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恩泽院士在兰炼的沃土上研制出国家急需的硅铝小球、微球催化剂
人的斗志一旦被激发起来,他的潜力将是无穷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后,兰炼总会有捷报在频频传出:
航空汽油试制成功;
航空煤油转厂试制成功;
舰艇润滑油试制成功;
坦克机油试制成功;
枪油试制成功;
炮油试制成功
……
人们在庆祝这一串串辉煌的成果,在感受着一个个收获的喜悦。
身为兰炼总工程师的龙显烈除了欣喜之外,更是冷静地思考新的问题,甚至陷入又一种焦虑之中。
虽然兰炼原料供应问题解决了,可原料的品种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制航空汽油的配方怎么变?
研制航空汽油的配方要改变,但催化剂存量不够怎么办?
没有催化剂,航空汽油是不可能生产的!
航空汽油的配方要研制。
硅铝小球催化剂也要研制。
龙显烈自己首先想清楚了,他的决心也下定了!
接着他向兰炼党委汇报;
他向石油部汇报;
他主动地走出去联合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
石油部同意。
石油部发文:
硅铝小球催化剂有关装置设计工作由兰炼总工程师龙显烈负责;
硅铝小球催化剂有关研制工作由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闵恩泽主持;
硅铝小球催化剂的制造生产由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和兰州炼油厂共同完成;
硅铝小球催化剂的研制工作和设计工作同时进行。
石油部的红头文件又拉开了一场新的战役。
越是艰苦的战役,就越能够造就英雄人物。
这一历史机遇使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的闵恩泽与兰炼扯上了关系,至于这次成功是否直接成就了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没有谁做过认真的探究,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和兰炼成功的合作,是他获此最高奖项的重要佐证!也是奠定他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重要基础!那一年,全国共奖励两个人,每人获500万元国家高额奖金。胡锦涛主席亲自给他们颁发了证书。和闵恩泽一起获奖的还有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闵恩泽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成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家的催化剂。
这是2008年11月12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闵恩泽的颁奖词。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与兰炼的一段合作就足以作为视点,窥其人生华章。
闵恩泽的回国经历似乎和大科学家钱学森有点相像。
50年代初,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许多在大洋彼岸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和许多留学生一样,在美国过着舒适优裕生活的闵恩泽也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快点回国加入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行列,他那颗力图报国的赤子之心早已飞回了祖国。
1924年农历正月,美丽的山城重庆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婴儿。望着乍到人间两个大眼睛就扑腾扑腾闪个不停的男孩,父母高兴极了!他们认为这是上天在恩赐他们闵家,于是就给孩子起名恩泽,意思是上天的恩惠泽被闵家门第。小恩泽自幼就聪颖睿智,才思过人。从小学而大学一直学业优秀。大学毕业后,他和陆婉珍携手美国留学升造。当时,他们中一个人学习化学工程专业,一个则学习无机化学知识,两人都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又在美国芝加哥找到了工作,成了家。面对美国政府对在美中国留学生的百般阻挠,闵恩泽心怀极大的不悦。他一边努力钻研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一边伺机争取回国的签证。
终于,在友人的帮助下,闵恩泽夫妇绕道香港回国。这已经是1955年的秋季了,距离闵恩泽夫妇出国整整8年的时间。
踏上祖国的土地,满目是翻天覆地的崭新变化,喜出望外的闵恩泽夫妇不由分说地加入到国家工业化建设之中。
很幸运,他们夫妇一起被分配到石油部北京化工科学研究院筹建处,由闵恩泽负责筹建处催化剂制备工艺组工作。那时,我国在天然石油炼制催化剂领域的研究是一片空白,当然也没有石油炼制催化剂产品问世。其时所用,全依赖苏联进口。
中国人自己能不能生产出催化剂产品,就成为我国石油能不能实现自给的一个硬坎。
在石油炼制中,催化裂化事关全局。催化剂是实现油品深层次加工进而实现“吃光榨尽”方针的主要环节,催化剂可以把重质油品改变为轻质油品,以适应高速公路等的发展;催化剂能够提高汽油的质量等。如果没有催化剂,石油炼制工业要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怎么办?
