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单体燃料电池组工作原理

单体燃料电池组工作原理

时间:2024-10-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氢离子流过质子交换膜时,将水分附着在质子交换膜上,保持质子交换膜处于湿润状态来防止电极处质子交换膜脱水,质子交换膜脱水时会使得燃料电池的内电阻大幅度上升。如果燃料气体中含有CO,CO会优先附着在铂的表面,阻碍了氢离子与铂表面相接触,使铂出现中毒现象,降低了PEMFC的性能,甚至使得PEMFC失效。CO的吸附作用与燃料电池的温度成反比,温度越低,CO的吸附作用越强。

1.产生氢气

PEMFC的负极(燃料极)上产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PEMFC的正极(氧化极)上产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PEMFC总的化学反应:

2.压力和湿度

PEMFC中氢离子从负极以水合物作为载体向正极移动。因此,在PEMFC的正负极间,必须保持有53kPa的压力的水气,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补充水分,使得燃料气体流和氧化剂(空气等)气体流被湿润,保持一定的“保湿性”。在氢离子流过质子交换膜时,将水分附着在质子交换膜上,保持质子交换膜处于湿润状态来防止电极处质子交换膜脱水,质子交换膜脱水时会使得燃料电池的内电阻大幅度上升。

3.一氧化碳

PEMFC需要用铂等贵金属作为催化剂,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才能促成氢离子从负极向正极移动,并与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电能和水。如果燃料气体中含有CO,CO会优先附着在铂的表面,阻碍了氢离子与铂表面相接触,使铂出现中毒现象,降低了PEMFC的性能,甚至使得PEMFC失效。CO的吸附作用与燃料电池的温度成反比,温度越低,CO的吸附作用越强。因此,在燃料气体中必须严格控制CO的含量,用增加燃料气体中H2的方法,使CO的值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以内。

甲醇经过改质后所获得的干氢气中含有0.5%~1.0%的CO,对燃料电池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甲醇改质装置的系统中,必须设置H2的净化处理装置,通过净化器使H2中50%以上的CO被氧化成CO2,并控制H2中的CO的含量不超过10×10-6,才能将改质后产生的H2输送到PEMFC的氢电极中去。

催化剂的关键技术在于减少催化剂中Pt的用量。丰田汽车公司在PEMFC中使用Pt、Ru催化剂,Pt的载量为0.25mg/cm2,CO允许值约100×10-6,并且可以使成本更低。开发不含Pt的催化材料和耐CO的新型催化剂的材料,对提高PEMFC的寿命和降低PEMFC的成本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