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冷又称电子制冷,或者温差电制冷,是从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介于制冷技术和半导体技术边缘的学科,与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并称为世界三大制冷方式。半导体制冷器的基本器件是热电偶对,即把一只N型半导体和一只P型半导体连接成热电偶,通上直流电后,在接口处就会产生温差和热量的转移。在电路上串联起若干对半导体热电偶对,而传热方面是并联的,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常见的制冷热电堆,如图所示半导体制冷片结构。借助于热交换器等各种传热手段,使热电堆的热端不断散热并且保持一定的温度,而把热电堆的冷端放到工作环境中去吸热降温,这就是半导体制冷的原理。
半导体制冷作为特种冷源,在技术应用上具有以下特点:不需要任何制冷剂,可连续工作;没有污染源;没有旋转部件,不会产生回转效应;没有滑动部件,是一种固体片件;工作时没有振动、噪声,寿命长,安装容易。半导体制冷片具有两种功能,既能制冷又能加热,制冷效率一般不高,但制热效率很高,永远大于1。因此使用一个片件就可以代替分立的加热系统和制冷系统。半导体制冷片是电流换能型片件,通过输入电流的控制,可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再加上温度检测和控制手段,很容易实现遥控、程控、计算机控制,便于组成自动控制系统。半导体制冷片热惯性非常小,制冷制热时间很快,在热端散热良好冷端空载的情况下,通电不到1min,制冷片就能达到最大温差。半导体制冷片的反向使用就是温差发电,半导体制冷片一般适用于中低温区发电。半导体制冷片的单个制冷元件对的功率很小,但组合成电堆,用同类型的电堆串、并联的方法组合成制冷系统的话,功率就可以做得很大,因此制冷功率可以做到几毫瓦到上万瓦的范围。半导体制冷片的温差范围,从-130℃~90℃都可以实现。
从空调技术成熟性和能源利用效率比较来看,对于半导体制冷片技术的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目前存在着热电材料的优值系数较低、制冷性能不够理想的问题,并且热电堆产量受到构成热电元件元素产量的限制。不具备电动汽车空调节能高效的要求。这使得电动汽车空调更倾向于选用节能高效的热泵型空调,该技术方案对于不同类型电动汽车通用性较好,并且对整车结构改变较小,是将来电动汽车的空调的发展趋势。
注意:目前还没有汽车采用此种方法做制冷和制热系统,现在主要应用在家庭的饮水机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