催化剂生产装置
中央高层着急。
石油部着急。
兰炼上下更是着急。
1956年。中南海怀仁堂。高层云集,群贤毕至。中央把全国各路科技精英召集在一起,共同商讨制定国家12年科学发展规划。大家群策群力,争相献言。最终,《规划》把中华民族实现工业化道路重中之重的石油化工业列为加快发展的重点,又把研制炼油催化剂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单独列了出来。
闵恩泽当仁不让,勇挑重担。
党和人民信任有加,满怀期待。
我国当初在建设兰州炼油厂时就已经设计建立了移动床催化裂化装置,使用从苏联进口的小球硅铝催化剂产品。但苏联人特意留了一手,只提供产品,不给我们核心技术。
1962年春,石油部党组毅然作出决定,要求立足国内,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全面研制小球硅铝催化剂产品。
随即,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展开了紧张的研制工作;
同时,兰州炼油厂进行着快速的设计、施工和建设工作。
关于研制,反反复复,不厌其详。
关于建设,立足当前,着眼发展。
一场轰轰烈烈的硅铝小球催化剂科研和装置建设的攻关战役从首都北京到西北兰州两地同时打响。
兰炼成立了以张彦宁(后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兼国务院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主任)、葛立新为首的催化剂建设指挥部。1964年元旦那天,在兰炼厂长贾庆礼、党委书记许士杰的一声令下,安装公司4个队1000多人当天就全都进驻施工现场,工程队所有干部、工人全都自带行李,晚上都睡在铺着麦草的水泥地面上。说来也怪,那时候的干部和工人们,不知从哪儿来那么大的干劲,似乎不知道苦和累,没有一句牢骚、没有一点怨愁,他们面对困难,情绪乐观,唱着歌曲进入工地,放快脚步、分秒必争赶工期,心里只有国家的利益。
当时,一半以上的工人是从兰炼别的岗位上抽调过来的,这些工人刚到催化剂岗位上来,既新奇,又陌生,对新的技术要求一窍不通。龙显烈着急了,他找来二车间熟悉催化裂化操作和工艺的党总支书记钱传均:“钱书记,能否给他们讲些技术知识?”“龙总,您放心!培训的事有我呢。”一场规模浩大的催化剂工人技术培训工作开始了,张皓若、胡菽兰等技术青年也加入到讲授知识的队伍中来,和工人一起开展技术练兵活动。不久,这些工人都能做到:设计规程熟、工艺流程熟、试运方案熟。而且还能做到:操作过硬、处理复杂情况过硬、掌握设备性能过硬、流量水平过硬。到开工前,工人们技术练兵成绩全都良好,为小球硅铝催化剂产品试运成功创造了条件。
1964年4月28日,我国第一套硅酸铝小球催化剂装置建成。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标识。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目中,大家都把这个节日看得特别重要。1963年的春节,对于闵恩泽来说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正在攻关会战前线的他,突然接到石油部的重要通知,石油部部长余秋里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宴请闵恩泽夫妇和石化领域的一些专家。身为科技工作者,为科学献身是自己的天职,没想到自己还没来得及给国家做什么,国家就对自己这么重视,闵恩泽夫妇眼睛潮湿了。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余秋里部长竟然把闵恩泽夫妇安排在自己旁边与其同桌。在国外时,他就耳闻南征北战、叱咤疆场、战功赫赫的余秋里,也听说将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断了一条胳膊。如今,与英雄同桌共餐,自豪之情无以言表!
席间,余部长不时地给闵恩泽让菜、交谈。随后,将军下达命令:“老闵,一年以后,你必须给我把微球硅铝催化剂产品拿出来!”
听到余部长的命令,闵恩泽惊讶得连酒都不敢敬了,他很尴尬地坐在席位上,没敢吭声。因为闵恩泽知道,这种催化剂制造技术为美国等少数国家垄断,根本不可能买到技术。虽然自己心里头有了点眉目,但要给将军保证一年以后拿出产品,他还没有这个把握。
接下来的日子里,闵恩泽一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日接阳光、夜披星辉,他不停地查阅资料做研究,不停地从北京往复兰炼,他思考着研制方案,思考着工艺流程……
