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中 L——管道的长度;
a——保护系数(与防腐层的绝缘电阻率、管道直径、厚度和材料有关);
E——管道两端的阴极保护电位值(V ON)。
管道的防腐层质量好时,单位距离内V ON值衰减小,质量不好时,V ON值衰减大。
CIPS测量时同时获得阴极保护电流瞬间关断电位(V OFF管地电位),该电位是阴极保护电流对管道的“极化电位”,由于阴极保护系统已关断,此瞬时土壤中没有电流流动,因此V OFF电位不含土壤的IR电压降,所以,V OFF电位是实际有效的保护电位。国外评价阴极保护系统效果的方法完全是用V OFF值判断(≤-850 mV有效,≤-1 250 mV时过保护)。通过分析V ON/V OFF管地电位变化曲线,可发现防腐层存在的大的缺陷。当防腐层有较严重的缺陷时,缺陷处防腐层的电阻率会很低,这时阴极保护电流密度会在缺陷处增大。由于电流的增大土壤的IR电压降也会随之增大,因此在缺陷点周转管地电位值(V ON,V OFF)会下降。在曲线图上出现漏斗形状,特别是V OFF值下降的更多些。
3)管道全面检验
管道全面检验是指按一定的检验周期对在用埋地压力管道进行的较为全面的检验。在役埋地压力管道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6年,使用15年以上的在用埋地压力管道,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埋地压力管道定期检验周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管道,应适当缩短检验周期:
·新投用的管道检验应在2年内完成首次检验;
·发现应力腐蚀或严重局部腐蚀的管道;
·承受交变载荷,可能导致疲劳失效的管道;
·埋地压力管道定期停用一年后再启用,应进行全面检验;
·埋地压力管道定期输送介质种类发生改变时,应进行全面检验;
·多次发生泄漏、爆管等事故的管道以及受自然灾害和第三方破坏的管道;
·介质对管道腐蚀严重或管道使用环境腐蚀严重的;
·防腐层损坏严重或无有效阴保的管道;
·运行期限超过10年的管道;
·一般性检验中发现严重问题的管道;
·检验人员和使用单位认为应该缩短检测周期的管道。
(1)全面检验的项目
全面检验的项目一般包括:
·一般性检验的全部项目;
·管道智能内检测;
·管道敷设环境调查;
·管道防腐层检测与评价;
·管道阴极保护检测与评价;
·管体腐蚀状况测试;
·焊缝内部质量检验;
·理化检验;
·压力试验。
(2)全管段划分原则
在进行全面检验时,应将整条埋地压力管道定期划分为若干管段,管段划分原则为:
①应按管道材质规格相近、外部环境相似、腐蚀条件和状况相同,具有相似的地电条件,可采用相同的地面非开挖检测仪器等要求设定管道划分标准。
②管段划分标准可以根据地面非开挖检测结果作适当调整。
③具有相同性质的管段可以是不连续的,即可分别处于管道的不同地段,如跨越河流的两岸条件相似,可将两岸的管道划为同一个管段。
(3)全金属管道敷设环境及阴极保护调查与评价
金属管道敷设环境及阴极保护调查与评价按相关管道腐蚀与阴极保护标准实施。
4)其他检测
①土壤检验:包括土壤腐蚀性检测,土壤剖面描述,土壤腐蚀电流密度与土壤平均腐蚀速度检测,土壤理化性质测试,土壤腐蚀性初步评价。
②防腐层检验:包括防腐层状况检测,防腐层外观检测,防腐层厚度检测,防腐层黏结力检测,电火花检测,防腐层性能指标检测,防腐层状况初步评价。
③外部管体检测:包括腐蚀产物分析,腐蚀类型分析(细菌型腐蚀,pH值腐蚀),腐蚀类型确定,腐蚀坑检测及腐蚀面积测量,射线无损探伤检测,超声波无损探伤,磁粉探伤,管道硬度检测等。
④管道材料性能、机械性能测试:包括材料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拉伸性能测试。
4.2.3 管道监测技术
监测技术体系的建立,主要包括腐蚀监测、内外壁壁厚监测、沉降变形定量监测、一般性监测与检验、线路监测、地质位移监测和运行参数监测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监测技术是完整性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作用为:
·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预防事故的发生;
·测设备寿命;
·改善管道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对保证管道的安全、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起到有益的作用;
·有利于分析影响管道完整性的原因,了解失效过程与管道运行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评价技术方法的实际效果。
1)管道腐蚀监测技术
(1)管道腐蚀监测技术分类
腐蚀监测方法分为两大类,一是内部腐蚀监测,二是外部腐蚀监测。
①内部腐蚀监测方法的分类:管道内部腐蚀监测是通过在管道内部或对管道内部排出的液体进行分析监测,以达到定性或定量分析或获取管道内部金属损失或金属损失速率的方法,内部腐蚀监测方法分类见表4.2。
表4.2 内部腐蚀监测方法分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