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实现“三航两剂一重”梦想的历程中

在实现“三航两剂一重”梦想的历程中

时间:2024-10-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航两剂一重”仅仅是龙显烈和兰炼技术人员、工人在祖国石油化工战场攻克无数艰难堡垒的一个场景,是龙显烈精彩人生的一个章节。他是中国石油化工领域3个不受退休年龄限制的人之一。龙显烈是一个成就卓越的技术干部,兰炼人赞誉他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技术改造中,催生了自己的科技力量,生产了当时国内还没有的“三航两剂一重”。在被国人誉为“中国工业化奠基之役”的156个项目中,党中央安排建设兰州炼油厂等项目。

在实现“三航两剂一重”梦想的历程中 龙显烈居功至伟

“三航两剂一重”仅仅是龙显烈和兰炼技术人员、工人在祖国石油化工战场攻克无数艰难堡垒的一个场景,是龙显烈精彩人生的一个章节。他率领着技术人员和工人不断地进行装置改造,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工艺技术体系。

龙显烈和他的团队一路走来,他们艰难地探索和实践了中国石油炼制从无到有、从研制试验到生产最为完整的过程。有人说,龙显烈就是一部中国石油炼制史。

从1956年来兰炼到1991年退休,龙显烈在兰炼工作了整整35年。

石油工业部老部长余秋里曾经深情地说:“龙显烈是国家二级工程师,在60年代,他就拿270元,比我这个部长的工资还高,他有这个资格!”

是啊,他是有这个资格!

曾经担任过兰炼党委书记,后调任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副总经理的阎三忠在接受采访时这么评价龙显烈:“龙总对兰炼的贡献、对中国石油炼制事业的贡献、对祖国国防科技事业的贡献都是历史标志性的!对于龙总,不管用什么词汇、不论怎么评价都是不过分的。”

是的,龙显烈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石油炼制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他多次受到党和国家的表彰奖励,也获得过我国科学技术界最重要的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过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奖章,他获得过石油炼制领域的所有奖项。尽管包括燕山石化在内的许多新上的炼油厂都是龙总亲自设计、审定的,也尽管陆续有许多条件非常好的炼油厂高薪邀请他,但龙总依然坚守在兰炼。他是中国石油化工领域3个不受退休年龄限制的人之一。自从来兰炼的第一天到75岁退休前,龙总一直是这个炼油厂的总工程师,后来也兼任了副厂长。他从小在风景迷人、家境富裕的四川长大,是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老工程师,能够在条件非常艰苦的大西北兰炼待一辈子,实在是难能可贵!

已经是95岁高寿的龙显烈在接受采访时说,他非常感谢党、国家和人民,是党和国家给了自己投身祖国工业化建设的机会,才使自己做了点事情,他做的这点事情比起那么多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建设着国家石油化工事业的普通劳动者还差得很远!那些人付出了那么多,有的现在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就走了,他们中的好多人都不被人们所知了!和他们相比,自己幸运得多了。他说,自从退休后,每年4月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兰州石化公司经理和书记们都要给他过生日,爱人者人恒爱之啊!

龙显烈是一个成就卓越的技术干部,兰炼人赞誉他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亲自抓石油炼制科技队伍建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在炼油厂搞研究的石油炼制研究所,为国家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文革”后期,龙显烈提出12单元要改造,想把兰炼的石油加工能力由年100万吨改造为年120万吨,当时谁都不敢这么想,他敢想!而且竟然就改造成功了!兰炼第一步发展的成功,为今后的发展起了个好头;80年代,龙显烈提出兰炼30单元大改造,重点改造同轴催化裂化装置。此时,他已经70岁,临近退休了,还拼着老命兰州—北京—兰州不断地跑,石油部不同意这么大规模的改造,而且态度很坚决。这下,龙显烈真急了!他连夜召集兰炼技术专家开会,第二天紧急给党委汇报,党委表态,完全支持龙显烈,并请他去石油部再做工作。因为只有他懂专业,别人去了说不到点子上。龙显烈又到北京、到石油部,他在石油部,一个部门挨着一个部门地解说,并且立下军令状:“如果兰炼大改造后,不节约土地、不出效益的话,我愿意拿生命做担保!”石油部同意了。刹那间,龙显烈的举止感动了很多人!一个临近退休的老科技工作者为了兰炼的事业,能够这样做,真叫人肃然起敬!后来,兰炼装置改造顺利投产了,并成为兰炼效益的增长点!当兰炼攻克“三航两剂一重”的关键时刻,龙显烈住在操作台上,夜以继日地指挥调度。这一工艺技术,他懂。他在美国实习过它,还在玉门操作过它。

可以说,兰炼的发展是龙显烈用心血浇灌的!离开岗位后,虽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但他还是个退休待遇。龙显烈从未给人说过自己的待遇问题。

兰炼起初的设施是原苏联援建的,当时引进时就不算先进,而且苏联给了第一批设施就不给第二批了。龙显烈是在美国学习时见识过世界上最先进的炼油装置的,所以,他自从到兰炼的第一天就没有停止过琢磨和实施对兰炼装置的技术改造,兰炼所有的装置从引进的那一刻起就在龙显烈的领导下,进行了不断的技术改造、不断的发展,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先进。技术改造中,催生了自己的科技力量,生产了当时国内还没有的“三航两剂一重”。

在被国人誉为“中国工业化奠基之役”的156个项目中,党中央安排建设兰州炼油厂等项目。1958年9月兰州炼油厂建成投产,加工能力达到120万吨/年,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原油加工基地。60年代初,邓小平也称赞兰炼“是全国最好的厂子,有人看了奇怪得很,兰州还有这么个厂子”。

炼厂塔林是直插蓝天的丰碑,人们仰之崇高。

石油精神是凝聚前辈的血汗,人们传其基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