过了一段时间,陈毅副总理请客。闵恩泽有幸又和余秋里部长坐在了同一个饭桌。这一次,他没有胆怯,没有尴尬,因为他经过了反复缜密的思索后心里有底了。他很自然地双手举着酒杯给心中钦慕的将军敬酒:“余部长,微球硅铝催化剂工厂一年之后开始设计。”酒杯一碰,响声映心。余将军满意的笑脸,也引来了陈毅元帅琅琅的笑声。陈毅说:“太好了!我敬你三杯。”余部长也“不甘示弱”,转过来给闵恩泽祝酒。一桌子高官们都站起来个个朝他祝酒。来来往往中,碰杯把盏时,闵恩泽喝醉了。醉意朦胧中,他看见了微球硅铝催化剂产品正在源源不断地从装置上流了出来……
小球硅铝催化剂装置建成后,闵恩泽带着他的科研团队,成天泡在现场,寻找重点。研制中,不断有大量破损出现,针对这种情况,他就把如何解决试制小球硅铝催化剂产品在干燥过程中的破裂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重点试制。在试制的过程中,闵恩泽整天穿着工作服,亲自在车间检查工艺,制订各种方案,主攻引起破碎的关键环节。他和大家一样坚持每天“三班倒”,吃在现场,住在办公室,没日没夜地进行着攻关。实验失败了,再组织一次。每次实验都需要设计一个完整的工艺流程,他们超负荷地工作着,所付出的艰辛,可以想象!不懈的坚持,勤奋的努力,最终找到了一种新的石油表面活性剂,一举攻克了产品破碎的难题,把小球的完整率提升到90%。
小球硅铝催化剂在试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和把握工艺流程是最关键的问题,如果工艺流程出现问题,那必将导致前功尽弃。为了成功,凡是遇见工艺流程的问题,闵恩泽都坚守在现场,和工人、技术人员一起随时解决问题。
有一次,闵恩泽在现场刚刚排除了一起事故,突然一条正在转动的60多米长的干燥带掉了下来,那是由升温引起的膨胀所导致的。闵恩泽打着手电筒,和工人们一起,在弥漫的蒸气中,钻进干燥箱,整整抢修了三天三夜,使干燥带重新运转起来。工人们休息了,他还要进行设计下一步方案。见到面容憔悴、眼布血丝的闵恩泽,工人们劝他休息,他却笑呵呵地说:“没有事,我顶得住。”但人们不知道,事实上他自己已经感到了身体不适,体质也在急剧下降。实在很难受了,在老伴的催促下,他去了医院,一查:肺部有问题。再查:肺部仍然有问题。他说,这太费时间了,等过些日子把小球硅铝催化剂搞出来后,我再去做系统的身体检查吧。回头,他仍然坚持在现场指导试生产工作。
1964年6月,在千呼万唤的期待中,小球硅铝催化剂产品试制生产成功了!说来也巧,这个时候,兰炼催化裂化装置库存的苏联提供的产品即将告罄,我们自己的成功正好续接上了生产所需。小球硅铝催化剂产品的开发成功,不仅及时保证了国防所需,而且扭转了长期以来依赖国外进口的被动局面。尤其值得说明的是,我们的产品,它的完整率、抗磨损率和杂质含量等技术指标都优于进口产品,但生产成本仅为进口价格的一半。当年,有部国产电影叫《五朵金花》,石油部决定,把硅铝小球催化剂等5项炼油工业新技术命名为五朵金花。在全国的五朵金花中,兰炼的“硅铝小球催化剂”、“尿素脱蜡”就占据两朵,何等自豪啊!1978年这两朵金花均获国家科学大会奖。
“五朵金花”的突破,提高了炼油科学技术水平,解决了提高收率、增加品种、提高质量的问题,并为石油化工综合利用创造了条件。在这期间,石油产品增加了78个品种;汽、煤、柴、润四大类产品的收率从1962年的50.8%提高到56.9%;1965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产品617万吨,自给率达97.6%,提前实现了党中央提出的“三年过关,五年立足于国内”的目标。
“五朵金花”的突破,推动了中国炼油设备和仪表制造技术的提高。在此期间,兰炼试制成功的高效旋风分离器衬里、滑阀、气动单元组合仪表等几十种新设备、新仪表,不仅保证了新工艺的实现,而且为以后发展炼油新技术奠定了基础。
“五朵金花”的突破,培养锻炼了一支技术素质比较高、刻苦钻研业务、有创新精神、能独立解决炼油科学技术重大问题的科研、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和生产队伍。
完成了小球硅铝催化剂产品的试出后,为了缩短微球硅铝催化剂的研制时间,闵恩泽带着科研人员采取交叉作业的方式,他选择了把握性比较大的“间断成胶,先干后洗”的开发流程,提前把“喷雾干燥气”这个难题攻下来,再去合理地开发其他技术难点。
1965年12月,在兰炼建成国内第一套微球硅铝催化剂装置,于1966年1月生产出合格产品,其质量与国外进口的相当。微球硅铝催化剂从实验室研制到建厂工业生产仅用5年时间(当时美国那样先进的技术也得用8年时间),连国外同行也觉得不可思议。
中国石油炼制史上,我们自己研发的第一个催化裂化催化剂被正式投入使用。
这场战役在冲天的锣鼓声中胜利攻克!
闵恩泽终于舒了一口长气。这不仅仅是他兑现了给余秋里部长的承诺,更为重要的是在技术上为国家填补了一项新的空白。
闵恩泽走出户外,迎接他的是灿烂的黎明。清风,鸟鸣,还有晨曦初照,他美美地吸着清新的空气,微风荡漾着薄雾袅袅地向四周散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