现“七增一减”。由于物价持续上涨,贫困地区农民消费支出大幅上涨。200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用于食品消费支出人均854.97元,增长10.24%;衣着消费支出人均102.51元,增长14.92%;居住消费支出人均226.98元,增长13.2%;家庭设备(用品)支出人均65.27元,增长19.54%;交通及通讯支出人均146.4元,增长13.79%;文化教育、娱乐用品支出人均146.68元,下降5.56%;医疗保健支出人均102.21元,增长18.51%;其它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人均26.60元,增长18.62%。
4.财产与生活设施
住房条件有所改善。2007年,贫困地区住房面积继续扩大,住房结构有所变化,质量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人均住房面积17.1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2%。从住房结构看,住砖木结构住房的农户比上年增长2.04%;住钢筋混凝土房屋的农户比上年增长2.67%;住竹草房、土坯房和其他结构房屋的农户分别比上年下降22.22%、2.12%和0.56%。
饮用水困难的局面有所缓解。2007年,贫困地区饮用自来水的农户比上年增长5.68%。调查户中,有31%的农户饮用自来水,较上年提高1.66个百分点;有17.92%的农户饮用深井水,较上年提高1.94个百分点。此外,饮用水困难户和饮用水水源有污染的户较上年下降5.74%和1.68%。
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2007年末贫困和低收入农户的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其中彩电、冰箱冰柜、摩托车和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分别较上年增长4.75%、10.81%、18.11%和24.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